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前言前言 1 第一篇第一篇研究篇研究篇 3 第一章第一章大西安背景研究大西安背景研究 5 一 一 历史变迁历史变迁 5 二 二 地理区位地理区位 6 三 三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13 四 四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18 第二章第二章浐灞河地位研判浐灞河地位研判 19 一 一 资源条件地位资源条件地位 19 二 二 城市结构地位城市结构地位 25 三 三 产业结构地位产业结构地位 32 四 四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39 五 五 小结小结 42 第三章第三章相关案例研究相关案例研究 44 一 一 案例选择案例选择 44 二 二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45 三 三 小结小结 62 第二篇第二篇定位篇定位篇 63 第一章第一章区域发展定位区域发展定位 64 一 一 总体定位总体定位 在对比与冲突中求得和谐的新城在对比与冲突中求得和谐的新城 64 二 二 特色定位特色定位 66 三 三 功能产业定位功能产业定位 73 四 四 小结小结 104 第二章第二章空间布局策略空间布局策略 105 一 一 功能空间布局建议功能空间布局建议 105 二 二 分区建设规模指标建议分区建设规模指标建议 118 第三篇第三篇策略篇策略篇 126 第一章第一章总体开发策略总体开发策略 127 一 一 总体策略总体策略 127 二 二 开发模式建议开发模式建议 136 三 三 开发时序建议开发时序建议 157 四 四 土地运营策略土地运营策略 188 五 五 开发融资策略开发融资策略 209 六 六 招商引资策略招商引资策略 222 七 七 小结小结 项目开发策略要点项目开发策略要点 230 第二章第二章近期开发策略近期开发策略 233 一 一 基础设施建设策略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233 二 二 特色生态营造策略特色生态营造策略 236 三 三 重点项目带动策略重点项目带动策略 257 四 四 小结小结 337 西安浐灞生态区发展总体策划报告西安浐灞生态区发展总体策划报告 前言前言 作为大型区域开发 浐灞生态区的区域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 有着与一般意义城市建 设和房地产开发不同的特点 需要 开发的战略思维开发的战略思维 和 区域的市场思维区域的市场思维 所谓战略思维 是从宏观层次而言的 即一般意义的城市建设需要更多的区域战略研 究工作 从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对城市经济 产业 功能发展做出方向性的判断 并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产业布局和空间规划 可以说 战略思维是用来确定未来城市发展的战 略方向 所谓市场思维 是从微观层次而言的 即普通意义的房地产项目则需要更多的市场研 究工作 需要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 对未来的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在此基础上进行针 对性的市场定位和开发 贯穿于整个项目运作的始终 这种市场思维 是从微观角度出发 追求项目运作的利润最大化 显然 作为区域项目 浐灞生态区的发展既要有区域发展的宏观战略思维 同时 作 为开发项目 面临着形象重塑和市场开拓的难题 同样需要项目运作的微观市场思维 综 合来看 是区域和项目 战略思维和市场思维的结合 是区域研究上的市场意识和项目运是区域和项目 战略思维和市场思维的结合 是区域研究上的市场意识和项目运 作的战略意识的综合体现 亦即典型的区域开发思维作的战略意识的综合体现 亦即典型的区域开发思维 开发的战略思维和区域的市场思开发的战略思维和区域的市场思 维 维 这种区域开发思维是介于区域战略研究和项目开发之间 又互相影响综合形成的 一 般而言 区域战略研究解决的是研究出区域发展的脉络 项目开发则是理清游戏规则并在 尊重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运作 而区域开发 由于其目的是通过改变土地的经济属性和空间 属性 调整土地使用强度等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 所以 对于区域开发而言 其最重要区域开发而言 其最重要 的是在区域发展脉络梳理之后 明确并制定项目开发的的是在区域发展脉络梳理之后 明确并制定项目开发的 游戏规则游戏规则 给市场以明确的预期 给市场以明确的预期 这种 游戏规则 的制定主要是通过区域开发商制定原则的调控和事务运作的示范效应来 实现的 比如说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营造和房地产项目开发等 这样 对于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 我们必须以区域研究的战略高度为基 础 以制定 游戏规则 的区域开发思维为核心进行研究 同时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 环 境营造 特别是房地产项目开发 均可拆分为一个个独立的项目 更需要项目开发的市场 思维 所以 我们对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 其基本思路是以战略思维为基础 基本思路是以战略思维为基础 以区域开发思维为核心 以项目开发思维为落脚点 遵循以区域开发思维为核心 以项目开发思维为落脚点 遵循 道道 法法 术术 的逻辑的逻辑 来展开的 来展开的 具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浐灞河地位研判 研 究 篇 大西安背景研究 相关案例研究 空间布局策略 定 位 篇 区域发展定位 近期开发策略 策 略 篇 总体开发策略 区域发展之道 游戏规则之法 规则制定之术 西安浐灞河区域发展及城市功能定位总体思路 即通过大西安背景 浐灞河地位研判以及相关案例等区域研究的 道 的分析 制定 出区域发展定位以及空间布局策略等 法 在此基础上 确定对制定游戏规则具有示范作 用的 术 总体开发策略和近期开发策略 根据这一逻辑 西安浐灞河区域发展与城 市功能定位报告分为研究篇 定位篇和策略篇三大部分 第一篇第一篇研究篇研究篇 区域研究之道 是指区域发展定位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客观条件和规律 包括区域所依 托的城市背景环境 区域自身条件以及其他城市所表现出来的规律 首先是城市背景环境 首先是城市背景环境 浐灞生态区占地面积 129 平方公里 占西安现有城市建设规模 289 平方公里 的近一半 在第四次规划修编中 也占到了 1 5 这一开发规模 显然会 对西安城市建设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引起西安城市格局的变迁 反之 西安的发展趋势 和城市地位也必然会影响到区域的发展 