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 学位论文 辐射不育结合赤眼蜂 释放 防治烟青虫 的技术研究 I 摘 要 烟 青虫是我国烟草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发展烟青虫防治的新方法,本文 研究了 对烟青虫饲料配方和饲养方法的改进;不同辐照剂量对烟青虫当代、 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和在合适剂量处理下不同释放比辐照虫和正常虫的交尾竞争;不同剂量辐照烟青虫 所产的卵对赤眼蜂寄生的影响和 赤眼蜂寄生对交尾竞争试验中释放比的影响 , 所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通过改进获得了烟青虫高效饲养饲料配方; 分层多格式饲养方法可以有效改进饲养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2. 用 150 300 60线辐照的烟青虫成虫在平均 飞行距离,平均飞行速度,成虫寿命 ,交配率和交配次数等生物学指标 上 与正常虫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经过辐照处理后,烟青虫雌虫平均产卵量显著低于正常虫;辐照虫与正常虫杂交后代,受精卵的孵化率明显下降;在 中雄雌虫性比,幼虫死亡率,总发育历期增加 ,雌雄成虫寿命缩短;用 150照处理烟青虫,在交尾竞争实验中,随着释放比例的增加,孵化率显著降低。 3. 螟黄赤眼蜂对辐照虫所产的卵和正常的卵在寄生率,每卵出蜂量,雌雄性比都没有非常显著差异;随着烟青虫卵的时间延长,当对正常卵的寄生率为 0 时,对于辐照的卵仍有一定的寄生率 ;用 50 300理螟黄赤眼蜂,在每卵出蜂数,雌虫寿命上差异不显著,但是雌雄虫性比和寄生率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而上升。 4. 用螟黄赤眼蜂寄生不同释放比例处理的烟青虫卵,不育虫的释放比是 6:1 时,所产卵的死亡率达到 上述研究 建立了烟青虫的人工大量饲养体系 ; 验证了辐照对鳞翅目昆虫的影响,即可以通过雄虫部分不育剂量处理烟青虫,在大量释放的条件下,利用遗传不育来对烟青虫进行防治; 赤眼蜂对辐照虫所产的卵和正常卵在寄生上没有显著差异 , 并且由于辐照导致不能完成发育的卵反而更适合其寄生 ; 结合赤眼蜂释放, 在不增加释放比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上述研究结果为辐射不育结合赤眼蜂释放防治烟青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烟青虫 , 昆虫辐射不育技术 , 大量饲养 , 寄生 , 螟黄赤眼蜂 is a of in In to to as 1. of is of of 2. 6050 00Gy to of no in of 1 1 50in of in 3. of TB . % to on At of 000 no in of in 4. T. 50 :1 of if in As no in . be to of on IT be 文缩略表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名称 米 d g h 时 顷 L 升 钟 升 米 青虫 虫辐射不育技术 录 摘 要 . I . 文缩略表 . 第一章 绪论 . 1 虫辐射不育技术的原理 . 1 射不育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 2 育昆虫人工大量饲养技术和标记监测技术 . 3 射不育技术在鳞翅目昆虫上的应用 . 4 眼蜂寄生和昆虫辐射不育技术的结合 . 5 第二章 烟青虫人工大量饲养和标记技术的研究 . 7 料 . 7 法 . 7 青虫幼虫的人工饲料配方 . 7 青虫饲养方法的研究 . 7 青虫人工标记技术 . 9 果分析 . 9 青虫幼虫人工饲料的研究 . 9 口红 对烟青虫染色及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 11 第三章 辐照对烟青虫繁殖生物学及飞翔能力的影响 . 14 料 . 14 法 . 14 照对烟青虫当代繁殖力的影响 . 14 照对烟青虫 虫发育的影响 . 15 照烟青虫雄虫与正常 雄虫交尾竞争试验 . 15 照对烟青虫成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 15 据分析 . 15 果与分析 . 15 照对烟青虫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 . 15 照对烟青虫繁殖力和成虫交配次数及交配率的影响 . 16 照对烟青 虫其 幼虫发育的影响 . 17 照烟青虫雄虫与正常雄虫交尾竞争的影响 . 19 照对烟青虫 虫的存活率的影响 . 20 照对烟青虫成虫的飞行能力的影响 . 21 第四章 螟黄赤眼蜂寄生与昆虫辐射不育技术结合防治 烟青虫 . 22 料和方法 . 22 黄赤眼蜂对辐照烟青虫产卵寄生的影响 . 