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0高考湖南语文试题分类汇编05(语用、选作、作文).doc_第1页
2004~2010高考湖南语文试题分类汇编05(语用、选作、作文).doc_第2页
2004~2010高考湖南语文试题分类汇编05(语用、选作、作文).doc_第3页
2004~2010高考湖南语文试题分类汇编05(语用、选作、作文).doc_第4页
2004~2010高考湖南语文试题分类汇编05(语用、选作、作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42010高考湖南语文试题分类汇编04第十一部分:语言运用及“选做题”六、(12分)【2004年湖南卷】2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4分)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答: 22(4分)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2004年湖南卷】23根据下面的提示,仿写句子。(4分)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海对山说: 。23(4分)你高耸挺拔,稳重坚强,是值得我信赖的朋友说明:要考虑拟人辞格、比喻辞格,山,人化之后的特点,将其比喻为朋友、女神、兄长等均可,要与上文的老师和前文的山的特点吻合。【2004年湖南卷】24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不超过60个字)(4分) 下面请听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24(4分)略说明:答案略。从自行命题的各省试卷来看,此题的生活味越来越浓了。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一些语言形式,语境味很浓。这是高考语文命题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最成功的地方。 【2010】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水中的倒影 俄亚索尔仁尼琴在水流涌动的水面,无论是远还是近的倒影全都辨认不出,即便水流清澈,即便水流上没有泡沫,在经常涌动的水面,在永不休止的水的替换中,倒影是不真实的、不清晰的、难以理解的。只有当水流穿过一道又一道河抵达一片安静、开阔的海湾,或是在小河湾中中驻足,或是在水波不兴的小湖中安卧,只有在这些地方,我们才能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看到岸边树木上的每一枚叶子,淡淡白云中的每一抹云絮和天空那丰满又蔚蓝的深处。此亦似君,此亦如吾。如果说,我们百般努力,至今仍未看见、仍未观照到不朽的、清晰的真理,这也许是因为,我们还在向某处运动,我们还正在生活? 在运动中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见解。100字左右。答: 命题点密 从2010年高考湖南卷考试说明语文的相关内容及2010年湖南高考卷试题来看,湖南卷选做题的设置,与其他省区卷有明显的不同。其一,其他省区卷选考内容仅限于“阅读”,而湖南卷打破了这一局限性。其二,更好地实现了考试内容与高中新课程内容衔接的要求。湖南卷选做题采用二选一的形式,主要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命题。阅读方面的命题,强调个性化阅读和多元化探究,注重考查考生对有关材料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有个性、有创意的解读。表达方面的命题,强调语文的实际应用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交流,注重考查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考试说明和高考卷中选做题的设题方式主要有5种:1.结合选修教材新闻实践写消息(包括自拟标题)、短评。如样题:给出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相关信息,写一则百字左右的短新闻(消息)。如高考卷中第21题要求在分析4则消息标题的基础上写新闻短评。2.结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对外国小说进行探究鉴赏。如样题:读川端康成娶新娘的车选段,探究小说中“主妇”的心理变化。3.读材料谈见解。如样题:读被谋杀的小天使,写出我们对人才问题、教育问题的思考。如高考卷中第20题要求就某一问题结合原文谈自己的见解。4.结合选修教材文化经典研读分析诸子或各家思想。如样题:读庄子寓言,分析寓言表明了庄子治理社会和对待人生怎样的观念。5.有创意地设计文本,得体地进行语言表达。如样题:给出访谈记录,要求根据访谈内容写情况介绍。另外,还可以是修改文章等其他命题形式。解题指津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就某一问题谈自己的理解,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所给文段是一则以形说理的文字,既有鲜明的形象性,又有耐人咀嚼的哲理性。作者借助“水”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恐怕主要是当内心万象纷呈、变动不安时,我们往往很难对客观外物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很难观照体悟到不朽永恒的真理。文段中作者所说的“水流涌动的水面”之类的意象,当是喻指人的心灵状态,而“倒影”和看到的“岸边树木上的每一枚叶子”等意象则是喻指客观外物在人内心的投影。当然,不同的人对本选段也可以有其他理解,能自圆其说即可。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原文、针对试题所问进行思考。世上万物(包括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本来就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所谓静止是相对而言的,从这一认识角度出发,考生可以颇为自由的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因为材料本身内蕴的辩证性和哲理性,所以一般来说考生宜进行辩证分析。据题干表述,只要回答了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中的一个方面即可。答案要点提示 能,事物是在不断地运动中发展变化的,认识会跟随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乃至深化;否,辨认与观照事物须得在静止的状态或事物运动结束之后,静观默会、凝神结想,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与全貌,才能达成“清晰”的认识;辩证地认知。既可在运动中也可在静止的状态下认知事物。此外,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和因认识事物的角度等的不同,认识也会有变化。(上述要点中称“事物”处能置换成“自我”的,均可置换,并作为“认识自我”的答案要点。结合原文,答案符合上述要点其中任何一项即可,如考生答案不再上述要点内,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也可。)