区域发展的定位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趋势 所以 浐灞生态区区域发展定位就必须从西安 乃至大西安 关中城市群 的角度进行研究 其次 是区域自身条件 其次 是区域自身条件 虽然 生态区的建设和发展会对西安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但是 作为一个 一空二白 的新区而言 浐灞生态区在现在的西安的地位并不是十分突 出 甚至非常落后 在这种背景下 区域要取得发展 就必须对区域在城市结构 产业结 构 资源条件及投资环境等方面在西安市所处的地位进行分析 扬长避短的提出具体的发 展措施 最后是其他城市所表现出的规律 最后是其他城市所表现出的规律 国内外类似的城市和区域开发案例 在区域发展和 定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启示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 也必然使浐 灞生态区能够更好 更准的为发展定位 少走错路和弯路 大西安背景研究 浐灞河地位研判 大西安对浐灞要求 相关案例研究 城市结构地位 产业结构地位 资源条件地位 投资环境评价 区域发展限制因素 区域发展方向 成熟经验借鉴 经济发展 地理区位 历史变迁 生态建设 新区建设 区 域 发 展 之 道 区域研究思路 上述西安发展背景研究 浐灞自身地位研判以及相关案例研究 构成了区域研究这一 道 的主线 具体研究思路如上图所示 其中 大西安背景研究从历史变迁 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三个角度展开 浐灞河地位 研判则从城市结构 产业结构 资源条件 投资环境等四个方面分析 而相关案例则主要 选取了与浐灞生态区密切相关的新区建设和生态建设两类 第一章第一章 大西安背景研究大西安背景研究 浐灞生态区作为西安市的一个重要的大规模发展区 对其区域发展及城市功能的研究 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上展开 因此 在区域研究与定位之前 我们首先对大西安的背 景加以研究 从而以大西安地区的高度 分析大西安对浐灞生态区的要求 以此为背景 开展后续的研究和定位工作 一 一 历史变迁历史变迁 提起西安 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其辉煌的历史 作为历史上周 秦 汉 唐十二朝古 都 作为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已有 3100 多年的建城史 曾经是全国的政治 经 济 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 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 在其鼎盛时期 曾 经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东有罗马 西有长安 便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 也就是 说 在历史上 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都城或陪都 政治上的核心地位使其成为中国的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都城或陪都 政治上的核心地位使其成为中国的 经济 文化中心 并具有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力经济 文化中心 并具有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力 但是 近代以后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日趋衰败 深处内陆的西安在丧 失了都城地位之后 闭塞落后 经济萧条 城市萎缩 伴随着政治地位的下降 与当时国 内其他区域中心城市比较 西安在商品经济 工业基础 交通运输 市政建设 文化教育 等方面也都较为落后 在改革开放以前 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的政治职能外 在经济 文改革开放以前 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的政治职能外 在经济 文 化等方面都呈现出萎缩的状态 各方面的城市影响力都处于一个历史低谷期 化等方面都呈现出萎缩的状态 各方面的城市影响力都处于一个历史低谷期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西安 西北经济的发展 西安的国 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城市建设取得了较 大的成就 现在 西安已经成为中国北方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基地 高等教育与科研基 地 以一个国际旅游城市 商贸中心城市的面貌雄踞于世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 西安作为西安作为 区域核心城市的地位正在得到重新显现 西安正在成为一个辐射西北 影响全国 联系世区域核心城市的地位正在得到重新显现 西安正在成为一个辐射西北 影响全国 联系世 界的西部大都市 界的西部大都市 建国改革开放 历史悠久的都城或陪都 陕西省省会 具有区际 国际意义的西部都市 政治 文 化 经 济 政治 文 化 经 济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西安城市地位的历史变迁示意图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从历史上来看 西安有辐射西北 影响全国 联系世从历史上来看 西安有辐射西北 影响全国 联系世 界的底蕴 尽管在近代的发展中曾经一度衰落 但中国当前的发展形势给了西安新的发展界的底蕴 尽管在近代的发展中曾经一度衰落 但中国当前的发展形势给了西安新的发展 契机 西安由历史上一个以政治功能为核心 兼有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地位的都城 转变契机 西安由历史上一个以政治功能为核心 兼有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地位的都城 转变 为在政治 经济 文化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具有区际 国际意义的西部都市 为在政治 经济 文化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具有区际 国际意义的西部都市 二 二 地理区位地理区位 从西安所处的地理区位上来看 西安自古便是中国大陆东西部地区联系的桥梁 在新 的发展形势下 这一区位优势不仅体现在交通方面 更为西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战略区 位优势 一一 战略区位优势战略区位优势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 