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doc_第1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doc_第2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doc_第3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doc_第4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1课生命的历程第1课时科学探究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2.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3.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结论依靠事实证据进行证明。科学知识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教学准备有关说明地球上生物来源知识。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教学导入阅读思考:学生阅读单元页中的诗,师提出问题:“通过阅读,你发现了哪些科学问题?”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后,借助本课教材引入部分揭示要研究的问题: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仲,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板书课题)二、交流讨论教师讲述:在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陆地上、辽阔的天空中有众多的生命形式,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曾经有两种观点:“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神创论“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进化论你们认为呢?(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讨论:那么你们看待古时候人们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这一说法?还知道哪些有关神创造生物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交流并认识到,人类自古就关注自己的来历,神话故事是古代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思考: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那么这样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可以凭空得出吗?(需要证据)我们怎样查找?学生查找资料,并分析提取证据交流小结三、布置作业课后利用网络或其它资料继续查找生物进化的证据。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1课生命的历程第2课时科学探究1.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2.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结论依靠事实证据进行证明。科学知识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教学准备无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师:前面的证据让我们零碎的了解了一些动物由某一种进化到某一种,那地球上的生物究竟是怎样变化过程?我们无法目睹在遥远的过去,地球上所发生的事情,那么人们靠什么去研究去认识呢?(化石)活动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1.化石的形成(放映短片)2.依据化石的形成过程思考化石为什么能告诉我们过去的事情?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内容,师生共同列出流程图:时间的顺序生物演化请比较4个时期的化石,试讨论分析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球上生物的变化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发展。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发展。二、阅读:关于生物进化的辩论1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内容2组织交流阅读收获:化石的形成非常偶然,人们通过化石所获取的信息是跳跃的、不连续的;人们探索生物进化历程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学说;认识到科学上光有观点是不够的,需要由证据证明观点;了解到辩论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三、补充讲解乔治居维叶、拉马克的故事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2课物竞天择第1课时科学探究1通过资料分析,了解马的进化与生活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2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感受到适者生存,不适则被淘汰。3通过资料分析,探究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构造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适者生存的科学进化论观点。科学知识知道生物进化是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教学准备生物进化过程影像资料。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谈话引入直接入题: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上曾出现过众多的生物,这些生物中的绝大多数在进化过程中灭绝了,又不断有新的生物出现。这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以马的进化为例,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马进化的影响吧。二、研究讨论活动1 马的进化与自然环境的变化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信息,绘制流程图。找出两条主线:生活环境的变化:原始森林森林减少现代草原马的体态的变化:体形小,多脚趾侧趾退化体形大,单趾。2对流程图讨论:自然环境在马的进化中是怎样起作用的?(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原始马,有充足的食物,小巧的体形有利于躲避天敌。随着森林面积减少,原始马失去森林的庇护,只有快速地奔跑才能躲避天敌,于是体形变大,更加有力,脚趾的中趾变得更为粗壮。森林完全消失,体形更大、奔跑速度更块的马才能得以生存,因此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马遭到自然的淘汰。在自然的选择中能适应新环境的马生存了下来。)3让学生思维进一步迁移,理解: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形成了生物的进化。4播放生物进化过程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环境对生物进化起到的作用。三、活动体会活动2 自然的选择1.师介绍活动方法及要求2.学生活动3.完成数据的统计,填写在第8页表格中4.组织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当四种颜色的短细线散落在桌上时,与背景色反差越大的短细线越容易被我们发现。这个实验说明,在自然界中当一种生物容易暴露给天敌,它的数量就会减少,长此以往就会有灭绝的可能。反之,色差接近的生物也有被天敌发现的可能,但是总会保存下足够的数量进行繁殖,这样整个物种就不会灭绝。这正说明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四、小结。1. 