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多媒体文字脚本.doc_第1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多媒体文字脚本.doc_第2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多媒体文字脚本.doc_第3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多媒体文字脚本.doc_第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多媒体文字脚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多媒体课件文字脚本编者:牟荣康 胡志彬 王忠伦 倪秀光课件内容目录第一单元 诗苑奇葩1.古体诗四首豳风东山 诗 经九歌国殇 屈 原归园田居 陶渊明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2.今体诗四首送友人 李 白江村 杜 甫乐游原 李商隐题乌江亭 杜 牧3.宋词四首八声甘州 柳 永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一剪梅 李清照破阵子为陈同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第二单元 艺海探趣6.古代建筑秩序的韵味美 艺术殿堂的心动之旅7.北宋市民阶层的诗篇 林通雁8.李斯特与交响诗艺术殿堂的心动之旅第三单元 科技揽胜11.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竺可桢12.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钱学森13.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里夫金霍华德第四单元 评议纵横16.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17.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江泽民18.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 蔡元培第五单元 名作欣赏21.秋瑾 黄宗江 谢 晋22.城南旧事 伊 明23.简爱 奥尔德斯赫克斯利等第六单元 文言文26.治安策 贾 谊27.报任安书 司马迁28.陈情表 李 密第一单元 诗苑奇葩(共89张)1.古体诗四首 豳风东山 (12张)九歌国殇 (10张)归园田居 (9张)春江花月夜 (13张)2.今体诗四首 (27张)送友人 (7张)江村 (8张)乐游园 (6张)题乌江亭 (6张)3.宋词四首 (18张)八声甘州 念奴娇 一剪梅 破阵子 1.古体诗四首豳风东山第1张图 画:鸳鸯戏水图画外音: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字:这是诗经开篇关睢的头四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因其有诗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它共分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其中风是精华部分,共有十五国风。“风”即民歌的意思。第2张文字1 豳风东山诗经文 字:2 “豳风”即豳(bn)地民歌,古代的豳地在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南。东山是诗经中一首出色的抒情诗。它描写了一个远征的士兵在归家途中思念家乡,怀想亲人的悲喜交加的心情。第3张一、反复吟诵,疏通文字。(先出现词语,后由教师按排列顺序逐个点击词语,再依次出现注音)c to yun zh du y xiosho徂 慆慆 蜎 蜎 蠋 敦 施 蠨 蛸tng tun y di zh l町 畽 熠 垤 窒 缡第4张译 文(一)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山东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第5张译文(二)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第6张译文(三)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把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闲置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第7张译文(四)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新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第8张二、整体感知,含英咀华文 字:思想内容赏析全诗四章,每章12句,共48句。每章章首4句,文字全同,构成叠咏,是全诗的主旋律。主要写士兵在归来途中,遇到淫雨天气。为每章后面几句准备了颇富感染力的背景。第9张文 字:第一部分:(前两章),解甲归田,思念家乡,悲喜交加。第一章,通过人物形象刻画,抓住着装改变这一细节,写了主人公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而桑林中的野蚕这一物象(意象),则既状其辛苦,又抒其脱羁之喜。第二章,通过主人公的想象,着意描绘了“杂草丛生、野兽出没、磷火闪烁”等意象,表现了家园颓败、民生凋敝的荒芜之状,倍增怀念之情。第10张文 字:第二部分:(后两章)复员还家,怀想亲人,喜胜于悲。第三章,主人公推想妻子家中忧思(妇叹于室),特别提到了“葫芦”这一古代婚俗意象,言在物而意在人。第四章,主人公回忆三年前新婚的幸福情景:莺歌燕舞、车欢马叫,岳母“亲结其缡”,快乐的情景既与“妇叹于室”对比,还暗示曾有过的“新婚别”的悲痛经历,更引发主人公对重逢的强烈渴望。“其旧如之何”的结句,想象了久别重逢的情状。第11张文 字:三、总结全诗,品味特色赏析艺术特色叠 咏:主旋律 情景交融 背景想 象:再现、追忆 幻想、推理心 理:悲 喜 悲喜交加第12张 文 字:东山板书叠 咏 想 象餐风宿露夜住晓行客观形象家园颓败民生凋敝怀 喜想 胜亲 于人 悲途 中豳风东山思 悲念 喜家 交乡 加解甲归田复员还家士 兵盼夫早归妇叹于室新婚幸福久别重逢九歌国殇第1张图 像:汨罗江边的屈原。 (位置在本张左边,占页面一半)文 字:九歌国殇屈 原(位置在页面右边)第2张图 像:汨罗江上舟中的屈原像。文 字(仰天长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艰。”这是屈原著名诗篇离骚中的千古绝唱。今天我们走近屈原,一起来领略其九歌中的一首国殇。第3张文 字:1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而成。主要收录了屈原、宋玉、景差及两汉贾谊、东方朔等人的作品。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主。其方言声韵,风土名物等,均具有浓厚的楚地地方色彩。文 字:2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第4张文字:一、反复吟诵,读通诗篇生字与注音g li cn y毂 躐 骖 殪mi zh f du霾 絷 枹 怼第5张译 文(一)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箭雨纷坠呵将士奋勇向前。敌寇凌犯我军阵呵践踏队列,左骖倒毙呵右骖伤于刀剑。埋定东轮呵拉住战马,拿起玉槌呵擂动鼓点。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第6张译文(二)既已出征呵就没有想过要回返,家山邈远呵去路漫漫。带上长剑呵操起秦弓,纵使首身异处呵无悔无怨。真是英勇无畏呵武艺超凡,你永远刚强呵不可凌犯。既已身死呵将成神显灵,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第7张文 字:二、整体感知,含英咀华思想内容赏析国殇分两诗节,也即两部分。描写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第一部分:(第1诗节,共10句),描写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诗中“旌蔽日”、“敌若云”,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将黑云压城、敌众我寡的情势渲染得淋漓尽致。尽管敌人来势汹汹,而且“凌余阵”、“躐余行”,但楚国将士毫无惧色,奋勇争先。诗人用点面结合之法,(“面”楚国将士,“点”楚军统帅),表现了楚军将士抗敌之英勇,场面之惨烈。第8张文 字:第二部分(第2诗节,共8句),讴歌死难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诗人笔锋一转,由战云密布、短兵相接、激烈搏杀的恶战场面,转到了静寂的战后荒野。他以饱含情感的笔触,描写了那些视死如归的楚国将士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尽管场面是静寂的,但诗人的感情却是沸腾奔迸的。他满怀敬爱之情,慎拾美好的事物修饰笔下的人物,“带长剑兮挟秦弓”,并且以近乎呐喊的笔触,盛赞楚国将士:“子魂魄兮为鬼雄”。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第9张文 字:三、总结全诗,品味特色赏析艺术特色场面描写、气氛渲染:比喻、夸张 点面结合直赋其事、情感炽烈:节奏促迫 抒写张扬第10张文 字:思 想 内 容九歌国殇板书设计歌 抒颂 发死 热难 爱将 家士 园高 炽尚 烈志 感节 情描写壮烈场面短兵相接奋死杀敌九歌国殇讴歌死难将士死难将士英灵永存艺 术 特 色比 喻 夸 张扬 面 描 写煊 染 气 氛点 面 结 合节 奏 促 迫直 铺 其 事感 情 炽 烈抒 写 张 扬归园田居第1张文 字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师生齐诵上段文字,因在初中学过,可能引发学生的背诵乃至全篇)文 字2: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由这篇文章概括出来的成语你知道吗?你还知道他的其他作品吗?第2张图 像:江西九江的乡村图(此图占页面的一半,在左面)文 字:课题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这段文字占页面的一半,在右面)第3张文 字(题解):归园田居是组诗,共五首,课本所选是第一首。这是在作者做了80多天的彭泽县令,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挂印回家之后所作。诗中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的愉悦心情,寄托了诗人的社会理想。第4张文 字: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因作五柳先生传,又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官僚家庭,至渊明已家道贫寒。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政治报负。41岁时任彭泽县令,为官80余日而“自免其职”,赋归去来辞,从此终生隐居不仕。其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述酒、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感士不遇赋等。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构思奇特,语言清新,质朴自然,个性鲜明,具有独特风格。第5张文 字:一、反复吟诵 疏通文字俗 韵:俗,世俗。韵,本性、气质。性:天性,本性。羁鸟:笼中鸟。守拙:守住愚拙,谦虚的说法。暧暧(ii):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墟:集市。樊笼:喻指官场生活。自然:这里指田园生活,同时指自然的本性。第6张文 字:二、整体感知,含英咀华赏析思想内容。这是一首五言古体,全诗共20句,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头4句),交待辞官归田的原因和从“求官”到“辞官”的时间。前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基调,同时又是伏笔。