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炎最详细资料_第1页
乳房炎最详细资料_第2页
乳房炎最详细资料_第3页
乳房炎最详细资料_第4页
乳房炎最详细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房炎的详细资料乳房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种是由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它定植于乳腺,可通过挤奶工或挤奶机械传播;另一种情况是由环境性病原体引起,它通常不会造成乳腺的感染,但当乳牛的环境、乳头、乳房或挤奶器被病原体污染时,它才会进入乳头池引起乳腺感染。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支原体。环境性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沙雷氏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以及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环境链球菌、酵母菌或真菌、原囊藻属、化脓性放线菌及牛棒状杆菌。从治疗学方面看,了解病原体的主要感染部位对治疗是很有帮助的。因为确定了病原体的感染部位可以帮助在治疗期间采用正确乳房内治疗,以及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全身的抗生素治疗。感染部位:奶和内皮细胞(无乳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停奶链球菌)乳腺深层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化脓性放线菌)同时感染乳房和其他器官(大肠杆菌类)。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在挤奶过程中传播,污染挤奶机和挤奶工的手。无乳链球菌是这一类细菌的典型代表,因为这种细菌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专性乳腺寄生菌。虽然无乳链球菌不像金黄色葡萄球菌那样侵入乳腺组织并引起纤维化和脓肿,却可以定植于上皮表面,引发亚临床乳腺炎或间发性乳腺炎。停乳链球菌不具有无乳链球菌那样的触染性,但在畜群中的传播方式却与前者相同。支原体引起的乳腺炎除去自愈的病例几乎都无法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是最具传染性的病原体,因为它能导致深层乳腺的慢性感染而且非常难治。在泌乳期的最初2个月,大多数触染性病原体可引起新的感染。触染性病原体能引发亚临床乳房炎,导致产乳量下降。亚临床乳房炎导致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这些损失包括潜在的生产性能下降、医药及弃乳的损失以及因体细胞数或细菌平板计数高而造成的牛奶品质的降低。环境性病原体最佳的控制措施包括情节牛床、牛舍、避免潮湿环境(包括泥泞和粪便堆积),适当的乳房准备,只挤干燥乳房,蝇类的控制,尽量减少乳头末端的损伤,以及履行正确的挤奶程序。乳头药浴及干燥奶牛治疗对此病原效果不佳。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似乎介于单纯环境性病原和触染性病原之间。虽然它们不是乳腺的正常寄生菌,却通常定植于乳头皮肤、乳头末端、乳头创口及挤奶工的手上。因此,它可以通过机械传播而扩散,并给乳头末端有创伤的牛构成巨大的危险。它还可以通过蝇类叮咬而感染乳头末端,因而成为初产母牛乳腺炎的主要原因。 无乳链球菌病因学:作为专性乳腺寄生菌,无乳链球菌是牛群中乳腺的高度传染性病原菌。不规范的挤奶程序可以促进病原的扩散,无乳链球菌引起的乳腺炎大多为亚临床感染,偶尔有急性暴发。因此,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损失主要是奶产量的下降和体细胞奶带来的损失。此种病原不引起明显的脓肿和纤维化,但可以导致乳腺的慢性感染,从而长期的减少奶产量。