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资料式.doc_第1页
语文复习资料式.doc_第2页
语文复习资料式.doc_第3页
语文复习资料式.doc_第4页
语文复习资料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知识复习指导谭志祥第1讲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考题形式:成语运用恰当与否1、褒贬不分: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敬佩。2、表意重复: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3、轻重失当:上了考场,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4、形近混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5、张冠李戴: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6、望文生义: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7、前后矛盾: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8、谦敬错位:建议你的新居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第2讲 病句辨析 考试形式:辨析病句方法技巧:1、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2、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3、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4、看到介词不放过。5、看到连续使用的动词不放过,这种情况会导致语序混乱。6、看到否定词连用不放过。7、看到肯定否定连用不放过。8、看到关联词不放过。9、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10、看到有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11、看到句子表感情色彩的词语不放过。12、看到判断词“是”不放过,可能出现主宾不搭配。13、看到指示代词不放过,容易指代不明。常见病句形式:1、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由于他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2)缺少谓语:一天,他在去公园的路上,突然有一个装扮成警察的人迎面走来。(3)缺少宾语:政府严肃处理粮油擅自调价。2、搭配不当(1)主谓不搭配: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2)动宾不搭配:小说塑造了一个老头子的英雄事迹。(3)主宾不搭配:宇宙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的过程。(4)修饰语与中心语不搭配:自己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5)关联词语不搭配: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不断增强体质。3、语序不当 (1)语序不当:“学生、领导和老师今天参加了开学典礼。”“不但他成绩好, 而且思想也好。” (2)修饰语序不当:“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革命先辈过去使用过的东西”。 (“各式各样”应紧跟中心语“东西”)。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热闹。” (“许多”应紧跟“妇女、老人和小孩”)。 “课堂上应发挥同学们充分的主体作用”(壮语和中心语顺序颠倒)。4、不合逻辑(1)前后矛盾:今天,同学们基本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2)否定不当: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刻苦学习吗? (3)分类不当:全体共青团员和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5、表意不明: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校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岐义现象) 王星在路上遇见了张青,他问他星期天能否一起看NBA篮球比赛。第3讲 名句积累 名句的特点:巧用修辞,意蕴深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寓含哲理,令人深思:不识庐山真面目,自缘身在此山中。情景交融,意味深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情感积极,鞭策激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第4讲 句子运用1、句子仿写要求 (1)内容要一致:一是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对比关系、哲理性和启迪性等) (2)句式要统一:指的是结构要一致。 (3)修辞要相同。 (4) 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5)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词语、名句、文学作品等) (6)寻找相同点:仿句和例句内容和结构上(句式、修辞、成分、短语结构等)的相同点,做到形似。 (7)仿写相同点:把例句中的“相同点”迁移到仿句中。 (8)改写不同点。2、句子连贯(排序)(1)、抓标志:时间转换标志、空间转换标志、逻辑转换标志。(2)、理规律: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由物质到意识再由意识到物质等顺序的排列。3、方法:(1)、从内容讲,话题的一致、语气的贯通是首先把握的问题。(2)、从形式讲,句式结构要统一、对应,音节要和谐。(3)、从顺序讲,涉及描写方位的转换,内容层次的衔接,思维顺序及逻辑关系。(4)、从感情讲,感情色彩要一致。(5)、具体的语言环境。4、对联的运用(1)、知识:正对,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反对,内容相反,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串对,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连贯而下。(2)、拟写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谐。意义相关。(3)、例句: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文天祥留取丹心狱中书志5、广告、标语的拟写(1)、运用修辞,生动活泼:用对偶,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便于记忆。用对比,给人印象与启示。用仿拟,即套用熟知的语句,使其产生一种新的意义。用比喻。用设问,激思考,增感染。用比兴。用排比。(2)、引用古典名句或成语,一语双关。增强表现的层次性和丰富性,回味无穷。(3)、化用歌词。(4)、例句如“关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好客思南,魅力乌江”,“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第5讲 口语交际:题形有:辩论反驳型、劝告他人型、情景设计型、采访他人型、严辞拒绝型、言外之意型技巧点拨:口语交际类试题,关键是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做到:(1)言之有“礼”。说话要注意人物身份、说话对象和交谈场合,要做到文明得体。(2)言之有“物”。我们说话时要紧扣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做到清楚、明白,有内容。(3)言之有“序”。说话要注意有条理,注意前后句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4)言之有“节”,即简明,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题要注意:一是“语境”,指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涉及人物、地点、事件、自然、社会环境等,明确是对谁说话,在什么场合,说话的目的等。二是“说话”,即表达一个意思,说明一个问题,阐述一个观点等。 答题程序:读题干明要求抓题眼会情景依要求巧表达 言外之意题要品出句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话中之话,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要跳出该话的本身去理解。第6 讲 材料的概括与探究题型有:标题的拟写、一句话新闻、概括主题信息、补写导语、一句话新闻的概写 新闻的写作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一句话新闻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把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或中心交代清楚,一般要求交待清楚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一句话新闻不一定全部具备新闻六要素,可突出某一方面。如对突发性的事件,时间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对以写人物为主的报道,人物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对地域性的报道,地点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读者特别关注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不交待原因、结果事件就不清楚,那原因、结果便是必不可少的。