思考: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那么这样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可以凭空得出吗?(需要证据)2. 我们怎样查找?3. 学生查找资料,并分析提取证据4. 交流小结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2课物竞天择第2课时科学探究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构造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适者生存的科学进化论观点。科学知识知道生物进化是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教学准备生物进化图片资料。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观察引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1.观察水中的鱼,分别从上面和下面看,有什么发现?从上面看鱼的身体颜色与水面颜色相似,从下面看身体颜色与天空颜色相似。2.提出问题:这样的颜色对于鱼有什么意义?3.交流小结:鱼的身体颜色能更好的保护自己,那么其它动物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适应新环境的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构造特征,请大家分析教材第9页中的图片,小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这些动物用怎样的方式适应周围的环境。4.拓展:介绍你知道的动物适应环境的知识二、观察分析,了解植物适应环境1观察骆驼刺的图片,分析骆驼刺哪些结构适合沙漠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骆驼刺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骆驼刺的叶片很小,并且上面有一层蜡质层,减少蒸发,防止水分流失;针状的枝,防止天敌落在植物体上啃食叶片;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这些特征,让骆驼刺能够适应沙漠高温、少雨、强蒸发的生存环境。(学生小结,教师补充)2师小结: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生存着不同的植物,植物的这些不同的结构特点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的植物适应在不用环境中生存。三、课外作业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动植物适应环境的资料案例重现:英国有黑、白两色的胡椒蛾,它们喜欢在树干上停留。工业革命前,白胡椒蛾的数量要远远高于黑色胡椒蛾的数量。随着工业革命开始,工厂中排放的废气污染了环境,树杆也因此变为黑色,这时,黑胡椒蛾的数量就远远地高于白色胡椒蛾的数量。请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前后的环境变化对胡椒蛾的生存、繁殖会造成哪些影响?这个影响又说明了什么? 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3课人类的起源科学探究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2.通过对化石的分析,了解人类的主要的进化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2.认识到人类能够制作工具、使用工具,是文明的开拓者。科学知识1.知道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2.初步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教学准备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资料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问题引入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呢?这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人们一直都在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二、模仿科学家的研究1那么人们寻找答案会顺着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方法进行呢?(提示:希望能从人类研究马的进化获得启示)2小组讨论3交流,并整理研究思路和方法:先在动物中寻找和人类长得相似的动物,然后借助已发现的相关化石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4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与整理师提出问题:有哪些动物与人相像?(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有哪些地方与人相像?最后讲述称它们为类人猿的原因。5讨论并提出假设,思考研究方法请依据上面的现象,请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觉得人类的祖先是谁?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下一步需要怎么做?(借助已发现的化石进行研究)假设1:人类是类人猿进化来的。假设2:类人猿和人类可能有共同的祖先。1告知学生现代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200ml,然后要求学生用流程图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这些已发现的化石能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什么疑惑?2组织学生的交流3进行必要讲解和补充:现在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认识: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是在进化中形成的两个分支类人猿与人类。主要介绍因为在有些时间段还缺少化石证据,所以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问题仍在继续研究中。三、鼓励学生继续查找资料,以求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地质学家告诉我们,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河谷,全长6000多千米.当时地球上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想一想,大量的森林变成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人类语言大致产生在五万年前.这个时候,人类智力的进货经历了手巧的人、直立的人、和智慧的人三个阶段,智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同时,这个时候人的发音器官也进化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发出一定复杂的语音来,语言就产生了。而人类文化史的发展也能证明,这个时候产生了语言,因为在这个时候人类的文化产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飞跃。 教学反 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4课动物的驯化科学探究1、通过对野生动物与驯化动物的对照分析,判断人类的哪些需求决定动物的进化过程。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现代人们驯化动物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动物驯化的研究引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保护自己的意识。科学知识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动物驯化的历史。2、知道现代化的动物驯养,可以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教学准备动物驯化过程资料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教学导入提问:被人们称之为“家畜”、“家禽”的动物而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生说已知的一些内容)二、学生阅读 家畜从哪里来1、学生阅读,了解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我国最早驯化动物的历史。