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课件 第三部分 专题六 等值线图的判读 .ppt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 第三部分 专题六 等值线图的判读 .ppt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 第三部分 专题六 等值线图的判读 .ppt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 第三部分 专题六 等值线图的判读 .ppt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 第三部分 专题六 等值线图的判读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学科特色 技能提升 专题六 等值线图的判读 2011年四川卷 图6 1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 据图中的等值线 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a 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b 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c 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d 400毫米等值线同内 外流区 分界线基本一致 图6 1 点拨 丙地位于闭合等值线600mm内 根据闭合等值线判读规律 大于大值 小于小值 可判断丙地年蒸发量大于600mm 图幅南部地区三条年蒸发量等值线都是600mm 说明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先递增再递减 然后又递增 甲地区等值线分布密集 乙地区等值线分布稀疏 说明甲地区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我国内 外流区域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 经阴山 贺兰山 祁连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直达西南国境线 图中400mm等值线位置偏南 不与该界线一致 答案 c 2011年浙江卷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 前往某山区实习 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图6 2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2 3题 图6 2 2 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d a 溪谷的坡度 溪谷的蒸发量b 溪谷的蒸发量 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 溪谷的台风降水量 堆积物粒径大小d 溪谷的坡度 堆积物粒径大小 3 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b a 甲 乙 b 甲 丙 c 乙 丁 d 乙 戊 点拨 第2题 依据等高线图比例尺和等高线数值可计算溪谷的坡度 通过实际观测可知道溪谷堆积物粒径大小 第3题 实际上可转变为依据等高线形态特征判断哪里是溪谷 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弯曲的地方为溪谷 4 2010年四川卷 读图6 3 回答问题 图6 3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简述130 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 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图6 3 点拨 根据图上等温线数值分布和等值线形态特征 可知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且沿海地区等值线密集 说明沿海较内陆地区温度变率大 甲地等温线弯曲形态可确定甲地温度高于同纬度两侧 结合当地所处的位置和题干 从大气运动角度 分析 该地为山地背风坡 气流下沉 温度高 等温线弯曲的原因 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 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 下沉 或背风坡 增温 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 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答案 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 或由南向北 递减 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 或东南部大于西北部 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等值线的判读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等值线类型多样 但有相同之处 所以在高考的考查中主要围绕等值线图的共同特征进行考查 实际上也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考查形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也有综合题 在考查内容上 主要围绕着等值线数值的判定 特别是特殊区域数值判读 比较大小 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等 等高线图的判读往往结合区位选择 气候分析 农业区划进行考查 等压线图往往结合天气特征 风向的判断进行考查 等值线的共同特征 等温线 等压线和等降水量线为例 续表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要做到三看 一看数值分布 高低值的分布 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 二看等值线形态弯曲 发生弯曲的地方 往往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看疏密 等值线的疏密表达了数值变化率的大小 典例1 2011年福建卷 气温 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 气候风险度越大 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 图6 4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 读图完成 1 2 题 图6 4 1 图中e 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 0 55 0 50b 0 30 0 50c 0 55 0 35d 0 30 0 35 2 导致e 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 大气环流 地形b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c 纬度位置 地形d 海陆位置 河网密度 名师点拨 考查等值线特殊区域数值的判读以及等值线形态弯曲的影响因素 第 1 题 根据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再有闭合等值线 则等值线所圈区域数值 大于大值 小于小值 的规律 可知0 25 e 0 45 0 45 f 0 65 第 2 题 题干中指出 气温 降水量和日照时数 是影响柑橘风险度的因素 本题可以转换成 选项中哪些选项是造成两地气温 降水 日照时数差异的因素 结合e f位置可判断e地在四川盆地 f位于南方丘陵 从而得出答案 答案 1 b 2 a 变式训练 2010年全国卷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 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 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 多云 9时到9日 晴 18时 监测结果如图6 5所示 据此完成1 2题 图6 5 1 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 4 b 12 c 16 d 18 2 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 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 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点拨 第1题 考查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最高温差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根据等温线数值分布和等温距 可知图上最高气温是9日午后的市中心附近 21 最高气温 23 图上最低气温为9日凌晨距市中心以北4千米左右的区域 5 最低气温 7 则14 最大温差 18 第2题 等值线的弯曲和疏密表达温度变化的强弱 晴天的白天等温线密集 变率大 答案 1 c 2 b 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 常考陆上等温线和海陆等温线的判读 考点包括读出等温线的数值 根据等温线形态的变化找出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 根据海陆等温线形态的变化判断时间 基本规律 1 一般而言 不考虑地球表面性质差异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即等温线呈东西走向 纬度越高 温度越低 判断高低纬度 判断南北半球 2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同纬度海陆温度有差异 致使等温线形态发生弯曲 夏季同纬度陆地温度高于海洋 陆地 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弯曲 冬季反之 由于南北半球高低纬分布方向相反 季节相反 所以最终形成了1月份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弯曲 7月份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分布的弯曲规律 即1陆南 7陆北 3 影响温度 等温线形态弯曲 的因素主要有 洋流 暖流会使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弯曲 寒流反之 地形 海拔高的地方温度低 