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大棚蔬菜病虫害烟剂防治技术研究 以黄瓜为例 A of A I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大棚黄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病虫害问题(主要虫害蚜虫,主要病害霜霉病),采用室内与现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烟剂防治大棚蔬菜病虫害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百菌清 烟剂、 灰霉净 烟剂、 疫霉净 烟剂以及 速克灵 烟剂 4 种烟剂对大棚黄瓜病害(霜霉病)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其中 百菌清 烟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最佳。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用药,如 百菌清烟剂每次施药量 为 90g/667效成分 , 施药 间隔 期 d,连施次 ,可以有效控制霜霉病发生,防治效果可达 上。 2、 敌敌畏烟剂 、 熏虱定 烟剂、 敌 溴 混合烟剂、 异丙威 烟剂和 虫螨净烟剂 5 种常用虫害防治烟剂对防治大棚黄瓜瓜蚜均有一定效果,其中 敌敌畏烟剂 的防效最好。在虫害发生初期开始用药,如利用敌敌畏烟剂,每 667 70g 有效成分 , 每个生长季使用 1 2 次,即可有效控制瓜蚜的发生,瓜蚜致死率可达 上。 3、通过调节温、湿度可以提高药剂效果。通过温度、相对湿度和用药量 3因子、 5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温度在 28 32、相对湿度 55% 75%,每 667用 70g 有效成分的敌敌畏烟剂 , 能够达到良好防效,瓜蚜致死率可达 上。 4、通过 41种植物源杀虫烟剂材料(包括配伍)试验研究,研制出 3种植物源高效杀虫烟剂(即植物源 1号杀虫烟剂、植物源 2号杀虫烟剂和植物源 3号杀虫烟剂),防效均达 上。每个生长季使用 2 3次,即可有效控制瓜蚜的发生 。 5、黄瓜农药残留的对比分析表明:常规防治方法(喷洒敌敌畏乳油),黄瓜产品的敌敌畏残留量达 留量超过我国蔬菜安全卫生标准 (敌敌畏烟剂防治方法下,黄瓜中敌敌畏含量为 常规方法降低 农药残留不超标;而利用植物源杀虫烟剂 防治,黄瓜中无农药残留。烟剂技术,特别是植物源杀虫烟剂的开发和利用对防治大棚蔬菜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具有良好效果。 关 键 词: 大棚,黄瓜,烟剂,霜霉病,瓜蚜 of in by in as 1. of of in of is in of 0g 67m2 of 2. of of in of is in 0g 67m2 or of in 3. of is on in of in of 0g 67m2 832 5% 75% of of or 4. in of in or in of 5. as in mg/kg by of mg/kg if by in of no in be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 1 . 1 . 1 . 2 . 3 . 3 . 3 . 5 . 6 . 6 . 7 . 7 . 8 . 9 第二章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 11 . 11 . 12 . 13 . 13 . 14 . 14 . 14 菌烟剂的田间试验 . 14 虫烟剂的田间试验 . 15 . 15 敌畏烟剂防治剂量的确定 . 16 熏时间的确定 . 16 验方案 . 16 植物源杀虫烟剂研制 . 17 物源杀虫材料或配伍产品筛选 . 17 熏时间的确定 . 17 物源杀虫烟剂剂量试验 . 18 . 18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9 . 19 . 19 用烟剂防治黄瓜瓜蚜的田间药效结果与分析 . 21 . 23 . 23 . 25 差分析结果 . 25 重比较结果 . 26 . 27 . 27 . 28 物源 1号杀虫烟剂 . 28 物源 2号杀虫烟剂 . 28 物源 3号杀虫烟剂 . 29 . 29 . 29 . 30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31 . 31 . 32 参考文献 . 33 致谢 . 38 作者简介 . 39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 论 烟剂又称烟雾剂,是防治棚室蔬菜病虫害的一种新技术。有单一型 烟剂如:百菌清和速克灵烟剂,也有复合型烟剂,即两种烟剂的混合等等 (薛金山, 2005)。 烟剂是由主剂(即:农药原药)与供热剂(即:助燃剂(锯木、木炭粉、硫磺、麦糠)和氧化剂)配制成的细粉状物。主剂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农药原药;供热剂是由氧化剂、燃料和助剂组成。