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师身,树师德,育新人_第1页
正师身,树师德,育新人_第2页
正师身,树师德,育新人_第3页
正师身,树师德,育新人_第4页
正师身,树师德,育新人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师身 树师德 育新人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关于师德问题的报道和讨论越来越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美国的学校教育对师德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反对教师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教育和管理,要求教师要注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能因为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而增加学生的负担,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道德行为和品质上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美国的教育却是失败的,他们的校园暴力事件与日俱增,本应该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到处充斥着血腥味,让人发醒,叫人深思。面对现在的中国教育,我很迷茫,现在的学生难教,现在的老师更难当。我们常说,教育是个“良心活”,就是这个“良心活”让不少有责任心,一心扑到工作上的老师们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我想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或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把它搞好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摸索,可是学生能等吗?我听到过这样比喻:现在的学生就像韭菜,一茬不如一茬。这有点像九斤老太嘴里说的“一代不如一代呀”!可韭菜这茬不好可以好好营养下一茬,我们付出的只是体力上的。可教育人呢,他们只有短短的几年的小学生活,过去了就再不会有了,而这一阶段的教育过去了,是无法弥补的。对“人”的教育不是“体力活”,它是需要我们作教师作家长的与这群孩子们斗智斗勇,是需要付出爱心、责任心的。面对现在的孩子,该如何教育他们是我们需要琢磨的。也更是我们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但要做好这项工作,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倾入我们的全部爱心、责任心和良心。由老师的问题我想到了孩子问题,教学已近二十年了,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看到他们步入初中,可又无法承受来自学业上的压力,出现厌学现象时,我的心不由得隐隐作痛。看到在小学上学都很费劲的学生,他们又该怎样去承受初中学业的压力,承受不了初中的学习,更谈不上升高中进大学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我想这是个普遍的问题,而我也在想我们学校教育到底让学生收获什么?得到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教?怎样管才能使这些孩子都能步入高学府,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呢?我们能否让这些孩子们在学校学得轻松些、快乐些,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内心向往的地方?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想首先要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它不单单仅是知识,面对现在的社会,我们的学校要把他们培养成怎样的人才是急需要考虑的。一、做一个思想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们真难教育,我们家长说一万句也不如你们老师说一句,作为老师的我听了这样的话应该高兴才是,说明老师在学生心里有很高的位置,是绝对的权威的。可每次听到这样的“赞扬”,我的心里总是觉得有些悲凉,我们的学生总是认为老师说的话是千真万确的,没有半点怀疑的精神和批判意识。而孩子模仿能力很强,教育他们的老师则是他们极爱模仿的对象,我在想如果老师们都按自己的模式来教育学生,他们又总是在模仿我们,那不久的将来他们不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克隆”吗?当然,如果“克隆”到的是我们的优秀品质是值得庆幸的。可我们这个民族的创新从何而谈呢?所以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迷信权威,遇事能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正所谓“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二、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父母都很重视子女的身体上的健康,这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却忽视了最最重要的心理健康。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即有个好身体又有个健康的心理,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最大的问题。而在学校中,由于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心理健康评价的操作性不强和教师自身水平的局限,使我们教师轻视了学生的心理教育。作为学校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让他们认识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不是让他们成为评价教师能力的砝码。现在很多新闻媒体报道的有关学生自杀、暴力事件或者是心理存在问题的可以说是多得举不胜举,看到这些让人心颤,当然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的,有家庭教育的失败,有社会方面的诱因,但学校教育也难逃其责。屡屡皆是的惨痛事件已经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俗话说:身体不好,是次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把学生心理上不安全的因素扼杀在萌芽中。我想学校安全教育也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考虑进去,因为学生的心理障碍的产生是渐进的,量变必定产生质变,我们当教师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艺术地疏导,才能彻底维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地相互接触。”“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因此作为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一切孩子,接受孩子的一切。要善于亲近孩子,体贴和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一名老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陶行知说过:“老师的爱像屋檐的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前石。”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接任的是四年级,前任班主任特别提醒我这个班的个别孩子爱拿别人的东西。面对好心地提醒,我开始了自己的“战略方针”,我和他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在慢慢地接触中,他们身上的那种憨厚、朴实着实让我感动,他们都是可爱的孩子,不应该对他们那么严厉,于是对他们放松了“警惕”。可就在学期末,发生了一件事让我知道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离不开老师对他们无时无刻的关心和帮助,毕竟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记得那是节体育课,几名学生急忙跑到办公室,告诉我班级丢钱了,我赶紧往班级跑,看到丢钱的女生趴在课桌上哭,我问了一下情况,立刻召回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仔细询问,几乎所有人都说没看到或不知道。突然我想到了前任老师说的那个孩子,我把目光转向他,其他学生也随着我的目光都在看他,可我怕万一不是他会对他的心里有影响,于是就叫了包括他在内的几个男生到办公室。在我的不断开导下他终于低下头从鞋里拿出了钱,当看到他羞愧的表情时,我不忍心再批评他。只是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会触犯法律的。之后我没有因为他的这种行为而嫌弃他,而是经常与他谈心,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鼓励他,渐渐地他的恶习没有了,人也变得开朗了,走上社会的他成为一名守法公民。三、做一个会合作的人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队意识。而跨入社会只有会合作才能更好地生存、出色地工作。目前一些前沿科学领域的突破无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人类基因图的破解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要学会合作,首先要尊重人,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即初步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愉快地工作。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可能也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面对如今的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有些急功近利了,遗忘了教育最本质的,过度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作为人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新课改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为了孩子的一切,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