《乒乓球》教学大纲.doc_第1页
《乒乓球》教学大纲.doc_第2页
《乒乓球》教学大纲.doc_第3页
《乒乓球》教学大纲.doc_第4页
《乒乓球》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乒乓球教学大纲(2014级开始实施)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学校体育工作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乒乓球选项课是大学生以乒乓球技术的学习和锻练为主要手段,以乒乓球基础理论的学习为辅助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乒乓球人文素养的公共选修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和全面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基础,学会和掌握该项运动的基本攻防技术,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和观赏能力。其任务是发展灵敏和柔韧素质,提高专项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对乒乓球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协调性、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的学生。三、学时分配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1、乒乓球理论222、一般身体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体能训练和长距离跑达标考核12123、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224、乒乓球运动技术战术教学18185、考核22合计23436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理论部分(2学时)1、乒乓球运动概述、乒乓球运动发展史及技战术理论知识。基本要求:了解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乒乓球运动基本技术和战术的原理与方法。2、运动健身的原理与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养生与保健知识、锻炼的自我监督与评价、运动处方。基本要求:了解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掌握运动健身的原理与方法,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行为。(二)实践部分(34学时)1、一般身体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体能训练和长距离跑达标考核(12学时)(1)力量素质: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练习。(2)速度素质:快速跑、折返跑、变速跑练习。(3)耐力素质:中长距离的耐久跑练习。(4)体能训练和长距离跑达标考核。基本要求:通过练习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让学生掌握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2、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2学时) 乒乓球运动技战术所需要的各项身体素质练习。基本要求:通过全面练习提高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3、乒乓球运动技术战术教学(18学时)1)乒乓球基本技术(14学时)(1)握拍方法;(2)基本姿势与步法;(3)正手平击发球及接发球;(4)正手发侧上(下)旋球及接发球;(5)推挡球;(6)搓球;(7)正手近台快攻;(8)双打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通过练习巩固提高基本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乒乓球运动。2)乒乓球基本战术(2学时)(1)发球抢攻战术。(2)接发球抢攻战术。 基本要求:在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乒乓球战术。3)教学比赛(2学时)教学比赛的内容与形式由教师自行安排。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比赛,检验已掌握的乒乓球基本技战术,并在比赛中加以灵活运用,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4、考核(2学时)(1)一般身体素质(男女生50米、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或男生引体向上)(2)一般身体素质(女生800米或男生1000米)(3)乒乓球考试(一分钟推挡球)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一)教材1、张宏成主编.面向21世纪高校教材,大学体育新教程健身原理与方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2、张宏成主编.面向21世纪高校教材,大学体育新教程竞技运动与科学锻炼.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3、李建军主编.乒乓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二)参考书1、中国乒乓球协会编译.乒乓球竞赛规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2、肖威编著.大学体育健康理论与实践.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3、胡金平主编.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及教案评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4、浙江省高等学校教材,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5、陈智勇主编.大学体育理论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六、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一)练习身体素质(速度、力量和耐力等)。(二)观看乒乓球比赛,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和理论知识;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加强课外乒乓球练习,提高乒乓球运动水平。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一)考核内容1、平时成绩(30%);2、一般身体素质考核(30%);3、理论考核(10%);4、专项运动技能内容考核(30%);5、长距离跑达标考核。(二)评分方法1、平时成绩(占30%): (1)上课出勤率(占10%):请假见习者不扣分,请假一次扣一分,旷课一次扣2分,请假和旷课累计次数超过总课时数三分之一者,体育课成绩不予评定,应重修。 (2)课外体育锻炼考勤(占20%):课外体育锻炼每学期45次,缺一次扣2分,累计缺3次以上者体育成绩不予评定。2、一般身体素质考核(占30%):50米、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1000米(男)、800米(女)。考核标准统一制定(见附表1)。3、理论考核(占10%):采用网上统一考核。4、专项运动技能内容考核(占30%):一分钟推挡球考核方法:学生自由组合,每生一次机会,时间1分钟,采用多球制,次数可以累计。推挡球达标评分标准次 数24拍26拍28拍30拍32拍34拍36拍38拍40拍42拍44拍46拍48拍50拍分 值3分6分9分12分15分18分20分21分23分24分26分27分29分30分5、长距离跑达标考核: (1)男生:3200米;女生:2400米。每学期达标测试一次,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标准统一制定(见附表2)。 (2)未达标者,体育成绩不予评定,下学期开学第三周补测合格后,再给予评定体育成绩。6、补充说明 (1)学生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某项内容考核者,可凭学生自己申请、医院证明、班主任或学院辅导员签字、所在学院盖章,该项考核内容可以免考。 (2)免考项目的成绩按该项目评分标准30分给予。 (3)学生无故缺考考核项目中任何一项,不给予评定体育成绩。八、体能素质拓展计分(一)体育课程加分 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参加省大学生运动会或全国大学生体协单项协会组织的单项比赛取得前八名加7分,参加省大体协单项协会、温州大学、温州市等组织的各类体育单项比赛取得前六名加5分,参加学院和学校单项协会组织的体育单项比赛加3分。各类体育竞赛成绩的认定,均以赛会提供的体育竞赛成绩册记录的成绩为准,一年内只进行一次最高赛事取得的名次加分,不累加计分。(二)体能素质拓展学分学生参加省大学生运动会或全国大学生体协单项协会组织的单项比赛取得前八名计0.3学分,参加省大体协单项协会、温州大学、温州市等组织的各类体育单项比赛取得前六名计0.2学分,参加学院和学校单项协会组织的体育单项比赛计0.1学分。各类体育竞赛成绩的认定,均以赛会提供的竞赛成绩册记录的成绩为准,一年内只计一次最高获取的学分,不累加计分。(三)学生综合素质考评计分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分,按100分制计分,学期出勤45次计100分,每减少1次扣2分,余此类推,然后折算成20%的分数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分。九、大学体育课程要求(一)学生在校期间,大学体育成绩不合格者不计学分,不予毕业。(二)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要参加规定次的课外体育锻炼,考勤不合格者不计学分,不予毕业。其中,大一大二学生每学期要参加45次课外体育健身俱乐部活动,考勤不合格者不计学分,不予毕业。(三)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要进行长距离跑达标考核,男生3200米,女生2400米,不达标者不计学分,不予毕业。(四)体育课保健生,备有相关证明材料(医院病情证明、申请书及所在学院签字盖章),体育成绩按60分评定。(五)体育课考试缓考者,必须向任课老师提出申请,办理相关缓考手续。(六)学生无故缺考或不参加考试者,体育成绩计零分,并注明“旷考”字样,不予参加正常补考。(七)学生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某项内容考核者,可凭学生自己申请、医院证明、班主任或学院辅导员签字、所在学院盖章,该项考核内容可以免考。免考项目的成绩按该项目评分标准30分给予。学生无故缺考考核项目中任何一项,不给予评定体育成绩。 大学一、二级学生(男)身体素质考核评分表得分50米跑(秒)1000米跑(分.秒)引体向上1006.731719956.832218906.932717857.033416807.134215787.3347767.535214747.7357727.940213708.1407688.341212668.5417648.742211628.9427609.143210509.34529409.55128309.75327209.955261010.16125 大学一、二级学生(女)身体素质考核评分表得分50米跑(秒)800米跑(分.秒)仰卧起坐(次/分钟)1007.531856957.632454907.733052858.033749808.334446788.534944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