助燃剂是烟剂的主要部分,它与燃料组成烟剂的发热剂部分,辅助剂是用来控制发热剂的反应速度与产生温度(戴权, 2003)。发烟助剂可以促进农药有效成分形成烟雾,并且辅助其漂移或沉降。研究发烟助剂有助于提高烟雾剂的成烟率,提高药效,为研制新品种烟雾剂开辟新的途径 (高会东等, 2001)。从烟剂的配制技术上说,主要指的是供热剂的配制技术,其配制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烟剂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戴权, 2003)。 烟剂的原理是通过发烟方式,使有效成份与载体烟形成气溶胶微粒,均匀地分散于植株各部位,从而起到有效地防治作用(张弓绍, 1994)。其目的是要使农药成为微细粒子飘浮在设施空间内,并附着于目标物上。对于烟熏粒子的一般性质可以用粒子的布朗运动、烟雾浓度、空气温差、还有因空气流通而引起的粒子移动等归纳划分为粒子相互撞击凝聚、对物体的附着力、尤其是重力沉降作用三种(富槛邦彦等 , 1986)。 烟剂点燃后随着发烟时温度的剧烈上升,农药受热气化或挥发分解,其药分子随烟程进入空气中,当害虫吸入此烟雾时,即中毒死亡。烟剂杀虫是用化学农药综合治虫的方法之一,目前我们主要用于林业杀虫、农业中的棚室及仓库(安徽省凤阳县革命委员会气象站编, 1977)。 在烟剂的商品化过程中,需要研究它的效果、稳定性、保管和施用上的安全性等。对发烟量、燃烧速度、火焰、熄灭、烟臭、残臭、刺激性、污染及其他项目和各种毒性试验等都需研究评价(富槛邦彦等, 1986)。 烟剂的种类繁多,按烟云的轻重可 分轻烟剂、重烟剂和烟雾剂三大类。在国外重烟剂仅用作毒气,未见用于农业的报道。国内自 1950 年即将轻烟剂用于防治森林马尾松毛虫, 1990 年在温室大棚普遍应用,由于轻烟剂粒小极易漂移,因而田间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效果不理想。国内重烟剂研究仅有室内试验报道,至今未见商品化品种(王银淑等, 1998)。 按烟剂的用途可分为林用烟剂、农用烟剂、畜牧用烟剂、卫生防疫用烟剂等。 按烟剂组成成份有单元烟剂即由单一成份制成的烟剂;二元烟剂即由两种成份组成的烟剂;三元烟剂即由三种成份组成的烟剂;还有多元烟剂。 按烟剂主剂可分为有机烟 剂即以有机农药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为主剂成份的烟剂;无机烟剂即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以无机农药和其他无机化合物为主剂成份的烟剂;植物源烟剂即以植物源为主剂成份的烟剂。 按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烟剂、杀菌烟剂和防霜冻烟剂(霍士操等, 1990)。 此外还有其它多种分类方式,这里不再详述。 保护地蔬菜生产是我国蔬菜生产基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高温、高湿、病虫害发生严重是棚室蔬菜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喷洒,使病虫害产生一定的抗药性,而加大用药剂量,必然使得对环境的污染加剧,产生恶性循环。同时,药物喷洒会增 加棚室内湿度,有利于病虫滋生蔓延;对施药人员不安全;另外喷雾不易均匀,有的植株喷药量过多,而有些则很少,防效不甚理想,甚至造成烧苗等对作物产量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人工喷洒也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即使是低毒的农药也会威胁人体健康(剧正理等, 1998)。 采取烟剂熏蒸可以从本质上解决以上问题。烟剂与常规的防治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烟剂更适合在密闭的环境中使用。它是由原药、发热剂、助燃剂、消然剂、分散剂等按特殊方法配制而成,很适合封闭的小环境,如温室、大棚、仓库等应用(杨田堂, 2004)。 2、烟剂使用方 便,节省人力、物力。与传统喷雾法相比烟剂操作方便、省工省时,劳动强度低,作业不受水源和专门器械限制(杨田堂, 2004)。使用时,操作者在点燃烟剂后就可以离开大棚,减少了与农药的接触(竺晓平等, 2005)。 3、烟剂扩散性好,分布均匀。烟剂具有明显的“布朗”运动性能:熏蒸产生的烟雾弥漫于空间,农药微粒缓慢均匀地分布在空间的任何地方,最后沉降到植株、架材等表面,渗入到土壤孔隙中,特别是狭小的不利于喷雾的地区烟剂也可以到达。在空气中运动扩散的粒子能达到狭窄的缝隙内,对纤细的作物内生长的害虫防治也极其有效,这种强烈 的透达性就是烟雾的另一大特点(剧正理等, 1998)。因此农药的有效成分分布要比常规喷雾均匀,避免了常规喷雾造成的农药浪费现象。另外,烟剂多在傍晚使用,夜间发挥作用,不影响农事操作,所以很受广大菜农的青睐(孙晨生等, 1999;王国成, 1999)。 4、烟剂防止效果好,成本低。烟剂防治不但比常规喷雾分布均匀,而且防治更彻底,利用率可以提高 20% 30%(黄海山, 2003)。一般来说农药粒径能影响防效,而烟剂粒子的影响是极其微小的。烟剂与它们相应的可湿性粉剂或粉剂相比,可以使用较少的用量而获得同样的防效,因此可显 著地减少农药用量。