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管线布置ppt课件_第1页
地下室管线布置ppt课件_第2页
地下室管线布置ppt课件_第3页
地下室管线布置ppt课件_第4页
地下室管线布置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工艺及流程 目录 一 概述综合布线系统 一 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 建筑物的功能越加完善 对应的则是安装管线越来越复杂 这对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施工技术与质量要求 建筑涉及到水电安装工程中的管线 生活给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 空调水系统 排水系统 可能还有采暖系统 电气照明系统 动力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 有线电视 电话 宽带网络 楼宇对讲 空调系统 送排风系统 防排烟系统等一系列的其它智能化控制专业的管线 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 各水电安装专业以自我为中心 造成管线无序 层次混乱 现场为满足局部标高 位置的要求 多次施工停顿讨论 整改 结果造成了质量与安全的隐患 并且耽误工期 在使用和维修时带来诸多不便 管线综合是将建筑物中的通风空调风管 空调水管 给排水及消防水管 强弱电桥架等所有占据顶部空间的大型管线进行合理布局 使之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提升施工工期 质量 成本观感等方面的要求 最大限度合理协调各安装专业 水电安装与土建 结构 装修之间的问题 以满足各项要求 缩短工期 增加安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是在BIM等绘图软件的帮助下进行的对设计的进一步深化设计 细化施工图纸各项水电安装项目的过程 水电安装工程施工前利用BIM等绘图软件及计算机设计技术 针对水电工程的各专业管线位置进行合理布置 针对各专业的施工工艺及施工工序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力求最大限度的实现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合理衔接 有效的协调各水电专业的各项施工安装空间 二 综合管线布置工艺及流程 三 设计依据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 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 2008 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 201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 2016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 GB5016 201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 2012 建筑物内光缆 ANSI ICEAS 83 596 199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 2016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 CECS154 200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 2008 四 操作要点 1 技术准备时要确定各水电安装专业人员1 2名 调配计算机 打印机等相关设备 组建技术施工小组 对个人员进行职能分配 提供的施工全部水电安装施工图纸电子版 2 施工进行图纸会审时 积极与设计人员交流 充分沟通 完善节点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 各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认真审核 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3 整理施工图纸电子版准备好电子版的施工图纸 并通过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及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对电子版的施工图纸进行优化整改 将不需要的尺寸线及构筑物线条去掉 并将土建的结构图纸与水电安装图纸进行合并检查 并形成记录 4 做好各项操作过程的记录在该工艺的整个流程中应同步记录每一次修改的原因 具体内容 修改结果与时间等详细信息 它便于专业间的及时相互了解 在每次一个专业的调整后其他相关专业能及时准确做出对应的修改 由于整个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改 讨论的过程不同专业的同一位置可能会重复修改多次 通过记录可以有效避免了由于不同版本图纸的混淆 比较每次修改的效果 记录中还应体现施工现场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 目的以及施工过程中每次提出的其他要求 同时这些记录有利于现场的签证 变更编制 以及核算变更的工程量 做好记录工作是项目资料整理的重要组成 也是实现施工过程管理的有效办法 五 管线综合注意事项 1 凡是原标高位置不动即可施工者一律不改 只对非动不可的管线进行调整 2 管线调整需保证原设计功能不变 如有坡度的水管坡度不变 以利于方便管路排水等 3 调整后应便于安装 维修 使用和管理 4 全面关注影响管线综合的各类因素 除建筑结构及管线本身尺寸外 