三、总结人类驯化动物的成绩1、小组讨论:驯化的动物有哪些适合人类需要的优点?2、组织交流:狼与狗。狗是由狼进化而来,狗对主人忠诚、温顺、乐于与人类亲近,又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可以保护主人的利益与安全。有些方面还是人类的助手。野猪与家猪。家猪体肥,不具有攻击性,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肉食。野马与马。马温顺,可以人类是代步工具,力气大,可以拉车。野牛与牛。牛温顺,可以为人类耕地、拉车等。3、讲述:上面的这些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需求,决定驯化动物的进化过程。四、学生阅读 现代的动物驯养阅读与思考:现代动物的驯养目的在哪?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在语言上准备一下,可以为大家介绍介绍。强调驯养要科学,防止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播。五、布置课外作业调查当地驯养动物的情况,进一步了解现代驯养动物的目的。1了解学生关于现代动物驯养的调查情况,用交换书本的方式阅读,全班同学共享调查结果。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单元评价。3教师简单小结学生单元学习中学生表现出的一些最只得提倡的科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鼓励学生朝着这些方面发展。一.人类祖先为什么要驯养动物?史前先民将一些野生动物驯化为家养动物,大体要经过拘禁、野外放养、定居放牧(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几个阶段。 二.人类祖先驯养什么动物根据考古资料,我国原始畜牧业主要驯养的家畜有猪、牛、马、羊、狗等,家禽有鸡、鸭、鹅等猪 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家畜骨骼和模型中,以猪的数量最多,约占13左右。一些晚期遗址中出土的猪骨数量更大,如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43座墓中出土猪骨96块,甘肃省永靖县秦魏家遗址46座墓中出土猪骨430块,可见猪已成为财富的象征,也说明猪在我国原始畜牧业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真正的六畜之首。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1课小河的哭诉第1课时科学探究1、了解周边的环境现状。2、能够在实地考察中搜集一些样品或证据。3、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关心周遍的环境,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注意安全。科学知识1、知道人类活动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2、初步意识到这些污染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危害。3、意识到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学准备1、小河的哭诉照片;寻找几处污染比较严重的水域;布置学生自带一些搜集证据的器材或工具。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教学导入1、出示小河被污染前后的挂图,提出讨论话题:观察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想?2、阅读“指南车信箱”里的内容,了解国家关于水环境的治理的有关规定。二、考察当地的水域环境1、明确考察目的和要求,并做好相关准备。目的:了解本地水环境保护或污染情况。要求:考察时要做到细致认真,及时记录和搜集证据或样品。要集体行动,小组合作,不离队,注意安全。相关准备:记录本、采集样本的器皿工具地点:教师根据事前的考察明确活动范围。为学生介绍考察活动参与人员。考察方法举例:(1)看:颜色、漂浮物、动植物等。(2)闻:怪味、臭味。(3)采:采集水样等证据。(4)记:记录考察情况、拍下照片。2、实地考察活动:活动时,应提示学生注意搜集相关数据,如水色、气味、漂浮物的多少、排污口的数量、水中生物生存情况3、返校。4、布置作业:写好调查日记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1课小河的哭诉第2课时科学探究1、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关心周遍的环境,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科学知识1、知道人类活动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2、初步意识到这些污染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危害。3、意识到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学准备调查的资料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整理调查资料1、分组清点调查样品2、对照样品,填写调查评价表:(调查表附后)第 小组水域污染实地调查评价表地 点实际状况我们的评价(在选项上前画“”)()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污染严重二、展示交流:分组依次介绍,并出示样品和相关资料(实物投影)三、交流感受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2课污染来自哪里第1课时科学探究1、能够根据当地水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调查得出造成污染的原因。2、能够对对调查获取的一些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类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初步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心。科学知识1、知道污染的危害。2、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几点原因。教学准备调查表和统计图表。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教学导入1、讨论上节课调查的结果,说说水污染会带来怎样的后果。2、那又是什么造成了当地水域的污染呢?(板书课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污染源进行猜想。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情形,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和全面?让我们踏上寻找污染源的征程吧!二、制定调查方案1、小组制定调查方案。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调查的内容展开调查。比如水域边生活垃圾的倾倒,在多长的距离里有多少污水排放口等等。2、准备调查用表,小组分工。调查目的调查地点调查方式人员分工调查记录3、交流调查方案,提出建议,适当修改和调整三、布置作业:课后分组展开调查,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再次强调室外活动的安全)教学反思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2课污染来自哪里第2课时科学探究1、能够对对调查获取的一些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类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初步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心。科学知识1、知道污染的危害。2、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几点原因。教学准备调查表和统计图表。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提出整理要求1、教师出示表格或示意图(见教材第23页图)要求各组利用表格整理调查数据:2、学生分组整理。