此外,对作物安全、成本低,较传统的喷雾方法相比每 667约资金 2元(段红英, 2004)。同时,烟剂的残留消失比可湿性粉剂迅速。在残留性方面有其独特地优越性。 5、烟剂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效果。因烟剂熏蒸时放出热量还能提高棚室内部温度,降低湿度,改变病菌适生环境,对害虫有致毒作用,且无抗药性。同时烟雾弥漫在大棚内部空气中,可减少土壤热辐射的散失,在冬、春低温阴雨的季节对保持大棚内部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黄海山,2003)。 6、烟剂虽然使用方便,但应用时也受到一定限 制,只能在仓库、温室和浓密的森林里使用(张禹铭等, 1980)。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早在 1852年 M. J 经介绍利用蒸汽管产生的热量加热硫磺,用于防止温室栽培葡萄的白粉虱。 在国外,烟剂的制造始于 20 世纪 40年代。它的出现是与 六六的人工合成和大规模生产分不开的(霍士操等, 1990)。烟剂工业化生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但在战争期间就开始研究了。在热带丛林地区作战,为了驱除传染疟疾地媒介昆虫蚊子,虽然用飞机喷洒杀虫剂,但药剂很难达到丛林深 处,而渗透扩散性较强的烟雾就成了重点研究的对象。以烟幕或发烟信号筒的技术为基础,研究开发了能从飞机上空投的杀虫烟熏弹。 1945年以后,杀虫烟剂才被渐渐地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上。 应用烟剂较早的国家有前苏联、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在 1955 年以前,已对多种害虫进行了烟剂防治试验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52年日本开发了林丹片剂作为家庭杀虫用加热熏蒸剂而推广应用。随着家庭用烟熏剂商品化,三氯杀螨砜等烟熏剂也广泛使用。在前苏联,六六六烟熏剂进行了室外试验,使用范围从家庭室内、仓库等扩大到温室和森林等方 面。虽然当时家庭、仓库、森林方面研究的烟剂主要是杀虫烟剂,但仓库储藏防腐用的杀菌烟剂邻苯基苯酚也已能加工成烟剂使用了,而且还开始研究和开发在温室内使用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烟剂(富槛邦彦等, 1986)。 到了 20 世纪 60年代,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开始确立了烟剂为设施农药专用剂型的时期。初期以六六六、敌敌畏等为主的杀虫烟剂,由于使用方法简单,节省劳动力等原因,因此在经营设施农业的地方开始普遍采用。日本在 1960 年下半年推广使用增强流动性或蒸汽加热烟熏施药技术。研究证明在改善设施内有利于病害发生的高湿环境方面,烟剂 的使用是有效的,其结果也得到了关注。 到了 20 世纪 70年代,杀菌烟剂数量开始增加,百菌清烟剂被广泛用于大棚蔬菜防治霜霉病,炭疽病,叶霉病,疫病等病害(佟亚洲, 1994)。在美国也采用这类施药技术使用新杀菌剂百菌清有效地防治番茄等作物地病害。因为农药向低毒化方向发展,日本开发出了拟除虫菊酯类的烟剂。 此后,针对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国外又相继开发出了有特效的杀菌烟剂,例如二甲菌核利,并在减少烟雾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国外将对烟剂的研究重点更多的集中在仓库及居室内的防虫方面。如 2003)研制出了一些比敌敌畏烟剂具有更低毒性的单萜类烟剂。而烟剂对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性也引起了国外很多科学家的重视( , 2000)。 我国早在 3000 多年以前,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用焚草发烟的方法来驱除害虫了。祖国医学为消灭蚊虫,曾将一些熏烟治虫的药方编成歌诀,如“木鳖川芎二味均,雄黄减半共调匀,用蜜为丸烧一粒,自然蚊虫不相侵”(海上方);“夜明砂与海金砂,二味合同苦楝花,每到黄昏烧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4 一捻,蚊虫飞去别人家”(蚊虱琐碎录);“木鳖茅香分两停,雄黄少许也须称, 每到黄昏烧一粒,安床高枕至天明”;“萍朴楝活芎,天仙术最雄,捣罗如香爇,一梦见周公(医方类聚引)等等(霍士操等, 1990)。后来由作坊生产的以除虫菊、烟草梗、鱼藤根等为原料的蚊烟香、驱虫绳等,都属于传统家用烟剂品种。 1890 年出现了线香, 1920 年有了烟碱纸, 1952 年用林丹烟剂片防治家庭卫生害虫。 1945年后杀虫烟剂才被渐渐应用于农林虫害的防治上。我国是从 20世纪 50年代开始应用杀虫烟剂防治害虫的试验工作(霍士操等, 1990)。 1958 年研制了六六六烟剂, 195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了硫黄杀菌剂, 1964年研制了混合插管烟剂。 