中国经济发展中心逐步向中西部推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横 贯中国大陆东西的陇海兰新铁路作为经济大动脉在这一取向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西安是 陇海兰新铁路上最大的中心城市 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 相互推动的过程中 具有东联西进 承东启西的核心和枢纽作用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西安处于 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中心的地理区位优势 正在使它成为促进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 极和跳板 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西安既有的加工工业优势 科技智力优势 旅游优势和商贸 优势 首先 从陕西省的范围来看 西安是辐射陕西的功能复合的核心城市 首先 从陕西省的范围来看 西安是辐射陕西的功能复合的核心城市 西安首先是陕 西省的省会 是全省的政治中心 同时 它还是陕西省重点发展的 一线两带 的交点 是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核心 近期提出的 西咸经济一体化 旨在把咸阳纳入西安的发展之 中 进一步提高西安在区域经济中的首位度 可以预见 在未来的发展中 以西安为中心 增长极的关中经济区必将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拥有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安在陕西的战略区位 其次 在中国的西部地区 西安无疑是整个西部地区的其次 在中国的西部地区 西安无疑是整个西部地区的 桥头堡桥头堡 是辐射中国西部的 是辐射中国西部的 区域经济中心 区域经济中心 在中国的 三纵三横 骨架中 西安处于二级增长极 具有非常重要的战 略区位 同时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 地处东西两大经济区域结合部的西安是西 部地区的 门户 西西安安 西安在西部地区的战略区位 最后 从整个中国的角度来看 西安作为中国东西部地区连接纽带的区位优势 必将最后 从整个中国的角度来看 西安作为中国东西部地区连接纽带的区位优势 必将 带来西安城市容量的升级 带来西安城市容量的升级 西安处于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中心 如此优越的战略地理区位 使得西安的贸易机会增加 纽带作用突出 这正在使它成为促进带动中西部发展的经济重 镇 西安是新欧亚大陆桥的战略区委 总之 相对于陕西省来说 西安是其发展的核心 相对于中国西部地区来说 西安是 辐射整个西部的 桥头堡 相对于中国来说 西安是地处欧亚大陆桥中心的经济重镇 西西 安同时具有枢纽 中介 策源 引擎的多重功能 具有明显的战略区位优势 安同时具有枢纽 中介 策源 引擎的多重功能 具有明显的战略区位优势 陇海线 兰新线 陇海线 兰新线 中国地域圈中心中国地域圈中心 枢枢纽纽 引引擎擎 策策源源 中中介介 枢枢纽纽 引引擎擎 策策源源 中中介介 新亚欧大陆桥重心新亚欧大陆桥重心 西部桥头堡 西部门户西部桥头堡 西部门户 陇海兰新地带的中心陇海兰新地带的中心 西安在战略区位上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二二 西北交通核心西北交通核心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 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 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 如今 铁路 公路 航空交织成网 四通八达 把西安与全国连成一体 西安已经成为中国西北 交通核心 1 铁路枢纽 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 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 目 前 西安已经成为中国铁路骨干网架 八纵八横 中三条干线的交汇处 这三条干线分别 是横穿东西的 路桥通道 包柳通道和宁西通道 同时 西安还拥有陇海线 双线 包 西线 西康线 候西线 西延线 咸铜线 西南线和西户支线等 7 条铁路 8 个方向 西安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示意图 西安不仅在铁路线路的数量上来看有着枢纽地位 实际上 从客运量和货运量上来看 与西部其他重要城市相比 西安在西部地区的铁路客运量和货运量都是仅次于成都 在中 国西北地区占有绝对优势的运输量 西部重要城市铁路客运量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西部城市铁路客运量比较图 单位 万人 数据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4 西部重要城市铁路货运量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西部城市铁路货运量比较图 单位 万吨 数据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4 2 公路网络节点 从公路上来看 西安共有各级各类公路 3850 多公里 是多条国道 省道的节点 在 五纵七横 的国道主干线中 有 一纵一横 gz40 gz45 通过西安 西安还拥有七 条西部大通道中的银武线 西合线和包北线三条通道 另外 还有五条国道 g108 g211 g210 g312 g310 和陕西省的 一纵三横两环 共同构成了西安发达的公 路网络 西安是多条国道主干线的交汇节点 未来西安也将构建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体系 从公路的运输量上来看 尽管与同处西部地区的成都和重庆有较大差距 但仅就西北 地区而言 西安仍然是运输量最高的城市 西部重要城市公路客运量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西部城市公路客运量比较图 单位 万人 数据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4 西部重要城市公路货运量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西部城市公路货运量比较图 单位 万吨 数据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4 3 航空良港 作为全国第九大航空港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辟有 100 多条航线 业务往来航空公司 有 26 家 与 68 个国内城市和 68 个国际城市通航 民用航空运输量在西北地区优势明显 