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_第1页
1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_第2页
1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_第3页
1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_第4页
1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课题 13、狼牙山五壮士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1、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2、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 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说课文第 二、 三、五部分的主要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抓住人物表现,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认知基础。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障碍等。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自学字词的方法,课文的生字教学时间可以减少了。 本单元里学生们也初步学习了归纳课文的方法。 由于这个训练点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所以学生对归纳还是很陌生的,需要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一步步掌握,落实概括能力的训练,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斩钉截铁”、“气壮山河”等词语的意思,按要求积累词语。 2、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能在提示下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抓住人物表现,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五壮士痛歼日寇,壮烈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学习任务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学习评价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了解课中故事发生的背景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许多抗日战争年代,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老师也来给你们讲一个。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保定易县县城西南40公里处。 属于太行山系,海拔1105米,远远望去,这座山的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直指云天,因此得名狼牙山。 沿着崎岖的山道攀登而上,山势渐渐陡峭,尤其快到山顶时,脚下的路依山傍崖,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 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的东部屏障。 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 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 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打击敌人,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仅有一个连的兵力(即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 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 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在掩护过程中,发生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2、出示课题 13、狼牙山五壮士指名读 3、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知道了课题中的“壮士”是指谁?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而不是“战士”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篇课文吧。 (再齐读课题)有感情的齐读课题读出“壮士”的气势整体感知归纳每部分内容根据例句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1、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故事是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顺序来写的,在相应的小节旁做批注。 2、交流,学习概括出示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内容,指名读。 第一部分(第1节)1941年秋,日寇进犯狼牙山,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任务。 第四部分(第45节)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顽强地歼灭敌人。 我们可以用“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的句式来说一说,也可以从文中摘录有关的句子适当地概括。 1)交流,出示内容第二部分(第2节)五位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利用险要地形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第3节)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要求交流时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能借助例句,正确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五部分(第69节)五壮士胜利完成了任务,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3)这五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说。 研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想象说话结合五壮士的壮烈行为,理解“斩钉截铁”体会五壮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英勇气概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1、完成学习任务单二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课文中哪些描写使你觉得他们称得上“壮士”二字?用“”划出来。 2、交流。 1)随答出示句子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胡德林和胡德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选句读。 (抓住“狠狠地”“大吼一声”“满腔的怒火”“浑身”“紧紧的”“全神贯注”等词语读出感情。 )齐读这段话。 2)随答出示句子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走这条路?后果会怎样?想象说话班长心里想,因此他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 感情朗读描写班长的句子,理解“斩钉截铁”的意思。 男生读这段话。 3)随答出示句子这时候班长负伤了?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班长“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掷向敌人。 出示填空顿时,石头,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比较句子顿时,石头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能正确根据语境进行想象说话抓比喻手法比较朗读,使用比喻手法的句子要读出迅猛、有力的语气,与另一句形成反差通过对比朗读,学习使用比喻手法的好处学习6-9节,感受狼牙山五壮士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抓住人物表现,理解课文最后一节。 理解“气壮山河”的意思感受五壮士壮烈豪迈的情怀(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指名读这句话,把比喻读好。 联系上下文体会五位战士在子弹打完了,只剩最后一颗手榴弹和身处绝境,无路可退的情况下,想的仍是尽可能地歼灭敌人。 感情朗读这两句话。 师生配合读 4、5节。 4)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子弹打光了,他们只好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 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着“捉活的,捉活的!”这时?(出示6-9节的内容)轻声读,质疑。 交流。 (他们为什么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为什么班长要把枪砸碎了?为什么班长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纵身跳入深谷?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呢?)小组讨论。 练习*班长马宝玉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跳出战壕,扑向敌人的阵地。 交流。 配乐把口号读好。 指名读,齐读。 配乐齐读6-9节。 质疑课文内容,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狼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朗读时要表达出一种壮烈豪迈的情怀,要用坚定的语气读小结复习体会五壮士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1、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2、再读课题,体会“壮士”一词的含义。 表达出向五壮士学习,为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和宁死不屈拓展练习按要求积累词语学习把一个场景中几个人物的动作、神态说具体 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照样子写几个。 1)出示练习()钉()铁()身()骨()天()地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找找规律。 3)照样子再写几个。 交流,把词语写在黑板上;齐读。 2、学习课文第2节的写法,把拔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