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与接入部分辅导

收藏

预览图
编号:6866345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63.64K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0-04-06 上传人:缘****1 IP属地:河北
12
积分
关 键 词:
传输 接入 部分 辅导
资源描述:
传输与接入传输与接入 2012 92012 9 第一章 光纤通信系统概述第章 光纤通信系统概述 主要知识点 1光纤通信基本原理1 光纤通信基本原理 2 光纤光纤 3 光缆 4 光通信器件 5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5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2 1 1 光纤通信基本原理1 1 光纤通信基本原理 光纤通信主要优点 通信容量大 传输距离长 抗电磁干扰 适应环境重量轻且易敷设 适应环境 重量轻且易敷设 保密性好 在大容量传输中体现出极高的投资性价比 在大容量传输中体现出极高的投资性价比 光纤通信发展趋势 大容量与高速化大容量与高速化 全光化 业务多样化 智能化 3 1 2 光纤1 2 光纤 光纤结构 5 50 m 125 m 250 m 纤芯 包层 防护层防护层 纤芯直径一般在5 50 m之间 包层的外径为125 m 包括防护层整个光纤的外径250 m左右 4 光纤的套塑方法有两种 紧套和松套 紧套是指光纤在二次套管内不能自由松动 而松套光 纤则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1 2 1 光纤分类1 2 1 光纤分类 按折射率分布 渐变型 阶跃型 按传输模式 单模光纤 G 652 G 653 G 654和G 655光纤 多模光纤 G 651光纤 5 1 2 2 光纤损耗和色散1 2 2 光纤损耗和色散 损耗 传输过程中能量的损失 损耗机理 吸收 与材料有关 散射 与结构缺陷与非线性有关 辐射与几何扰动 形状变化 有关 辐射 与几何扰动 形状变化 有关 低损耗窗口 0 85 m1 3 m1 55 m 0 85 m 1 3 m 1 55 m 色散 传输过程中脉冲形状变化 模式间色散模式间色散 材料色散 波导色散 色散补偿 6 1 2 3 光纤非线性1 2 3 光纤非线性 受激散射 受激拉曼散射 SRS 受激布里渊散射 SBS 克尔效应 折射率效应 自相位调制 SPM 交叉相位调制 XPM 四波混频 FWM 四波混频 FWM 7 1 2 4 常用单模光纤1 2 4 常用单模光纤 G 652光纤 G 652光纤属常规型单模光纤 STD SMF 零色散波长在1310nm 附近 1310nm典型衰耗值为0 34dB km G 652光纤最低损耗在 1550nm附近 1550nm波长上正色散值为17ps nm km G 653光纤 G 653光纤 又称作色散位移光纤 DSF 通过改变折射率的分布将1310nm附 近的零色散点 位移到1550nm附近 从而使光纤的低损耗窗口与零 色散窗口重合 最佳的应用环境是单波长远距离传输 G 655光纤 又称作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NZDSF 主要用于DWDM环境使 又称作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NZDSF 主要用于DWDM环境 使 1550nm窗口同时具有了较小色散和最小衰减 G 655光纤在1530 1565nm之间光纤的典型参数为 衰减 0 25dB km 色散系数在 1 6ps nm km 之间 由于G 655光纤非零色散的特性 能够避免 四波混频的影响 8 色散平坦光纤 G 656 色散平坦光纤 G 656 有两个零色散波长 分别位于1 3 m和1 6 m附近 这样可以实现在 1 3 m 1 6 m波长范围内总色散都很小 而且色散斜率也很小 实现色 散平坦的手段是使波导色散曲线具有更大的斜率 或其负色散值随波长 变化更陡 使得在1 3 m 1 6 m波长范围内波导色散与材料色散都可较 好地抵消 20 10 20 10 材料色散 常规型 色散平坦型 波长 m 0 散 ps nm km 1 11 31 51 7 0 散 ps nm km 1 11 5 1 7 常规型 1 3 波长 m 10 色散 10 色散 波导色散 色散平坦型 色散位移型 m 