还要考虑到如果有保温层厚度 施工维修所需要的间隙 吊架角钢 吊顶龙骨所占空间 以及有关设备如吊柜空调机组和吊顶内灯具 装修造型等各种有关因素 5 综上所述 如果工程中应用了BIM技术 就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施工工期 质量 成本观感等方面的效果 最大限度合理协调各安装专业 水电安装与土建 结构 装修之间的问题 满足相关方的各项要求 缩短工期 从而增加安装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利益 在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场地布置 定位 放线 现场控制网测量 施工道路 管线 临时用水用电设施建设 施工材料的进场及调度安排等都可以一目了然 以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 现场管理人员可以用BIM为相关人员展示和介绍场地布置 场地规划调整情况 使用情况 从而实现更好的沟通 六 传统二维管线综合的缺陷 1 管线交叉的地方靠人眼观察 难以进行全面的分析 碰撞无法完全暴露及避免 特别是对于大型的 结构体系复杂的建筑 在梁高变化较大的地方 常常解决了管线之间的碰撞 却忽略了管线与梁之间的碰撞 2 管线交叉的处理均为局部调整 很难将管线的连贯性考虑进去 可能会顾此失彼 解决了一处碰撞 又带来别处的碰撞 3 管线标高多为原则性确定相对位置 仅局部绘制剖面的位置有精确定位 大量管线没有全面精确地确定标高 4 多专业叠合的二维平面图纸图面复杂繁乱 不够直观 仅通过 平面 局部剖面 的方式 对于多管交叉的复杂部位表达不够充分 5 虽然以各专业的工艺布置要求为指导原则进行布置 但由于空间 结构体系的复杂性 有时无法完全满足设计原则 尤其在净空要求非常高的情况下 需要因地制宜地变通布置方式 这时二维的管线综合设计方式的局限性就显露问题出来 利用BIM建模后的立体图 七 BIM的优势 利用BIM建模后的立体图 1 可视化 所见即所得 2 协调性 避免或减少冲突 3 摸拟性 尽早把控现场情况 4 优化性 更好进行施工管理 5 可控性 提高施工效率 BIM的优势 地下室传统二维管线综合设计图纸中的问题往往不涉及规范 但跟专业配合紧密相关 属于空间高度上的冲突在传统的专业施工图纸校审过程中很难被发现 但是利用BIM组合可以发现问题 冲突检测 BIM的优势 碰撞前检测管道示图 碰撞后检测管道示图 冲突检测 地下室传统二维管线综合设计图纸中的问题往往不涉及规范 但跟专业配合紧密相关 属于空间高度上的冲突在传统的专业施工图纸校审过程中很难被发现 但是利用BIM组合可以发现问题 可以根据碰撞的标记来查阅需要修改位置及标高 然后根据各专业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管线系统的优化 可以实现在未施工之前就改正一些设计错误 可以有效节约了施工效率和成本 八 提高观感布置原则 1 尽量把管线尽量提高 以留下尽可能高的净高 提高建筑的观感 水电安装工程还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管线综合布置 2 雨水 污水 排水 冷凝水系统的管道等有排水坡度要求的管道 严格按设计图纸的要求的安装尺寸 标高和流体走向进行布置 通风 包括防排烟 与空调风管紧贴消防喷淋管道安装 需要预留保温层空间 当风管与消防喷淋头位置重叠时 按消防规范要求设置喷淋头与风管的间距或将消防喷淋头引至风管底部安装 并避开风口位置 3 考虑电气系统功能变化较频繁 如电缆的增减等 和系统检修维护的方便及安全性 将电气桥架 线槽设置于水管上位或主干风管上方 以便进行电缆的敷设和线路维护 4 水 风管 包括给水 排水 冷冻水 冷却水 冷凝水管道等 与电气桥架 线槽平行安装 则安装间距应大于100mm 在水管与风管 线槽安装位置的交叉处 电气桥架 水管爬升至风管上方安装 喷淋主管宜安装在风管的上方 与上下喷淋头支管连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5 电缆桥架 管线支架整合共用电缆桥架断面设计形式应灵活 方便 易于实施 在不同区段过渡时 应充分考虑土建空间特点和电缆弯曲半径要求 对于共用电缆支架形状 尺寸及支架内部空间划分 须有严格规定 细节清楚 采用共用管道和电缆支架方案 该方案整合了强弱电的电缆桥架 各专业管道支架 将地下室所有的管线桥架全部纳入共用支架范围 统一设计 统一选型 为设备施工 系统设备安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提高了水电安装质量和效率 采用联合支架可以减少支架的拆改工作量 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 九 施工现场安装 1 先大后小原则 选布置管径较大的管线 后布置管径较小的管线 遇管线交叉时 应小管避让大管 因为小管易于安装 成本低 2 有压让无压的原则 3 冷水管让热水管 4 气体管道让液体管道的原则 5 强弱电桥架分设原则 图纸已分开设计 6 附件少的管道让附件多的管道原则 7 可弯管道让不可弯管道的原则 8 各种管线在垂直方向布置时 遵循以下原则 风管在上 电气管槽在中间 给排水在下风管在线槽或电气管上面 水管在线槽或电缆下面 风管在上水管在下 喷淋支管除外 9 各专业管道穿越墙体 剪力墙 防火分区工艺做法及人防相关封堵要求 10 各专业施工人员应改变以往现场各自为政 你干你的 我干我的 互不通气的现象 提倡 照顾左邻右舍 与人方便 与己方便 的管理理念 提倡矩阵式管理方式 把水电管线图纸综合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以免各种管线发生冲突处 把水电安装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11 加强各施工单位现场协调 注意成品保护 综合管网施工单位较多 交叉施工频繁 时常因为前期施工成果被破坏而引起施工单位之间的纠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