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張釋之執法,學習重點,一、認識司馬遷及史記。二、明白順敘法的敘述方式。三、體會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真義。,課文導讀,出處節選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大意記敘廷尉張釋之依法審案不畏懼權威敢於據理力爭最後得到漢文帝的認同。特色全文運用順敘法以簡潔的敘事生動的對話既強調法律是人人都要遵守的也表現張釋之嚴守法律的精神。,課文導讀補充注釋,1.審案審問或審判案件。審訊問訴訟案 件。2.據理力爭依據道理極力抗爭。,作者介紹,名籍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左 馮翊夏陽(今陝西省韓城 市)人。生卒生於景帝中五年 (西元前一四五年)卒 年約在昭帝始元元年(西元前八六年)。經歷曾任太史令中書令。著作所著史記以人物為中心記錄黃帝至 漢武帝間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 史書對後代的史學與文學有著極深遠 的影響。,6,作者介紹補充注釋,1.太史令官名掌管歷史紀錄天文。2.中書令官名掌管傳宣詔令。多以名望之士 擔任。3.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為綱的史書體裁。,作者小傳,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左馮翊夏陽(今陜西省韓城市)人。生於景帝中五年(西元前一四五年)。他是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十歲時,司馬遷隨父親到長安,曾受學於儒學大師董仲舒、孔安國,打下淵博的學識基礎。武帝元朔三年(西元前一二六年)司馬遷二十歲時,展開第一次大遊歷,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河南、山東等許多地區。二十二歲時,補博士弟子員。第二年,應試得高第,作了郎中。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一一一年),他奉命出使巴蜀以南,巡視四川和雲南邊境一帶,安撫西南少數民族。武帝元封元年(西元前一一,作者小傳,年),扈從武帝出巡。先從武帝登泰山,參加封禪大典;又東巡海上,經遼西,考察了東部、北部許多地區。後來又好幾次扈從漢武帝出巡。他東邊到過現在的河北、山東及江、浙沿海,南邊到過湖南、江西、雲南、貴州,西邊到過陜、甘、西康等地,北邊到過長城一帶。多次的遊歷,足跡幾遍全國。所到之處,考察風土人情,參觀名勝古跡,訪問耆老故舊,不僅擴大視野,增益知識,更收集了大量的歷史故事和文物史料,也對人民的實際生活有所了解。這些都是活史料,可用來印證並補充他所讀的書。,作者小傳,這一切對他政治見解的形成和豐富史記一書的內容都有重大影響。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任太史令時,就曾想修一部史書來論載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的事跡,但未能如願就病死了。他臨死前囑咐司馬遷無忘吾所欲論著。司馬遷在父親去世的第三年(西元前一八年)繼父職,任太史令。為實現父親的遺願,他開始閱讀整理國家歷史文獻。在太初元年(西元前一四年),他完成了改革曆法的工作,接著開始了史記的編撰。天漢二年(西元前九九年),西漢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奉命領兵五千出塞攻打匈奴。,作者小傳,由於敵眾我寡,貳師將軍李廣利又沒有按預定會師時間來援,李陵苦撐八天,終於因為矢盡援絕而投降。朝廷大臣紛紛說李陵的壞話,只有司馬遷根據他平時對李陵的了解,認為李陵不是真心投降,只是想找機會報答朝廷,因此為李陵辯解。武帝非常生氣,認為司馬遷沮貳師而為李陵游說,所以將他下獄治罪。由於無錢贖罪,又沒有人搭救他,就在天漢三年(西元前九八年)受了宮刑。司馬遷受此打擊,痛苦異常,但為了完成史記,他忍受奇恥大辱,發憤著書。,作者小傳,過了兩年,武帝改元太始,大赦天下。他被赦出獄,不久又作了中書令。雖然重被寵信,但他還是繼續寫他的書。直到征和二年(西元前九一年)終於完成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歷史鉅著史記。司馬遷去世的年代,沒有明文的記載,據楊家駱考證,他在太始元年(西元前九六年)夏六月出獄作中書令,後來郭穰在昭帝始元二年(西元前八五年)繼他的缺。據此推測,司馬遷大概卒於始元元年,年約六十。