9 20 20 散平型 色散位移型 1 2 5 光源与光纤的耦合1 2 5 光源与光纤的耦合 数值孔径 反映光纤捕捉光线能力的大小NA越大光纤捕捉光线的能力就越 反映光纤捕捉光线能力的大小 NA越大 光纤捕捉光线的能力就越 强 光纤与光源之间的耦合效率就越高 2sin 22 nnnNA 耦合效率 2sin 121c nnnNA PF PS 式中 PF为耦合入光纤的功率 PS为光源发射的功率 的大小取决 于光源和光纤的类型LED和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 1 LD和单模光于光源和光纤的类型 LED和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 1 LD和单模光 纤的耦合效率典型为30 50 10 1 3 光缆1 3 光缆 光缆性能要求 机械性能 抗拉强度抗压抗冲击弯曲 机械性能 抗拉强度 抗压 抗冲击 弯曲 温度特性 高温 低温 重量和尺寸 每公里重量 kg km 外径尺寸 光缆结构 缆芯加强元件护层 缆芯 加强元件 护层 常用光缆类型 为层绞式 骨架式 带状光纤和束管式 11 1 4 光通信器件1 4 光通信器件 光源 LED 自发辐射发光 非阈值器件 谱线宽度较宽 调制效率低 LED 自发辐射发光 非阈值器件 谱线宽度较宽 调制效率低 LED使用寿命长 成本低 适用于短距离 小容量 低造价的 传输系统 LD 受激辐射发光阈值器件便于强度调制耦合效率高 LD 受激辐射发光 阈值器件 便于强度调制 耦合效率高 谱线宽度窄 响应速度快 波长适宜 主要指标 光功率 dBm 波长 工作的比特率 Gbit s 光电检测器 光电检测器 PIN 无雪崩增益 低偏压 APD 有雪崩增益高偏压 APD 有雪崩增益 高偏压 无源器件 光纤连接器 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和可重复性等 SC FC ST LC 光纤连接器 插入损耗 回波损耗和可重复性等 SC FC ST LC 光纤耦合器 光纤光栅 光开关 12 1 5 1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1 5 1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强度调制 直接检波 IM DD 光纤通信系统包 括PCM电端机电发送接收端机光发送接收括PCM电端机 电发送 接收端机 光发送 接收 端机 光纤线路 中继器等 电信号 光信号 光信号 电信号 输入 输出 PCM 光发 光 光接 PC 输入 输出 端机 发送机 光中继 接收机 M端机 光纤线路 光纤线路 入接口 出接口 13 PCM若干重要数据PCM若干重要数据 抽样频率为8kHz 语音信号4kHz 抽样周期为 125 s采用8位码 8bit s 一路PCM语音信125 s 采用8位码 8bit s 一路PCM语音信 号的速率为8 8 64kb s 采用时分复用TDM 30个话路为一个基群 速率 为2 048Mb s E1 为2 048Mb s E1 14 1 5 2 光信号调制1 5 2 光信号调制 直接调制 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强度调制 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强度调制 间接调制 外调制 电光调制器 声光调制器 波导调制器 15 线路码型变换线路码型变换 单极性的二进制码并不适合在线路上传输 因为其中的 连 0 和连 1 太多 因此在PCM输出之前 还要将它连0 和连1 太多 因此在PCM输出之前 还要将它 们变成适合线路传输的码型 根据CCITT建议 一 二 三次群采用HDB3码 而四次群采用CMI码 三次群采用HDB3码 而四次群采用CMI码 HDB3或CMI码仍然不适合光发射端机的要求 所以要通 过接口电路把它们变成适合光发送端机要求的单极性码过接口电路把它们变成适合光发送端机要求的单极性码 NRZ码 16 1 5 3 PDH传输体制1 5 3 PDH传输体制 我国及欧洲北美日本 一次群 30路 E1 2 048Mb s 24路 T1 1 544Mb s 24路 1 544Mb s 二次群 30 4 120路 2 048 4 0 256 8 448Mb s 24 4 96路 1 544 4 0 136 6 312 Mb s 24 4 96路 1 544 4 0 136 6 3 12Mb s 三次群 120 4 480路 8 448 4 0 