21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外交部发言人: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 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 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答: 解题指津 前面三则材料说的是网络上存在不法行为,各国政府都强调要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第四则说的是网络也可发挥巨大的积极正面的作用。将四则材料联系起来考察,则可发现,其共同点在于强调我们应善用网络,规范其行为,充分发挥网络对社会发展积极作用。答案要点提示 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第十二部分:作文【2004】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2005】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跑,就意味着竞争。这也是个比喻性话题。走与跑,当然,跑更占优势,肯定跑在前头。刘翔的跑,是追求百米跨栏的十几秒;篮球场上的跑,是为了争球得分;足球场上的跑,是为了球优雅地进入球门;赛车场上的跑,不是靠腿,而是靠车轮、靠技术与灵动。这是体育场上的跑。自然界中的跑,是适者生存,弱肉强食,是残酷与凶狠的。二、跑,重在体验体验,是自身的一种心理、生理的反应。跑的体验归纳如下:1精神要饱满,要有一种雄心,要有一种战胜别人的信心与决心。2要勇敢地为争夺第一而战,发号枪一响,就势如破竹跑在前头。3假如两虎对垒,并驾齐驱,就要用拼力,“咬定青山不放松“。4假如落后了,不要气馁。勇敢跑下来。 5跑完了,可以稍微歇歇,休息与调养,以利再战。三、重要的是从跑的体验,引发开展引发出竞争的残酷,面临淘汰的厄运,是自暴自弃还是东山再起?胜利了不要冲昏头脑永远保持清醒的竞技状态。由此,来喻指社会、人生、心境、价值观念等等。【2006】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2007】22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1命题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所谓“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主要指考生在行文中是否和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了真情实感。2应注意“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的区别。“地”字表示“诗意”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生活”。因而“生活”在此不应理解为某种静态的状态或情景,而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行为过程或心理体验。3“诗意”,词典的解释为“像诗里面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但作文题中的“诗意”所指意义应该更广泛,而且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主要指人的一种生存态度、生命质量、心灵世界等精神生活与审美取向。“诗意地生活”是充满希望、理想、激情、信念的生活过程或精神层面上的体验。如“自由”“高雅”“聪慧”“崇高”等。 4“诗意”的核心,除了审美意义上的“给人以美感”之外,还有伦理意义上的“有意义和价值”。“诗意”主要是一种感受,无须精确地加以注释,也不必硬定一个客观标准。考生可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挖掘;也可从与“粗俗”“敝陋”“愚钝”“丑恶”“苦闷”“压抑”等词语的比较中辨析其意义指向。5对“诗意”的理解准确,整体上能写出考生自己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和追求,但在某些段落偏向对“诗意的生活”的描述或评价的,应视为符合题意。6对“诗意”的理解有偏差,或者对是否可能“诗意地生活”在态度上前后矛盾,但整体上是围绕题目来写的,应视为基本符合题意。7文章表现的思想感情不健康,或做出了错误的价值判断,应视为立意不当。8文章脱离“诗意”而泛泛地写一般的生活,应视为偏离题意。【2008】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简要题析:2008湖南卷作文题与2007年北京卷相类,也是以唐诗名句为材料“借句发挥”。这种题型试图在限制性和开放性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希望能在防止考生宿构和套作、防止中学师生猜题押题上找到一张防护网。从近两年湖南卷作文命题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湖南卷命题组的一个导向:中学语文教学应当从简单、平面的一般性认知理解走向深层的思辨性探究,这是对作为成年人的高中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是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定指向,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对生源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也似乎可以看出一个意志体现:高考作文命题不在审题立意上刻意为难学生,但审题是作文能力的基本体现,必须严格要求。简要题解:基本审题:文章可以写“意境”,可以写“哲理”,也可以由“意境”体现“哲理”;但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不能脱离诗句的整体规定性,二是要“联系现实生活”,应注意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写意境:应从这一联诗句整体上把握其朦胧、含蓄、清新、生机等特点,不能单取一个词语(物象)来表现其特征;所写必须是与原诗意境吻合的现实生活,不能是简单地阐释或扩写原诗。写哲理:命题中“它使我们领悟到”明确提示了三个“哲理”联系点,虽然有个省略号提示还有别的联系点,从所供诗句的整体规定性看,很难再找到新的与之吻合的联系点,考生可以择其一行文,也可以综合联系其中的两个点或三个点行文(三个联系点是有内在关联的)。本题人均分38.69分,得分率64.5%。【2009】21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简要题解:基本审题:“踮起脚尖”的题意,其基本隐喻义有两种:一是努力向上、发挥主体潜力以接近目标;一是努力往远处看,树立高远目标。从其联想(横向联系)意义说,则有多元含义,如踮起脚尖跳芭蕾,是别一种人生境界;在安静的场合踮起脚尖走过,显示出对他人的一种关怀;父母或孩童踮起脚尖对亲人的盼望,表达了一种思念或渴望;无论议论还是记叙,虚或者实,本题都可做多向的理解和阐发。如果分析过程逻辑清楚,也可反向立意,比如,踮起脚尖何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