西安早已与日本东京 大阪 福冈 名古屋 广岛 韩国汉城 斧山 中国香港 澳门 新加坡 吉隆坡等国际大都市实现直航 2005 年又新增了温哥华 洛杉矶 伦敦 法兰克 福 巴黎 纽约 旧金山等城市的直航航线 使得西安的国际直航线路达到二十余条 进 一步巩固了西安国际化航空枢纽的地位 西部重要城市民用航空客运量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西部城市民用航空客运量比较图 单位 万人 数据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4 西部重要城市民用航空运输量 0 2 4 6 8 10 12 14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西部城市民用航空货运量比较图 单位 万吨 数据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4 4 综合交通 综合来看 西安在铁路 公路 航空方面都处于西北交通核心的地位 量化来看 西 安的客运量占据绝对优势 货运量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西部重要城市客运量比较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单位 万人 数据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4 重庆 成都数据包含水路运输量 西部重要城市货运总量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单位 万吨 数据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4 重庆 成都数据包含水路运输量 综上所述 从战略区位来看 无论是从陕西 西北 全国还是全球范围来看 西安都从战略区位来看 无论是从陕西 西北 全国还是全球范围来看 西安都 具有优越的条件来支撑其成为区域核心城市 而从交通条件来看 发达的铁路 公路和航具有优越的条件来支撑其成为区域核心城市 而从交通条件来看 发达的铁路 公路和航 空运输系统 使之具备了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基本硬件 而从占绝对优势的运输量来看 空运输系统 使之具备了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基本硬件 而从占绝对优势的运输量来看 其区域核心城市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现实基础 其区域核心城市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现实基础 三 三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在对西安的历史变迁和地理区位有了一定的分析以后 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 我们将 对西安的经济发展加以研究 主要内容将包括西安市自身的经济发展现状 大西安区域经 济发展情况 以及西安在区域经济体中的作用 对西安城市经济情况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 后面对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前景加以判断 注 本部分数据来源 西安市统计年鉴 一一 城市实力持续增强城市实力持续增强 首先 仅就西安市自身的经济情况来看 西安市的人口规模稳定增加 经济实力不断西安市的人口规模稳定增加 经济实力不断 增强 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 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整体城市实力持续增强 增强 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 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整体城市实力持续增强 从人口上来看 西安市总人口数由 2000 年的 688 万增加到 2004 年末的 725 万 人口 增长率保持在 1 到 2 之间 人口规模稳定增加 城市在不断壮大 西安市历年总人口数 单位 万人 688 695 703 717 725 660 670 680 690 700 710 720 730 20002001200220032004 西安市历年人口增长率 2 08 1 02 1 15 1 99 1 12 0 00 0 50 1 00 1 50 2 00 2 50 20002001200220032004 西安市历年总人口数 单位 万人 西安市历年人口增长率 从 gdp 的增长情况来看 西安市近些年的 gdp 总量稳步增加 gdp 增长率高于陕西 省和全国水平 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 西安市历年gdp 单位 亿元 643 26 733 85 823 5 941 6 1095 87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0002001200220032004 11 60 14 08 12 22 14 34 16 38 9 30 9 10 9 70 10 90 12 90 8 00 7 30 8 00 9 10 9 50 6 00 8 00 10 00 12 00 14 00 16 00 18 00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西安市 陕西省 全国 西安市历年 gdp 增长情况 单位 亿元 西安市 陕西省 全国历年 gdp 增长率比较 从城市化水平来看 西安在 2000 年到 2004 年的五年间 城市化水平提高了约 2 4 个 百分点 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 西安市历年城市化水平 41 54 42 11 42 70 43 66 43 93 40 00 40 50 41 00 41 50 42 00 42 50 43 00 43 50 44 00 44 50 20002001200220032004 西安市历年城市化水平 二二 大西安区域经济发展前景看好大西安区域经济发展前景看好 除了对西安市自身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外 我们还要站在更宏观的角度 对大西安区 域的经济发展加以研究 把大西安区域作为中国九大区域经济体之一 与中国其他区域经 济体的发展现状加以对比分析 从而准确判断西安在全国所处的经济发展地位 其中 中 国九大区域经济体分别是指 大台北大台北 台北 高雄 新竹 大香港大香港 香港 澳门 广州 深圳 珠海 惠州 东莞 佛山 中山 江门 清 远 大上海大上海 上海 南京 杭州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通 扬州 镇江 宁波 温 州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台州 