576 34 368Mb s 96 7 672路 6 312 7 0 552 44 73 6Mb s 96 5 480路 6 312 5 0 504 32 064Mb s 6 2 23路80 30路 四次群 480 4 1920路 34 368 4 1 792 139 264Mb s 672 2 1344路 44 736 2 0 528 90Mb s 480 3 1440路 32 064 3 1 536 97 728Mb s 17 第二章 SDH技术第二章 SDH技术 主要知识点 1SDH速率和帧结构1 SDH速率和帧结构 2 复用映射结构复用映射结构 3 光接口 4 传送网结构 5 保护5 保护 6 同步 7 网管 18 2 1 1 SDH速率体系2 1 1 SDH速率体系 SDH等级 STM 1STM 4STM 16STM 64 线路速率 Mb s 51 84155 52622 081244 162488 324976 649953 28 Mb s SONET电速 率 STS 1STS 3STS 12STS 24STS 48STS 96STS 192 相应的 OC 1OC 3OC 12OC 24OC 48OC 96OC 192 SONET速率 19 2 1 2 SDH帧结构2 1 2 SDH帧结构 1 传送方向 9 N261 N 1 2 3 4 RSOH AU PTR4 5 6 7 AU PTR MSOH Payload9行 7 8 9 MSOH 125 s 熟练掌握帧结构组成 各 部分字节数 对应速率等 20 STM 1 段开销字节STM 1 段开销字节 A1 A1 A1 A2 A2 A2 J0 B1 E1 F1 9列 管理单元指针AU PTR D1 D2 D3 B1 E1 F1 再生段开销RSOH D7 D8 D9 D4 D5 D6 B2 B2 B2 K1 K2 复用段开销MSOH 9行 D10 D11 D12 S1 M1 E2 复用段开销MSOH 与传输媒质有关的字节 暂定 国内使用保留字节 不扰码字节 未标记字节保留未来使用 熟悉A1 A2 J0 D E1E2 K1K2 S1 B和M字 节用途 21 未标记字节保留未来使用 节用途 2 2 SDH复用映射结构2 2 SDH复用映射结构 复用单元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结构 不同的复用单元 信息结构不同 因而在复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复用单元有容器 C 虚容器 VC 管理单元 AU 支路单元 TU 等 具有一定频差的各种支路 的业务信号最终进入SDH的STM N帧都要经过三个过程 映射 定位和复 用用 VC 3 TU 3TUG 2 139264kb s C 4AUGVC 4AU 4STM N N 1 1 3 44736kb s 34368kb s 6312kb s VC 3 TUG 2TU 2 TU 3TUG 2 C 2 C 3AU 4VC 4 VC 3 3 7 7 1 指针处 6312kb s 2048kb s 1544kb s TUG 2 VC 12 VC 11TU 11 TU 12 TU 2 C 11 C 12 VC 3 7 3 4 指针处理 复用 定位校准 22 1544kb s VC 11TU 11 C 11 映射 复用映射原理示例复用映射原理示例 低速支路信号 容器C 虚容器VC虚容器VC 支路单元TU支路单元组TUG 管理单元AU 支路单元TU支路单元组TUG SDH 23 我国采用的复用映射结构我国采用的复用映射结构 C 4 VC 4 AU 4 AUG STM N 1 N 139264kb s 1 3 C 3 34368kb s VC 3TU 3TUG 3 7 指 针 处理 C 12 2048kb s VC 12 TU 121 TUG 2 3 复用 定 位 校准 映射 24 映射 2 3 SDH光接口2 3 SDH光接口 光接口位置 S点是紧靠发送机输出端的活动连接器 C 之后的 S点是紧靠发送机输出端的活动连接器 CTX 之后的 参考点 R点是紧靠接收机之前的活动连接器 CRX 之前的输入参考点 之前的输入参考点 光接口分类 根据系统内是否有光放大器以及线路速率是否达到 根据系统内是否有光放大器以及线路速率是否达到 STM 64 可以将SDH系统光接口分为两种 第一种为 不包括任何光放大且速率低于STM 64的 第二类系统不包括任何光放大且速率低于STM 64的 第二类系统 包括有光放大器以及速率达到STM 64的系统 25 光接口参数光接口参数 S点的光发送机参数规范 包括光源的最大均方根谱宽 最大 