3、交流污染物有哪些?主要来自哪里?有哪些类别?二、单项统计1、统计方法参照教材:可采用统计图表的形式。2、引导学生对一些调查数据进行放大式的推算,比如,以一个家庭的清洁剂排放量测算出一个村,一个乡镇,乃至更大范围的清洁剂的使用量。3、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第24页统计图,认真组织分析调查数据,试做出相关结论。鼓励学生除了填写教材我们的结论外,更可以将数据进一步整理、分析,写出简要的调查报告,投递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如今水环境被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医院污水、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废物的堆放掩埋和倾倒。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先进的设备去将已受污染的水回收并再次利用,也没有办法将咸水变为淡水,所以,我们只有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中节约用水。比如:用水完毕后,将水龙头关紧;对花草树木进行浇灌时,最好选择在夜间,如遇到雨天则停止浇灌;在洗手、洗澡时,如要打肥皂,尽量先将水暂时关闭;洗一些小件的衣物时,尽量用手洗;如发现漏水现象,应及时进行修理;可将一个重物置于马桶的蓄水槽中,减少每次的冲水量。我们还可以废水利用:用洗过菜、水果的水来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来冲马桶等。这些办法都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即使现在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在将来学好知识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咸水变为淡水,将受污染的水回收后进行处理并再次利用。而且,我们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多做一些宣传活动,呼吁更多的人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3课清洁剂的威力科学探究1、能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生活污水的水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2、能够搜集一些水域污染危害的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水域污染危害的严重性,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科学知识知道水域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水污染事件资料教师:水域污染影响生物生长的资料,数值色条。玻璃瓶,清洁剂,比较洁净的水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教学导入直接提出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水被污染后会对生物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让学生初步谈谈。师:我们每个家庭都用清洁剂吧!你们可曾清楚它对水域污染的“威力”,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亲眼看看!二、设计并完成实验1、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具体操作及分工,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强调:这是一组对比实验,注意水质(使用自然水,如清澈河水)、水量、光照等条件都要基本相同;然后再控制每瓶内的清洁剂的含量,可以设置这样几组对比数据:15ml、10ml、5ml、0ml;盖上盖子后,放到阳光比较充分的地方,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持续观察5-7天,并在教材第26页及时做好记录。2、教师完成实验,告知学生实验瓶放置地点3、讲述数值记录方法,我们可以先根据水的颜色变化设定用1-5五个数值,大家对照这个数据值来表达。0 1 2 3 4 54、告知学生在组织单元评价时,我们在课堂上交流观察结果,并整理成统计图,以便于发现问题,作出结论。三、阅读指南车信箱资料 水俣湾的灾难四、资料分析:1、利用资料,分析水污染带来的危害。2、展示我国目前受严重污染的水域五、布置作业:请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或小组的研究结果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4课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第1课时科学探究1、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的分析和学习,大致了解污水处理技术。2、通过实验制作,亲历污水处理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类正为保护水环境而不断努力,树立为保护环境而尽一份力的责任感。科学知识1、了解污水处理技术的大致过程。2、了解其他方面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教学准备制作简易滤水器的材料:去底塑料瓶,砂石、沙子、木炭、棕或海绵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教学导入直接提出研究的主题: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整个自然环境,也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严重的后果。治理水环境,减轻水污染是我们人类不可回避的共同话题,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是每个人的责任。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了解一种污水处理技术。二、了解污水处理技术1、学生读图,教师解说污水处理大致分为这样几个过程:(1)格栅:去处大型漂浮物。(2)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3)生物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4)二次沉淀池:继续去处污水中的污染物质。(5)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6)消毒池:投氯消毒,杀灭微生物。(7)出水泵:将处理之后的水排放到自然水域。三、水的净化实验1、介绍实验步骤:(1)静置,沉淀(2)加入明矾等混凝剂,继续静置,沉淀(3)分离沉淀后的水和沉淀物(4)用自制滤水器过滤。2、分组实验:静置,沉淀,在约3分钟的时候添加明矾。3、在污水进行沉淀的时候,辅导学生制作滤水器。方法如下:(1)取一个塑料瓶洗净去底。(2)将瓶子倒置,在瓶口处垫上适量海面或棕。(3)在海面或棕上铺设23厘米厚的木炭层,轻轻压平。(4)再在木炭层上铺设23厘米厚的沙子层,轻轻压平。(5)最后再在沙层上面铺设23厘米砂石层,轻轻压平。4、按步骤完成水的净化。5、常识介绍: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并告知学生沉淀和过滤,一般只能分离出污水中可见的颗粒状杂质,有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和有害的化学物质,还需要通过其它措施去除,才能使水变得更洁净。目前,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全球每年有7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卫生的水而致病死亡。并且居民所患的疾病中,大约80直接或间接与饮用水不合格有关。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不容乐观,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4课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第2课时科学探究1、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的分析和学习,大致了解污水处理技术。