22 照对螟黄赤眼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 22 照螟黄赤眼蜂对辐照烟青虫卵寄生能力的影响 . 23 V 黄赤眼蜂对烟青虫卵寄生能力的影响 . 23 果和分析 . 23 黄赤眼蜂对辐照烟青虫所产卵寄生的影响 . 23 黄赤眼蜂寄生不同时间辐照烟青虫雌虫卵的影响 . 24 照蛹期的螟黄赤眼蜂寄生烟青虫卵对其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 25 黄赤眼蜂寄生不同比例释放的辐照烟青虫雄虫与正常雄交 尾竞争所产卵的影响 . 25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27 论 . 27 青虫人工大量饲养 . 27 佳辐照剂量和释放比率的选择 . 27 虫辐照不育技术与赤眼蜂防治的结合 . 28 论 . 28 参考文献 . 29 致 谢 . 37 作者简历 . 38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烟青虫 1852)原由 965)改为现学名,并确定我国的烟青虫为 H. 种, 属 鳞翅目 蛾科 夜蛾属 多种经济类作物的主要害虫 之一 ,幼虫食性杂,为多食性昆虫,寄主植物有 70 多种,包括:烟草、玉米、黄豆、扁豆、辣椒、紫苏、南瓜、甘蓝和线辣椒等多种大田和经济作物 (侯茂林, 2002),其主要危害作物是烟草和 辣椒(郭线茹等, 2000)。该虫分布于东半球,包括亚洲、大洋洲 和非洲的从 450 S 450 N 的广大地区。其中 H. 种分布于亚洲、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诸岛,而 H. 种仅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在我国,除西藏外,各省 (区、市 )均有 H. 生。如在中国河南烟区,一般年份烟青虫的危害达到 10% 20%,在大发生年份高达 40 50%,被害株率为 80 100%,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李桐等, 2000)。 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的主要 种植国之一,对烟草的消费也处在世界前列,但是中国烟草的质量一直以来都不被认可,其中部分原因就是源于烟青虫的危害。烟青虫每年都有大范围的爆发,对烟草的数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在自然条件下每头雌虫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产卵 6001000 粒,孵化率一般在 80%以上,比较强的繁殖能力是烟青虫爆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 罗梅浩 等 ,2002)。但是 长期 大量广泛地使用化学杀虫剂致使烟青虫对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 (1996; 文礼章, 1994)也是导致其爆发并难以治理地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也致力开发转基因烟草,但是由于多数国家对转基因烟草设置贸易壁垒,目前国内几乎没有种植。随着对烟青虫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昆虫辐射不育技术( 于可以显著降低虫口密度甚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灭绝某种昆虫,而且该种技术如果与某些天敌防治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陈捷等 , 1999)。 虫辐射不育技术的 原 理 昆虫辐射不育技术,又称为 “害虫自灭法 ”,是利用辐射处理使害虫的精细胞的染色体发生变化,降低该种害虫本身的潜在的生殖能力,属于遗传防治;又因其 “以虫治虫 ”,故也属于生物防治的范畴 (1960)。它是利用害虫延续种族的本能来达到消灭该害虫本身的目的,这是与其它生物防治的区别 (李元英, 1985)。辐射不育技术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害虫野生种群中释放大量相同的不育雄虫,任由其与野生雌虫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不育。一般情况下,要求释放的都是完全不育的雄虫 (1998),但是如鳞翅目类的昆虫,释放部分不育的雄虫,利用 (1993)。应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进行害虫治理需要以下条件:是否可以大量饲养,绝育和 释放 雄虫,使其对野生雄虫具有 压倒性比例;绝育雄虫必须具有同野生雄虫交尾竞争的能力 (et 1993, 1996)。所以说辐射不育技术的概念很简单,但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其应用受到很多限制 (张和琴 , 1998)。 