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排牙与平衡合ppt课件_第1页
第五章排牙与平衡合ppt课件_第2页
第五章排牙与平衡合ppt课件_第3页
第五章排牙与平衡合ppt课件_第4页
第五章排牙与平衡合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排牙与平衡合 人工牙的种类与选择排牙原则人工牙的排牙方法全口义齿的合平衡 目标要求 能够说出选牙的基本原则 1 能够说出排牙的基本原则 2 学会排牙的具体方法 3 排牙的目的是什么 恢复咀嚼和发音功能恢复面形保存剩余组织结构 第一节人工牙的种类与选择 学习任务 1 掌握人工牙的种类2 知道如何选择人工牙 一 人工牙的种类 一 人工牙的材料1 树脂人工牙树脂人工牙多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原料加热聚合而成 优点 与基托结合好 质软 形态 色调与天然牙接近 耐冲击性强 缺点 容易着色 耐磨性差 目前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种人工牙 一 人工牙的种类 2 陶瓷人工牙优点 美观效果好 表面光洁度好 不易着色 耐磨性能较强 缺点 耐冲击性能差 与基托材料结合不良 不易调磨 临床很少使用 3 金属人工牙只适合于特殊病人的人工牙排列 人工牙的种类 瓷牙塑料牙 金属人工牙 二 人工牙的形态根据合面形态可以分为三类 后牙的合面形态 解剖式牙牙尖斜度30 33 牙尖斜度是牙尖斜面与底面的交角 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20 非解剖式牙牙尖斜度0 解剖式牙的优缺点 具有稳定的尖窝吻合与天然牙接近的美观效果可以形成牙对牙 尖对尖的平衡合咀嚼效率较高 排牙较难不易适应上下颌牙弓不协调侧向力较大 非解剖式牙 二 人工牙的选择 材质 形态 色泽 大小 价格 需考虑的因素 人工牙的选择 前牙 后牙 前牙 主要注意美观后牙 主要注意咀嚼与咬合 一 前牙的选择1 选择大小通常以两侧口角线之间的合堤唇面弧度为6颗上前牙的总宽度的参考 前牙冠长度应参照上下唇线位置确定 上唇线至合平面的距离相当于上中切牙切2 3长度 下唇线至合平面的距离相当于下中切牙切1 2的长度 唇高线至合平面的距离为上中切牙切2 3的高度 前牙大小 2 选择的形态 前牙形态 方型面尖型面卵圆型面 前牙形态 2 选择的形态 1 方形面 上中切牙牙颈部较宽 唇面切1 3和切1 2处的近中 远中边缘几乎平行 唇面平坦 切角近于直角 2 尖形面 上中切牙颈部呈中等宽度 近中 远中面几乎成直线 但不平行 唇面平坦 唇面的宽度自切缘到颈部逐渐变窄 近中线角较锐 3 卵圆形面 上中切牙牙颈部稍宽 近中面微凸 远中面的切1 2较凸 唇面较圆凸 两切角较圆 3 选择的颜色 皮肤颜色性别年龄头发颜色 白 1 中 2 黄 3 20色 21色 17色 二 后牙的选择选择后牙主要从恢复功能和减小牙槽嵴的负荷方面考虑 所以选择时应根据牙槽嵴近远中长度 牙槽骨吸收程度以及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和颌间距离的高低等因素 确定后牙的合面形态和大小 1 选择后牙近远中宽度后牙近远中的总长度 一般以下颌尖牙远中面至磨牙后垫前缘的距离为参考 上颌后牙的近远中宽度与下颌后牙相匹配 2 选择颜色后牙牙色的选择尽量与前牙颜色相匹配或稍深 3 颊舌径与合龈高度一般根据牙槽嵴宽窄和高低来选择后牙的牙尖高度和颊舌径的宽窄 1 牙槽嵴低平者 选择半解剖式牙或非解剖式牙 2 牙槽嵴高宽者 选择解剖式牙 4 选择后牙合面形态根据上下颌弓位置关系 牙槽嵴情况选择 人工牙选择 后牙 第二节排牙原则 第二节排牙原则 学习任务 掌握排牙的原则并应用于操作 人工牙排列原则 一般来说前牙着重考虑美观与发音功能 而后牙则着重考虑咀嚼功能 应考虑美观 功能和组织保健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 美观原则全口义齿的美观主要体现在前牙的排列上 5 浅覆盖 浅覆合上下颌弓关系正常时 上下前牙一般排成轻度覆合和覆盖 约为1 3mm 若上下颌弓关系异常 必须排成深覆合时 则应加大覆盖 二 组织保健原则 三 后牙排牙原则 一 牙槽嵴顶线原则上颌后牙的中央窝或舌尖和下颌后牙的颊尖或中央窝 尽可能排在各自的牙槽嵴顶上 才能使合力通过牙槽嵴顶传导 二 牙槽嵴顶间线原则上下牙槽嵴顶间的连线称之为牙槽嵴顶间线 牙槽嵴顶间线 在前磨牙区通过上颌前磨牙的中央窝和下颌前磨牙的颊尖 在磨牙区通过上颌磨牙的舌侧尖颊斜面中央和下颌磨牙颊尖舌斜面中央 另外 