从 20世纪 80年代开绐,我国曾先后研制出多种农用杀虫、杀菌烟剂,例如用铁盒包装的硫磺、多菌灵、百菌清等烟剂片。但是,易发生自燃,引起火灾。自 1986 年开始,国内有关单位科技人员从配方、包装等方面着手改进,试图以硬纸盒取代铁盒包装,熏烟时采用捻点燃。并研制了百菌清烟剂、腐霉利烟剂等,为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提供了农药新制剂。据统计结果表明,烟剂登记由 1985年 1个厂家增加至 1997年 10多个厂家(剧正理等, 1998)。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我国主要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逐渐开始采用 烟剂技术对蔬菜病虫害进行防治(王银淑等, 1998)。经过多年研究,我国在使用烟剂防治棚室病虫害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目前针对棚室虫害的发生常用的烟剂有:防治蚜虫和白粉虱的 10%异丙威烟、灭蚜烟粉剂及熏虱定烟剂 (张长江等, 1998)。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与化工部科技研究总院共同研制了 22%敌敌畏烟剂,于 1994 年通过了湖南省石化局的技术鉴定,该烟剂可防治保护地多种害虫,防效可达 95% 100%(剧正理等, 1998)。刘艳秋等( 1999 年)通过试验研究出虫螨净烟剂对防治黄瓜蚜虫等害虫有很好效果。 棚室内常见 的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角斑病等(闫永祥, 2005)。针对这些病害科学家研制了不同的烟剂。如 15%速克灵烟剂(安全性)可防治保护地蔬菜 灰霉病,兼治番茄早疫病, 灰霉病、菌核病等, 防效达 90%以上 (张弓绍, 1994) 。 15%速克灵弥散型烟剂是由邯郸 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冀南植物医学研究所研制而成,它突破了由铝箔袋点自燃和烟雾形成适度弥散两个技术关键,具有较高的有效成烟率(单文荣等, 2000)。疫霉净烟剂可以防治 黄瓜霜霉病、角斑病、灰霉病,番茄晚疫病、灰霉病,防效达 90%以上 (段惠敏等, 2000;张贵林, 1998)。 百菌清烟剂 是棚室中常见的以预防为主的烟剂。可以防治 黄瓜、番茄、韭菜等作物的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晚疫病、早疫病和叶霉病等多种真菌病害 ,对 炭疽病和黑星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5%百菌清烟剂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一种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其主要作用是对真菌引起的瓜果类经济作物病害有特殊的防治效果,对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具有预防作用。且至今无抗药性报导,因此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李文生, 1999;李贵明等, 2001;王鸿畴, 2003)。 唐山市农林科学院通过 8年的研究,掌握了灰霉净烟剂的防 治范围为 蔬菜灰霉病、菌核病,兼治番茄早疫病、芹菜斑枯病 , 防效达 92%以上。 并提出在 1993年以后灰霉净烟剂的防效优于速克灵烟剂,对防治番茄灰霉病,韭菜和菜豆灰霉病其防效可达 88%以上(管翠霞等, 2001)。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与化工部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共同研制的 10%二甲菌核利烟剂和30%百菌清烟剂在 1993 年通过了化工部的技术鉴定,它适用于防治保护地多种病害,如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一般防效可达 80%以上,是防治保护地病害的主要药剂和理想的施药方式(剧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正理, 1994)。 利用一些烟剂自身的特点 和不足,许多农业工作者还研制出了复合型烟剂。例如防蚜复方烟剂对菜蚜具有良好的防效,熏烟后 24h 和 72h 内的更正虫口减退率均在 90%以上;防粉虱复合烟剂熏烟后 24h,温室白粉虱的更正虫口减退率亦在 90%以上(孙晨生等, 1999)。 在棚室中蔬菜灰霉病的发生呈蔓延趋势。生产上防治灰霉病的化学药剂多以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为主,由于长期单一使用,使灰霉病菌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导致防效降低。百菌清是一种传统的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具有预防作用。