应用 辐射防治法 时 需要 对 防治的害虫的某一虫态用一定剂量的电离射线照射,由于受照射害虫的体细胞基本上不受损伤,而其生殖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发产生断裂、异位 (et 1976)造成不对称组合,形成带显性致死突变的配子,使与正常虫交配后形成的合子致死。细胞学研究表明,这些显性致死突变不是基因点突变,而是染色体断裂,导致 后来核分裂反常。这些情况包括:单一的末端断裂或中间断裂和无着丝点部分的丧失,断裂后具有着丝点的姐妹染色体并合和形成桥后叉断裂,或者是更复杂的已断裂的染色体的并合而产生无着丝点部分(断片)和后来产生更多桥的具双着丝点的染色体又断裂 (1985)。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由于缺失而形成的遗传不平衡。还有证据表明,染色体桥使核分裂的速度放慢,结果使染色体和胞质的变化产生不协调,最终都使形成的合子致死。所以,经一定辐射剂量处理的害虫即能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寻找配偶的能力,又能使它交配后产生的卵不孵化, 丧失生殖能力,不能繁殖后代 (1970)。 射不育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1916) 发现大剂量的 X 射线可以使烟草甲虫 虫导致其不育。 1927) 研究结果显示电离辐射可以导致果蝇 量 突变,并且 绝大多数 突变是致死突变,最明显的现象是辐照的果蝇雌虫所产的卵或与辐照果蝇交配的正常雌虫所产的卵的孵化率降低。 二十世纪 五十年代初期在库拉客岛释放辐射不育蝇灭绝了当 地的新大陆螺旋蝇 是辐射不育技术的第一次应用,同时也是人类第一次在某个地区消灭了一个害虫种群 (1955)。从此开始,对辐射不育技术治理害虫的探索开始广泛在各国展开。在美国国内,由于继续大规模释放不育螺旋蝇,到 1982 年后美国再没有发现螺旋蝇危害的病例 (1983)。释放项目根据美国和墨西哥的协议继续进行,到1988 年底无蝇区推至隔离带特万特佩克地峡,墨西哥 90%的国土已根除了螺旋蝇。随后每周继续释放 08 头不育 蝇。 1992 年 2 月 25 日墨西哥政府宣布在全境消灭了螺旋蝇,根除项目继续在危地马拉进行。 1994 年 10 月 12 日本宣布在面积为 05西南诸岛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根除了瓜实蝇。自从 1956 年开始,加拿大开始研究并利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苹果蠹蛾,取得了非常好的 防治 效果( et 1989; et 1999)。 目前为了解决大量释放实验中雌虫的分离问题( et 1993),转基因技术被引入进来。转基因昆虫可以有很多组合,为创造具有特定品质的新 品系提供可能。这些品质可以大大改进现有的生物治理手段 (1990),也可以开发新的治理措施。然而,这种技术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大量饲养的情况下变异品系有效的利用取决于整合目的基因的持续稳定表达和品系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保持。 转基因载体保持稳定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该稳定性不仅是保持品系完整性还包括防止可能发生的品种间的转基因使基因转化到非目的寄主昆虫。所以针对昆虫绝育技术和环境致死释放技术中释放的转基因昆虫,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伴随转基因载体稳定性和载体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中目的基因表达而来的风险 (2000)。对 非目的性的转基因和由此引发的对防治体系有效性和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的潜在可能性 还 要考虑相关因素 : 宿主昆虫 ; 转化的载体系统 ; 大量饲养的方法和设备 及 转基因品系在自然界预期存活期。当大量饲养的条件下,导致品系不稳定的机制和互作是随在自然界中昆虫存活代数发生作用的。例如对于绝育昆虫技术,释放到田间的转基因昆虫一般预期寿命不会超过其寿命(短期一代)。而对于环境致死体系,如显性致死突变昆虫的释放,自杀性生物控制和其 它 类似体系,它们的基础是通过遗传致死或绝育来压制释放的昆虫和其后代 。 在这种情况下,在 转基因昆虫一般在环境中要存活几代(短期多代)。 育昆虫人工大量饲养技术和标记监测技术 昆虫辐射不育技术主要由昆虫的大量饲养,辐照处理绝育昆虫和不育虫的标记、释放等部分组成。其中不育昆虫的大量饲养是该技术防治害虫的基础和前提。因为鳞翅目的某些昆虫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幼虫需要单独饲养,给人工大量饲养带来很大的困难。针对需要大量虫源的昆虫辐射不育技术,建立新的不育虫的人工大量饲养技术体系十分必要。