它是诗人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后两句写从“求官”到“辞官”的时间,一个“误”字包含了诗人无尽的辛酸和沧桑。第7张文 字:第二部分:(中间12句),写诗人回归田园。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全诗58句),两种生活的过渡。两个相似的比喻和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从这里转接下文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露痕迹。第二层:(全诗916句),居所一带的田园风光。诗人像一个高明的画家,也像一位老道的摄影师,几乎是用白描的手法,摄取了一组镜头,构成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画面。近镜头,静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绿树环绕、点缀的农家小院。远镜头、动景:远村、炊烟,狗吠、鸡鸣。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在动静相间中,我们嗅到了很淡很淡又很浓很浓的诗人的社会理想。第三部分:(最后4句),写新生活的愉快。环境清幽,心境闲适,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第8张文 字:三、总结全文,品味特色赏析艺术特色平淡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总体特征。本诗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手法,在平淡自然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闲适安谧的农村生活,诗人如释重负的心境,通过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实率真地抒写出来,乃胸中所出,不着一点痕迹。构思精妙。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对人生了然明达的心境。在这种心绪下,作者在逐层推进中,精妙地安排构思。如诗中描绘田园风光的8句。诗人落笔于眼前的景物,在交掩成趣的简单几笔的勾勒中,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素淡中又有一丝绚丽。然后诗人觉得这还不够,放远眼光,为我们勾勒了动静相间的最富农村气息的画面,诗人的社会理想也隐约可见。第9张计文 字:归园田居板书设计 清 高 孤 傲 与 世 不 合 的 性 格厌 倦 官 场 生 活,回 归 园 田景 情归 隐 后 愉 悦 的 心 情田 园 风 光 的 美 好抒 情 主 人 公( 我 )如 释 重 负自 然 恬 淡春江花月夜第1张文 字:走进长江,感悟母亲河图像:选择12幅长江及周围风景的画面(最好一昼一夜)。如,中华网文史19031935:长江及周边风景老照片图集(4)中的第10幅:镇江。长江落日。画外音: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2张文 字: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背景图:烟波浩淼的长江第3张文 字:作者,作品简介:张若虚,初唐著名诗人。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但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第4张文 字:生词难句1.滟滟:水波闪耀。2.芳甸:花草3.霰:细小的雪粒。4.妆镜台:梳妆台。5.逐:追随。6.月华:月光7.月绯徊:月照妆楼,思妇徘徊难眠。8.空里流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空落下的。9.玉户:华美的屋子。10.捣衣砧:洗衣用的石头。11.“空里”以下四句写秋夜的江畔,空气清新,人不觉得霜飞,但汀洲沙滩已经被清霜覆盖了。在一轮明月照耀之下,江天一色,皎洁澄明。12.“玉户”以下两句说明月光时时处处引起她的相思之情。13.“鸿雁”两句写月光普照之深远,引起人深远的相思。雁长飞也飞不出月光;江中潜游的鱼也在明月照耀下跳出水面。那么,鱼、雁是否可以传书呢?长空寥廓,大地辽远,音信难通。第5张文 字:二、整体感知,含英咀华欣赏思想内容全诗共36句,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110句),勾勒春江月夜的壮丽图画,创造了幽美、恬静和神话般的美妙境界。诗人在篇首便想象浩渺黝黑的海面上,一轮圆月正在潮水涌动下,冉冉升起。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亮的清光似随潮水从东海涌入江面,春江之上无处不尽染着明月之辉。“春江潮水”两句,言景象壮观;“滟滟随波”两句,状月耀江水;“月照花林”两句,绘月光轻盈;“江天一色”句,喻指月光纯洁。诗人时而用如椽巨笔挥洒,时而用淡扫娥眉之法细描,意象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动趋静,由面至点,由春江花月夜等众多景物渐聚一轮孤月之上。第6张文 字:第二层:(1114句),从无尽的时间,据人与月的关系,探讨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无边的空间是“宇”,无尽的时间是“宙”。第一层把月放到了无边的空间之中加以描写,这一层则把人与月的关系置于无尽的时间里讨论。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才得以与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个人的生命是稍纵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不断的。第7张文 字:第三层:(1536句),写离人与思妇在千里明月之下,相望而不相闻。在承上启下的过渡诗句之后,诗人用“白云”以下四句总写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白云”、“青枫浦”是古人常用的感别景物和处所,诗人用来托物寓情。