2、通过实验制作,亲历污水处理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类正为保护水环境而不断努力,树立为保护环境而尽一份力的责任感。科学知识1、了解污水处理技术的大致过程。2、了解其他方面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教学准备制作简易滤水器的材料:去底塑料瓶,砂石、沙子、木炭、棕或海绵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阅读引入:1、阅读教材指南车信箱资料:污水处理等技术只是防治水体污染的一项补救措施,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有些方面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比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来家庭生活以及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对水体的污染也随之加剧。因此,我们在进行污水治理的同时,还必须让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大家都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2、阅读教材第32页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二、做一个环保少年1、完成我们的水质保护建议先分组讨论:通过前面的调查研究,你认为地表水污染存在的最大问题使什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地的水质?一起拟定关于保护本地水质的建议?鼓励学生将建议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宣传2、搜集资料,制作资料卡,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工作并交流。3、策划或参与环保活动思考:用什么形式?在什么区域?怎样获得好的效果?4、生命来源于水,水对人类文明来说是不可或缺,人类的经济、文化、乃至于最基本的生存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水。然而联合国已经警告,水将会成为继石油的下一个危机。人类已经认识到水危机的到来,让大家都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二单元复习科学探究复习第二单元水污染与保护,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教学准备练习题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知识点复习。(略)二、复习题。1、我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 )类,其中规定水质下降到( )类标准以下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2、水污染大致可以分为( )污染、( )污染和( )污染。3、列举出汗水处理的六个步骤:(1)、 (2)、 (3)、 (4)、 (5)、 (6)、 4、列举出水净化的五个步骤:(1)、 (2)、 (3)、 (4)、 (5)、 5、简单绘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国环保标志。6、列举出我们身边的水污染的例子,至少3个,并对此提出自己的防治建议。简谈水污染的成因以及危害及危害。水污染是怎么引起的呢?水体中的污染物,根据它们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类: 1.病原体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等,常含有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和寄生虫。这类污水如不经过适当的净化处理,流入水体后,即会通过各种渠道,引起痢疾、伤寒、传染性肝炎及血吸虫病等。我国饮用水标准为:细菌总数低于100个/L;大肠杆菌低于3个/L,三类及以上水源可以作为饮用水源。我国2008年只有55.0%河段符合III类以上标准,可见我们水质性缺水的问题很严峻。 2.需氧性污染物:生活用水,造纸和食品工业污水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等有机物。这类物质随污水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对它们的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含氧减少,从而影响鱼类和其它生物的生长繁殖。当水中的溶解氧耗尽后,水中的有机物即产生厌氧消化,生成甲烷、硫化氢等,使水体出现臭味,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3.植物营养污染物:造纸、皮革、食品、炼油、合成洗涤剂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施用磷肥、氮肥的农田水,含有氮、磷、钾等营养物,如果大量的这类污水排入水体,使营养物质增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这类物质多呈红色,称“赤潮生物”。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覆盖水面,附在鱿类肋上,使它们呼吸困难。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掉水中的溶解氧。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替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常常引起鱼贝类中毒死亡,并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2007年5月,江苏无锡太湖蓝藻事件导致市区水资源发生极大破坏影响到了居民生活。2010年2、3月份,广东对全省54座重要供水水库的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风险现状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有70%的水库处于由中营养向富营养过渡状态,约20%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表明广东重要供水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有37%的水库蓝藻水华风险较高,有22%水库(12座)正发生蓝藻水华。 4.石油污染物:多发生在海洋中,主要来自油船的事故泄露、海底采油、油船压舱水以及陆上炼油厂和生化工厂的废水。 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油污已经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于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区,有很多原油露出。在糟糕透顶的情况下,有关方面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封闭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将耗时近10年。“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2010年7月16日,中国大连漏油事件。12天后也就是7月28日污染范围扩散到430平方千米。也造成很大的经济以及环境损失。 5.剧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和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它们大都来自矿山、冶炼废水,它们都富集在生物体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 五年之后的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下称南京农大农研所)教授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六个地区(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同样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他们的研究后来发表于安全与环境杂志。6 此外,水体的污染还有放射性污染、盐类污染、热污染等等。现在最为关切的是3.11日本大地所造成福岛核危机,核辐射所造成的危害已经不仅仅是水污染的范围了。