标记技术可以对释放的辐射不育虫与野生虫种群密度进行监测 (1993),以确定适宜的释 放比例,使辐照不育雄虫与野生雄虫的交尾竞争占有较大的数量优势。整个释放辐射不育虫项目的一系列工作最终要体现在释放效果上(张和琴, 1982, 1985)。因此释放过程中有关的检测数据必须准确、及时地反馈到项目的管理部门。一般野外检测包括对诱捕的成虫和寄主取样检查。由诱捕到的成虫鉴别出的野生虫和不育虫数,可获得野生虫的虫口动态和释放比等,寄主取样检查可鉴别在寄主的幼虫是否为防治的害虫及其为害程度等。管理部门根据虫情预测预报和释放辐射不育虫的数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在释放辐射不育虫的大项目中往往会发现局部野生虫口密度特 别高的地方。在一个地区,气候条件无大差别的情况下,往往取决于重要寄主的数量和分布,包括野生的和栽培的。一旦监测到 上述现象 ,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迅速压低野生虫口,并增加那里的辐射不育虫的释放数量和释放次数 (1996)。 监测工作不能忽视在释放区边缘和缓冲区(隔离带)的野生虫口数量和为害情况。因为大量的宣传工作、压低虫口的措施和检疫工作等在释放地区进行,如果对释放区附近主要寄主种类和数量的增加等估计不足,特别是防治一年多代的害虫 (1972),大量野生虫口的逐步扩散仍会对释放区构成 威胁。在美国西南部进行螺旋蝇项目时,用诱饵诱捕器诱到的释放虫数量不少,但为害严重,野生虫口上升。最后查出原因是饲养虫仍是采自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的种群,释放不育的雄虫与当地野生雌虫交尾几率低,因此不再使用该地种虫品系,立即采用西南部的野生种群,使释放效果好转。 要保持释放虫的自然遗传型,在收集种虫时尽可能从野外大群体中取样 , 以便保持原有的遗传变异和结构,使人工的饲养群体无 “瓶颈 ” (效应出现 (et 1972, 1995)。就具体实用而言,应在释放 地区的自然群体中大量引进种虫,除了已提供的在螺旋蝇项目中发现用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4 在佛罗里达收集的螺旋蝇品系在美国西南部释放效果甚差,改用由在西南部引进野生虫饲养,辐照后释放效果大为改善之外,加拿大 (1962) 也提出苹果蠹蛾饲养虫种群应该在昆虫辐射不育项目进行的区域内收集。对人工饲养的种虫,往往沿用实验室已建立的种群,或就地采集,这是应该注意避免的。 射不育技术在鳞翅目昆虫上的应用 鳞翅目幼虫在粮食作物、饲草、森林等造成巨大的危害,但是如果应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 对其 进行防治,需要考虑到如下几个难题 : 鳞翅目昆虫是漫着丝点染色体,对电离辐射具有较强的抗性; 可以产生无核精子和常核精子两类精子; 降低交配能力; 精囊的形成; 复杂的精子传导。 在鳞翅目昆虫中可能有诱导型细胞修复系统和 复程序。 电离射线对组培的鳞翅目细胞的致死剂量是组培的哺乳动物细胞的 50 100 倍,而组培的双翅目细胞只是组培的哺乳动物细胞的 3 9 倍 (1990; 1996; et 2004)。鳞翅目昆虫的精子特别是成熟精子细胞对辐射同样具有非常强的抗性 (1975),所以需要非常高的辐照剂量才能导致雄虫的完全绝育。事实上,鳞翅目雄虫的绝育剂量一般在 3505001962 年 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苹果蠹蛾 发现为了使其完全绝育,辐照剂量要达到 400是交尾竞争能力和生活力都下降较多。 试验中他发现用部分绝育剂量处理雄虫,当其与正常雌虫交配所产生的 减少,并且 中主要是雄虫并绝大多数不育。该发现很快在大量鳞翅目昆虫上得到验证 (et 1976; et 1993)。由此开启了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鳞翅目昆虫的应用。因为鳞翅目雌虫对辐照比同种雄虫敏感的多,对于一些品系, 100足以导致雌虫的完全绝育,导致雌虫完全绝育的辐照剂量只会导致雄虫部分不育 (1993)。当用较低剂量处理鳞翅目昆虫(足够导致雌虫完全不育)既可以达成 传不育的效果同时又可以促进释放辐照虫的生存能力、交尾竞争能力和精子的竞争力。由于鳞翅目昆虫独特的遗传现象导致遗传不育的发生,所以对比完全辐照不育,遗传不育防治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1993)。鳞翅目雌虫一般比同种雄虫 对辐照敏感的多。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剂量以满足防治体系的需要。当部分辐照不育的雄虫与正常雌虫交配,产生的 出现大量由于辐照引起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卵的孵化率降低和产生的后代大部分是雄虫并且高度不育。用于导致遗传不育的较低辐照剂量可以提高辐照虫的质量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改善释放分布,增强交尾竞争能力和提高精子活力。