一般来说下颌牙槽嵴较上颌牙槽嵴狭窄 不利于义齿的固位 因此在排列下颌人工后牙时 应优先考虑这一原则 三 咬合平衡原则全口义齿的咬合关系与天然牙列不同 应当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这种咬合关系是通过调整人工牙的合面 使义齿行使功能时 伴随前伸及左右侧方运动时的牙列位置变化 上下颌的双侧磨牙仍能保持同时接触 使义齿获得稳定 四 中性区 原则由于无牙颌口腔内的上颌弓前牙区唇侧 后牙区颊侧 下颌弓前牙区唇侧和后牙区舌侧骨吸收较多 而前牙区唇 舌侧骨吸收的量相差不多 因此排列人工牙时 上下前牙可排在牙槽嵴的唇侧 上颌后牙可排在牙槽嵴的颊侧少许 下后牙可排在牙槽嵴舌侧少许 而前磨牙则不能偏颊 也不能偏舌 这样才能使人工牙排在原来天然牙所占据的位置 即处于 中性区 内 可受到唇颊舌侧较均衡的肌力 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五 其他1 合平面尽量平分颌间距离2 合平面尽量低于舌侧缘1 2mm 以免妨碍舌的运动 3 下颌后牙功能尖应尽量位于磨牙后垫颊舌缘与下尖牙近中面构成的三角区内 4 合力应集中在颌弓后段的中份应将承受合力较大的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集中在颌弓后段的中份 5 按照颌弓形状和上下颌骨关系排牙若上下颌骨关系正常 则按正常颌关系排列人工牙 即前牙排成轻度覆合和覆盖 后牙按中性合关系排列 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正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沟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咬在下颌第一磨牙的中央窝内 第三节人工牙的排列方法 一 排牙前的准备 一 常用器械及材料的准备器械包括蜡刀 雕刻刀 合平面板 酒精灯 材料包括红蜡板 人工牙等 二 合架的检查与准备 三 合托的检查合托的标志性 中线 口角线 唇高线和唇低线 应清晰准确 蜡基托与模型 上下合堤平面之间应紧密贴合 四 画基托边缘线 牙槽嵴线和后堤区的检查准备 1 画基托边缘线保证义齿基托边缘在不妨碍正常唇 颊 舌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伸展 以增强基托的固位力 2 画牙槽嵴顶线取下上下合托 在牙槽嵴顶划线 再戴上合托 根据模型上的延伸线 用蜡刀在合堤上刻出牙槽嵴顶的沟槽 以便排牙时参考 3 后堤区的检查准备检查其形状是否符合其制作要求 后界中部约位于腭小凹后2mm处 4 缓冲处理 二 前牙的排列 一 前牙排列的基本定位1 前后位置上前牙的位置要满足上唇丰满度的要求 一般应排在牙槽嵴顶的唇侧 上切牙唇面距切牙乳突中点的距离 两侧尖牙的连线与切牙乳突的关系 2 上下位置在小张口时上前牙的切缘位于上唇下缘约2mm 3 左右位置两中切牙邻接点恰在面部中线上 一般切牙乳突位于两中切牙近中之间和上颌骨的中线上 4 前牙倾斜度不同的前牙 其有不同程度的唇 舌方向和近远中方向的倾斜 二 前牙排列的精确位置要求 三 上下前牙覆盖异常的排牙上下颌弓关系异常的排牙 排牙的基本原则不变 1 上颌前突的排牙方法在排牙时应注意建立正常的尖牙关系 才能使后牙排列在正常的合关系位置上 1 轻度上颌前突可以将上颌人工牙的盖嵴部磨薄后 略舌侧排列 下前牙稍向唇侧排列 适当减少前牙的覆盖 上下切缘能保持接触 2 严重的上颌前突 2 下颌前突的排牙方法 1 轻度下颌前突 可将上前牙稍排向唇侧 选用大一号的下前牙 将盖嵴部磨薄后稍向舌侧排 形成较浅的覆合或呈对刃关系 切合关系 2 严重下颌前突 四 个性排牙法主要是指前牙的人工牙排列 女性 上前牙切缘的形态与上唇下缘一致 为两侧弯向上的弧形 可以显示女性的柔美 男性 上前牙切缘形态可以比较平直以体现阳刚之气 男性女性老年人 1 中线的变化2 个别牙的扭转与倾斜3 牙弓形状及前牙弧度4 下前牙的自然个性 三 后牙的排列 一 解剖式后牙的基本定位1 上下后牙位置的确定要求平分颌间距离 但要与前牙的上下位置协调一致 同时还要根据纵合曲线和横合曲线的要求进行调整 2 颊舌向位置的确定原则上应排在牙槽嵴顶上 但随着牙槽骨吸收的加重 上颌牙弓变小 下颌牙弓越来越大 所以排牙时可将上下后牙倾斜度加大 上颌牙冠稍向颊侧 下颌牙冠稍向舌侧 但上下牙槽嵴顶连线与合平面的交角下于80 时则需排成反合 3 前后位置的确定基本原则是 第一双尖牙的近中面必须紧贴尖牙的远中面 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必须放在颌弓中断的主承托区上 