犊牛饲喂含有无乳链球菌的乳汁,并在同栏饲养到产犊时的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会很高,这可能与犊牛的吸吮有关。奶牛群中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的轻度或中等范围性的流行可以使乳汁中的体细胞明显增多,并迅速影响大桶乳的体细胞水平。因此,当大桶乳中的体细胞数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激增时应怀疑是无乳链球菌的问题。症状及诊断:奶牛患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时,很少出现全身症状,但在感染初期可能发热,发热也可能间歇出现。奶盘试验或加州乳房炎试验过程中,在乳中见到异常现象后可以怀疑感染的发生。治疗:尽管青霉素、邻氯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公认的首选药都可以成功地治疗无乳链球菌引起的乳腺炎,但“什么时间用什么去治疗”仍有争议。干奶牛治疗采用10万IU的青霉素或邻氯霉素可以治愈90%以上或更多的感染乳区。因此,干奶牛治疗是控制无乳链球菌的主要环节。必须施行可以消除触染性病原体扩散的挤奶程序。如使用消毒液反复冲洗和浸洗挤奶机械手,挤奶后浸洗乳头,正确使用挤奶设备,不共用清洗乳房和擦干乳房的布等。在泌乳的早期和中期对乳牛进行乳房内和全身的抗生素注射治疗。估计牛群中无乳链球菌的蔓延程度时,明确区分“新”“旧”乳腺内感染格外重要。感染持续存在说明治疗可能无效,而新的乳腺内感染的发生则说明控制措施不当。新的乳腺内感染则显示需要加强挤奶的卫生管理、乳头药浴和干奶牛治疗。停乳链球菌:病因学:虽然停乳链球菌不如无乳链球菌传染性强,但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如异常乳、乳区肿胀)的时间却比无乳链球菌早。乳头末端的创伤、挤奶不卫生均会促进病原在畜群中扩散。症状和诊断:本病无特异性症状。如果在最初挤出的乳汁中发现块状、片状凝块或CMT试验阳性则可怀疑为亚临床病例。临床病例常见轻度发烧,乳区肿胀,发热,捏粉样,并伴有异常分泌。确诊需要作细菌培养。治疗:与无乳链球菌一样,停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林氯霉素及头孢霉素很敏感。前面列出的治疗无乳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控制停乳链球菌引发的乳房炎。应该特别注意减少挤奶及管理过程中队乳头末端的损伤。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因学:一旦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牛群中定居下来就很难活几乎不可能根除。引起慢性感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并且难以诊断是该菌的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是专性乳腺寄生菌,也可以定植于乳头、乳房不健康皮肤、扁桃体、阴道以及躯体其他部位。而主要的感染源来自感染乳区的分泌物,并可经挤奶工的手或挤奶设备传播。犊牛因饲喂乳房炎病牛乳汁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3个月以上的小母牛的感染是由蝇类叮咬刺激乳头末端和蝇类媒介传播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并将大大降低产奶量。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乳牛通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但是急性或复发性暴发比传染性链球菌引起的多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多为慢性病例,且极少能自愈。除了产量低外,病变乳区还会纤维化合形成微小脓肿,造成永久性实质损伤。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如果用青霉素、头孢菌素杀菌不彻底,将会使普通型变为L-型,会在药物治疗后由静止期开始继续生长。