(消息一般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部分来说,所以我们主要从开头部分了解所发生的事件) 拟写新闻标题:拟写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一般消息的标题为:人+事(记叙的两个人要素)。探究:这样的试题大多是二则或以上的材料。材料有的是相对比的,有的是相似的。对比的寻找不同点,相似的找相同点。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关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解这类试题关键是:明确要求扣题旨、仔细读题找规律、准确归纳善表达。第7讲:综合性学习 题型:活动实践策划类:拟写活动方案或计划;创设活动主体语、开场白、串词、宣传语、设计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针对活动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观点。材料提炼类。情景体验类解题方法: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 。解题时先认真回忆有关知识,及时把与试题相关的知识有效的提取出来,以备答题之用。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 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解答试题时,要从题目和材料中筛选重要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针对题目要作出简明的回答。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有些综合性试题需要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4、图表题解答:比较数据,发现问题;扣住标题,明确问题;概括内容,。说明内容;建议具体,措施可行;整体把握,全面答题第8讲:古诗词赏析1、诗歌内容:写景(要表现画面特征)、叙事、哲理(要阐明诗句蕴含的道理)、抒情(要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特点)2、诗歌情感:友情、思乡、思亲、爱国忧民3、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描写和抒情是重点。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2)结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3)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4、解题方法:(1)体味诗歌的遣词,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从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考虑精妙之处。(2)从关键句(主旨句、情感句)分析、概括、推断入手。(3)从作品、作家相关背景把握作品旨趣、情感倾向。(4)从诗歌的具体内容把握(送别诗、怀古诗、哲理诗、咏物诗)等诗歌的内容和感情。(6)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领悟诗句含义和表达的情感。(7)体味诗歌意象(意境),“意”作者的主观情思,“象”“境”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意象”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要仔细体会诗中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所书写的情怀。5、品鉴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为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休闲,昔盛今衰的感概,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6、诗歌意象(1)描述性意象:诗中没有比喻,没有寄托,没有想象,只有冷静的客观描述,它既是实景,又是诗人的心境。(2)抒情性意象:用托物、拟物、比兴等手法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生动化。(3)象征性意象:动物类:鸿雁常是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杜鹃与哀怨、思归相关;羊牛是思乡;植物类:柳带有伤感离别的意味;梅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菊高洁、坚贞,也有隐逸之意;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野草有顽强生命力的象征;竹是虚心向上,高风亮节。自然现象类:明月是思乡之情;流水是时光流逝的感叹或愁绪绵长;黄昏、夕照、落日有思乡怀人,感伤、孤寂;细雨、烟波是无边愁绪、思乡之情;浮云指游子。时令、节日类:西风指凄凉;重阳、中秋是思念亲人;地点类:长亭、陵指送别;南山指隐居。其它:烽烟指战争;号角指战争;吴钩指勇武豪情。第9讲 文言文阅读一、文言实词:1、古字通假:同音通假如“以”通“已”;双声通假(声母相同);叠音通假(韵母相同)如“属”通“瞩”。2、古今意义:词义扩大,如“江”“河”;词义缩小。如“臭”古代指好、坏气味,今表坏气味。色彩变化,如“卑鄙”古代表地位低下、见识短浅,无贬义,现指品质恶劣,成贬义词;词义转移,如“涕”古指眼泪,现指鼻涕。3、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4、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活用作名词“惧有伏焉”形容词活用名词“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活用一般动词“天下苦秦久矣”;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此时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是以动宾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有动词使动用法“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形容词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名词使动用法“域名不以封疆之界”。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之意,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做怎样。有名词的意动用法“稍稍宾客其父”;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二、文言虚词1、考查在语境中的意义;在朗读中的作用。2、文言虚词大致分四类:第一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起组合作用,如“以、于、为”;第三类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四类中最为重要的“之、其、而、以、于”。3、虚词有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4、“之”:作代词用;动词用“辍耕之垄上”;结构助词;倒装的标志“何陋之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调节音节,无实义;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其”:代词,译为他(她、它)们或他们的,这(些),那(些),其中的;副词,用在句首表揣测语气或加强反问语气。“而”:表并列,译为“又”“并且”;表转折,译为“却”“但是”;表修饰,译为“地、着”或不译;表顺承“就”,或不译。“以”:介词“把、用、拿、凭、靠、按照、因为、由于、如、及”;连词,表结果(以致),表目的(来,以使),相当“而”,不译;动词,和“为”连用,译为“”认为,如“吴广以为然”。“于”:介词“从、在、向、对、到、比”。三、朗读与停顿1、主谓、动宾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先帝/不以/臣卑鄙”.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夫、若夫、盖”等,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3、句首关联词后面要停顿,如“然则/北通巫峡”“然则/何时而乐耶”。4、时间状语在句首要停顿,如“当/先主/屯新野”。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在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可/以一战”。6、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要停顿,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8、句中有“也”“乎”等语气词后要停顿。如“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菲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四、翻译句子1、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对”就是直译。“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留”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用名词及度量衡、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删”就是删除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在句中表顺街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不译。“补”就是补出省略的成分。“调”就是调整顺序。2、要求:“信”“达”“雅”“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加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达”通顺流畅,避免语句的呆板。