二 解剖式后牙的精确位置要求 三 后牙颌弓异常的排牙 1 上颌弓稍宽于下颌弓者可将上颌后牙稍排向腭侧 下颌后牙稍排向颊侧 以建立正常的合接触关系 2 下颌牙弓稍宽于上颌牙弓者可以将上颌后牙稍排向颊侧 下颌后牙稍排向舌侧 以建立正常的合接触关系 四 前后牙排列的具体方法 一 前牙排列方法常规排牙方法 根据合堤上的标志 将近中线两侧的蜡烫软 先排两个中切牙 中切牙的定位很重要 唇面与合堤唇面弧度一致 接着排一侧的侧切牙尖牙 再排另一侧 上前牙排完后 可用示指以唇侧横贴上前牙切缘 从切龈方向观察上前牙排列是否在一均匀的弧线上 与颌弓形状是否一致 左右是否对称 2 后牙的排列方法 1 模型画线2 Snow排牙法 用蜡刀削去上颌一侧的部分蜡合堤 按顺序排列4567 排好后应注意检查该侧后牙的舌尖或中央窝是否相对于下颌的牙槽嵴顶线 排后牙 一侧上后牙固定好后 同法与上颌后牙按中性关系位置 将同侧下颌第一磨牙固定于基托上 然后依次排列7 5 4 排列完一侧的后牙 检查其合曲线是否正确 和良好的合接触关系后 同法完成另一侧后牙的排列 3 下后牙排列的方法和要点下后牙排列时应注意一下问题 要达到良好的正中合接触 要明确后牙各功能尖相对的位置 其主要标志 为上颌第一磨牙的颊尖正对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 近舌尖咬在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内 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颊尖对上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近合边缘嵴的相邻处 要求每个后牙都有尖凹相对的咬合关系 4 无尖牙后牙排列法无尖牙适用于各种条件的无牙颌 由于其没有牙尖斜面 故容易形成平衡合 1 无尖牙形成单一平面的排列1 排列前牙 上前牙排列如常规 但上下前牙需排列成较大覆盖 切道斜度为0 2 排列后牙 将上下排列的后牙接触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单一平面 2 无尖牙形成单一平面后牙合的方法此种全口义齿的前牙列具有一定得覆合 前伸合时前牙接触 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形成平衡斜台与上颌第二磨牙接触形成类似 三点接触的平衡合 五 排牙后的检查特别强调正中合位的检查 使全口牙列能保持良好的外形 并具有平衡合条件 检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合面观1 上下颌牙列的形态牙弓形态是否与颌弓形态一致 上下牙列是否整齐 对称 2 牙列与牙槽嵴顶的位置人工牙的排列于上下颌弓是否协调 二 唇 颊 舌面观1 唇面冠上下前牙中线是否一致 尖牙的位置 牙体长轴的方向 2 颊面观检查上下后牙是否平分颌间距离 检查横合曲线与纵合曲线 3 舌面观检查正中合时各个牙的咬合接触状况 以保证颊 舌侧均有广泛紧密的合接触 第四节全口义齿的合平衡 全口义齿的平衡合是指下颌在正中合及前伸 侧方运动时 上下颌相关的牙齿都能同时接触的一种咬合关系 平衡合是全口义齿咬合形式与天然牙列咬合形式的主要区别 一 平衡合的分类 一 正中平衡合 二 前伸平衡合前伸平衡合是指下颌牙在由正中合位依切导及髁导向前下运动到前牙切缘相对时 上下颌后牙保持接触关系 三点接触合平衡多点接触合平衡完全接触的合平衡 三 侧方平衡合侧方平衡合是指下颌作侧方咬合运动时 两侧上下颌牙列间相对牙齿均保持着合接触关系 三点接触合平衡多点接触合平衡完全接触的合平衡 二 平衡合的理论 一 五因素十定律1 五因素 1 髁导斜度 2 切导斜度 3 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 4 补偿曲线曲度 5 定位平面斜度 2 十定律 1 髁导斜度增加 补偿曲线曲度也增加 2 髁导斜度增加 定位平面斜度也增加 3 髁导斜度增加 切导斜度减小 4 髁导斜度增加 牙尖斜度也增加 5 补偿曲线曲度增加 定位平面斜度减小 6 补偿曲线曲度增加 切导斜度也增加 7 补偿曲线曲度增加 牙尖斜度减小 8 定位平面斜度增加 切导斜度也增加 9 定位平面斜度增加 牙尖斜度减小 10 切导斜度增加 牙尖斜度也增加 平衡合理论 五因素十定律 二 三因素四定律1 三因素 1 髁道斜度 2 切道斜度 3 平衡斜面斜度 2 四定律 1 髁道斜度增加 平衡斜面斜度增加 2 髁道斜度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