L-型是缺失细胞壁的变种,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在抗生素治疗前,对引起乳房炎的各种病原体进行单独培养,大部分病原体的敏感性都很高,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甚至还不到75%.因此,阴性培养结果将会误导随后的临床治疗时抗生素的使用。随后感染复发常被错误地认为是新的感染。巨噬细胞并不能提供有效的防卫。症状:亚临床感染的症状可能是轻微而不具有特异性,如奶盘试验可见异常乳(乳凝块、片状沉淀、水样),CMT阳性。然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和最急性乳房炎并不少见。因临床型乳腺感染常间歇性发作,在急性发作或感染初期,病畜表现发热、患部乳区肿胀、疼痛、微热,并表现出轻度厌食。分泌的乳汁呈奶油状或含脓,或稀的乳汁中散布着凝块、絮状沉淀或浓稠的奶油。最急性的病例常见于最近产犊的母牛或感染初期的乳牛。最急性感染表现为高热(40.5641.67),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乳区发炎、肿胀、坚实、疼痛。病牛因乳腺发炎疼痛避免摩擦乳房而出现跛行。最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最严重的病例就是坏疽性乳腺炎,坏疽变化常出现在产后牛。坏疽发展时,毒血症症状加重,极度肿大坚实的乳区在几小时内由粉红变为红色,由红色变为紫色,再由紫色变为蓝色。病牛心跳极快,发热逐渐减轻。深度的毒血症,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发病乳区紫色褪去,变冷,有可能出现束内气肿。乳房的坏疽区皮肤与周边正常皮肤之间常可见明显的分界线。随后皮肤坏死脱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素具有促进皮肤坏死和血管收缩的作用,一般认为这是坏疽感染时大量组织损伤的原因。慢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对导致可以触知的纤维化。虽然根据异常乳或急性发作,可以怀疑许多乳牛有慢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有些牛是亚临床的,不易被发现。触诊乳腺实质和管道的纤维化有助于诊断,并可明确估量其对生产能力永久性破坏的程度。慢性亚临床性感染的乳牛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宿主,同时也是同群未感染乳牛的主要传染源。诊断:乳盘试验发现先挤出的由奶油样或脓样乳汁(分泌物)、有周期性乳腺炎发作病史的乳牛,可以初步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但确诊仍需培养出凝固酶阳性的微生物。大约有75%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通过一个乳区的样品培养确认的。取样2或3次,分离培养后的检出率分别提高至94%和98%。大桶奶体细胞数和保准平板计数感染牛群的敏感指标。当大桶奶体细胞数和标准平板计数明显升高的牛群中可能已有高达50%的乳牛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与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牛群明显不同,感染无乳链球菌后,牛群中只要有几头大量排菌的感染乳牛就可以使大桶奶的体细胞数和标准平板计数升高。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治疗包括突发急性乳腺炎的泌乳区治疗和干奶牛治疗两种。泌乳期急性发作的治疗要求降低排菌数和大桶乳的体细胞数。然而,泌乳区治疗的真正治愈率可能不到40%。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药物选择的错误,用药量和时间的不足,耐药株的出现等。乳腺内环境也会降低药力(包括PH值、葡萄球菌的生物膜产物、炎性细胞碎片、高体细胞数等),从而使药物无法作用于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细胞、脓肿和纤维病变中)。