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1页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2页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3页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4页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阳县2011年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蒙泉学校九年级化学(科目)试卷抽样分析定量分析1、 样本数据样本类型样本总量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选择题得分率非选择题得分率合格率优秀率评卷规范率评卷差错率全样本县城样本5078 100 52 80%76.7% 90% 50%98% 2%农村样本备注抽样方法:随机1、 样本数据采集(一)学生县城样本样本名称(学校):蒙泉学校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未答人数作答零分人数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未答人数作答零分人数12 1.9296%021621.680%01022 1.9698%011721.890%05321.7688%061821.7688%06421.9296%021921.890%05521.7286%072021.5276%012621.8492%04215 3 60%0 0721.680%010224 375% 0 0821.8894%032311 982% 00921.890%05244 1.640% 2 181021.8492%04258 563%0 41121.7688%06263 267% 0 31221.7286%072715 12 80% 0 01321.890%05284 3 75% 2 61421.7286%07296 3 50% 5 71521.7688%0630(二)学生农村样本(A)样本名称(学校):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未答人数作答零分人数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未答人数作答零分人数116217318419520621722823924102511261227132814291530(二)学生农村样本(B)样本名称(学校):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未答人数作答零分人数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未答人数作答零分人数116217318419520621722823924102511261227132814291530(四)学生答卷情况智力因素(各项能力得分率)非智力因素样本类型识记理解分析计算应用实验探究作文书写情况答题规范程度认真程度县城样本90%70%50%75%60%87%较好 欠规范欠认真农村样本A农村样本B(五)教师评卷情况样本类型评卷差错份数评卷差错率漏评试卷份数误评试卷份数错评试卷份数评卷不规范份数评卷不规范率综合评价等级县城样本1 2% 0 1 0 00 优农村样本A农村样本B定性分析1、 学生答卷评价(特点和问题)一、考生答卷情况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933人,其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7分,平均分74.63分,优秀人数436人,优秀率46.7%,及格人数757人,及格率81.1%二、反映出学生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仔细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从这次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审题不够仔细,甚至于不审题,就草草做答,结果是答非所问。卷面上写得满满的,但有效得分点极少或者没有。例如,29题很多同学未能认真审题,未弄清题目的意思,把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反应写成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治理郴江水的措施:不能针对水污染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答题比较随意。有些同学把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混为一谈,表明学生未认真审题就草率作答。2、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知识的应用都是建立在对化学基本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理解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而理解的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理解能力才能提高。从考生的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错误的产生是由于考生对基础知识、对基本化学概念理解不清楚而造成的,例如:24题学生得分率较低,学生未能搞清纯净物、混合物与分子种类的关系。说明学生未能真正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含义。25题学生得分率也不是很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特别是水与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很多同学都答错,还体现学生对分子的含义还未能真正理解。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由于在平时学生习惯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所以造成学生的笔算能力较差,在考试中很多同学都存在计算上的错误,例如:28题很多学生把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算错,还有29题很多同学把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算错。4、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知识的应用是在掌握基础知识上的升华,本次考试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不会灵活应用基础知识。例如:选择题20题主要考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但很多同学不能应用这个知识点去进行计算。选择题16题错误率较高,学生不能在氧化物的基础上找出组成元素种类的区别,体现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2、教师评卷评价(特点和问题)(一)、特点:1、南北两个校区的阅卷老师统一在南校区集中封闭式阅卷,化学阅卷组全部为化学专业教师。2、阅卷前进行严格的阅卷技能技巧培训,学校领导对本次考试非常重视,提出对阅卷工作的具体安排和要求。3、统一时间,统一地点进行阅卷。阅卷时严格按照流水作业,每位教师负责一道大题,每个阅卷小组都有小组长负责,每个阅卷老师必须在自己所阅试题上实名签字。4、 参照参考答案,结合学生答题情况,统一给分和扣分标准。各教师秉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评卷认真负责,对评卷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统一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从而制定统一的标准。5、各小组阅卷完毕后,交换细查其他小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查完后封闭式合卷统分、输机,然后由信息组老师上传至教务处邮箱。(二)、存在的问题:1、由于期末质量监测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所有的阅卷老师又连续监了三天考,每个人的身体都相当地疲惫,难免稍许影响阅卷的质量。2、因为天气冷,尽管校长临时决定,把包括校长室在内的各处室都抽出做阅卷室,但阅卷场地的限制又影响了阅卷的速度和效率。3、本次阅卷还存在以下个别失误 (1)有少数试卷的总分加错 (2)还存在少数题目多加分或少给分的情况 3,教学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加强答题规范性练习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比较淡薄,规范答题的能力较弱。尤其是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文字叙述等方面,有的学生词不达意,化学式书写随心所欲。因此,加强学生规范化答题训练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平时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稳扎稳打,通过强化识记、理解记忆、一题多解等形式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要帮助学生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并积极开展针对性地类似训练。新课程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不注重基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化学现象、产生化学知识的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培养能力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对化学基本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要求更高、更科学了。在这次考试中,大多数是在基础知识上失分严重。学生的训练应以基础为主,不要搞过多的偏、难、繁、怪题。练习的配置一定要“精”,为学生推荐的资料一定要慎重精选。复习时要尽量减少简单、机械、重复的内容,避免繁杂的计算类题目,应将练习重点放在化学思维含量高、方法通用性强、模型典型化的传统基本题上,通过这样的基础训练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对问题表达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读题粗糙,信息理解不够造成的错误较多,反映出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解题习惯养成的培养不够,注重解题得出结果而不注意过程理解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问题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列入到教学常规环节中去。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新课改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同学们学习时遇到的难点,所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部分。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熟练掌握好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会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2)要熟练掌握基本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探究实验,掌握好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具体操作步骤、实验表格、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真做”实验,要对重点、典型的实验的误差评估、“可操作性”等反应实验本质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反复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不要为实验而实验,要正确理解实验与知识的联系,重视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的小实验,特别是探究实验,真正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知识。同时,在实验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实验后,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和回味的时间。4、5、 4、重视过程教学,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除扎实对学生的“双基”教学外,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不要为提高“效率”而简简单单给出结论让学生记,给题目让学生练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方式,教师应设法唤醒、激发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的内在品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5、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教学时要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