“谁家”、“何处”两句互文见义,一种相思,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可怜”以下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月就像一个十分有怜悯心的朋友一样,久久地在离人的妆镜台上“徘徊”,而且固执地要与她作伴,欲为她消除一点忧愁,于是柔和的清辉洒在玉户帘上和捣衣砧上。从修辞说,这是一种拟人手法;从文化意蕴上讲,这正是中国人说的“天人感应”。思妇想撵走这牵人情思的月光,可月光依旧,卷也“卷不去”,拂亦“拂还来”。月光下,鸿雁长飞,鱼龙潜跃,但飞也徒劳,跃也无用。第8张文 字:最后八句写游子的思妇之情。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多想越过从潇湘到碣石的无限路程,乘月还家。“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重了他的相思。月已落而天欲明,游子只有把自己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余晖下的江树上。而“摇情”不写人情而写月情,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其实,它既是月情,又是人情;既是思念之情,又是诗人之情,交织一片,尽在其中。第9张文 字:三、总结全诗,品味特色第一,融情、景、理为一炉。写景,虚实相生,恢宏隽永;写情,幽怨缠绵,热烈深沉;写理,清明显白,深邃透辟。此诗月是中心意象。不借月,无以写景,无以抒情,无以议论。月是纽带,贯通了情、景、理。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的纯洁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把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第10张文 字:第二,空阔的背景,清幽的意境。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大背景着墨,几何中心点便是那一轮明月。“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诗人的笔下,月在一夜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全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郊野、江树、花朵、飞霜、白云、扁舟、小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思妇、离人,还有那隐逸于字里行间抒发宇宙人生之慨的江边望月人,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绘就了一幅情理相生充满人生哲理的画卷。尤其在色调上,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淡妆浓抹总相宜”;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水墨画的意境,表现出春江花月夜的清幽的意境之美。第11张文 字:春江花月夜板书设计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勾勒壮丽画卷创造美妙境界(空间)融情、景、理为一炉春江花月夜探讨人生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时间)离人与思妇的相思之情 (两地)(两地)空阔的背景清幽的意境第12张文 字:历史上其余5首春江花月夜。比较阅读,拓宽眼界(一)1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炀帝杨广2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隋炀帝杨广3花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 月夜含江树,花影覆船楼。 隋诸葛颖第13张文 字:比较阅读 拓宽眼界(二)4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隋张子容5交甫怜瑶佩,仙妃难重期。 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隋张子容2 今体诗四首送友人第1张文 字:走近李白,感悟浪漫画外音: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同时在页面上出现以上文字)这是友人送他时他写的留别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送友人时的道别诗。第2张文 字:送 友 人李 白 第3张文 字: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生于唐安西都护府所属的碎叶(今吉尔吉斯坦境内),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天宝年间被召入京,供奉翰林。不到三年,因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后死于族叔李阳冰家。他的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奇伟,形象鲜明、瑰丽,诗中多用夸张和神话故事,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第4张文 字:一、反复吟诵,整体感知赏析思想内容送友人是一首典范的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分首、颔、颈、尾四联。首联从修辞上讲用了一种什么手法,勾画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怎样情感?(先出示问题,经赏析后,由教师点击再出示答案,下同。)答:对偶。寥阔秀丽的画面。远景:青山叠翠、横亘城北、朦胧绵延;近景:波光粼粼、水绕东城、潺潺而去。“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绕”相生,动静共在。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第5张文 字:(二)颔联和颈联写了什么内容?