20dB谱宽和最小边模抑制比 平均发送光功率 最大20dB谱宽和最小边模抑制比 平均发送光功率 消光比和眼图模框 R点的光接收机参数规范 包括接收机灵敏度过载点 R点的光接收机参数规范 包括接收机灵敏度 过载点 光通道功率代价和发射系数 S R点间的光通道参数规范包括光通道衰减范围最大 S R点间的光通道参数规范 包括光通道衰减范围 最大 色散 回波损耗与反射系数 根据ITU T的建议 这些所定义的参数值均为最坏值 即 在设备终了时仍能达到的指标值 26 2 4 SDH传送网2 4 SDH传送网 电路层网络电路层 VC 11VC 12VC 3VC 2 低阶通道层 通道层 VC 3VC 4高阶通道层 通道层 SDH传送层 复用段层网络 段层 传输媒质 再生段层网络 物理层网络 传输媒质层 27 物理层网络 SDH设备间的分层通道SDH设备间的分层通道 28 SDH网元 设备类型SDH网元 设备类型 终端复用器TM 只有一个群路光接口常用作网络末梢端节点 只有一个群路光接口 常用作网络末梢端节点 分插复用器ADM 有两个方向的群路光接口 主要应用作线形网的中间 节点 或者环形网上的节点 再生中继器REG 没有分插业务的功能没有分插业务的功能 数字交叉连接DXC 常用于网状网节点 常用于网状网节点 29 2 5 SDH保护技术2 5 SDH保护技术 通道倒换环复用段倒换环 专用保护环公用保护环专用保护环专用保护环公用保护环专用保护环 单向环双向环双向环单向环 二纤环二纤环二纤环四纤环二纤环二纤环二纤环二纤环四纤环二纤环 1 11 11 1M N 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 1 1 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1 1 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四纤环的简化 子网连接保护SNCP类似通道保护 熟悉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和四纤 双向复用段保护环的工作原理 30 子网连接保护SNCP 类似通道保护 2 6 SDH同步2 6 SDH同步 同步网分级时钟等级设置位置 第一级1级基准时钟 PRC和LPR 设置在省际与省内传送网层交汇节点处 以及各省 自治区中心和直辖市的一级交换中心所在局 第二级2级节点时钟 SSU T 设置在省内与本地传送网层交汇节点处 以及二级 交换中心所在局和一些重要的关口局 第三级3级节点时钟 SSU L 设置在本地传送网的节点处或端局 31 SDH网元同步方式SDH网元同步方式 直接锁定的外定时方式 从STM N导出的外定时方式 从STM N导出的外定时方式 线路定时 通过定时 内部定时 定时参考来源 从STM N等级的信号中提取时钟 从STM N等级的信号中提取时钟 直接利用外部输入站时钟 2048kHz 2048kbit s 从来自纯PDH网或交换系统的2Mbit s支路信号中提取时钟 32 2 7 SDH网管2 7 SDH网管 网管功能 性能故障配置安全和计费管理 性能 故障 配置 安全和计费管理 网管组织 网元层 NEL 网元管理层 EML 网络管理层 NML 服务管理层 SML 和商务管理层 BML 33 第三章 DWDM技术第三章 DWDM技术 主要知识点 1工作原理1 工作原理 2 系统组成系统成 3 工作波长 4 节点功能 5 光放大器5 光放大器 34 3 1 WDM原理3 1 WDM原理 基本概念 多个波长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 多个波长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 分类 基本波分复用WDM 1310 1550nm 密集波分复用DWDM 信道间隔较小 稀疏波分复用CDWM 信道间隔大于20nm 35 3 2 DWDM系统组成3 2 DWDM系统组成 主要组成模块 光转发器 光波长转换器 OTU 完成G 957到 光转发器 光波长转换器 OTU 完成G 957到 G 692转换 定时再生 非必须 波分复用器件 分波 合波器 波分复用器件 分波 合波器 光放大器 OBA OLA OPA 光监控信道 通路 OSC 带外1510nm2Mbit s 光监控信道 通路 OSC 带外1510nm 2Mbit s 带内1532nm 155Mbit s 36 3 3 DWDM波长安排3 3 DWDM波长安排 对于常规G 652光纤 ITU T G 692建议以193 1THz 