在植物表面,百菌清具有良好的粘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 但它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不会从喷药部位及植物的根系被吸收,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病菌的抗药性也变得日益严重。因此,将原有的某些单一组分农药进行复配以创制农药新品种成了当前解决病菌抗药性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利烟剂是由百菌清和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经一定配比而得到的一种复配型烟剂杀菌剂,经室内外试验及大棚试验表明,该烟剂对保护地蔬菜灰霉病、霜霉病、疫病、菌核病及黑星病、斑枯病和炭疽病等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李生英等, 2003)。 内蒙古农牧学院研制开发出 1种复配农药 (简称 对霜霉病和灰霉病都有良好 防效。经田间试验,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效果达到了 70%百菌清和 64%杀毒矾的防效 水平;防治灰 霉病的效果达到了 50%速克灵和 65%甲霉灵的防效水平。该农药有 70%可湿粉和 30%烟剂两种剂型(张进文等, 1998)。 除了在设施农业上使用烟剂,在森林防治害虫中,也常使用烟剂。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较多,如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缺少水源、树木高大等,致使众多的农药常规剂型无法应用或即使应用防治费用也特别高。烟雾剂则由于其使用方便,经济实用、效果好等受到广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者的普遍欢迎(李斌等, 2003)。 随着 我国保护地蔬菜栽培 技术的 迅速发展,目前已达 上,对蔬菜均衡生产和周年供应起着积极作用。 反季节蔬菜的生产成为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防治棚室内病虫害的发生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环节。 设施种植的蔬菜环境条件和室外田间不同,棚室环境的特征是高温、高湿、风速低、温度变化较小,相对湿度很少低于 60%,天敌种类少( 南等, 1984)。这种特殊的环境病虫害发生有其特殊性,为害程度也常较为严重,为有害生物孳生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生活周 期短、繁殖快的昆虫,可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富槛邦彦等, 1986;陈学英, 2002)。 由于蔬菜病虫害(如霜霉病、灰霉病、白粉虱、蚜虫等)危害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阻碍大棚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而传统的喷雾法在温室大棚中使用存在很多弊端,如喷雾会增加棚室内湿度,有利于病虫滋生蔓延,特别是在阴雨天及湿度大、病害流行期间,虫害得到有效防治,但病害却日趋严重;而且喷雾对施药人员不安全;另外喷雾不易均匀,防效不甚理想。(高会东, 2003;顾明浩等, 2000;李平等, 1998;丁秀云, 1997;舒占涛等, 2001)。因此,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我国就将以往多用于森林和仓库等较为封闭的环境中的烟剂替代传统的喷雾进行温室大棚的病虫害防治(王银淑等, 1998),由于烟剂形式的特殊性,目前在保护地中已被广泛使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6 许多科学家都反复证实过,烟剂是防治保护地病虫害的最佳施药方式之一。它具有使用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克服了常规喷雾法会增加温室(棚)内湿度,有利于多种病虫害滋生、传播和蔓延,对施药人员不安全,喷雾不易均匀,防效不甚理想等缺点(剧正理等, 1998)。目前,随着设施农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将农 药的研究重点转向了烟剂的研究领域,它的优点也得到了更多的肯定,烟剂的研究和发展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烟剂在设施农业上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治保护地病虫害发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施用烟剂时要注意烟剂的用量,过量的施用烟剂不但会使环境污染,还会给作物造成药害(杨田堂,2004)。