药物的作用于感染持续的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新近的感染(2周以内),其细菌学治愈率高达70%。青年牛(48月龄)的治愈率(81%)高于96月龄以上奶牛的治愈率(55%)。在泌乳早期感染比在泌乳其他时期感染的治疗效果好。单个感染乳区的治愈率是多个感染乳区治愈率的2倍。前部感染乳区的治愈率高于后部感染乳区的治愈率,同时治愈率也会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和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最有效的治疗是进行持续性治疗,然而由于经济利益制约,限制了延长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发生坏疽的病例应当用抗生素(如大剂量的头孢噻呋、四环素)输液和氟胺烟酸进行全身治疗。如果乳头变成紫色,那么要用去睾器切除他,或者直接切除,有利于坏疽区域的排出。在治疗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无坏疽的乳腺炎时,同时进行全身治疗和局部用药,连续5d会有不错的效果。在全身和局部联合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才会有更多的治愈率。同样,联合应用头孢噻呋和吡利霉素比单独在乳腺内用药或全身用药有更高是治愈率。在治疗临床病例中,单独采用局部治疗通常会失败,但却可以缓解症状,在畜主看来似乎是痊愈,但是却延长了休药期。成功的治疗不仅依赖于抗生素的正确选择,还依赖于乳房感染的时间和程度,以及奶牛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干奶牛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泌乳期治疗有效得多。药物较少稀释,在乳房内持续时间长,在干奶牛治疗期间细菌形成生物膜和转化为L-型的机会很少,这些都有利于达到干奶牛疗法的高治愈效果。如何确定真正的“治愈”。因为有L-型菌存在,间歇性排菌或细胞内存在少量微生物都有可能使治疗后的细菌培养显示阴性。干奶期疗法也可以减少干奶早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对于奶牛乳区的腺内感染。这样,干奶牛疗法可以减少存在的乳腺内感染和控制新的腺内感染的发生。乳区停奶和淘汰病牛是治疗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最后疗法。溶葡萄球菌素、乳酸链球菌肽可以治疗。免疫调度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也实验性的显示有非抗生素型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犊牛不能用未经巴氏消毒的奶饲喂。小母牛应饲养在清洁干燥和灭蝇的环境中,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乳头管内的定植,防止发育过程中乳房的感染。支原体性乳房炎病因学:牛支原体是最常见的引起奶牛支原体性乳腺炎的病原,支原体导致牛群的急性乳房炎,并随后演化为慢性乳腺炎。急性发作后可能出现慢性乳腺炎,间断性急性暴发,病牛的乳腺炎常见于两个或更多的乳区,也可能只发生于一个乳区。很多证据表明牛群中支原体乳房炎的暴发呈水平传播,无症状牛是主要的传染源。而无症状牛乳房内的病原体很可能是从体内的其他器官转移过来的。牛支原体可见于黏膜表面、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分泌物中。病原可能是通过从感染牛群购入传入或通过机械性传播到乳房及挤奶设备后自然出现。这些种类的支原体通常在犊牛和小母牛中分布最多。此类牛群可能有呼吸道疾病、内耳炎、关节炎或生殖器官的显性或隐性疾病,并可从成年乳牛以及青年牛的呼吸道及生殖道分泌物培养分离出支原体。通过无临床症状感染牛的鼻、泌尿生殖道或关节的分泌物将病原体偶然污染传播到乳房。当一只乳牛感染后,这种疾病就像传染性乳腺炎一样传播。刚产犊的乳牛危险性高于泌乳中期的乳牛。