对应的波 长为1552 52nm 为绝对参考频率 频率间隔应为100GHz的 整数倍 波长间隔约为0 8nm的整数倍 或50GHz 波长间隔 约为0 4nm的整数倍 的整数倍的波长间隔系列 范围是 192 1 196 1THz 即1530 1561nm 中心频率偏移正负数值小于信道的10 1525nm 1540nm范围称做蓝带区 将1540nm 1565nm范围 称做红带区 一般说来 当传输的容量小于40Gbit s时 优先 使用红带区 37 3 4 WDM节点功能3 4 WDM节点功能 OXC OXC节点的功能类似于SDH网络中的数字交叉连接设 OXC节点的功能类似于SDH网络中的数字交叉连接设 备 DXC 只不过是以光波信号为操作对象在光域 上实现的 无需进行光电 电光转换和电信号处理 上实现的 无需进行光电 电光转换和电信号处理 OXC节点是光传送网的关键节点 OADM OADM OADM节点的功能类似于SDH网络中的数字交叉复用设 备 ADM 它可以直接以光波信号为操作对象利备 ADM 它可以直接以光波信号为操作对象 利 用光波分复用技术在光域上实现波长信道的上下 实 现波长上下 业务保护 波长转换 管理功能 38 3 5 光放大器3 5 光放大器 放大器 光电变换 O E 电光变换 E O 光纤光纤 O E 电的范围光的范围光的范围 光纤光纤 放大 均衡 1R2R 3R 均衡 频率 色散 1R 数字整形 2R 色散 数字整形 噪声抑制 数字再生 定时判决 39 定时 判决 噪声抑制 EDFA结构和泵浦方式EDFA结构和泵浦方式 掺铒光纤 泵浦激光 980nm或1480nm 输入 隔离器 EDF 熔接头耦合器 输入光 输出光信号LD 铒 光 纤 输入光 铒 光 纤 输出光 输入光 输出光信号LD 铒 光 纤 WDMWDM 泵浦LD 泵浦LD c WDM 泵浦LD a 泵浦LD b WDM 40 光放大器的应用光放大器的应用 G光RX 光纤链路 TX 光TX a 在线放大器 光光 前置放大器 G光RX光TX b 功率放大器 G光RX光TX 光RX c 功率补偿放大器 G光TX 光 光RX 41 功率补偿放大器 d 光RX 3 6 CWDM3 6 CWDM CWDM载波通道间距较宽 一根光纤上只能复用 2到16个左右波长的光波 20nm间隔 2到16个左右波长的光波 20nm间隔 DWDM采用的是冷却激光 而CWDM调制激光采 用非冷却激光 成本要低得多 CWDM对光纤媒质没有特殊要求应用范围较广 CWDM对光纤媒质没有特殊要求 应用范围较广 但传输距离一般限于城域网范围 干线部分 DWDM仍然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 42 3 7 IP over WDM3 7 IP over WDM IP over ATM IP over SDH IP over SDH IP over WDM 开销 IP 净负荷 开销 IP 净负荷 净负荷开销 ATM 净负荷开销 SDH DWDM 43 DWDM 3 8 DWDM光网络3 8 DWDM光网络 广播选择网 单跳 单跳 多跳 波长选路网 波长选路网 波长通道 WP 和虚波长通道 VWP 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 RWA 44 3 9 光传送网OTN3 9 光传送网OTN OTN是在光域内实现业务信号的传送 复用 路由选择 和监控 并保证其性能指标和生存性 它的出发点是子网内和监控 并保证其性能指标和存性 它的出发点是子网内 全光透明 而在子网边界采用O E O技术 IP SDH SONET ATM等 光通道 OCH 层 客户层 光通道 OCH 层 光复用段 OMS 层 光层 光传输段 OTS 层 45 第四章 MSTP技术第四章 MSTP技术 主要知识点 1功能模型1 功能模型 2 级联与虚级联级联与虚级联 3 以太网透传 4 新型MSTP 46 4 1 MSTP功能模型4 1 MSTP功能模型 基于SDH的MSTP的实现方法 在传统的SDH传输平台上集成2层以太网 ATM等处理能 力 将SDH对实时业务的有效承载和网络2层 如以太网 ATM RPR等 乃至3层 技术所具有的数据业务处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多类型业务的综合承载能力 PDH接口接口 ATM接口接口 SDH接口接口 ATM 层层 ATM接口接口 GFP VC 交交 二层交换二层交换 ATM 层层 处理处理 以太网以太网接接 GFP PPP HDLC C 映射 映射 交交叉连叉连接接 MSOH RSOH 