大田中的 中的绝育后代可以加强释放部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分不育虫的防治效果,还可以增强与其他害虫防治手段的相容性。 所有害虫防治策略都有其本身亟待解决的问题(张宗炳 等 , 1990)。除了昆虫辐射不育 技术存在的常见问题,遗传不育技术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育的 幼虫会对作物尤其是对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作物如水果等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低的辐照剂量确实可以使处理过的昆虫更具有竞争优势,但是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采用低的辐照剂量。例如, et 1978) 发现用 250理的甜菜夜蛾比用 400理的完全辐射不育虫有更好的竞争力,可以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尽管如此,他依然认为低剂量会导致经济损失,因此依然选择 350处理,并且 1994 年在田间进行的大量释放所采用的依旧是 350来这种情 况却出现较大变化,对于苹果蠹蛾的处理剂量已经低到 100et 1993; et 1999a, 1999b)在最近的大田实验中,以每季释放用 100理过的苹果蠹蛾并没有引起水果的损失,并且用 100理的成虫比用250 理的成虫具有更好的竞争优势( et 200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担心由于 幼虫对作物或水果造成危害是没有必要的,尤其当辐照剂量能导致雄虫的部分绝育而导致雌虫的完全不育。因此绝育的 不应该被视为问题,而是 加强田间天敌种群和提供不育虫的手段。 1985) 对鳞翅目昆虫遗传不育的共同特性进行了描述: 1. 的雌、雄虫比辐照过的亲本具有更严重的不育性; 2. 中绝大多数是雄虫。并且可能出现以下现象: 1. 在 需更长的发育历期; 2. 的精子质量更差; 3. 辐照导致的负面影响可能要持续几代,但是主要都在 中表达出来。 眼蜂寄生和昆虫辐射不育技术的结合 赤眼蜂属 世界范围内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范的一类卵寄生蜂,特别是对多种鳞翅目害虫虫 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抑制作用 (包建中, 1989;冯建国, 1987)。对赤眼蜂的人工繁殖和利用,国外在 20 世纪 20 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目前全世界约有 20 种赤眼蜂被用于大量繁殖和释放,其中应用规模较大的有松毛虫赤眼蜂 T. 赤眼蜂 T. 黄赤眼蜂 T. 螟赤眼蜂 T. 蓝夜蛾赤眼蜂 T. 米螟赤眼蜂 T. 7 种 (郭明昉 , 1986)。 1997 年冯建国等用人工卵繁育拟澳洲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的质量 、寄生效果和榨蚕卵蜂基本相似,但可采用自动化流程进行工厂化生产,具有工效快、省劳力、成本低等优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但还应进一步改进,以尽快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et (1996) 用 广绒茧蜂 100理的甜菜夜蛾和未处理的甜菜夜蛾雄虫的寄生接受和适应性进行了实验室、大田和温室研究; 用 美洲棉铃虫 H. 寄生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 et 1994, 1995)。结果表 明,辐照处理虫的后代和野生虫的后代都是适合寄生生物发育的。无论与野生或处理过的雄虫交配 , 产生的后代,雌性寄生生物对 野生或处理过的雄虫的后代在寄生时没有选择趋向 。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6 释放部分绝育的雌雄虫可以产生大量的 和幼虫 (et 1991, 2000),它们一般都以大田的宿主植物或可以接受幼虫一定程度危害的农作物为食。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释放的天敌都可以把 的 卵、幼虫和蛹作为寄主,增长的天敌种群数量正好对下一代昆虫进行防治( et 1983, 1998)。存活下来 的 也可以继续对害虫防治发挥作用。但是如果由于过多产生的 会对作物造成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对于靶标昆虫的辐照剂量就应该增加,这样就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辐照雌虫所产后代的危害,否则也可以只释放辐照的雄虫 (1987)。 因为辐射不育技术处理的辐照虫所产的卵孵化率低,未完成发育的卵可以为赤眼蜂的寄生提供较长时间寄主资源,有利于其田间种群的增殖 (王恩东 等 , 2002, 2004)。