湿冷季节由于微生物在环境中存活时间长,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症状:病牛常表现为一个或多个乳区的急性乳腺炎。波及的乳区发热、肿胀、触诊硬实。泌出的乳外观不一。早期的乳汁为水样,并有“沙粒样”絮状物,但在很多病例中并不多见。经过几天,乳汁可变为淡棕黄色浆液样物质、凝块、絮状物或脓。虽然急性支原体乳腺炎伴有发热(39.4440.83),但病牛可能不出现症状。也许与发热有关,有些急性病牛有轻微的拒食现象。急性支原体乳腺炎可使乳产量急剧下降,但亚临床型可能下降不明显。急性病例会涉及多个乳区,会在短时期内有些牛出现关节肿痛的现象,兽医就应该怀疑可能是支原体性乳房炎。慢性支原体性乳腺炎主要为亚临床感染,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但不如急性型明显,特别是病原初次侵入牛群时。发生过支原体性乳腺炎的牛会发现关节炎、跛行、繁殖障碍、内耳炎、犊牛肺炎及成牛呼吸道疾病。这些疾病不一定与支原体有关。存在这些健康问题常常表明管理的不足或牛舍内牛的过分拥挤。呼吸道病及关节炎的增加和支原体有关。诊断:确诊支原体性乳腺炎需要从乳汁中分离到微生物。支原体在用于鉴别细菌性病原体的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因此,当发现明显的乳腺炎,细菌培养基阴性,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怀疑支原体感染。支原体需要在特殊的培养基如Hayflick氏培养基并在37.0和10%CO2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支原体大量存在于奶中,因此对大桶乳的细菌培养是鉴定乳牛早期感染的一个敏感的方法。支原体在牛奶冻结后也能生长。治疗:已经证实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性乳腺炎无效。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能治疗其他器官支原体感染,但对支原体乳腺炎无疗效。氟喹诺酮类是作为首选药物。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所以所有感染了牛支原体的牛应当淘汰掉。控制:支原体控制的目标是鉴定发现感染牛,并将感染牛同为感染牛的牛群分离开来。一旦证实牛群中有支原体,所有乳牛的乳区奶样都应送去培养,所有乳牛乳头在挤奶后应用1%碘液药浴。挤另一头时,机械手和乳杯应用30-75/L的碘液冲或反冲洗,并用同样的溶液经行消毒。对整个挤奶程序做仔细的评估考核。 培养结果出来后,要将感染牛同无感染牛群分离开来。然后每个月都要对剩下的奶牛的牛奶进行细菌培养,如果发现新的感染牛应立即隔离并淘汰。如果细菌培养为阴性,那么每个月要对牛奶过滤器进行细菌培养,如果再次分离到支原体乳汁培养和病牛淘汰程序又将启动。饲喂犊牛的奶在巴氏消毒前一定要周期性的严格检查巴氏消毒的设备。用巴氏消毒处理感染牛奶,然后采用特殊的支原体培养的方法进行鉴定培养,已经成为大型奶牛场使用巴氏消毒法消毒弃奶预防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组成部分。乳房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非无乳症型)病因学:乳房链球菌在农场中无处不在,这是由于含有该菌的牛的排泄物、唾液和鼻涕污染造成的。这些菌存在于牛的瘤胃、口腔、阴道、外生殖器官、乳头和乳房皮肤上。挤奶前简单的清洁乳房,就像能诱发其他环境性病原菌性乳房炎一样,能诱发乳房链球菌性乳房炎。乳房链球菌是最常见的能引发奶牛乳房炎的环境性链球菌。大多数感染发生于泌乳早期或干奶晚期,尽管无法实施干奶牛疗法,感染也可发生在干奶早期。乳头损伤和乳头皮肤皲裂都能使乳房链球菌在皮肤定植,增加感染机会。该病冬季多发,多胎年老的奶牛多发,而第一次或第二次泌乳的奶牛少发。症状及诊断:发病乳区的急性乳腺炎伴有肿胀、水肿和坚实是乳房链球菌乳腺炎的非特异性症状。发热、身体不适及不同程度厌食可能与乳腺炎伴发。乳汁中出现凝块和絮片,并比正常时更为稀薄,但泌乳特点不具特异性,因此眼观无法做出诊断。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只有通过细菌培养才可以区别乳房链球菌和其他环境性链球菌。