二层交换二层交换 RPR 层 处理 层 处理 二层交换二层交换 接接口口 二层交换二层交换 MPLS 层处理层处理 RPR 层层 处理处理 LAPS 47 SDH接口接口 处理处理 SDH接口接口 RSOHMSOH MSTP节点功能模型MSTP节点功能模型 MSTP关键技术 48 4 2 级联和虚级联4 2 级联和虚级联 级联是将多个虚容器组合起来 形成一个容量更 大的组合容器的过程在一定的机制下组合容大的组合容器的过程 在一定的机制下 组合容 器可以当作仍然保持比特序列完整性的单个容器 使用 VC n Xc 虚级联使用多个独立的不一定相邻的VC不同 虚级联使用多个独立的不定相邻的VC 不同 的VC可以像未级联一样被分别传输 最后在接 收端重新组合成为连续的带宽VCX收端重新组合成为连续的带宽 VC n Xv 49 虚级联可以有效提高带宽利用率虚级联可以有效提高带宽利用率 业务类型比特速率 Mbit s 相邻级联虚级联 以太网 以太网10VC 3 20 VC 12 5v 92 快速以太网100VC 4 67 VC 3 2v 100 千兆以太网GE1000VC 4 42 VC 4 7v 95 低速ATM25VC 3 50 VC 12 12v 96 50 4 3 SDH传送以太网技术4 3 SDH传送以太网技术 PPP HDLC GFP 图像语音数据 IP EthernetIP PPP Fiber Channel Others客户ESCON IP PPP HDLC SDH SONET 封装和成帧 适配和映射 GFP 与客户层信号相关的部分 与净荷相关 GFP 通用部分 与净荷无关 GFP 帧映射透明映射 SDH SONET Optical 适配和映射 传输 与净荷无关 SONET SDH 路径 OTN ODUk 路径 Others e g Fiber SONET SDH 路径 OTN ODUk 路径 Others e g Fiber 传输 51 4 4 支持ATM的MSTP4 4 支持ATM的MSTP 52 MSTP其他概念MSTP其他概念 以太网透传 直接把IP数据帧映射到SDH的VC中直接进行传输 支持以太网二层交换 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侧以太网物理接口与多个独立的网络侧的VC 通道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帧交换通道之间 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帧交换 以太环网 指在SDH环路中分配指定的环路带宽用来传送以太网业务 指在SDH环路中分配指定的环路带宽 用来传送以太网业务 弹性分组换RPR IEEE802 17标准环形的改进MAC结构属于MSTP中间适配层 IEEE802 17标准 环形的改进MAC结构 属于MSTP中间适配层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支持流量工程 TE 和虚拟专网 VPN 的中间适配层 支持流量工程 TE 和虚拟专网 VPN 的中间适配层 53 第五章 接入网技术第五章 接入网技术 主要知识点 1基本概念1 基本概念 2 DSL技术技术 3 HFC 4 PON 54 5 1 接入网概述5 1 接入网概述 Q3 Q3 SNI UNI 电信管理网 ITU T G 902接入网定义 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 CPN用户驻地网UNI用户网络接SNI业务节点接 接入网 AN 业务节点 SN SNI 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 SNI 和相关用户网络接 CPN 用户驻地网UNI 用户网络接口SNI 业务节点接口 口 UNI 之间一系列传送 实体 如线路 传输设施 等 所组成的 为传送信 息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息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 能力的实施系统 可通过 接置和管 55 Q3接口配置和管理 5 2 DSL技术5 2 DSL技术 DSL包括HDSL SDSL VDSL ADSL与RADSL等 多种类型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应用场合一般统多种类型 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一般统 