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晴解雨品相宜 入情入境赏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洪湖市实验小学 李淑娟回想起自己的教学之路,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上过公开课尤其是比较高层次的赛课。那种本能的抵触使我好久都无法静下心来备课。但人总是在矛盾与纠结中前行的。我想:既然无法逃避,何不干脆让自己彻底痛一回?于是选择了一个自己从未挑战过的古诗文教学。然而,想来容易,做时却是那么真切地感受到了痛苦选课之痛、设计之痛、反复试教之痛,更痛的是那夜深人静时辗转难眠地自我剖析、自我煎熬。其实上课并不紧张,难受的是这整个过程,总觉得有一件心事未了。用三句话来说一下我的感受:课前忐忑不安,上课如履薄冰,下课如释重负。一、巧设疑,注渲染,激发学生探究欲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怎样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词的意境。在教学时,我屏弃了传统的串讲,把诗肢解掉,而是通过精美的课件,优美的乐曲,动情的渲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触摸西湖的美。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风光图片,并且用优美的语言作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然后让学生自己猜测诗题的意思,充分了解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教学润物无声。教学片断一:一、谈话导入师: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苏州和杭州就是两座美丽的城市,其中杭州的西湖更是以其秀丽的风光而闻名中外。李老师去年去上海学习,有幸去到了杭州,游览了美丽的西湖。那风景的确是美不胜收啊!同学们想去看看吗?好,带上你们快乐的心情,咱们出发吧!(播放PPT,欣赏西湖美景)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我觉得西湖的风景真美。生:我感觉西湖每个时间的风景好像都那么美。 师:是啊,从古到今,许多的文人墨客都来到西湖边,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句,北宋的大诗人苏轼就曾两次到杭州做官,他也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手赞美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师:(板书课题)来咱们一起读读课题。师:饮是前鼻音、初是翘舌音。来,咱们再读一遍。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诗也不例外,说说看,读了题目,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湖上就是西湖。师:你读懂了地点,真了不起。生:我知道初晴后雨就是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师:哇,你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你也很棒。那“饮”是什么意思呢?生:(摇头)是饮料吗?师:古时候可没有饮料,想想看,诗人在湖上跟朋友一边欣赏风景,一边会做些什么?生:喝酒生:喝茶师:对呀,这里的饮就是喝酒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二、妙引导,注想象,多种感官入诗境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晴天的西湖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还会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在让学生感受雨中西湖画面时,我又让学生欣赏画面:“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一系列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体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片断二:1、说“晴”(1)师:在诗人的眼中,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子的?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生:“水光”师:水光是什么样的?诗人用了哪个词?生:“潋滟”师:潋滟是什么意思啊?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就是一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能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水光潋滟”是一种怎样的美景,想去看看吗?(播放PPT,欣赏)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谈感受)师:是啊,晴天的西湖,阳光明媚,水面上波光闪动,到处花红柳绿,景色是那么迷人,难怪诗人会说:“水光潋滟晴方好”。(2)想象说话:在明媚的阳光里,诗人除了看到闪动的波光,还会看见什么?(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谁来美美的读一读?2、解“雨”师:面对这样的画面,多么令人沉醉,令人流连忘返啊。可是,天却忽然阴了,并下起了绵绵细雨。同学们你们心情怎样啊?生(扫兴、不开心)师:诗人苏轼却不这么想,他眼中的西湖依然是那么的美。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PPT,欣赏)师:这又是怎样的雨呢?诗人用了什么词?生:“空蒙”。师:下起了绵绵细雨后,远处的群山在雨雾之中若隐若现,这样的感觉就叫空蒙,这样的美景让你感觉怎样?生:像来到了人间仙境,真是奇妙无比。师:难怪诗人会说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雨亦奇)指导朗读:谁来读出这种奇妙之感?3、品“相宜”师: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觉得这两句诗已经不足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他又这样写道: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西施是谁?(简介)出示西施图,欣赏:你认为她什么时候最美?生:我觉得她什么时候都很美。师:是啊!美女就是美女,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那么美,这里的总相宜就是总是那么美丽。师: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我们去找找答案吧(播放课件,教师随着音乐中讲述)晴天的西湖阳光明媚。就像是西施穿着美丽的花裙子,画着浓妆,是那样的明艳动人。雨中的西湖就像是穿着白纱裙,画着淡妆的西子,也是那么素雅清新。那其他时候的西湖呢?(播放课件)师:如果说,早上的西湖是西施在化浓妆;那么夜晚的西湖就是生:西施在化淡妆。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生:夏天的西湖是浓抹。师:你们明白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了吗?西湖就像是美女西施一样,无论是在旭日初升的早上,还是灯火辉煌的夜晚,总是生:(接读)淡妆浓抹总相宜。师:无论是在荷花飘香的夏天,还是大雪纷飞的冬天,总是生:(接读)淡妆浓抹总相宜。师: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呀!这样的比喻是不是很生动形象,因此,人们也把西湖叫做西子湖。三、重吟诵,实积累,多样朗读悟诗情“好诗不厌百回读”。 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古诗教学中,朗读是重头戏,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诗歌,体会到诗人表达的感情。这一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有范读、个别读、分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活动的开展,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渐渐体悟诗人的情感,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四、多反思,善总结,寻找课堂再生点 课顺利上完了,但总觉得离自己的预想似乎还差点什么,觉得不够精彩。为什么不够精彩呢?仔细想想,似乎略有感悟。1、我觉得自己的公开课一向展示的是常态下的语文教学。所以事先我在课文朗读方面没有进行过任何指导,只是让学生回家预习,课堂上也没有进行过集体训练。因此,个别学生读是比较出色的,但集体朗读就不出彩了。而我在朗读的指导上还不够细致,没有针对性,也缺乏示范性的引导。2、为了完成自己的教案,为了抓紧教学时间,在课堂上的教学环节都走得不那么实。在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上,体现的不够明显。不管是朗读还是说话练习,都显得有些粗糙。如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就能训练得更加到位。学生读得不好,就再读。说得不好,就再说。不需要担心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