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5 陈情表课件 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5 陈情表课件 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5 陈情表课件 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5 陈情表课件 粤教版必修5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5 陈情表课件 粤教版必修5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陈情表 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 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 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许下了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 不仅同意其暂不赴诏 还赏赐奴婢二人 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 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 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学会感恩 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 学会感恩 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作者介绍 司马氏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 为了巩固统治 提出以 孝 治理天下 晋灭蜀后 为了笼络西蜀人士 武帝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 李密也是其中之一 李密是亡蜀降臣 如不应诏 会被误认为 矜守名节 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 招来杀身之祸 李密至孝 与祖母相依为命 写此奏章 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 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 文中所写 皆是真情实意 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心 作者不是直陈其事 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 围绕着 情 孝 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和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 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以及孝顺祖母的拳拳衷情 背景解读 表表是古代文体的一种 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 内容多是谢恩 劝进 辞免 庆贺 贡物等问题 它与一般上书奏章的不同在于上表常含有秉忠陈情 倾诉心曲的意思 如 出师表 陈情表 知识链接 名词作状语 向上 名词作状语 像犬马 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 外 名词作状语 在家外 内 名词作状语 在家里 形容词作名词 忧患不幸的事 形容词作名词 卑微低贱的人 名词作动词 生病 名词作动词 做官 名词作动词 任职 名词作动词 上奏表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知道 形容词作动词 加重 1 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提示 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 一臣不事二主 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帝同样也是怕李密矜守名节 剖明自己心迹 一仕伪朝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二在圣朝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 最后再以一幅 祖母病笃图 深深打动了晋武帝 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 从而提出不能 废远 的要求 2 有人认为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 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提示 不同意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 绝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 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开放性问题 各抒己见 能自圆其说即可 这篇表文叙述了作者幼年的不幸遭遇 家庭的种种困境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 详细地说明了多次辞谢征召的原因 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 又申明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1 如果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 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对应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 提示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 贯穿线索 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答案 不好 本文出于情 归于理 先动之以情 再晓之以理 陈情于事 寓理于情 作者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 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 作为陈情的依据 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 但又以 刘病日笃 处于狼狈之境 借以博取晋武帝同情 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 恳求准如所请 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 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 全文构思缜密 脉络分明 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2 文中的 孝 表现在哪里 你如何看待李密的 孝 对应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提示 读懂文章 把握全文 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 1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2 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3 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不能废远 4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 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亲情 在利欲熏心 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 应该说是少有的 因而是可贵的 3 请简要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对应考点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提示 首先要注意对语言风格类专业术语的积累与理解 其次把握答题思路 即明确特点 文中实例 具体解说 答案 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 自然精粹 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 对偶句 有骈文的整丽之工 但语言却绝不雕琢 而是十分自然真切 仿佛是从肺腑流出 丝毫不见斧凿痕迹 文章语言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 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 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等都十分生动形象 真切自然 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说服晋武帝的重要因素 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 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 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而作者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诚之心 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文以情动人 贵在情真 情真方能动人 融情于事 把丰富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具体事件的叙述中 使情感得以更充分地表露 融会美好意象 把美好的意象和伴随着欢乐与痛苦 交织着甜美与酸楚的感受融会到一起 使感情自然流露如水到渠成 请运用融情于事的写法 写一个片段 表达对农民工子弟渴望和城里人一样平等的理解之情 不超过100字 答案 略 即时小练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的考查内容 主要是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 这18个文言虚词 考查这些虚词 不是要求考生死板地记忆 而是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即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具有不同的意义 在文中的作用也不同 此考点通常考查以下内容 