海拔低的地方温度高 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夏季温度低些 冬季温度高些 等温线形态发生变化 典例2 2011年广州二模 图6 6是某地区某月平均气 温 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 题 图6 6 1 此时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 a 近日点附近c 春分点附近 b 远日点附近d 秋分点附近 2 m处比同纬度大陆 澳大利亚 气温高 其最主要影响因 素是 a 马达加斯加暖流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西风d 山地 名师点拨 第 1 题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季节 关键是找出等温线的分布或变化特点 观察图中赤道两侧海洋等温线的分布 北半球的气温高于同纬度的南半球气温 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由此判断此时为7月左右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 第 2 题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冬季海洋温度高于同纬度大陆温度 因此海洋m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答案 1 b 2 b 变式训练 2011年揭阳检测 读图6 7 回答第3题 图6 7 3 右图中m为1月份20 等温线分布状况 虚线l1 l2 b l3 l4等温线弯曲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l1 l3b l1 l4c l2 l3d l2 l4 点拨 由图可知 该岛屿为位于非洲大陆东南海面上的马达加斯加岛 其两侧有厄加勒斯暖流流经 对沿岸起增温作用 因而海洋等温线向高纬 低温方向 弯曲 即l4 地形方面 该岛屿山脉广布 海拔较高 导致同纬度地区气温较低 因而岛屿等温线向低纬 高温方向 弯曲 即l1 等压线的判读 等压线图上常考气压值的判读 高低气压中心的确定 等压线图上判断各地风向和风力大小 不同气压中心控制下天气状况 1 等压线图上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1 风向的确定 首先在等压线图上画出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即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其次根据所在半球确定水平运动的大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然后再根据高空还是近地面确定风向 如果是高空的大气水平运动 风向与 等压线平行 如果是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反过来 可以依据给定风向判断气压高低分布 2 风力大小的确定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是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同一幅图上 因为比例尺相同 在两条相邻等值线差值一样的前提下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 风速越大 在不同图上各点风速比较还要关注比例尺 气压差的大小 2 气压中心的判断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分析 典例3 2011年徐州模拟 读局部地区某时刻气压 单位 百帕 分布图 图6 8 回答 1 4 题 图6 8 1 图中e点的气压值可能是 a 1006b 1010c 1018d 1022 2 甲 乙 丙 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 西北 东北 东南 西北b 东南 西南 东南 西南c 西北 东北 西北 东南d 东南 西南 东南 西北 3 f g气压中心的成因分别是 a 寒冷形成的热力高压 温暖形成的热力低压b 气流下沉形成的动力高压 气流上升形成的动力低压c 寒冷形成的热力高压 气流下沉形成的动力高压d 温暖形成的热力低压 气流上升形成的动力低压 4 图示等压线状态时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b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 长江进入汛期d 深圳昼短夜长 名师点拨 第 1 题 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分布 可知e处等值线大于1020 第 2 题 按照确定风向的步骤 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高空与近地面的顺序 最终确定风向 甲地为西北风 乙地为东北风 丙地为东南风 丁地为西北风 第 3 题 考查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根据气压中心分布的位置 确定f为亚洲高压 寒冷形成的热力高压 g为南半球副热带高压 动力下沉形成 第 4 题 根据气压状态判断季节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北半球亚洲大陆上冬季形成强大的冷高压 北半球海洋上形成低压 夏季则相反 注意是地中海气候区而不是地中海地区 南北半球均有地中海气候 但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所以并不全是温和多雨的时期 答案 1 d 2 a 3 c 4 d 变式训练 2011年深圳检测 图6 9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 7月 海平面气压分布 读图完成4 5题 图6 9 4 导致该大陆1月 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洋流分布 地形起伏a c b d 5 1月份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 点拨 第4题 该图为澳大利亚大陆 由经纬度判断 南回归线穿过该大陆北部 1月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控制澳大利亚大陆 等压线呈平行状态分布 7月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出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大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形成冷高压中心 等压线呈封闭环状分布 第5题 虚线表示1月份等压线 根据气压数值的高低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 判断为东南风 答案 4 a 5 a 等高线的判读及其应用 1 等高线图的判读规律 2 等高线图上确定任意两点相对高度的方法 1 确定任意两点的相对高度 若两点均不在等高线上 则 n 1 d h n 1 d 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的条数 d为等高距 若两点均在等高线上 则h n 1 d 若其中一点在等高线上 则 n 1 d h nd 2 陡崖相对高度的确定 n 1 d h n 1 d 其中n 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 d为等高距 3 根据相对高度 可计算两点间的温差 0 6 h 100 3 等高线图的应用 1 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选建水库坝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 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 山谷地区 口袋形 洼地处 集水面积大 工程量小 公路 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 尽量选在缓坡 避开陡崖 可以减少施工难度 通往山顶的公路 往往需建盘山路 成 之 字形或螺旋形 经过山区时 往往选择从鞍部位置穿越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 等高线稀疏处 沙岸 港口码头应选在海水较深 等高线密集 且避风的海湾 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 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坡度较缓的向阳坡 有林木覆 盖 空气清新的地方 2 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河流特征的判断 河流穿行于山谷中 且由高处流向低处 山脊往往会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块状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 坡度大 流速快 水能丰富 流域面积大小影响河流流量 引水线路一般由高处向低处引水 实现自流 线路尽可能短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 结合地势高低起伏 山脉走向 阴坡和阳坡 迎风坡和背风坡确定降水情况 盆地不易散热 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3 农业区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 坡度陡缓 水源条件等 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 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 山地多发展林业 典例4 2011年江苏卷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 图6 10为考察区域地形图 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 读图回答 1 2 题 图6 10 1 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 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 地坡度最陡c 地分布有茶园d 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2 该地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 450米b 500米c 550米d 600米 名师点拨 第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