亚临床病例比临床型病例较多见,特别在泌乳晚期能引起大桶乳中体细胞数增高,细菌数增多。治疗:青霉素、邻氯青霉素、氨比西林和头孢菌素是抗乳房链球菌的有效药物。据报道,四环素也可以有效治疗乳房链球菌,但对其他环境链球菌无效。泌乳期的临床病例比干奶期更难治愈。延长头孢噻呋的用药时间(由2d延长至5或8d)会提高细菌的治愈率。一些环境链球菌(非无乳症型)有很强的抗药性,需做药敏试验,以确定最佳治疗药物。当乳头或乳头末端受损而遭受这些细菌内寄生时,容易发生反复感染。在严重病例下,采取全身用药结合乳房局部治疗,连续35d,会有一定的帮助。由于感染多发于干燥季节,因此应该十分注意保持干奶牛的居住环境的清洁。奶牛在干奶期特别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对这个时期的环境卫生要特别重视。由于不恰当的程序会损伤乳房增加感染几率,因此要严格检查挤奶程序。常规的乳头药浴也应当被用来治疗,但对于环境性链球菌感染,干奶牛治疗比乳头药浴更重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病因学: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乳牛皮肤包括乳头及乳头管外口部皮肤的常在菌。刺激和损伤乳头皮肤的因素能促进他们在乳头处增殖。如果挤奶程序不恰当,卫生条件差,乳头皮肤遭受刺激,挤奶后乳头不药浴会造成乳汁严重污染。这些病原菌主要存在于一胎小母牛的乳中,老年牛也会被感染,但感染率很低。能引起亚临床性乳腺炎,导致产奶量下降,感染乳区乳汁体细胞数增加。但体细胞数增加对大桶奶体细胞数的影响不如无乳链球菌感染严重。在大桶奶中体细胞数明显升高前,很可能有50%的牛已经感染。大量乳牛感染可导致奶产量的巨大损失。这种感染可发生于泌乳早期、晚期和干奶期(如果没有进行干奶治疗的话)。犊牛在3-9月龄时,可因吃病牛牛奶、蝇类刺激和乳头末端损伤而发生葡萄球菌感染。症状:除了潜在的奶产量下降、CMT诊断阳性,体细胞数升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性乳房炎无特异性症状。小母牛产犊时即有乳腺炎应怀疑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葡萄球菌性感染。诊断:需对每天奶牛的每个乳区做细菌培养,以确定菌种治疗方案治疗和控制:改善挤奶卫生,修理挤奶机,以及挤奶后乳头碘液药浴。干奶牛治疗对控制凝固酶性葡萄球菌乳腺炎非常有效。明显地引起乳头刺激的因素应予以消除。未擦干挤奶和不仔细的挤奶前乳房准备均会使大桶乳中的细胞数增高,也易引起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乳腺炎在牛群中蔓延。泌乳早期,可实行抗生素疗法。优先选用抗-内酰胺酶阳性菌的药物。有报道说乳头碘液药浴比其他化学药物更好,反冲机械手可减少细菌扩散。犊牛不应当用乳腺炎的奶饲喂。即将分娩的母牛应饲养在干燥洁净的环境中,产前蝇类控制可减少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如果刚分娩小母牛中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应立即在症状明显前用头孢菌素或吡利霉素连续用药1-2周。化脓性放线菌:病因学:化脓性放线菌引起“干奶牛”或“夏季”乳腺炎。感染常引起乳腺严重化脓或脓肿的形成。绝大多数(并非全部)感染发生在干奶期,并会因干奶牛处于不卫生的环境而感染加重。由于化脓性放线菌是乳牛皮肤常见菌,一般从牛的脓肿、创伤和各种组织均可分离出此菌。在夏季病原通过蝇类携带,并随蝇类叮咬乳头端而散播,乳头损伤也会诱发化脓性放线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大多数发病在乳房干奶2周或2周以后。流行时干奶牛发病率可达25%。控制蝇类可以减轻此病的蔓延。症状:急性感染的乳牛表现为发热,乳区坚实,发炎,泌出的乳汁水样并有块状及米粒状凝块。如果仔细观察,感染乳区可见不太严重但逐渐加重的乳腺炎症。亚急性和慢性乳腺炎乳牛并没有全身症状,但乳房极度坚硬、肿大及大部分乳汁中有牙膏样或浓稠脓汁。发病乳区的乳汁变稠难以挤出。脓肿可出现于慢性病例及乳腺的任何区域,脓肿最终经乳房皮肤破溃,具有化脓性放线菌所特有的排出物及气味。诊断:通过发病乳区乳汁的培养加以诊断。