舟山 大北京大北京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秦皇岛 唐山 保定 张家口 承德 廊坊 大沈大大沈大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锦州 本溪 营口 盘锦 铁岭 朝阳 葫 芦岛 大青济大青济 青岛 济南 淄博 烟台 威海 东营 潍坊 泰安 日照 莱芜 大成渝大成渝 成都 重庆 自贡 泸州 德阳 锦阳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 宾 大武汉大武汉 武汉 九江 十堰 宜昌 襄樊 信阳 黄石 鄂州 荆州 黄冈 咸 宁 岳阳 大西安大西安 西安 兰州 铜川 宝鸡 咸阳 渭南 汉中 2252 3922 9477 6510 4714 3979 8297 7023 2583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大 台 北 大 香 港 大 上 海 大 北 京 大 青 济 大 沈 大 大 成 渝 大 武 汉 大 西 安 24000 0024200 00 21200 00 9540 00 7720 00 5540 00 5620 00 5650 00 1650 00 0 00 5000 00 10000 00 15000 00 20000 00 25000 00 30000 00 大 台 北 大 香 港 大 上 海 大 北 京 大 青 济 大 沈 大 大 成 渝 大 武 汉 大 西 安 九大区域经济体人口对比 万人 九大区域经济体 gdp 对比 亿元 106572 00 61702 00 22370 00 15688 0016373 0013924 00 6775 008052 006372 00 0 00 20000 00 40000 00 60000 00 80000 00 100000 00 120000 00 大 台 北 大 香 港 大 上 海 大 北 京 大 青 济 大 沈 大 大 成 渝 大 武 汉 大 西 安 3 50 6 61 13 37 11 08 13 50 12 10 10 66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大 台 北 大 香 港 大 上 海 大 北 京 大 青 济 大 沈 大 大 成 渝 大 武 汉 大 西 安 九大区域经济体人均 gdp 对比 万元 九大区域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对比 42 24 20 15 11 62 6 60 11 30 6 586 80 6 07 3 72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大 台 北 大 香 港 大 上 海 大 北 京 大 青 济 大 沈 大 大 成 渝 大 武 汉 大 西 安 1126 00 3493 28 977 97 355 32 1915 24 1146 55 37 2922 0313 59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大 台 北 大 香 港 大 上 海 大 北 京 大 青 济 大 沈 大 大 成 渝 大 武 汉 大 西 安 九大区域经济体劳动生产率对比 万元 九大区域经济体出口对比 单位 亿美元 通过以上对中国九大区域经济体各方面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 从现状来看 大西安 区域在经济总量 人均 gdp 劳动生产率 出口总量等经济绝对值方面都处于相对落后的 地位 只有在经济增长率的对比中处于中等水平 这说明 尽管大西安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尽管大西安地区的经济发展现 状比较落后 但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进程和国家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战略的实施 大状比较落后 但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进程和国家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战略的实施 大 西安区域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之中 后发优势将逐渐显现 发展前景看好 西安区域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之中 后发优势将逐渐显现 发展前景看好 三三 西安在区域经济体作用突出西安在区域经济体作用突出 在以上对西安市自身的经济情况和大西安区域经济情况分析的基础上 接下来我们将 对西安在区域经济体中的作用加以分析 无论西安城市本身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何 毋庸置疑的是 西安是整个大西安区域经济体中的核心城市 判断一个核心城市在区域经 济体中的影响力大小 主要用城市首位度的指标来评价 具体来说 首位度指标包括人口 首位度和经济首位度两个方面 注 下图的数据中 除深圳因非户籍人口过多以常住人口 计总人口数外 其他各城市人口采用户籍人口计 核心城市人口首位度比较 单位 万人 1162 9 1352 39 737 67 725 932 55 598 85597 55 489 8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北京 天津上海 苏州广州 深圳西安 咸阳 1 25 2 2 2 25 51 231 1 4 48 8 核心城市人口首位度比较 单位 万人 1162 9 1352 39 737 67 725 932 55 598 85597 55 489 8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北京 天津上海 苏州广州 深圳西安 咸阳 1 25 2 2 2 25 51 231 1 4 48 8 核心城市经济首位度比较 单位 亿元 1095 87 338 6 4283 3 7450 27 4115 81 2931 88 3450 3422 8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北京 天津上海 苏州广州 深圳西安 咸阳 1 46 2 16 1 203 3 2 23 3 核心城市经济首位度比较 单位 亿元 1095 87 338 6 4283 3 7450 27 4115 81 2931 88 3450 3422 8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北京 天津上海 苏州广州 深圳西安 咸阳 1 46 2 16 1 203 3 2 23 3 核心城市人口首位度比较 单位 万人 核心城市经济首位度比较 单位 亿元 通过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 相对于北京 上海 广州这三个区域核心城市来说 西安 的经济首位度达到 3 23 远高于其他三个城市 而在人口首位度方面 西安也仅次于上海 高于北京和广州 这说明 西安在大西安区域 关中城市群 的影响力很强 其区域核心西安在大西安区域 关中城市群 的影响力很强 