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bc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c(20164月,28)考查19131939年美、德、英、苏经济的发展(201610月,30)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经济建设成就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戈尔巴乔夫改革c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梳理基础知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1.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2)工业:大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上:取消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4)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2.影响(1)积极: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2)消极: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史论要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它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为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但使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导致社会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余粮收集制。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c)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强烈不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2.内容(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2)工业: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企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4)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影响(1)经济: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2)政治: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理论: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微点拨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该政策又被称为国家资本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与影响史料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学者王斯德读史用史 史料主张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要求看到特殊条件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作用。(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提示: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2)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什么?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要点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与影响史料识图解史 图示显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巩固了工农联盟,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历史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改编)有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超越了客观历史阶段,而是战时客观现实的反映和需要,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该学者强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是特定条件下的军事性非常措施c.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相符合d.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材料强调“特殊”及“客观历史阶段”,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答案b素养2 历史解释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2015浙江会考)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方针 d.自由放任政策解析材料主旨反映了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据此可知是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答案b素养3 历史解释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意义3.(改编)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19131925年世界制造业生产指数(1913年为100)1913年1920年1925年世界10093.6121.6欧洲10077.3103.5俄国/苏俄/苏联10012.870.1美国100122.2148.0世界其他地区100109.5138.1a.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各交战国经济b.美国经济实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超过欧洲c.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制造业复苏d.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制造业恢复解析图示中美国数据1920年高于1913年,a项不准确;b项与史实不符;c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情;苏俄经济1925年迅速发展,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故选d项。答案d考点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改革梳理基础知识一、“斯大林模式”(c)1.表现(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年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也导致轻重工业比例失调。(2)农业全盘集体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需求;苏联开始出现粮食收购危机,1937年实现农业集体化。(3)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成就(1)19281932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19331937年,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3)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3.影响(1)积极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长期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史论要点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成果,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弊端,制约着苏联经济发展。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其主要弊端是国民经济比例长期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二、戈尔巴乔夫改革(c)1.内容(1)经济:制定“加速发展战略”,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2)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危害)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倡导“公开性”和“民主化”;(危害)纵容自由化思想,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危害)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2.结果:最终导致苏联解体。(1)使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2)1991年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了原先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3)“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4)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苏联完全解体。易错易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得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病,而是走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歧途,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斯大林模式”史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读史用史 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提示: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史料二(2017课标全国,34改编)苏联时期的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识图解史 图示反映了西方国家听到“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时惊慌失措的局面。该漫画应该发表于什么时期?如何理解西方国家首脑的反应?苏联其时的体制因素是什么?提示:美苏“冷战”时期。西方国家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要点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史料一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读史用史 史料中“肿瘤”指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据此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的严重问题。提示: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解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史料二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读史用史 结合图示内涵,简述上述史料是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提示: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缺乏科学的改革思想,更缺乏配套措施。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历史解释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2018台州高三期末)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 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经济危机为苏联实现五年计划提供了契机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a. b. c. d.解析1931年是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时期,苏联在这一时期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国外引进了更多的先进设备和先进人才,可知经济危机为苏联实现五年计划提供了契机,故正确;西方国家为苏联工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不是支持苏联的工业化,故错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时期是斯大林模式时期,不再实施新经济政策,故错误;从材料可知,学习西方技术为苏联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2.(2017嘉兴3月测试)20世纪30年代的头五年,苏联在外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与苏联建交的热潮。这一现象()a.反映出苏联发展模式及广阔市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吸引b.说明作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的苏联开始得到各国认可c.证明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现代化建设道路探索的正确选择d.反映出欧美各国在紧张的国际局势下积极谋求集体安全解析1929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苏联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广阔,故a项正确;第二大工业强国应为斯大林模式形成后,故b项错误;事实证明斯大林模式自身存在许多缺陷,故c项错误;这一建交热潮主要源于经济利益,而非集体安全需要,故d项错误。答案a素养2 史料实证戈尔巴乔夫改革3.(2017温州中学3月模拟)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民主化”、“公开性”等“新思维”,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导致苏联走向解体,故选b项。答案b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下列有关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解析从材料“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和图片“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等可判断出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2017丽水衢州湖州9月质检)(加试题)1920年,许多农民向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这说明()a.农民对苏维埃政府有不满情绪b.农民拥护和支持余粮收集制c.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d.粮食税的实施增加农民负担解析从题干时间“1920年”,结合“这一切沉重负担”综合判断,这是在新经济政策实行前夕,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故选a项。答案a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单纯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新经济政策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这是两者的显著区别,故选b。答案b4.列宁和邓小平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以下选项中能体现他们的共识的有()重视农业生产建立经济特区主张吸引外资利用市场发展经济a. b.c. d.解析建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进行的社会主义探索,其他都是二人的共识。答案b5.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排除a、b两项;材料“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排除c项;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措施即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相一致,故d项正确。答案d6.1920年苏俄奥格涅茨省的一位农民在信中写道,“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收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针对这一状况,苏维埃政府()a.将所有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b.由国家统一分配生活必需品c.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在农村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解析材料体现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为此苏维埃政府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故选c项。答案c7.要上网搜索下图的相关历史信息,键入的有效“关键词”应该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苏联农业集体化d.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由图片上的“粮食税”可知与新经济政策有关。答案b8.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简表:时间大事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7年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年苏联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据上表,导致新经济政策停止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制裁b.与经济所有制性质发生冲突c.个人崇拜盛行d.新经济政策收效甚微解析图表显示1929年停止新经济政策,而此前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一五”计划都已开始实施。据此可判断停止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斯大林经济体制有冲突,故选b项。答案b9.(2018杭州二中月考)“(1929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引文中的“独特实验”是指()a.推行余粮收集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启斯大林模式 d.推行战时共产主义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独特实验”是指开启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之路,根据时间可知为斯大林模式,故选c项。答案c10.(2018浙江4月仿真一)下面是1933年反映苏联建设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农业集体化为苏联工业提供资金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效果明显c.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西方转变态度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未停滞解析漫画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西方人认为苏联五年计划不切实际,下部分苏联的建设成就打碎了西方人的断言。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效果明显。答案b11.“(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的不同于西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特征是()a.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计划协调发展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d.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答案a12.戈尔巴乔夫认为:“改革就是坚决克服停滞现象和打破阻碍机制,建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而有效的机制,使它具有更大的活力。”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制定经济发展“加速战略”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积极性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同类史实的记忆、理解与辨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故选a。“物质利益原则”是赫鲁晓夫改革推行的措施,排除。答案a1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解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对该改革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b.政治领域改革失败后被迫转向经济领域改革c.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原先的苏联d.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未取得进展的情况下,转向政治领域,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14.尼克松说,“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加速发展战略” b.“更新联盟”的政治构想c.重视科技的作用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史料体现了西方“和平演变”对苏联改革的影响。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就是受其影响,从而使改革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故选d项。答案d15.世界现代史上,曾出现过三种比较典型的现代化模式,即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村住宅购买合同
- 2025农业科技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乡镇药房考试题及答案
- 物体压强题目及答案高中
- 2025餐厅转让合同样本
- 营销渠道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营销案例知识培训
- 2025年甾体药物项目建议书
- 物料仓库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填空版+答案版)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2018年黑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真题(含答案)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上)
- GB/T 5907.4-2015消防词汇第4部分:火灾调查
-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 健身理论与指导课件讲义
- 浙江省科学作业本2022版四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 2023年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美国共同基金SmartBeta布局及借鉴
- 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与防范
- 2022年08月安徽省芜湖市招考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岗位冲刺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