治疗:在对乳房使用抗菌剂之前,必须将感染乳区的乳汁挤干净。全身治疗时,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至少用药一周。另外,批准用于泌乳期的青霉素可以用于灌注乳区每日1或2次。大多数牛需要7-14d的抗生素治疗。预防化脓性放线菌乳腺炎的措施包括:为干奶牛和小母牛提供干净清洁的环境,仔细观察乳牛乳房是否有明显肿胀或不对称,蝇类控制,干奶牛治疗时的认真无菌操作。虽然干奶牛治疗的确可以减少化脓性放线菌的感染,但粗心的给药常可将这种病菌带入乳头乳池。干燥感染乳区或用碘、氯己定或甲醛等配成的溶液进行消毒。肠杆菌性乳腺炎病因学: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sp.)肠杆菌(Enterobacer.Sp)都是肠杆菌性乳腺炎的致病微生物。肠杆菌性乳腺炎是环境因素导致的乳腺炎的典型例子。管理问题使大肠杆菌群扩大,增加了发病机会。牛舍内很深的淤泥使乳房感染肠杆菌类病原的可能性增加。夏季的湿热使肠杆菌大量、持久的存在于环境中,因此,夏季常有肠杆菌性乳腺炎在牛群中蔓延。然而,由于开放式牛舍的广泛应用,以及潮湿的牛舍环境均有利于肠杆菌性乳腺炎的发生,因而该病季节不明显。胎膜接触乳头末端也增加肠杆菌的感染。当然如果日常护理做的不好,任何垫料的使用都是有副作用的,因为任何垫料都会蓄积细菌。产后初期乳牛易患肠杆菌性乳腺炎,低体细胞数牛群的乳牛在泌乳期的最初30d内临床乳腺炎最多。乳房水肿、奶未挤尽、间隔漏奶是促成产犊乳牛肠杆菌性乳腺炎的重要原因。漏奶可使乳腺炎的环境菌进入乳池及乳腺。并发代谢疾病,如产后缺钙使牛躺卧,也造成牛的乳房更多的暴露于环境肠杆菌中。产后并发症,如脂肪肝病、胎衣不下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功能,有此改变了乳腺的防御机能。干奶牛暴露于大量环境肠杆菌时也会感染,但不明显,直到临产期才表现出来。奶牛在干奶期比泌乳期更容易受到肠杆菌的感染而造成乳房内感染。干奶牛在刚干奶和临产前最易感染,在此期间奶牛乳房内的乳铁蛋白浓度水平最低。当一个牛群的触染性乳腺炎被很好的控制后,肠杆菌性乳腺炎常常会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然而,一些牛群由于管理不当,造成乳房内感染率增加,有此可能导致大量的奶牛体细胞数升高。乳腺内高浓度的中性粒细胞和高体细胞数说明它们正迅速吞噬进入乳区的肠杆菌,阻止乳腺炎的发生。挤奶程序不当和乳头损伤是造成肠杆菌乳房炎的重要因素。挤奶前乳房卫生清理不当是一个明显的问题。同样,挤奶前不擦干奶头、乳房或用污染的水冲洗消毒乳房都会引起肠杆菌性乳房炎的发生。机械挤奶或挤奶程序中的问题,如真空设备的波动、发出声响或脱落,可使部分乳滴逆流进入乳头末端和乳头管中。因而这些乳滴可能已为环境病原所污染。由于表面摩擦、皮肤擦伤、挤奶时负压过大、过度挤奶、外伤、感染及刺激造成的乳头末端损伤都可造成环境微生物的定植。这些伤害又造成疼痛、挤奶不尽,而且往往在挤奶间隔漏奶,由此诱发肠杆菌性乳腺炎。肠杆菌类微生物由乳头管进入乳区,并且战胜局部的抵抗机制,就会在细菌入侵后的16h内迅速增殖。细菌被吞噬,在巨噬细胞内被杀死。然而在细菌的溶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种内毒素,能引起一系列的炎性反应,从而导致局部和全身的肠杆菌性乳腺炎的症状。内毒素会导致瘤胃阻塞、肠梗阻和肠对钙的吸收障碍。此外,食欲不振也会减少泌乳期钙的吸收(此时乳中已有大量钙的流失)。低血钾是奶牛在肠杆菌性乳房严重表现虚弱一个主要原因。当钾消耗和从肠道吸收量减少,以及出现肠梗阻代谢性碱中毒时,就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奶牛可以在10d内自发地清除乳房内的大肠杆菌感染。然而仍有一些转化为慢性感染。在肠杆菌性乳房炎中,疾病是否会加重甚至导致死亡主要取决于宿主,而非病原本身。但是,过渡期牛的代谢和免疫水平也是影响奶牛肠杆菌乳腺炎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已证实至少有10%的感染乳区可转为慢性。慢性感染可导致无乳或像其他原因的急性乳腺炎一样,呈间断性发作的亚临床感染。40%感染急性肠杆菌乳房炎的乳牛会出现菌血症,有时还会表现与疾病有关的眼色素层炎、关节炎、脑(脊)膜炎、腱鞘炎等。