其区域核心 城市的地位不可动摇 城市的地位不可动摇 一般来说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 gdp 的提升 区域核心城市对周边的吸引作用 逐渐减弱 辐射作用逐渐增强 人均 gdp 在 1000 美元以下时 以吸引力为主 核心城市 对周边城市是资源的 掠夺 当人均 gdp 达到 1000 3000 美元时 核心城市的辐射力逐 步增强 吸引力不是核心力量 但仍是主导力量 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是以 吸引 为主的资源整合 而当人均 gdp3000 美元以上时 辐射力开始占主导 并随着经济的增长 不断增强 核心城市将对周边形成资本 技术 人力资源的强大辐射 按照这个一般规律 西安目前的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820 美元 处于 1000 3000 美元之间 西安对其周边城市西安对其周边城市 的影响力体现在吸引力占主导 同时辐射力逐渐增强的阶段 在区域经济体中的作用突出 的影响力体现在吸引力占主导 同时辐射力逐渐增强的阶段 在区域经济体中的作用突出 综上所述 我们对西安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西安城市自身的经济西安城市自身的经济 发展强劲 大西安区域发展前景看好 且西安在区域经济体中发挥着吸引周边资源增强核发展强劲 大西安区域发展前景看好 且西安在区域经济体中发挥着吸引周边资源增强核 心城市地位的地位 那么 在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下 大西安的发展必然要求西安为城市本心城市地位的地位 那么 在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下 大西安的发展必然要求西安为城市本 身 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功能与空间来容纳 这也为浐灞生态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身 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功能与空间来容纳 这也为浐灞生态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 遇 遇 四 四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在本章中 我们分别从历史变迁 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浐灞生态区发展的大 西安背景进行了研究 分析表明 如下图所示 随着西安城市属性由历史上的都城向历史 文化名城 国际旅游名城转变 直至现在作为中国西部经济 金融 交通 信息中心城市 和西部内陆地区特大型城市 西安的城市功能也经历了一个由政治文化功能向包含更多的 文化 服务和居住功能转变的过程 在这种转变过程中 西安人口数量和环境压力的增长 以及生活方式 消费需求的更新 都使得西安由一个功能单一集中的城市向一个多元复合西安由一个功能单一集中的城市向一个多元复合 城市发展 其经济增长 区域地位提升的趋势也将得到进一步显现 城市发展 其经济增长 区域地位提升的趋势也将得到进一步显现 城市属性城市功能 都 城 政治文化功能政治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 服务功能 文化功能 服务功能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旅游名城 西部经济 金融 交 通 信息中心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旅游名城 西部经济 金融 交 通 信息中心 人 口 数 量 增 长 环 境 压 力 增 长 人 口 数 量 增 长 环 境 压 力 增 长 人 口 数 量 增 长 环 境 压 力 增 长 西部内陆地区 特大型城市 西部内陆地区 特大型城市 多元复合 单一集中 生 活 方 式 改 变 消 费 需 求 更 新 生 活 方 式 改 变 消 费 需 求 更 新 生 活 方 式 改 变 消 费 需 求 更 新 居住功能居住功能 经济增长 区域地位提升 大西安背景研究结论示意图 总之 古都角色使西安在历史上一直是对全国和西北产生强大影响力的城市 历史的古都角色使西安在历史上一直是对全国和西北产生强大影响力的城市 历史的 积淀 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及经济核心的确立使西安这一积淀 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及经济核心的确立使西安这一 废都废都 继续发挥着西北核心城继续发挥着西北核心城 市和特大城市的作用 作为西北核心城市和特大城市 在新的发展条件下 需要承担更多市和特大城市的作用 作为西北核心城市和特大城市 在新的发展条件下 需要承担更多 的功能 城市空间也需要进一步拓展来容纳这些功能 这些都为浐灞生态区的发展提供了的功能 城市空间也需要进一步拓展来容纳这些功能 这些都为浐灞生态区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背景支撑 良好的背景支撑 第二章第二章 浐灞河地位研判浐灞河地位研判 无论是从历史发展 交通区位 还是从经济发展来看 大西安的发展都为浐灞生态区 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那么 浐灞生态区自身具备了什么样的发展条件呢 它在西安的 地位如何 相对其他区域的比较优势又在哪里 此部分将从资源条件 城市结构 产业结构 投资环境四个方面解答上述问题 为浐 灞生态区的发展定位提供依据 一 一 资源条件地位资源条件地位 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资源条件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基础 一定 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的发展方向 此部分将从自然资源 人文历史资源两方面对浐灞生态区 进行评价 一一 自然资源评析自然资源评析 1 地形地貌 西安市域地势南高北低 平原山地界限分明 南部的秦岭山地与北部的渭河平原形成 强烈反差 受秦岭 渭河走向控制 各种地貌东西向延伸 南北向交替 呈明显带状分布 市区位于渭河干流冲积平原发育最宽广的区域 地势平坦开阔 地形起伏相对和缓 下覆 的主要地质构造为秦岭褶皱地槽和华北地台 无明显活动断裂 具有良好的城市建设地基具有良好的城市建设地基 环境 环境 平平原原 3 37 7 黄黄土土台台塬塬 7 7 丘丘陵陵 7 7 山山地地 4 49 9 西安地形地貌图西安地貌类型比例 浐灞生态区地势南高北低 地形地貌可简单概括为 两塬夹一川 白鹿塬 杜陵塬 河川 这使得区域具有丰富的山地与河流景观 赋予区域更高的土地开发价值 同时 浐浐 灞生态区是西安市地质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 地基承载力高 湿陷性低 