,課文,釋之為廷尉1。上行2,出中渭橋 3,有一人從橋下走4出,乘輿5馬驚。於是使騎6捕,屬之廷尉7。釋之治問8。曰:縣人9來,聞蹕10,匿橋下。久之,以為行11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廷尉奏當12:一人犯蹕,當罰金。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13,令他馬14,固15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16當之罰金!,課文,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17。今法如此而更重之18 ,是法不信於民也。且 方其時19,上使立誅之20則 已21。今既下22廷尉,廷尉 ,天下之平23也,一傾而 天下用法皆為輕重24,民 安所錯其手足25? 唯26陛下27察之。 良久28,上曰:廷尉當是也。,注釋,1.廷尉漢代最高的司法官員。2.上行皇上出巡。上,皇上,這裡指漢文帝。 行,音一,出巡。3.中渭橋古橋名,在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南。4.走跑。5.乘輿音,指國君、諸侯所乘坐的 車子。6.騎乘馬的士卒。7.屬之廷尉把他交給廷尉。屬,音,通 囑,交付。之,他,指人犯。8.治問審問。9.縣人犯蹕者自稱。,注釋,10. 蹕音一,古代帝王出巡時,禁止路人行 走叫蹕。11.行音,隊伍。12.奏當向皇上報告他的判決。當,音, 判決。13.吾馬賴柔和幸虧我的馬性情柔順溫和。賴, 憑藉、依靠,這裡有幸虧的意思。14.令他馬假使別的馬。令,假使。15.固豈、難道。16.乃竟、居然。17.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天子要跟天下人共同 遵守的。,注釋,18.更重之再加重他的罪。更,再。之,它, 指罪。19.方其時正當那個時候。方,正當、正好。20.立誅之立刻處罰他。誅,音,處罰。21.則已便罷,就罷了。22.下動詞,指在上位者交付給在下位者。23.天下之平天下執法的標準。平,標準。24.皆為輕重都因此而太輕或太重。 為,音,因為。25.民安所錯其手足指人民將手足無措, 不知如何是好。安所,何處、哪裡。錯, 音,義與措同,安放、放置。,注釋,26.唯表示希望的語氣詞。27.陛下古代臣民對帝王的尊稱。 陛,音一。28.良久很久。,課文賞析,本文記敘漢代廷尉張釋之審理一個案件的經過。在首句介紹主角後,即運用順敘法,按事件發展過程,依序寫出。先記述案情的發生縣人驚動乘輿;其次記釋之辦案的過程;接著敘寫皇帝對判決的不滿與釋之不怕皇帝生氣,據理力爭,依法判案;最後寫皇帝接受判決的結果。,課文賞析,文章開頭以精簡的筆墨介紹主角及縣人犯案過程,其餘部分則透過生動的對話,既寫出辦案的經過,也表現張釋之剛正不阿、嚴守法律的精神。全文雖然不到兩百字,但材料取捨精當、人物形象鮮明、敘述事件簡潔、對話生動真切,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是一篇成功的記敘文。尤其可貴的,在張釋之的直言抗辯中,揭示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的法律名言,頗能發人深省。,補充說明:課文評析,本文節選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張釋之、馮唐二人都是漢代剛正守法、敢於犯言直諫的名臣,所以司馬遷用合傳的形式,把兩人納入一篇之內來敘述,並透過兩人的言行表現自己的法治思想。張釋之一生事件紛繁,史記張釋之傳以他遵法、守法、執法的性格特徵為中心,從不同側面進行鋪敘和刻畫,把人物形象塑造得鮮明豐滿。全傳先寫張釋之請求免去騎郎、論嗇夫、追止太子、論石槨事,再寫他處斷縣人驚馬案、盜宗廟玉環案,最後寫張釋之在景帝朝中的為人處事。,補充說明:課文評析,(一) 結構分析本文以順敘法敘述,這是記敘文最常見、也最自然的敘述方式。文章首句釋之為廷尉,即介紹本文主角,並交代即將敘述的這個執法故事是發生在釋之擔任廷尉之時,所以開篇即點明故事的主角及發生的時間。接下來就敘述一個人犯案的過程上行出中渭橋,點出犯案的地點。有一人從橋下走出,寫出犯案行為。乘輿馬驚,則敘述犯案結果。接著再敘述辦案的經過:於是使騎捕,屬之廷尉。釋之治問。先寫辦案的第一步緝拿犯人,接著就把犯人交付審理。再來就寫審問的情形。,補充說明:課文評析,作者適當地運用犯人的自述,把問案的情形簡要地報導出來。這樣的處理,既避免平鋪直敘、單調呆板的毛病,也可利用犯人的口吻把他當時的誠惶誠恐、緊張害怕的模樣刻畫出來。