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六单元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六单元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六单元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六单元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六单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六单元26.三 峡1.填空题。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_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_(朝代) 学家,撰 。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绝巘多生怪柏( )(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 ( )猿鸣三声泪沾裳(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重岩叠嶂 ( ) (9)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 ) ( ) (10)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翻译下面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5.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写山高峻的句子: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写夏水水势凶险的句子: 水流湍急的句子: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6)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 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 (7).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_”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8).由李白的“_”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6、简答: 1 作者依次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这些景象有一种怎样的美感? 2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4.划分朗读停顿: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1.填空题。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号 ,有“ ”之称。谢中书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3).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7).实是欲界之仙都 (8)答谢中书书 3.翻译下列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实是欲界之仙都 _-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探讨.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划分朗读停顿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1. 本文选自_,我国 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其弟_、其父_。合称“三苏”。他们也是“_”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 、 、 ,以及唐代的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 阅读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_,_,_。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_,_,_。5). 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答:_6).“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7)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8)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9)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10)“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11)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12)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6划分朗读停顿:念 无 与 为 乐 者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水 中 藻 荇 交 横盖 竹 柏 影 也28.观潮1. 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方其远出海门( ) 吞天沃日( )则一舸无迹( )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 (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 ( )倏尔黄烟四起( )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9)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10)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11)皆披发文身 (12)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13)而旗尾略不沾湿(1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2.理解性背诵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出没于鲸波万仞中。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5.探讨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_而_ ,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写“形“的句子_写“色”的句子是_ 写“声”的句子是_写“势”的句子是_划分朗读停顿天 下 之 伟 观 也方 其 远 出 海 门则 玉 城 雪 岭 际 天 而 来既 而 尽 奔 腾 分 合 五 阵 之 势并 有 乘 骑 弄 旗 标 枪 舞 刀 于 水 面 者倏 尔 黄 烟 四 起,人 物 略 不 相 睹吴 儿 善 泅 者 数 百,皆 披 发 文 身出 没 于 鲸 波 万 仞 中而 旗 尾 略 不 沾 湿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饮 食 百物 皆 倍 穹 常 时29.湖心亭看雪1.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代)山阴人,明亡后不仕。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更定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 及下船 (1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2)与余舟一芥3.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探讨(1)文中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2)文中描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_其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 3)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看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的品味、人格的肯定和赞赏。(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5)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划分朗读停顿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拥 毳 衣 炉 火独 往 湖 心 亭 看 雪湖 中焉 得 更 有 此 人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通假字归纳:通假 读音 字义 例句 出处要邀 yo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具俱 j 详尽 具答之 桃花源记有又 yu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八分有奇 核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