从对仗角度讲,哪一联更工整?诗人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答:这两联写离别的深情。两联之中,颈联更工整。而颔联则不拘泥于对仗,却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在山明水秀、红日夕照中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令人难舍难分。既有情,又有景,情景交融。(三)尾联写诗人更为深切的情谊。诗人运用什么手法表达内心感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诗人化用诗经车攻“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没有直接写内心感受,而是借马情写人情。尤其着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第6张文 字:二、总结全诗,品味特色语言清新明快,新颖别致。形象新鲜活泼,不落窠臼。不袭缠哀绵衰伤旧习,尽显真挚热忱、豁达乐观。第7张:文 字:学点格律常识一、韵脚二、四声三、平仄四、对仗五绝、五律平仄的常见定式仄起式 平起式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以上两式为五绝,双用为五律)江 村第1张图 像: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文 字:走近杜甫,感悟现实。画外音: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在画外音的同时,页面上出现以上文字)第2张文 字:听到这首诗,我们感受了诗人的痛苦,“天下寒士”的痛苦,乃至社会 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忧国忧民的情愫、沉郁顿挫之风涌上心头,扑面而来。那么,杜甫有没有些许的快乐呢?同在浣花溪畔的草堂,比这首诗稍早,杜甫写就了江村一诗,可以让我们领略那短暂的喜悦。(同时,页面出现杜甫江村一诗)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第3张文 字:(课题)江 村杜 甫第4张文 字: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世称“诗史”、“诗圣”。早年诗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望岳是这方面的代表。35岁到44岁期间困守长安,对社会现实有较深认识,产生了揭露统治阶级腐朽,同情人民疾苦的兵车行、丽人行等。安史乱起,直面现实、接近人民,写下了“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光彩照人,具有深厚人民性的著名诗篇。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歌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第5张文 字: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赏析思想内容这首诗的诗眼在哪里?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诗眼”铺展的?尾联除了表明作者的喜幸之外,“供”字表明了怎样的深层含义?(教师引导,讨论,得出较为一致意见后,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答:首联中的“事事幽”是诗眼;梁上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自在;水中白鸥,忽远忽近,相伴相随。物象如此幽静,人事又该如何呢?老妻画纸作棋局,憨态可掬;稚子敲针作钓钩,天真无邪。在可亲可爱的人物形象中,我们领略了诗人阵阵的欣喜和事事的满足。着一“供”字,境界全出。流淌出依靠别人施舍而过活的悲酸与无奈,含蓄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摧残。第6张文 字:二、总结全诗,品味特色围绕诗眼,转合自然属对工丽,照应紧凑第6张文 字:板书设计:诗 眼事 事 幽人物 景象老妻画纸稚子敲针梁上燕子水中白鸥抒情主人公喜 悦 之 情“但”辛 酸 无 奈 第8张文 字:学点格律常识粘对拗救七言绝句、律诗平仄的常见定式仄起式(在五言平起式前加“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双用为七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式(在五言仄起式前加“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双用为七律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乐游原第1张图 片:古乐游原遗址文 字:走进乐游原,吟诵诗人词客名篇佳什画外音: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万树鸣蝉隔断红,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李商隐)(同时,页面上出现上述文字) 第2张文 字:(课题)乐游原 李商隐 (内容)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第3张文 字: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25岁进士及第,仕途多舛,46岁闲居郑州时病逝。其诗感慨讽谕,有一定深度。如有感、重有感等诗,反映了民生疾苦,揭露宦官擅权暴虐,表现出一定的见识和胆量。咏史诗如隋宫、北齐多托古讽今,讽刺时政。无题诗,深于寄托,意境朦胧。爱情诗对唐宋婉约词人及元明清爱情题材的戏剧有重要影响。写景小诗乐游原更是千锤百炼的杰作。第4张文 字:一、反复吟诵,整体感知在本诗中,诗人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对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的千古绝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惋惜夕阳虽好,只是临近黄昏;一是盛赞这夕阳的美景正是在黄昏时刻。