“雅”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生动优美、简练流畅。第10讲 记叙文阅读一、阅读总体要求1、记叙要素。2、线索:(1)标题;(2)时间推移、地点转换;(3)人物;(4)事件;(5)行踪;(6)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等。3、记叙顺序:时间顺序安排情节(顺叙、倒叙、插叙);空间顺序安排内容;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4、记叙人称。 5、记叙中心和详略。6、描写作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7、记叙中的议论、抒情文字。8、生动、有力的词语。二、阅读的具体方法1、整体感知:(1)理解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2)理解各段间关系、顺序;(3)概括各段各层大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4)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2、文章结构与中心。(1)、结构:以写事为主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按人物成长阶段分析;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按人物感情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的: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2)、中心归纳方法:“找”“并”“联”、“找”即找标题、找注释(作者思想、背景及动机)、找过渡句(段)(对内容承上启下,对内容概括)、找开头结尾(总领、总结)、找抒情议论句、找反复出现的词句段、看独立成段句。、“并”即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联”即联系时代背景。、概括格式:“通过描绘歌颂(批判)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3、词、句、段赏析(1)、关键词的含义、作用品析: 第一步先理解词语的本意,把握词语感情色彩;第二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第三步分析词语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答题思路:富有动感的动词,富有有表现力的形容词赏析:这个词语表现了(所要表现的人或物的精神、品质)。反复强调的数词:突出强调了。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妙用修辞的词语:从修辞角度赏析。(2)、句子内涵及作用赏析:步骤一:理解句子含义先看修辞或看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步骤二: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或思想或人物性格特征);步骤三:分析修辞和句中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答题思路: 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结全文局)赏析:这个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了点题的作用,告诉了我的道理(或让我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句式结构句的赏析(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使的感情更强烈(或使的观点更鲜明);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 描写句:具体地写出了 修辞句:比喻、拟人,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夸张句,突出事物的特征;对比句,给人鲜明印象;反语句,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抒发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对偶句,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引用句,引经据典,增添文章的文学素养。(3)重点段的赏析、点明题旨的段落(文章的议论、抒情的段落或总结全文的段落),描写的段落,运用修辞的段落的赏析与句子的赏析思路相同。、承上启下的段落。总结了上文,总领了下文,使上下文自然衔接。4、品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刻画人物方法的作用:(1)正面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2)侧面描写: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环境、场面描写:渲染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常用语: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势利等等。布局谋篇:(1)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2)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材料与中心关系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颜、有力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使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4)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感情。(6)虚实结合: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7)动静相宜: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对比:通过正反对比突出文章主题。三、记叙文个性阅读表达步骤:细读提炼联想、拓展表述。或: 阅读理解题目读文章看清题目按试题要求有重点地再读文章答题。个性化表现:对作品内容和写法敢于做出自己的判断,提出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包括对内容(主题、观点、人物、情感)进行解读,进行有创意的表述;可以立足于文章内容,联系自然、社会生活与自我,就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创见;还可以对文章质疑,与 作者对话,敢于就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疑问、意见或建议。感受启示题: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如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格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再用两三句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第11讲 说明文阅读一、说明对象、特征、顺序、结构1、对象就是说明话题:事物特点的、阐明事理的。2、特征: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表现在事物的构造、形态、性质、功能、成因、阐明事理等。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总到分,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等,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的文章。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一般到个别。4、结构:总体结构为引出说明对象、阐述说明对象、总结说明对象。主体部分常见结构: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二、说明方法及作用、语言、个性化阅读体验1、方法及作用:分类别:把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作比较:把 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打比方:把比作 ,从而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显得生动活泼。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定义要求完整,诠释不要求,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是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征。根据内容给事物下定义: 格式:(定义内容)是的(事物本质特点) (种类属性);(事物本质特点) (种类属性),叫(定义内容)2、语言品味 准确 科学准确体现在(1)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有关词语要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2)约数和确数。几种题型:类型一:加点字词的作用。模式:准确/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能激发读者的兴趣(能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类型二:“XX”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语说理由。模式:不可以,“XX”词的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了后 (意思有何变化),不符合实际。类型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模式:不能删,“比较、几乎、相当等”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