临床症状:奶牛肠杆菌性乳腺炎的典型症状是急性或最急性乳区炎症并伴有全身症状。发病乳区温热、肿大。坚实的程度不一,一些牛只表现为捏粉样或乳区水肿;另一些牛却很坚实。有些牛最急性炎症可能只引起乳区极轻的肿胀,新近产犊牛明显的围产期乳房水肿可能掩盖这种炎症。不论肿胀的程度如何,急性肠杆菌性乳腺炎乳区的乳汁较正常乳区稀薄。典型病例的乳汁被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描述为“浆液样”或“水样”,取黑色衬底的奶盘先挤取少量未发病乳区的正常奶,而后再将发病乳区取的奶挤在正常奶上便可清除区分出水样乳。在一些肠杆菌乳腺炎的发病乳区还可以检查到乳房皮下和内部有气肿。除感染乳区的局部症状外,乳牛还有全身疾病。畜主最早发现的是食欲不振,精神抑郁。急性病例,乳牛发热在4041.67。卧地的低钙围产期牛体温可能较低而不是发热。内毒素、低血钙和介质级联反应会引起一系列的额外症状,如食欲不振、发烧、瘤胃阻塞、心跳过速、呼吸急促、腹泻、虚弱和脱水。有些病牛出现战栗、被毛逆立,这些都是与发热及内毒素血症有关的早期非特异性症状。肠杆菌性乳腺炎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眼部疾病,如巩膜充血、瞳孔缩小、眼前房积脓和眼前房出血等。病牛会因电解质紊乱、低血钙和内毒素血症等一系列问题变得极度虚弱,喜卧地。卧地容易使预后恶化,并且会妨碍乳房炎的检测。因此对于所有喜卧地的奶牛,尤其是那些处于临产期和泌乳早期的牛,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以防止肠杆菌性乳腺炎的发生。全身性并发症包括继发于躺卧症的肌肉与骨骼损伤,蹄叶炎、代谢失调如低血钙、低血钾症,伴有乳酸中毒的休克,多种器官衰竭如急性肾衰、肝衰竭。乳牛易于感染其他疾病,如子宫炎、肺炎及其他乳区感染。曾有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的病牛发生了致死性细菌或真菌性败血症。过度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及瘤胃菌群失调时会造成皱胃溃疡的出现。各种肠杆菌乳腺炎牛内毒素症状的严重程度是由很大差异的。在所有肠杆菌中,克雷伯氏菌可以导致最明显、持久的内毒素血症。许多被克雷伯氏菌感染而患急性肠杆菌性乳腺炎的奶牛,不论如何进行治疗,都会出现食欲废绝,精神沉郁,虚弱长达7d的症状。诊断:对于最急性和急性肠杆菌性乳腺炎,局部和全身性症状的综合判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肠杆菌性乳腺炎最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包括浆液样分泌物,乳区肿胀坚硬,呼吸急促,心跳过快,发烧,虚弱及战栗。虽然这些症状并不能绝对确诊,但当病牛是来自潮湿、肮脏的环境或者刚分娩过的、总体细胞数低的牛群时。这些症状甚至更有诊断价值。不能过分强调用黑衬底奶盘仔细检查奶汁的结果。奶盘子应当在反射光下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够看到在肠杆菌乳腺炎早期就可能发生的微细变化。最好确诊需做乳牛的细菌培养。在接种牛乳到培养基前,冻融乳汁有助于增加培养的分析敏感性,但同时也会杀死一些敏感菌。鲜乳培养呈阴性,可能是由于致病微生物被乳腺内吞噬细胞吞噬造成的。冻融乳汁时可以破坏这些吞噬细胞,从而释放出可供培养的微生物。治疗:用头孢噻呋等抗生素治疗一些严重肠杆菌性乳腺炎的病例具有很好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以指出以下几点:在体外,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能抗多数肠杆菌。多粘菌素B和头孢菌素在体外能抗60%-80%的肠杆菌。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在体外能抗40%-80%。氟苯尼考和氟喹诺酮类的诺氟沙星无论在全身或乳房内给药治疗牛乳房炎时已表现出很好的分布状况。可以全身使用催产素促进排乳,并有利于乳区中蓄积的内毒素的排出当乳腺炎或血清漏至乳腺其中时,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