你赞同哪种理解?(在教师引导、同学们赏析之后,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答:1.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同时用了抒情和议论;2.白描手法;3.(应该说两种理解都有道理,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都可)第一种理解,结合诗人的身世和此时的心绪,那种惋惜与无奈便很自然了。第二种,虽然作者心绪“不适”,但大自然美景还是感染了他,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关键点在对“只是”一词的理解。第5张文 字:二、总结全诗,品味特色诗人在这首写景小诗中,体现了其怎样的哲理思考?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色?(教师引导其赏析,经讨论后,由教师点击给出参考答案)答: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含蓄地阐释了美好与夕阳、黄昏同在的哲理思考。在艺术手法上,寓情于事、融情入景、议随景生。第6张文 字:乐游原板书设计抒情主人公(诗人)心情:不适思考:近黄昏绘景:黄昏地点:古原时间:向晚题乌江亭第1张图 像:“霸王别姬”或“乌江自刎”。文 字:走进乌江亭,感悟楚汉争画外音: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项羽(同时渐出字幕)第2张文 字:(课题)题乌江亭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第3张文 字: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唐文宗大和时进士,曾任黄、池、睦、湖等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有远大志向和胸怀,关心国家安危治乱,曾注释孙子兵法。其古体诗豪健跌宕,骨气遒劲;近体诗情致俊爽,风调轻利,具有独特风格。尤以七绝最为出色。过华清宫、赤壁、江南村、山行、泊秦淮等诗,画面优美,语言精炼,情思含蓄,使人玩味无穷。散文也写得精炼而流畅,辞采新隽,豪迈挺拔。著名的如阿房宫赋,骄散并用,别开生面,脍炙人口。第4张文 字:一、反复吟诵,整体感悟。这是一首咏史诗,整首诗针对什么而言?批评了项羽的什么缺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后,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答:针对项羽兵败自刎身亡这一事实而言;批评了他不能总结失败教训、力图东山再起的缺点;表达了诗人惋惜其“英雄末路”的感情。从“江东弟子多才俊”句中,你知道诗人化用了怎样的历史典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后,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答:当年,项羽兵败来到乌江亭。亭长曾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但项羽却没有采纳亭长建议,觉得自己无面见江东父老。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江东弟子,人才辈出,东山再起,多可倚重。第5张文 字: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落脚的句子,也是最得力的句子。这句话的积极意义是什么?(教师点拨、学生讨论。然后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答:阐明了“败不可馁”的道理二、总结全诗,品味特色文 字:赏析艺术特色求异思维,反说其事,不落窠臼。用“翻案法”,借题发挥第6张文 字:题乌江亭板书设计咏 史 诗 项 羽自 刎诗 人不总结教训事 不 期乌 江 亭不采纳忠言包 羞 忍 耻无面见江东父老多 才 俊自 刎败 不 可 馁卷 土 重 来宋词四首第1张图:以“滚滚东去的长江”为背景。文 字:宋词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词,由诗歌演变而出的一种韵文文体。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曲指的是音乐,词指的是文辞,“由乐定词”,二者不可分离。至宋代,词自行单称,而减掉了曲、曲子、歌等。词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渐渐地脱离了音乐;但它仍然是可以配乐的,所以又称为乐府、近体乐府,如东坡乐府等。根据词在形式方面的句子长短不齐的特点,又称为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等。后又有别名为诗余,认为词是诗的余剩、诗的下降,含有贬义。词的格式因音乐的要求而有一、二千种,总归其乐有两种分法:最初分为“令、引、近、慢”等四类,后来有人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等三类。第2张文 字:词,到了宋代才广为流行。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秦观、姜夔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陈亮等。这个划分是就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不是绝对的。同一作家往往既有婉约之作,又有豪放之品。像李清照,是以婉约为主,但不乏豪放之作;而辛弃疾以豪放为主,婉约之作也不鲜见。第3张文 字:八声甘州作者简介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宋崇安(今福建)人。宋仁宗景祐年进士,做到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早年热衷功名,但频遭坎坷,于是失意无聊,放荡不羁,潦倒一生。