称为xDSL 各类DSL接入技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信号传 输速率与传输距离上行 下行速率的对称性等输速率与传输距离 上行 下行速率的对称性等 方面 从上 下行数据速率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方面 DSL可分为对称DSL与非对称DSL技术两大类 分为称非称技术大类 56 ADSLADSL ADSL采用非对称DSL技术 通过在电话双绞线两端加装ADSL调制解调器 能够在电话上提供8Mb s的下行速率和1Mb s的上行速率 有效传输距 离为3至5公里离为3至5公里 ADSL采用频分复用 FDM 技术和离散多音频调制 DMT 调制技术 频率分配数据传输 语音信号传输 0 2 4kHz实现电话业务 传送话音信号实现电话业务 传送话音信号 20kHz 138kHz上行频率 上传频率 实现用户数据到网络的数据传输 20kHz 552kHz下行频率 下载频率 称为无分离器型ADSL 20kHz 1 104MHz下行频率 下载频率 实现网络终端到用户的数据传输 称为全速率ADSL 57 5 3 HFC5 3 HFC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 HFC 在传输干线上采用光纤传输 而使用同 轴电缆作为分配传输网络 目前多采用星形或星一树形拓扑结构 光纤干线以前端CMTS 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为起点 呈辐射状到各光节点 再以光 节点为起点经辐射状或树状结构的同轴电缆网传到用户的家中节点为起点 经辐射状或树状结构的同轴电缆网传到用户的家中 宽带 光纤 混合器CMTS光节点 光纤 CM IP电话 TV PC 本地网络 用户 同轴电缆 HFC前端设备 58 HFC前端设备 Cable Modem HFC用户侧设备 也称交互式机顶盒 HFC若干关键技术HFC若干关键技术 频谱分配 上行模拟 数 据及控制信号 下行现有模拟 数据及控制信号 下行数字信号 VOD HDTV 等 FM广播 5 MHz 7505087 550110 860 1000 反向噪声 漏斗效应 反向噪声 漏斗效应 59 5 4 PON5 4 PON 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 Q3 OLTODN PON UNI SNI S R R S V 业务节 点功能 ONU a OLTODN AON AF T 点功能 ONU ONU a OLTODN AF 业务节 点功能 ONU ONU OLT 光线路终端ODN 光分配网络ONU 光网络单元ODT 光远程终端 用户侧 网络侧 接入链路 60 OLT 光线路终端ODN 光分配网络ONU 光网络单元ODT 光远程终端 AF 适配功能R S 光收发参考点PON 无源光网络OAN 有源光网络 PON分类和应用类型PON分类和应用类型 按照ODN组成方式 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 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 按照网络结构 单星形 双星形 总线形和树形 应用类型应用类型 光纤到路边 FTTC 光纤到大楼 FTTB 光纤到大楼 FTTB 光纤到户 FTTH 光纤到办公室 FTTO 光纤到办公室 FTTO 61 PON 上下行方案PON 上下行方案 ONU1 用户1 双向信道传输方案 波分复用 WDM 方式 ONU2 用户2 OLT节点 123 时间压缩复用 TCM 方式 副载波复用 SCM 方式 ONU3 用户3 PON网络下行传输 ONU1 用户1 ONU2 户 OLT节点 上行信道多址方案 时分多址 TDMA ONU3 用户2 用户3 123 波分多址 WDMA 码分多址 CDMA 62 PON网络下行传输 PON对比PON对比 比较项目APONEPONGPON 技术特点二层采用ATM二层采用以太网二层采用GEM技术特点二层采用ATM二层采用以太网二层采用GEM TDM支持能力TDM over ATMTDM over EthernetTDM over ATM TDM over Packet 下行速率 Mbit s 155 622 124412501244 2488 上行速率 Mbit s 155 6221250155 622 1244 2488上行速率 Mbit s 155 