同时,长期使用烟剂虽然对作物生长和产量没有影响,但发现有叶子硬化的现象,这有待于从植物生理学角度来进行解释。 由于烟剂在使用上的特殊性,所以对烟剂的应用还仅仅停留在密闭的空间内及浓密 的森林中,这给烟剂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组成烟剂的主剂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发烟过程中要保持其药效不易分解和变质。因此,对制成烟剂的农药要求比较高,这也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所以,目前对烟剂的研究报道比较少。烟剂可供选择的成品也比较有限。 此外,常规的烟剂都是以化学农药为主剂的烟剂,在使用中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问题,会对环境和产品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以植物源为主剂的烟剂少有报道,目前仅有 参烟碱烟剂是以植物为主剂制成的(李斌等, 2003)。其在森林防治虫害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保护 地的使用效果未见报道。 制约植物源烟剂发展的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是原料匮乏,发挥作用比较慢,推广不易,杀虫植物体内的杀虫物质含量非常低,植物源是否能够成烟以及其药效在高温下是否稳定,研究与开发投资过高等(高会东等, 2003;李永夫等, 2003)。 由此可见,对烟剂主剂的理化性质研究以及植物源烟剂的开发和利用是未来烟剂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植物源烟剂的研究,它来源于自然,对高等动物及天敌比较安全,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因此,研究与开发安全性高的植物源烟剂,成为当今新型杀虫剂创制研 究的热点(孙绍芳, 2001)。 植物在长期生存竞争中为抵御逆境伤害形成了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特异的生物活性,对植物源农药活性的筛选,极有可能会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化合物(蒋学杰等,2003)。而从杀虫植物中开发研制的植物源农药具有以下特点: 1、植物源农药不仅具有杀虫性,还兼有杀菌和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 2、植物源农药中有效成分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在自然界中能降解,不会浓缩富集、污染环境; 3、植物源农药含多种杀虫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独特,与一般化学农药不同,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4、对有害生物 高效,对人畜安全,对天敌和环境的毒害少。其中的一大类物质 精油,对多种储粮害虫有较强的熏杀、忌避和抑制种群形成抗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因此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用于有害生物防治前景十分广阔(柴承佑等, 2002;曲波等, 2003;张锦, 2003;字应伟, 2002)。 随着全世界对农药污染问题的关注,消费安全健康食品已成为目前和今后消费的主流和市场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7 供求关系的走向。传统的化学农药杀虫剂虽然具有杀虫率高,成本低廉等特点(金宏等, 1999),但是广泛使用则会造成难以克服的弊病 ,如三个“ R” ,即残留 (抗性 (再猖獗 (刘国强等, 2002),而且化学农药杀虫剂对生物的直接或间接的毒副作用,致畸作用,致死作用,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金宏等, 1999)。因此,对害虫高效、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安全、易分解且分解产物对环境无害的植物源杀虫剂成为现代农药发展的主流。由于植物杀虫剂来源于自然,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易引起抗药性,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等优点。因此,研究与开发安全性高的植物农药,成为当今新型杀虫剂创制研究的热点(郝 乃斌等,1999)。 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杀虫剂(张舒, 2001;张斌,2002)。 B J 托金所著的植物杀菌素一书中列举了 71科、 324种植物具有杀菌活性。 