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這些句子都是短句,所謂氣急則辭促,運用一連串的短句反映犯人的心情,是非常巧妙的安排。因此當讀者讀到見乘輿車騎即走耳,也就覺得這個人犯的確其情可憫。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作者用最簡略的文字寫出廷尉的依法判決。,補充說明:課文評析,沒想到釋之依法判決,卻激起文帝的震怒。文帝怒曰的怒字,在本文中大有作用:一方面凸顯釋之執法的不畏人主,一方面也與文末呼應,表現文帝畢竟是一位明主,在經過思考後,能克服自己的怒氣,認可廷尉的判決。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這是原告的抗議。頂真法的運用,三個馬字如貫珠而下,描繪出皇帝的氣急敗壞。在君主專制時代,自己處理的事竟惹皇帝震怒,那還了得?一般做臣子的,恐怕只有趕緊跪下,承認自己的愚蠢、錯誤。,24,補充說明:課文評析,沒想到張釋之竟然與眾不同。他忠於職守,更忠於法律,所以他理直氣壯地在盛怒的皇帝面前從容地說出自己的意見,也揭櫫了萬世不敝的法律名言。他先提醒皇上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這是他敢於直顏犯上的原則,因為法律是皇上要與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其次,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他提醒皇上法律的尊嚴是不容踐踏的,如果憑個人一時情緒來執法,違法的結果就是失信於民,那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在這裡作者運用了欲揚先抑、欲擒故縱的手法。且,25,補充說明:課文評析,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這決不是如前人所說的無乃啟人主徑殺人之端,而是要皇上尊重廷尉的權責,因為廷尉代表法律,是官吏執法的標準,廷尉的審判一旦受到干預,法律就等於虛設,賞罰就失去客觀的依據,那人民就不知要如何去做了。張釋之的這番話說得義正詞嚴。因為他是為國家的利益著想,不是為個人的利益著想,所以他能無所畏懼,侃侃而談,26,補充說明:課文評析,作者連用幾段對話,生動具體地寫出張釋之不畏權威、依法辦案的經過,也表現了張釋之剛正不阿、嚴守法律的精神。文末敘述這個故事的結局:餘怒未消的文帝,對這番逆耳忠言,經過良久的思索,終於承認廷尉的判決是正確的。這也表彰了文帝勇於納諫的君德。,27,補充說明:課文評析,(二) 寫作特色史記精采的篇章頗多,何以歷來國中教科書多選張釋之審理犯蹕案一節,這除了因為它以極短的篇幅就表現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很好的記敘文範文外,也由於文中強調的尊重法律精神,對國中生是很好的教育。另外,當然也因為這一節文字的確有它值得稱道的寫作特色:1.材料取捨精當材料取捨精當,是任何一篇好文章的先決條件。本文主要目的是介紹張釋之在廷尉任內的治績,藉此讓世人對他的品德、人格有所認識。作者只選擇可靠的史料,客觀、忠實地敘述一個事件的經過,透過人物自己的對話,沒,28,補充說明:課文評析,有多作描述,也不加上自己的意見,就能讓讀者對張釋之的賢明品德、卓越人格,留下深刻印象。這都得歸功於材料取捨的精當。2.人物形象鮮明本文沒有對人物進行細膩的描寫,但透過簡潔的敘事、生動的對話,卻讓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寫廷尉判決,寥寥幾字即寫出張釋之依法斷案的乾脆俐落。而反駁文帝抗議的一段話,更是說得擲地有聲,凸顯了釋之的守法不阿、不畏權威的精神。再如寫文帝初聞判詞的憤怒之言,活脫脫表現帝王的口吻。篇末,以良久二字,寫出皇帝的矜持及思索,最後的廷尉當是也,更寫出皇帝雖是餘怒未消,但仍接受釋之的勸諫,表現文帝的從諫如流。,29,補充說明:課文評析,3.敘述事件簡潔開篇上行出中渭橋屬之廷尉,不到三十字即敘明犯案過程。接著以釋之治問、廷尉奏當、文帝怒曰、釋之曰、良久、上曰五個簡短的語句配合對話,就交代了完整的情節,對事件的發生、經過、結果可以說敘述得極其簡潔。4.對話生動真切全文在簡潔的敘事中,穿插了五段對話。每段對話都語如其人,文切其情。人犯之言,利用一連串短句寫出他的憨直。文帝之言,表現他的震怒。釋之的奏當則短短七字,乾脆俐,30,補充說明:課文評析,落;而他的反駁文帝抗議,則長篇大論,據理直言。而文帝之怒與廷尉之論都以反問句增強語氣。這樣生動真切的對話,是本文藝術魅力所在。5.議論發人深省釋之反駁文帝抗議的一段話,不僅表現釋之的不畏權勢、守法不阿,更重要的是這一段話指出了法律的重要性就在於它是人人共同遵守的,即使貴為皇帝,也要尊重法律,這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這句話在君主專制時代,可以說是擲地有聲的法律名言。