6221250155 622 1244 2488 分路比3232 6464 128 最大传输距离 km 202060 目前EPON应用最为广泛 未来可能会出现EPON GPON并存并向下一代PON过渡 63 目前O 应用最为广泛 未来可能会出现OG O 并存并向下代 O 过渡 第六章 自动交换光网络第六章 自动交换光网络 主要知识点 1基本概念1 基本概念 2 体系结构体系结构 3 三个平面 64 光交换技术分类光交换技术分类 按照复用方式 空分光交换 空分光交换 时分光交换 波分光交换 波分光交换 码分光交换 按照交换方式 按照交换方式 光路交换 光分组交换 65 ASON基本概念ASON基本概念 在ASON信令网控制下完成光传送网内光网络连 接自动交换的新型网络接 自动交换的新型网络 3个平面 1个数据通信网 DCN 传送平面 管理平面平 控制平面 66 ASON特点ASON特点 支持三种连接 永久连接 PC 永久连接 PC 交换连接 SC 软永久连接 SPC 软永久连接 SPC 控制平面功能 信令 用来建立 修改和拆除连接 路由 邻居发现 拓扑发现 路由计算等功能 67 第七章 本地网规划第七章 本地网规划 主要知识点 1本地网结构1 本地网结构 2 优化目标优化目标 3 时钟方案 68 本地网结构本地网结构 分层结构 核心层 CWDM MSTP 核心层 CWDM MSTP 汇聚层 SDH MSTP 边缘层 接入层 边缘层 接入层 拓扑结构 环形结构 环形结构 链形 星形结构 网状网结构 网状网结构 本地网是一级 二级干线网络的延伸 一般把传输网中非干 线部分的网络划归本地网本地网在内涵上包含了城域网 69 线部分的网络划归本地网 本地网在内涵上包含了城域网 本地网优化目标本地网优化目标 网络结构清晰 支持综合业务接入 支持综合业务接入 方便的管理维护方便的管理维护 70 本地网同步规划原则本地网同步规划原则 同步于一个主时钟 同步信号不能形成环 同步信号不能形成环 保持定时的等级关系 低等级不能向高等级分配保持定时的等级关系 低等级不能向高等级分配 基准时钟 时钟分配路由尽量使同步链路短跨越节点数少 时钟分配路由尽量使同步链路短 跨越节点数少 充分利用主用和备用BITS系统充分利用用和备用系统 不能采用SDH网络的2Mbit s支路信号作为同步信 号号 71 第八章 常用仪表及测试技术第八章 常用仪表及测试技术 主要知识点 1常用仪表1 常用仪表 2 PDH测试测试 3 SDH测试 4 WDM测试 72 常用仪表常用仪表 光功率计和稳定光源 光时域反射仪 OTDR 熟悉典型OTDR曲线 光时域反射仪 OTDR 熟悉典型OTDR曲线 误码测试仪误码测试仪 光谱分析仪和多波长计 综合分析仪 73 PDH测试PDH测试 单机测试 光接口测试 平均发送光功率消光比光接收机灵敏度和光接 光接口测试 平均发送光功率 消光比 光接收机灵敏度和光接 收机动态范围 电接口测试 输入口允许频偏和输出口波形测试 系统测试 误码测试 误码测试 抖动测试 告警网管测试 告警网管测试 74 SDH测试SDH测试 单机测试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 维护测试 光接口测试 光接口测试 电接口测试 抖动测试 定时测试 保护倒换测试 环回测试 环回测试 误码测试 设备保护测试 管能试 网管功能测试 75 WDM测试WDM测试 波长变换器测试 合波器测试 合波器测试 分波器测试分波器测试 光放大器测试 光监控信道测试 主光信道测试 主光信道测试 76 若干重要概念若干重要概念 平均发送光功率 光端机输出的平均光功率 消光比 传号平均功率与空号平均光功率比值的最小值 灵敏度 接收机灵敏度是指在满足给定误码率或信噪比的条件下 光端机能够接收到的最小平均光功率 动态范围 光接收机适应输入信号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能力 动态范围 光接收机适应输入信号在定范围内变化的能力 边模抑制比 主纵模的平均光功率与最显著边模的光功率之比 平均误码率 一段较长时间内出现误码的个数和传输的总码元数的 比值 输入抖动容限 系统容许的输入信号的最大抖动范围称为输入抖动 容限容限 无输入的输出抖动 抖动转移特性 77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传输与接入部分辅导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866345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