刘秀琼等 ( 1983) 的研究发现甘蔗黄螟 期雄蛹用 300照后 ,羽化成虫与正常雌蛾交配所产卵的胚胎不能完成发育,一般在胚动前已停止发育,这时期卵黄仍较丰富,赤眼蜂常选择这种卵寄生。何丽芬 ( 1996) 在 室内试验受精卵、未受精卵及不育卵的赤眼蜂寄生率差异不大,可达 60 80。 1964)、 1987)和 et 1992)等人发现昆虫辐射不育技术结合传统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 究结果构建出种群模型显示尽管辐射不育技术和天敌防治技术在原理上完全不同,但是两种技术结合时可以产生协同作用 :辐射不育技术可以提高天敌 /寄主的比率;天敌的活动可以提高昆虫(不育 /可育)的比率。实际上,随着辐射不育虫释放比的增加,所取得的边际防治效果是递减的。同样的边际效果递减现象同时也发生在寄生防治技术上。根据 et (1993)模型,当辐照虫释放比和寄生生物和寄主比例低时就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 二 章 烟青虫人工大量饲养和标记技术的研究 7 第二章 烟青虫人工大量饲养和标记技术的研究 昆虫辐射不育技术主要由昆虫的大量饲养,辐照处理绝育昆虫和不育虫的标记、释放等部分组成。其中不育昆虫的大量饲养是该技术防 治害虫的基础和前提。因为烟青虫三龄以上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因此三龄以上幼虫必须要单独饲养,给人工大量饲养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在一般用单管(玻璃管)人工饲养技术来饲养。该方法产量低且成本高,而且养虫的效率一般较低,难以达到饲养产业化的要求。针对需要大量虫源的昆虫辐射不育技术,建立新的不育虫的人工大量饲养技术体系十分必要。标记技术可以对释放的辐射不育虫与野生虫种群密度进行监测,以确定适宜的释放比例,使辐照不育雄虫与野生雄虫的交尾竞争占有较大的数量优势。 料 供试烟青虫 2002 年 7 月采自河南省临颍县烟田, 在室内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至今。饲养条件为( 251) 、 60% 80 光周期为 16:8( L:D)。供试幼虫在平底玻璃管(直径为 2为 8饲养,玻璃管中加入人工饲料 8 9g。成虫在产卵笼中 (4055化 ,并用成虫营养液喂饲(郭予元 等 , 1995, 1998)。 试剂:卡口红染色剂由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提供。 法 青虫幼虫的人工饲料配方 烟青虫的幼虫饲料配方 是在吴坤君 等 ( 1990)配方的基础上,调整玉米粉和大豆粉的比例以及添加番茄酱和维生素 C。测定各种配方 对烟青虫幼虫生长发育、化蛹、成虫羽化及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配方如表 1 所示。 青虫饲养方法的研究 青虫的单管(玻璃管)饲养方法 先将玻璃管和棉塞在 150 干热灭菌 1h 备用。玉米粉、大豆粉和酵母粉用天平称好混匀,装入纸袋放入烤箱在 120 干热 30 分钟备用。 幼虫饲料的制作 先将 650水放入饲料锅中,加入尼泊金甲酯、山犁酸、白糖和琼脂粉加热到水开,将烤好的混合饲料用 650混匀后,也倒入饲料锅中,混匀加热至沸腾。待饲料冷却到 70 左右加入番茄酱,然后加入甲醛,冷却至 50 左右加入复合维生素和维生素 C,最后将做好的饲料倒入消过毒的瓷盘( 300000,冷却至室温放入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爱文化群体活动方案
- 生态景区团建活动方案
- 爱党爱国纪念日活动方案
- 王子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现代雅集活动方案
- 琴行暑假活动方案
- 烤鸭销售活动策划方案
- 爱国学校活动方案
- 瓷器品牌策划活动方案
- 班级量化趣味活动方案
- 某煤矿双轨运输水平大巷断面及爆破设计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四年级家长会 课件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完整
- 大力加强依法治校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课件
-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系统非正编人员聘用合同书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武安市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高分提分卷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
- 二十四节气芒种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