水体、土壤、空气、食物等各方面都严重的受到核辐射。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二单元练习练习内容完成第二单元练习单元题。教学准备单元试题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学生完成单元试题。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3、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4、水污染考察方法有:看、闻、采、记。 第二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二课:污染来自哪里污染来自哪里污染来自哪里污染来自哪里 1、工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矿山污水、把固体工业垃圾堆放在水边。 2、农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养殖场排放的畜禽污水、水土流失 3、生活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把生活垃圾倒在水边、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把餐饮泔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中车油泄漏和在河边洗车。1、污水处理技术一般通过以下程序:格栅 去除大体积的漂浮物;沉砂池 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生化处理设施 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二次沉淀池 对生化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以保证出水水质;混凝沉淀池 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最后到出水提升泵站。 2、人们常用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来净化水。 3、3月12日是植树节,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民展战略。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1课 太阳与太阳系第1课时科学探究1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2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科学知识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教学准备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教学导入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的知识。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2、展示与交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围绕“如果没有太阳”展开讨论。讨论时,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三、了解太阳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四、观察太阳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2、安全教育:(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2)不能用望远镜去直接观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3、组织学生室外观察4、交流发现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第1课 太阳与太阳系第2课时科学探究1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2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科学知识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教学准备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要乘坐一辆神奇校车,开始我们奇妙的太阳系之旅。旅途中请大家弄清楚太阳系的组成,并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一些星球的知识,填写好资料卡。二、观看课件,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课件中加进很多的数据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特别补充: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三、组织交流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3、说明书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因为教材是在2005年通过国家审查的,所以教材上关于太阳系的组成仍然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规定。四、阅读,了解有关观察流星与彗星的科技史。五、课外作业 观察金星1、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安全。2、教师告知学生金星是很明亮的星体,它常常出现在朝阳和落日的附近。有时,金星在日出前4小时或日落后4小时出现在空中。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太阳与太阳系练习科学探究认真完成练习,巩固太阳与太阳系的相关知识。教学准备练习题。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一、简单复习太阳与太阳系的知识。(略)二、练习题:1、太阳是一个炽热的( )星球,内部温度高达( )摄氏度,表面温度约为( )摄氏度。体积相当于( )个地球。、( )叫恒星。、太阳系的中心是( ),主要由( )、( )、( )、( )、( )等天体构成。、在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是( ),向外依次是( )、( )、( )、( )、( )、( )、( )、( )。、小行星带主要位于( )和( )之间。、彗星在( )时会出现彗尾。、土星光环是由( )、( )和( )混在一起的碎块构成的。、流星是( ),如果闯入地球大气层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叫( )或( )。、迄今为止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是( )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天文学家经过考证后称其为 。10、我国有关哈雷彗星的文字刻录,最早见于( )多年前的 。11、在太阳系中,( )星的自转方向与其它成员是相反的。12、人们把日出之前看到的金星叫( ),日落之后看到的金星叫( )。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设计者: 班级: 学生姓名: 组名: 月 日课 题太阳与太阳系第3课时科学探究了解课外知识教学准备课外资料教 学 过 程更新与改进介绍太阳与太阳系课外知识一、太阳概况二、太阳的能源三、太阳系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支配而环绕太阳运动的各个天体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大阳系。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八颗行星、矮行星和其他小天体。四、恒星五、行星行星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辐射给它们的光。太阳有八颗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八颗行星中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除掉水星和金星尚未发现有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