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A卷.doc_第4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朔气(shu) 小楷(ki) 迭起(di) 亘古(gn)B . 惩罚(chng) 怪诞(dn) 蹇劣(jin) 引吭高歌(hng)C . 哺育(p) 叫嚣(xio) 祈祷(do) 热情澎湃(bi)D . 荒僻(p) 滋长(z) 宛转(wn) 晌午(shng)2. (2分)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狩猎 璀粲 不可救药 戛然而止B . 琐屑 狼藉 锋芒毕露 黯然失色C . 哽咽 逃窜 不容质疑 红装素裹D . 窒息 萧索 相得益彰 融汇贯通3. (2分)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B . 他们俩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总是同行到岔路口,然后才分道扬镳。C . 丧失阅读的习惯,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D . 作为典型的乡土社会,牢不可破的传统观念是制约中国农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重要因素。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她手很巧,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啊。-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B . 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句中标点使用有误。C . 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将成为世界上发达的国家。-这句话有语病,句中的“工业和农业”与“国家”不搭配。D . “非常坚强”“自知之明”“万贯家私”“长途跋涉”的短语类型不同。-上述短语类型的判断正确。5. (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我们学过藤野先生就是选自呐喊。B . 龟虽寿的作者是曹操,梁甫行的作者是曹植,与曹丕合称为“三曹”,他们是一家人,在文坛上声望极高。C .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D . 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著作。6. (2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B . 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C .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D .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索。7.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般而言,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平时注重锻炼。(在“注重锻炼”前加上“是否”)B .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删去“再”前面的“不”)C .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删去“因为”)D . 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把“虽然”改为“既然”)二、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8. (10分)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甲】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乙】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丙】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丁】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1)【甲】段文字的作者是(写出人名),(2)【乙】段文字出自小说 ,【丙】段文字中的“我”是 (写出人名),【丁】段文字写了 (概括情节)的故事。三、 默写 (共1题;共5分)9. (5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在温庭筠的望江南和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任选一首默写。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0. (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为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班级准备设计专题板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一放学,宽敞的弄堂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男孩子们溜旱冰、踢小皮球,女孩子跳橡皮筋、造房子那时我们玩的游戏,都是需要集体完成的,而且必有营垒相对的两方,且有输有赢,无形中让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凡事都有输赢。这局输了没关系,下局可以翻过来。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很小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以便争得赢局。(节选自程乃珊童年的弄堂游戏)材料二:弄堂曾是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游戏种类繁多,有打弹子,滚铁圈,放鹞子(风筝),抽陀螺等。一般游戏需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游戏道具大多可以自制。规则简单,易于开展。材料三:【本报讯】日前,上海市市西邮政公司举办了中国主题剪影弄堂游戏的新邮首发仪式。该套邮票以独特的剪影方式表现主题,画面生动鲜活,是了解和宣传上海本土文化的载体。(1)【板报栏目一 弄堂游戏我介绍】弄堂游戏的特点:_ , _ , 规则简单,易于开展。弄堂游戏的益处:_。(2)【板报栏目二 赏邮看画我参与】请选择一枚邮票,描述邮票中的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方法。(3)【板报栏目三 献计献策我出力】以下是征集到的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的活动策略,其中不合适的两项是( )A . 组织社区小伙伴举行溜旱冰比赛B . 开展弘扬上海乡土文化的征文活动C . 校园网介绍“弄堂游戏”动漫作品D . 体育课程增设爱“弄堂游戏”教学内容E . 穿着印有滚铁圈图案的T恤衫F . 在弄堂里表演地方戏剧沪剧。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窘况为许衡州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縫好苍苔。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注】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塾师:指郑燮。(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2.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之,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释】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厓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扞(hn)保卫。泫(xun)然:水滴下的样子。捄(ji):同“救”。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为书招张世杰(招:招降,劝降)B . 弘范笑而置之(置:处理,处置)C . 天祥临刑殊从容(殊:特别,很是)D . 南乡拜而死。(乡:同“向”,对着)(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以伤先帝之明。B .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 . 将不失为宰相也。 吴广为都尉。D . 南乡拜而死。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3)对“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B . 做人臣子有很多种罪名可以死,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C . 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何况为了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D . 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三心二意呢?(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弘范坚持让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文天祥就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弘范读了这首诗后受到触动。B . 厓山被元军攻破后,弘范用高官厚禄来诱降文天祥,文天祥用不能“二其心”断然拒绝了他劝诱。C . 弘范之所以“客礼”对待文天祥并“笑而置之”“义之”“供张甚盛”,是因为他想用这种方法来感动文天祥,让其投降,足见弘范的礼贤下士、宽容大度。D . 文段记叙了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敌人的利诱不为所动,最后英勇就义的几件小事,赞扬了他富贵不淫、忠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13. (18分)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 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置后选立继承人。二简两片竹简。识(zhl)记住。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B .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C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悉如外人悉:_便要还家要:_伯鲁不能举其词举:_出诸袖中而奏之诸:_(3)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于舅家见之B . 以授二子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C . 问其简其真无马邪D . 出诸袖中而奏之人不知而不愠(4)翻译下面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5)文意理解。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乙文中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4. (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让土地休息一会儿豆春明 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邂逅不了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人也休息了。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土地也该休息了。 【批注:本句承上启下,“也”照应前文,村庄,树和人都休息了,“土地”领起下文,土地要休息了。】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只有风心疼土地。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田挨得更紧了。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批注:】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无能为力。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大美。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这种田,名叫冬水田。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1)根据全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2)细读第段画线句,从语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再冬天枯萎”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3)参考第段的批注示例,对第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4)“绝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生前最后的歌唱。第(12)段“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中“绝唱”一词的理解该选哪一项?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5. (17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奶奶的粽子韩逸萌“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