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八年级上语文专题复习卷(第5单元).doc_第1页
新课标八年级上语文专题复习卷(第5单元).doc_第2页
新课标八年级上语文专题复习卷(第5单元).doc_第3页
新课标八年级上语文专题复习卷(第5单元).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八年级上语文专题复习卷(第5单元)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个成语_、_、_、_、_、_、_、_。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 _。5、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6、“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_ _,_ _。7、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_,_,_。_,_。8、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_ _, _。_ _,_ _。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10、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_ _,_ _。11、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 _,_ _。12、“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_ _,_ _。1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1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 _,_ _。15、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 _,_ _”。16、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 _,_ _;_ _,_ _。1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18、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 _,_ _,_ _,_ _ _,_ _,_ _。19、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 _。20、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 _ _,_ _。21、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2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 _,_ _。2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 _,_ _。2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 _,_ _。25、通过春望中的_ _,_ 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26、石壕吏中_ _,_ 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27、归园田居中透过_ _,_ 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28、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 _,_ 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29、游山西村中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30、透过望岳中_ _,_ 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32、归园田居中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3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 _ _,_ 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34、使至塞上中_ _,_ 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35、游山西村中_ _ _,_ _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36、望岳中_,_ 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37、望岳中_ _,_ 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38、望岳中_ _,_ 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39、春望中_ _,_ 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40、春望中_ _,_ 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41、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42、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_,_。43、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44、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_,_。45、石壕吏中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序例句词语解释序例句词语解释1缘溪行缘2落英缤纷落英3 甚异之异4豁然开朗豁然5屋舍俨然俨然6阡陌交通交通7 黄发垂髫黄发垂髫8怡然怡然9具答之具10咸来问讯咸11 率妻子邑人妻子12绝境绝境13 不复出焉复14无论魏晋无论15 延至其家延16处处志之志17 欣然前往欣然18无问津者津二、译句原文译文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9后遂无问津者。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序例句词语解释序例句词语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3斯是陋室斯4惟吾德馨德馨5无丝竹之乱耳丝竹6无丝竹之乱耳乱7无案牍之劳形案牍8无案牍之劳形劳形9何陋之有何10 二、译句 原文译文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爱莲说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序例句词语解释序例句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妖3不蔓不枝蔓枝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6宜乎众矣宜 二、译句 原文译文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莲,花之君子者也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大道之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