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則向君主指陳不守法,31,補充說明:課文評析,的後果。廷尉是漢代最高的司法官員,他是所有執法人員的標竿,如果他執法有所偏差,其他執法人員就更容易枉顧法律。所以釋之先說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這是欲擒故縱、欲揚先抑的手法。因為既然已下廷尉,自然不可能立誅之,因此釋之才這樣說,為的是提醒皇上尊重廷尉的權責,所以接下來又運用頂真法說: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法律如果被曲解,人間就沒有公正,良善的百姓冤屈得不到申訴,而巧詐的惡人卻可以知法犯法,這樣當然人民就不知要如何是好了。這些議論的確發人深省,難怪漢文帝最後不得不認可他的判決。,32,補充說明:課文評析,太史公自序云: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賢人,增主之明,作張釋之馮唐列傳。透過上述寫作特色,本文一則表現張釋之剛正不阿、嚴守法律的精神;二則彰顯漢文帝能容忍忠臣直諫的美德;三則表達了司馬遷的法治思想。,問題與討論,一、張釋之對法有什麼重要的見解?這些見解,如今是不是同樣重要?為什麼?答: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這是強調法律的絕對性、客觀性。一人犯蹕,當罰金。這是張釋之根據當時法律所作的判決。如果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因為觸犯的對象是皇帝,就要減輕或加重刑責,那麼賞罰就會失去客觀的依據,官吏就無法公正的判案,那法律就形同虛設,當然就不被人民信任。一旦法律不被人民信任、遵守,就不能產生制約力量,那違法亂紀、作奸犯科一定越來越多,社會國家的禍亂就要由此產生了。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這在現在當然同樣重要。,問題與討論,張釋之又說: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廷尉,是天下執法的標準。這個標準絕對不能有所偏差,因為執法標準如果有所偏差,法律就沒有確切的依據;沒有確切的依據,可能就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而誤判。判得太輕,等於縱容犯罪,對受害者不公平;判得太重,對犯人不公平,也會讓百姓對法律產生懷疑。那樣人民自然會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是好。所以張釋之這樣的見解在當今仍然非常重要。,問題與討論,二、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張釋之說這句話是否妥當?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答:張釋之說: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這句話的確不太妥當。張釋之處在君主專制時代,那時候的帝王常常可以不守法,只憑自己的喜怒好惡去賞罰,所以張釋之才會如此說。但張釋之是以退為進,寬一句借作說詞,而司馬遷所以如此寫,也正如前人指出的欲文勢抑揚,以盡其意。因為這樣說,才能凸顯今既下廷尉,而既下廷尉,就得尊重廷尉,也就是尊重法律。當然司馬遷讓張釋之如此說的前提是了解漢文帝不是苛暴之君,而是從諫如流的賢明君王。,問題與討論,三、請同學試著從本文想像漢文帝及張釋之各是什麼樣的人?並和同學討論彼此的看法。答:文中敘述廷尉奏當後,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這段話暗示漢文帝雖有明君之譽,但在受到犯蹕者驚嚇時,為維護自己的顏面,仍是憑自己的情緒處置事情。在張釋之據理力爭後,文帝經過良久,才說廷尉當是也。表示文帝雖餘怒未息,但在思索後,理智戰勝感情,他仍然認同廷尉的依法判決。從這裡可知文帝畢竟是一位能夠接納諫言的好皇帝。,37,問題與討論,本文寫廷尉的判決:一人犯蹕,當罰金。寥寥數字,即寫出張釋之斷案的乾淨俐落,表示他是一個尊重法律,一點都不徇私的人。他在文帝怒曰之後,仍然毫不畏懼地據理直言。這凸顯了釋之的不畏權威,正直守法。本文既寫出釋之的剛正不阿,也寫出文帝的從諫若流,可以說君明臣良,相得益彰。,應用練習,一、之義辨識:之字在古文中,常因其用法而有許多種意思,如:作代詞用,代替人、事或物、作助詞用,的或無義、作動詞用,到、往等用法。