分辨同一虚词在文中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把阅读材料中的句子和所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作比较 淡化虚词意义的考查而强调其用法 考点透视 近几年来 新课标卷并不单独设题考查虚词 通常是结合断句 翻译来对虚词进行考查 文言虚词的推断技巧 1 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如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根据句意 不是挟带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 就可确定 以 是连词 来 表目的 2 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 在阅读和解题时 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中去理解 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 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3 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 让我们判断两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 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 看句子是否讲得通 如果讲得通 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 如果讲不通 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4 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 文言句子讲究整齐 对称 抓住这点 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而 是连词 表修饰关系 那么 以 也该和它相同 作连词 表修饰关系 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 不同的句子成分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 如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两句 第一句中的 其 在句中作主语 因此应该是代词 他 后一句中的 其 不作句子成分 只表反问语气 因此应该是副词 5 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 抓住这些标志 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 如判断句的标志 者 也 乃 等 被动句的标志 见 于 为所 等 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 之 等 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 只要判断出是哪种标志 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 6 规则突破法介词放在名词 代词 或名词性短语前 构成介词短语 表示原因 处所 方向 对象 凭借 方式等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 辨认该词是不是 介词 要看其有没有跟名词 代词 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结构体 当然 有些介词后面省略了名词或代词 如 为 之 以 之 为 等 要小心辨识 副词放在动词 形容词前面 用来修饰动词 形容词 说明时间 地点 范围 程度 方式等概念 副词本身具有修饰功能 有独立的意义 是不是处在动词 形容词前面 对判断该词是不是副词有很重要的意义 文言词义推断的原则就是 文从字顺 合情合理 以上介绍的六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 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准确性更大 正确率更高 典型例题 答案 c 除 授予官职 2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 最恰当的一项是 东南无之 必也蜀 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 宗质负其母 归 予一见不敢再 a 焉乃于者b 乎其以者c 乎乃以也d 焉其于也 答案 c 焉 做语气词一般放在句首 由此排除a d 中前后应该是条件关系 用 其 无法衔接前后 由此排除b 此题中 前面是 负 后面是 归 是两个动词 空白处应填入表示承接的词语 3 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 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彼有未尝失母 而有母不待 求母而母存 或忽而不敬 或悖而不爱者独 何心欤b 彼有未尝失母 而有母不待求母 而母存或忽而不敬 或悖而不爱者 独何心欤c 彼有未尝 失母而有母 不待求母 而母存或忽而不敬 或悖而不爱者 独何心欤d 彼有未尝 失母而有母不待 求母而母存 或忽而不敬 或悖而不爱者 独何心欤 答案 b 4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 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 以至茶饭不思 黯然神伤 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 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 才写作此文 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 为一位官员作传 不注重其政治事功 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 杨万里有褒扬孝道 规劝世风之意 d 文章记李台州事迹 以寻母 认母 侍母为线索 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 详略得当 主次分明 答案 b 素来 错误 文中有 亦未知其孝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季思轶满东下 所经复然 竟不得 2 宗质起揖之坐 礼以客主 3 若李台州 其事与寿昌岂异也 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 答案 1 季思任期已满 向东而下 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 始终没有找到 2 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 用主客之礼礼待她 3 像李台州 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 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 在李密故里读 陈情表 孙山后年前 我们来到了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保胜乡龙安村的西晋文学家李密故里 一下车 沿缓坡徐徐而上 就来到了供奉李密神灵的龙门寺 中午的阳光挤透过龙门寺前几棵硕大的桢楠树枝叶的疏隙 照射到铺满苍苔的山岩上 古庙展新颜 更显露出几分恬然祥和 转过弯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崖上那个石刻遒劲的红色 孝 字 据介绍 这是全国最大的孝字 名曰 中华第一孝 孝 正是龙门山灵秀风景之魂 孝 正是龙门山景区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底蕴 李密字令伯 为武阳 县 九峰龙门人 现属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保胜乡龙安村 李密出生仅六个月即丧父 四岁时母亲被逼改嫁 他由祖母刘氏抚养 李密幼年体弱多病 但甚好学 博览五经 能言善辩 年轻时 任蜀汉尚书郎 大将军主簿 太子洗马 曾多次出使东吴 魏灭蜀 征西将军邓艾聘密为主簿 辞不受 三国归晋 晋武帝诏征密为太子洗马 诏书连下 郡县不断催促 时密祖母已九十六岁 年老多病 李密冒着冒犯皇帝 下狱砍头的危险 奋笔疾书 写下千古名篇 陈情表 婉转凄恻 吐辞如泣血 陈言似剖胸 感天动地 真情沛然 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 故以 孝 闻名于乡里 千百年来 人们常以忠则 出师 孝则 陈情 相提并论 可见李密的 陈情表 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陈情表 出于情 归于理 先动之以情 再晓之以理 陈情于事 寓理于情 李密在 陈情表 中 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 突出母孙俩的特殊关系 作为陈情的依据 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 但又以 刘病日笃 处于狼狈之境 借以博取晋武帝同情 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 恳求准如所请 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 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陈情表 的写作明显地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 古文观止 评论 陈情表 的语言 说它 至性之言 悲恻动人 有人说 陈情表 的语言是有形的 有声的 读 陈情表 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 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 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 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你还可听到少年的无助哀叹 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 孝子恳切的哀告 帝王严厉的呵斥 孝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文化则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自古以来 尽孝 成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 推崇以孝为本 倡导以孝治国 奉行 百善孝为先 的孝文化思想 源远流长 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继承 彰显着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