适宜进行较大规灞生态区是西安市地质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 地基承载力高 湿陷性低 适宜进行较大规 模的城市建设 模的城市建设 2 气候条件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量适中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 13 3 1 月 份最冷 平均气温 0 5 1 3 7 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 26 4 26 9 无霜期平均为 219 233 天 年均降水量 537 5 1028 4 毫米 其中 市区年平均降水量 584 9 毫米 蒸发量呈由平 原向山区递减的趋势 水面蒸发量 800 1000 毫米 年 平原丘陵区的陆面蒸发量一般 500 600 毫米 年 年平均湿度为 69 6 全年日照时数 1983 4 2267 3 小时 太阳总辐射量 45 74 108焦耳 平方米 年 处于全 国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第四类地区 共五类 太阳能资源不是很丰富 市区常年多为东北风或东风 平均风速 1 3 2 6 米 秒 属于我国风能较小的区域之中 浐灞生态区的气候条件与整个西安的气候条件基本相同 地处秦岭北麓 受到南方跨地处秦岭北麓 受到南方跨 越山岭的焚风效应影响 气候比同纬度地区更加宜人 适宜人类的居住和活动 越山岭的焚风效应影响 气候比同纬度地区更加宜人 适宜人类的居住和活动 3 水资源条件 西安境内河网密集 共有 54 条河流 年均河川径流量 24 87 亿立方米 但时空分布极 不均匀 从时间上看 丰水年与枯水年径流量相差悬殊 4 7 倍 年内径流量变化也很大 每 年 2 月份枯水期 径流量仅为全年总量的 2 时有断流现象 而 7 10 月汛期径流量占全 年总量的 45 56 从空间上看 遇枯水年或枯水期 有些河流下游枯水年甚至基本断流 这都加大了地 表水资源利用的难度 西安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 秦岭山地 骊东南丘陵 黄土台塬与渭 河平原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且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 厚度大 富水性好 地下水资源总量 16 95 亿立方米 可开采量 13 80 亿立方米 西安境内充足的地下水资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表水资源的不足 使得西安的水资源西安境内充足的地下水资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表水资源的不足 使得西安的水资源 分布呈现分布呈现 丰而不湿丰而不湿 的特色 适宜于人类的居住和生活 的特色 适宜于人类的居住和生活 就浐灞生态区而言 地表径流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为 八水绕长安 的主要水系 浐 河和灞河均发源于秦岭北麓 自南而北贯穿整个区域 灞河流域年均径流量高达 7 40 亿立 方米 约占全市总量的 30 浐河流域年均径流量 1 8 亿立方米 约占全市总量的 7 浐灞生态区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 但已开采较多 可利用量相对较低 地下水总补给量 2 31 亿立方米 可开采量 2 90 亿立方米 约占全市总量的 20 实际开采量 2 27 亿立方 米 充足的水资源 尤其是地表径流资源 为浐灞生态区打造西部第一水城提供了根本的充足的水资源 尤其是地表径流资源 为浐灞生态区打造西部第一水城提供了根本的 保障 保障 根据广运潭项目的前期测算 维持该项目约 200 万平方米的水面 每日需要的补水 量尚不足灞河非丰水期日均流量的 1 值得一提的是 浐灞河沿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浐灞河沿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浐河水体污染严重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浐河水体污染严重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4 土壤植被 西安境内土壤构成复杂多样 土壤质地以中壤 重壤和轻壤为主 通气性较好 蓄水 保肥 耕性良好 适耕期长 适种性广 植被群落构成种类丰富 境内共有植物 138 科 681 属 2224 种 秦岭山地基本属自然植被 渭河平原 骊东南丘陵与黄土台塬属栽培植 被 总体而言 西安市土壤质地适于植物生长 植被群落构成种类丰富 地表植被覆盖率西安市土壤质地适于植物生长 植被群落构成种类丰富 地表植被覆盖率 较高 是适宜人类生活的较高 是适宜人类生活的 沃土沃土 具体到浐灞生态区 有两种重要的植被资源 一种是大面积的农田 不仅是区域生态 化的体现 更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景观资源和旅游资源 另一种是区域内分布广泛的湿区域内分布广泛的湿 地 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 对湿地的适当保护是生态区建设过程中的地 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 对湿地的适当保护是生态区建设过程中的 必修课必修课 5 综合评析 评价方法 自然生态背景值模型 自然生态背景值模型评价指标 指标指标权重权重 f1f1 干燥度0 15 f2f2 最冷月气温0 1 f3f3 植物净初始生产力0 3 f4f4 降水量0 15 f5f5 降水日数0 1 f6f6 地形0 2 注 海滨 a 河 湖 谷 b 平原 c 丘陵 d 山地 e 自然生态背景值指标及其评分 生态背景值等级划分 城市自然生态背景值各项指标得分 城市自然生态背景值分值及等级 53 59 6565 6667 68 76 7778 79 80 81 89 0 20 40 60 80 100 乌鲁木齐 兰州 哈尔滨 北京 天津 沈阳 西安 昆明 南京 成都 武汉 重庆 上海 广州 城市自然生态背景值评价结果 根据以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在西北地区 乃至整个中国北方的城市中 西安具有相在西北地区 乃至整个中国北方的城市中 西安具有相 当优秀的自然资源条件 当优秀的自然资源条件 西安市的自然生态能力相对较强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本和维 护成本相对较低 有条件建设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浐灞生态区属于西安市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 地质条件好 气候宜人 水资源优浐灞生态区属于西安市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 地质条件好 气候宜人 水资源优 势突出 湿地资源丰富 