請同學參考上述說明,寫出下列之字的用法與字義。 例:屬之廷尉代詞,指人犯。 1.廷尉,天下之平也助詞,的。 2.唯陛下察之代詞,指犯罪的事。 3.左右皆試引之 (呂氏春秋齊王好射)代詞,指弓。,39,應用練習,4.菊,花之隱逸者也(周敦頤愛蓮說)助 詞,的。 5.蓮之愛(周敦頤愛蓮說)助詞,無義。 6.為之,則難者亦易矣(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代詞,指事。 7.吾資之昏(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助詞,無義。 8.吾欲之南海,何如(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動詞,往。,應用練習,二、史記中的成語故事:史記是中國最負盛名的一本史書。在文學上也有極大的影響,由書中所衍生而成的成語,更是日常口語或寫作時經常使用的。以下有三則史記中的故事,請詳細閱讀後,回答後面問題。(一)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秦始皇本紀),應用練習,1設驗:設計試驗。2邪:音一,通耶,疑問語助詞3阿:音,曲意附和。4中:音,中傷,陷害他人。 1.請寫出根據這則故事演變而來的成語: 指鹿為馬。 2.請查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比喻混淆是非。 3.請利用這個成語造一個句子: 老張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竟然指鹿為馬,顛倒是非,真是可恥至極。,應用練習,(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羽本紀)1壁:駐紮。2垓:音。1.請寫出根據這則故事演變而來的成語: 四面楚歌。 2.請查出這個成語的意思:比喻所處環境艱難困頓,危急無援,進退失據。3.請利用這個成語造一個句子:他債臺高築,已到了四面楚歌,無路可走的地步。,應用練習,(三) (漢高祖)召諸縣父老豪傑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高祖本紀)1苛法:繁瑣嚴厲的法律。2族:指滅族。3偶語:面對面私相談話。4棄市:處死。5王:音,為王。6抵罪:依犯罪情節的輕重, 處以相當的刑罰7悉:全。,應用練習,1.請寫出根據這則故事演變而來的成語:約法三章。2.請查出這個成語的意思:泛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3.請利用這個成語造一個句子:媽媽跟我約法三章,放學後要直接回家,不可以在外面亂逛。,補充資料,(一) 史記的體例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清代乾隆年間刊行的二十四史的首部。全書共一百三十篇,計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是由五種體例組織而成:1.本紀共十二篇,可分兩類:一類以朝代為主,如夏本紀、殷本紀;一類以帝王為主,像秦始皇本紀、高祖本紀。這兩類都是編年大事記,等於全書的總綱。2.表共十篇,也可分兩類:一類是大事年表,如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秦楚之際月表,這是讀春秋戰國時期和秦楚之際歷史所不可少的工具。另一類是人物年表,如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這類人物年表,可與列傳互相補充。,補充資料,3. 書共八篇,這是一種系統記述典章制度的體裁,也可以說是分類史。禮、樂、律、歷、天官、封禪、河渠、平準八書都是研究歷史制度重要的材料。4.世家共三十篇,這是記封國諸侯的。如魯、魏、齊、楚等國,因為子孫世襲,所以稱世家。漢初如宗室楚元王劉交、將相蕭何等也封王封侯,而且傳之子孫,也列世家。5.列傳共七十篇,可分兩大類:第一類是人物傳記,又可分獨傳、合傳、類傳三種。獨傳是一人一傳,如伍子胥、商鞅、李廣等人的傳。合傳是,補充資料,兩人或幾個人合在一傳,如管仲與晏嬰、屈原與賈誼、張釋之與馮唐等。類傳則是按人物性質合在一起,如刺客列傳列曹沫、荊軻等五人,貨殖列傳列范蠡、子貢等九人。第二類是對外國或國內少數民族的記載,如匈奴、東越、朝鮮、西南夷等列傳,敘述其種族來源、風俗制度、王族興衰及與中土的關係。史記的五種體例,雖各有分工,但又有內在聯繫,詳於此則略於彼,或載於此即省於彼,因此雖分五體,實際是一個整體。後代正史,雖因時代特點,傳目有增損,編纂有異同,但沒有超越史記體例的範圍。