于 1989年报道有 1389种植物有可能作为杀菌剂(沈建国等, 2002)。 1985 年 W R 此举在某种程度上刺激和推动了天然产物农药特别是植 物源农药的研究(蒋学杰等, 2003)。菲律宾在 80 年代末已经有约 200种植物被要求登记或报道有杀虫作用。保加利亚研究者发现毛茛等提取物能有效防治科罗拉多甲虫。德国,以色列也发现了一系列植物具有杀虫作用(李典鹏等, 2003)。 984)发现唇形科 (物毛罗勒对库蚊幼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989)从一种叫石蚕 (植物中分离出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强拒食活性的物质。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外科研人员分别对数种姜科植物 (, 1993)、苦木科植物 (, 1994)、天南星科植物菖蒲 (,1992)、樟科植物印度鳄梨 (, 1993)进行了杀虫作用评价。 国外直接利用植物源杀虫剂最成功的是印楝。以后又研制出许多印楝产品 ,如美国的 国的 及印度的 (张锦, 2003)。此 外,苏格兰、德国、印度等国家也都对植物源农药进行了一些研究(贝纳新等,2002)。 近些年,苦楝和川楝植物成为国外多家天然产物研究机构的宠儿,尤其是印楝,目前已有 8家公司的 22 个产品问世(蒋学杰等, 2003)。 我国是最早应用植物源农药的国家(张锦, 2003)。早在 2000多年前周礼已记载有“剪氏掌除蠹物,以攻萦攻之,以莽草熏之”,其他史料也记载了百部、楝科植物等具有治虫的作用(张军, 1999)。东汉末年的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及明代李时珍编著的中草药 巨作本草纲目对许多具有杀虫作用的草药都有记载。中国有毒植物一书中列有有毒植物 1300余种,其中许多种类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郝乃斌等, 1999;廖世纯等, 2003;赵家永等, 2002)。 尽管我国药用植物丰富,而且应用植物性农药有着渊源的传统,但是真正较系统地进行研究却始于 20世纪 30年代,我国曾对烟草、鱼藤、巴豆、百部等植物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但进展缓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8 慢。自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植物源杀虫剂才得以广泛开展 , 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并在某些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郝乃斌等, 1999)。 目前,我国在直接利用植物杀虫剂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如云南省开发并生产出新型农药印楝素制剂系列产品,属国内首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利用卫矛科植物苦皮藤 (制的 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可视化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设计师难点试题及答案
- 疑难解答2025软件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分类试题及答案
- 云南省祥云县2025年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优化个人工作环境的财务计划
- 创新企业文化与风险管理实践试题及答案
- 应用大数据技术于会计实践计划
- 网络安全标准与合规性要求试题及答案
- 城市交通设施布局规划重点基础知识点
- 伍德密封强度计算
- 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急救演练
- 【超星尔雅学习通】《美术鉴赏》2020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 洛宁华泰矿业洛宁县陆院沟金矿(新增储量)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摘要
- GB/T 14002-2008劳动定员定额术语
- GB/T 13061-1991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 DB32T 3842-2020 土工袋护坡技术规范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程
- 深圳某旅游口岸施工组织设计
- GB∕T 25684.6-2021 土方机械 安全 第6部分:自卸车的要求
- 四川省职工住房补贴实施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