适合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对于西安来说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势突出 湿地资源丰富 适合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对于西安来说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具有发展生态 旅游休闲等产业的良好基础 具有发展生态 旅游休闲等产业的良好基础 二二 人文历史资源评析人文历史资源评析 浐灞生态区内主要有 灞柳风雪 古灞桥 白鹿塬 等人文历史资源 其中 灞柳风雪 是关中八景之一 既可提高区域知名度 杨柳含烟 灞岸春色 的美景又可 塑造区域优美的环境 古灞桥 不仅在建筑技术上是一座记载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丰碑 更 是一座承载了千年离情的古桥 具有较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 白鹿塬 因传说周平王迁都 洛阳途中 曾见原上有白鹿游弋而得名 有一定的神话传奇色彩 小说 白鹿原 以此地 为历史背景 亦具有一定名人名著的社会效应 而 白鹿原 影片的拍摄 也使其成为区 域可以借力的强势整合营销手段 相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来说 浐灞生态区的人文历史资源也许并不值得称道 但 是 灞柳风雪灞柳风雪 白鹿塬白鹿塬 等极具风景性资源的特质 不仅丰富了浐灞生态区的旅游资等极具风景性资源的特质 不仅丰富了浐灞生态区的旅游资 源 更美化了浐灞河生态区的环境形象 提升了区域的土地开发价值 同时 它们也是区源 更美化了浐灞河生态区的环境形象 提升了区域的土地开发价值 同时 它们也是区 域营销的重要素材域营销的重要素材 三三 综合评析综合评析 自然资源条件优越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地质条件较好 气候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宜人 水资源和湿地资源在西安乃至西北地区 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适合较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具备了建设西安生态示范区的条件 应 做足水与绿的文章 凸显西部第一水城的生态形象 但同时应加强河流的整治 水体污染 的治理 促进区域的良性发展 人文历史资源独特人文历史资源独特 灞柳风雪 白鹿塬 等具有风景性资源的特质 美化浐灞河生态区环境形象的 同时 为区域营销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总的来说 浐灞生态区适合发展以水景观为特色的生态新区 浐灞生态区适合发展以水景观为特色的生态新区 这完全符合西安市政府 提出的四化目标 国际化 市场化 人文化 生态化 换句话说 浐灞生态区成为西安以浐灞生态区成为西安以 水为核心的生态城市示范区水为核心的生态城市示范区 合情合理合情合理 二 二 城市结构地位城市结构地位 一一 城市规划现状与趋势城市规划现状与趋势 1 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问题 西安现已初步形成了 中心集团 外围组团 轴向布点 带状发展为特色的城市空 间格局 第三次总体规划 1995 2010 年 所确定的城市布局 道路交通骨架 城市公共 设施 基础设施的近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有力地促进了西安的经济建设 为城市的未来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城市规划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城市定位不够清晰一是城市定位不够清晰 未能有效发挥西安作为古都 区域核心城市辐射西北 影响 全国 联系世界的地区性 全国性和国际性特点 二是规划未充分考虑西安快速城市化及其作为区域经济核心城市的要求 现实发展屡二是规划未充分考虑西安快速城市化及其作为区域经济核心城市的要求 现实发展屡 屡突破规划规模 如屡突破规划规模 如用地规模 289 平方公里已超过目标规划年 2010 年的 275 平方公里 而非农业人口 318 5 万人也远远超过目标规划年 2010 年的 273 6 万人 在城市土地的使用 上 老城区利用强度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海地区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仙桃市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张家界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国家能源滁州市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模拟30问及答案
- 中国移动大同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综合管理类
- 中国广电绵阳市2025秋招企业文化50题速记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辽阳市中储粮2025秋招综合管理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聊城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英语专练题库及答案
- 忻州市中储粮2025秋招机电维修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防跌倒、坠床安全管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之“自我接纳-自我认知-自我超越”作文讲评
- 2025年河北石家庄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操作类工作人员33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大班数学《小熊种玉米》课件
- 2025年疫苗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
- 公交车广告承包合同5篇
- 航空科普课件
- 2025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3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案
-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5章 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第3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