(參考自柴德賡史籍舉要華正書局),補充資料,(二) 史記的史學價值史記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是一部承上啟下富有獨創性的史書。它不只是記載史事,更反映出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展過程,也表現作者的歷史哲學和政治思想。它在史學上有巨大的價值和深遠的影響。史記在史學上的價值,主要有四點:1.新創的體製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通史,也是紀傳體史書的鼻祖。它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大約三千年的歷史。它在整理和記載歷史資料時,既不採用如春秋、左傳那樣的編年體,,49,補充資料,也不採用如國語、戰國策那樣的國別體,而是採用以歷史人物為中心,通過為歷史人物寫傳記來寫歷史的紀傳體。這是司馬遷創造的一種記載歷史的新體製。清趙翼廿二史劄記說:司馬遷參酌古今,發凡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繫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志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匯於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 2.豐富的史料與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先秦史書不同的,史記是通史,全書記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而且所敘及的人物不只是政治人物,也不只是貴族階級,而是包含各個階層、各式各樣,50,補充資料,的人物。可以說三千年史事,每一個時期的重要問題、重要人物、重要年代,都能正確集中反映。如殷本紀所載商代世系,經過百年來甲骨文的發現和研究,證明史記可信。又如孔子為儒家創始人,又開私家講學之風,這有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傳可以說明問題。再如戰國兼併、養士之風極盛,士階層乘時參與政治,則四公子、呂不韋等列傳,提供很多材料。至於漢代的社會、經濟狀況,可以透過貨殖列傳、游俠列傳、酷吏列傳和平準書去了解。總而言之,史記保存了極其豐富的史料,是研究中國古代史不可或缺的材料。,51,補充資料,3.進步的觀點司馬遷作史記,是以孔子作春秋自許的。春秋、史記在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的史學精神上是相通的,但從歷史觀點來說,史記比春秋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史記不僅在體製上超越春秋,更重要的是在歷史觀上,已突破儒家正統思想的束縛,自成一家之言。首先是史記在紀傳體的體裁中,凸出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古代史書對歷史事物的解釋,都是受自然力量、神權、天命等等的支配,但史記強調人物在歷史上的巨大意義,凸出多種人物在文化創造上的功績。其次,史記揭露統治者的窳政,也對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史記記載陳涉、吳廣起事,列陳涉,52,補充資料,於世家,對平民起義給予崇高評價,這樣的識見超越與他同時或後代的許多史家。再次,司馬遷對於社會現象,特別是貧富、貴賤、壽夭、天道、神權等,有正確的觀點。如伯夷列傳質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封禪書譏諷帝王欲求長生不老。司馬遷的進步觀點,還表現在評論人物實事求是,取其一節,不求全責備,也不以成敗論英雄。4.嚴肅的態度司馬遷是以嚴肅的態度來創作史記的,這主要可從三方面來了解:首先是能掌握豐富的資料:司馬遷不僅參考各種書面文獻,還充分利用田野材料。其次是取材嚴謹:司馬遷注重實地訪察,注重材料的去偽存真。從五帝本紀贊,53,補充資料,自述取材的經過及三代世表序提出疑則傳疑,蓋其慎也,可見他取材的嚴謹。再次是客觀的析評:司馬遷強調好學深思,心知其意的獨立思考,他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和歷史人物的褒貶,都能堅持準則,不流於主觀的好惡和無原則的虛誇。由於寫作的嚴肅態度,司馬遷才能成為良史之材,史記才能達到被稱為實錄的巨大成就。