其词多用生动俚语反映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因此曾风靡一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创作长调很多,使慢词成为成熟的文学样式。铺叙刻划,情景交融,评议通俗,音律谐婉,对宋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第4张文 字:八声甘州课文内容描写羁旅之愁的名作。上片描绘了秋雨后江天的黄昏景色。下片抒发了对故乡和闺妇的思念之情。“望渺邈,归思难收”,点出全篇主旨。第5张文 字:八声甘州名句赏析(一)“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引句曾被苏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名句。当此清秋时节,又经雨水洗涤,“渐”字统领时光景物。秋已更深,雨洗暮空,着一“紧”字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加倍峻肃。举目关河,寥阔迤逦,气势磅礴,再加一“冷”字,层层紧逼,秋来肃杀凋零之气渐浓,草木不芳,一片冷落景象。词人登临送目,残照系于“当楼”,仿佛江天、暮雨、清秋、霜风、关河统统汇聚一点,一齐向词人袭来,将不可为怀的羁愁暮景,写到至矣尽矣的地步。三句词的艺术效果、感染力量,达到了高度统一。第6张文 字:名句赏析(二)“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这两句词用拟人手法,写尽了词人对“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特别是“无语”二字,竟让这思考来得深沉,有百端交集于一处,竟又无从言起之感。第7张文 字: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一般讲的“唐宋八大家”即有其父子三人。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外放地方官和贬谪。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执政,苏轼被召入京,曾官至礼部尚书,也曾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后改革派再起,其再连遭贬谪,终至琼州(今海南省),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但在历任地方官时,能关心民众生计,注意变革弊政,兴修水利,卓有政绩。在文学上,散文、诗、词均有极高成就,书法、绘画也大有造诣。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创始人。其作品风格豪迈、视野广阔、个性鲜明、意趣横生。其诗文表现出来的极为丰富、绚丽多彩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第8张文 字: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内容课文追怀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奇功的往事,表现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借咏史抒发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片以写景为主,由地及人、由景及人,展现了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下片着力歌咏周瑜,称颂了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度、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非同凡响的功绩。通篇雄奇壮伟的江山胜景与彪炳史册的人物相映成辉。第9张文 字: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句赏析(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念奴娇的开篇,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视野。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用“浪淘尽”将浩瀚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战争故事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表现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第10张文 字:名句赏析(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三句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观: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端,汹涌的浪涛狂怒地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万千堆雪样的骇浪。词句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人们不同感觉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一扫古人的平庸之气,把读者带进了如万马奔腾、似惊雷阵阵、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一振!第11张文 字:名句赏析(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橹灰飞烟灭。”前两句是从仪态肖像上描写周瑜动人姿貌、出众才华、束装儒雅、风流倜傥。既表明了周瑜是能担大任的英霸之器,也表明这两句只是铺垫,下两句才是词人要着力表现的。他抓住了水战火攻的特点,精准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赤壁之战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