(參考自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華正書局、柴德賡史籍舉要華正書局),54,補充資料,(三) 史記的文學價值史記雖是一部史書,但由於作者的進步思想及絢爛文采,使它在文學上達到高度成就。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說:史記是文學的歷史,也是歷史的文學,它是歷史、文學完整統一的典範。史記的文學價值主要有五點:1.豐富的思想內容史記的文學價值,首在於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史記在敘述複雜的歷史事件的基礎上,真實地描繪社會各個層面的問題。全書充分表現反對暴君、豪強、貪官、酷吏的思想,和關懷,55,補充資料,民生疾苦的感情。凡是愛國愛民的、品格高尚的、急公好義的、重情任俠的、在文化、教育、經濟方面對社會有貢獻的各種人物,不管他們的身分、地位,作者都以同情之筆,給予適當的評價,讓他們在歷史舞臺上放射出不滅的光輝。 2.壯烈的悲劇色彩史記寫了很多悲劇故事,出現了為數不少的悲劇人物。史記的悲劇人物有如下的特點:第一,他們都胸懷大志,銳力進取,有遠大理想和奮鬥目標。如陳涉、項羽。第二,他們都有為實現個人理想而不怕挫折的精神,都有經過,56,補充資料,種種考驗而磨鍊出來的堅韌不拔的意志。如孫臏、伍子胥。第三,他們多數都死得很悲壯,他們的死,不是有重大政治意義,就是有深刻的社會影響。如商鞅、荊軻。正因史記悲劇人物有這些特點,所以從史記中讀到的不是無所作為的哀嘆,而是為壯麗事業勇敢奮鬥的豪歌;不是一蹶不振的頹喪,而是百折不撓的進取。史記這種壯烈的悲劇色彩,與離騷的慷慨悲歌是相通的,司馬遷的悲憤執著,也與屈原一致。所以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57,補充資料,3.多樣的寫人手法與先秦歷史散文比,史記不僅擴大寫人範圍,而且凸出人物形象的個性與完整性,不僅塑造出一大批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更增強人物形象的藝術感染力。史記描寫人物的成功,主要是司馬遷運用了多樣的藝術手法:第一,通過最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行動,加以細膩描寫,以凸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徵。如項羽本紀寫項羽一生。凸出寫他反秦到被劉邦打敗的八年間的事情,而這八年之中,又凸出寫三件大事:鉅鹿之戰、鴻門宴和垓下之圍。又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主要選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省兰溪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题库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题库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贵州国企招聘2025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社会招聘维修工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加油员考试题及答案6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浙江瓯越交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传染病暴发事件处理规定
- 创新互联网应用体验的新理念和途径
- 医院护理2019年度个人总结
- 金融科技公司股权转让及金融服务合作协议
- 以友辅仁教案
- 经济效益证明(模板)
- 某机库施工方案
- 医院各科室物品采购清单
- 生物竞赛动物学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 项目施工重大安全隐患排查表
- 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
- 《Unit2 Let's talk teens》教学设计教案
- 电生理发展史
-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
- T∕CBMF 95-2020 T∕CCPA 19-2020 内衬玻璃钢钢筋混凝土复合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