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申请书申 报 院 校(盖章)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举 办 单 位 广州市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签章) 李训贵 填 表 日 期 2010年5月30日 制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二一年五月28 / 28填 写 要 求一、请依据申报院校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如实填写各项。二、请按申请书格式填写,原则上不加页。三、本推荐书请用A4纸打印,一式15份上报。1.院校基本情况1-1基本信息院校名称1 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院校名的请一并填写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所在地区广东省广州市启用现在校名时间2005年3月21日举 办 方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行业 企业 其他建校时间2 指院校独立设置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2005年 3月21日 院校性质公办 民办建校基础3 指院校成为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前的办学基础,例如学校合并升格前的一所或多所学校名称学校由原广州业余大学、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广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等四所成人高校合并组建。通信地址广州市广园中路248号邮编510405学校网址法人代表信息姓 名李训贵职 务校长办公室电 -联系人信 息姓 名庄小刚职 务校长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电 -1-2基本状态占地面积(亩)303.86建筑面积(平方米)199,569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普通高中起点5,968全日制普通中职在校生人数/中职起点535全日制五年一贯制在校生人数/其他4 请具体说明学生类型5仅指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的专业教师0全日制成人高职在校生人数/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全日制成人中职在校生人数/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全日制普通本科委托培养在校生人数/以上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主要形式/全日制成人本科委托培养在校生人数/20082009学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人次11,712教职工总数56720082009学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主要类型非学历短期职业技能和岗位培训专任教师数367专任教师数367兼职教师数940专兼教师之比1:2.6专任教师授课课时数109,627兼职教师授课课时数19,107专兼授课课时比1:0.2现有专业数41已招生专业中工科专业数152010年招生专业数27两年制专业数/在校生中参加自考本科教育人数786在校生中参加远程本科教育人数0自考或远程教育主要组织形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学校组织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组织 学生个体参加(续1)1-2基本状态全日制普通高职招生就业相关数据2007年2008年2009年招生人数普通高中招生2,1652,4252,039“三校生”对口单招248181150“32”招生/五年制第4学年/其他4/第一志愿上线率84.05%103.13%91.22%新生报到率87.69%86.42%90.63%毕业生人数7661,7082,355首次就业率684.64%93.18%94.97%所在省份平均首次就业率787.55%90.32%89.51%主要就业区域广州市及珠三角地区主要就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城市服务业、社区服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万元)32,300.18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4,474.84其中:现有房屋建筑总值(万元)14,469.60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0.69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以下简称“实践性专业”)占专业设置总数的比例100%生产性实训学时占实训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占“实践性专业”的比例40%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100%“双证书”专业数825“双证书”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100%“双证书”专业中平均“双证书”获取率87.13%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名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工种名称/最高等级1营销(推销员)/高级2农业实验工/高级3花卉工/高级4食品检验工/高级5秘书/高级6计算机网络操作员/高级7 /8 /9 /6 以每年9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布数据为准7 以每年9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上报教育部数据为准8指社会上有与该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续1)1-2基本状态校内主要顶岗实习场所(总计23个)名称主要实习专业20082009学年度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规模(人月)1.凤凰宾馆实训室旅游管理402.企业合作洽谈室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203.软件开发综合实训室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804.网络管理综合实训室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405.整车实训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06.汽车维修综合实训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07.产品研发中心动漫设计168.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669.食品生产实训基地食品营养与检测4010.食品工程技能实训室食品营养与检测14011.南校区苗圃园艺技术3012.电话营销中心市场营销75校外主要顶岗实习场所(总计560个)名称主要实习专业20082009学年度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规模(人月)1广州尚加食品有限公司食品营养与检测7082佛山顺德乐维香精有限公司食品营养与检测1563广州市金禧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计算机应用技术4684广东华际友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计算机应用技术1865台山市碧桂园凤凰酒店有限公司旅游管理3066诚伯信息有限公司商务英语487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装潢艺术设计2168广州艺特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装潢艺术设计309云浮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新兴分公司建筑工程9010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建筑工程4211上海申泉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市场营销3012广州菲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30 (续1)1-3经费投入情况项目 年份2007年 2008年2009年总收入9(万元)15,788.75 18,268.75 20,238.58 其 中学费收入 (总万元/生均元)4,753.06/5,183.274,172.01/5,419.603,691.72/5,380.73财政预算内拨款(指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 (总万元/生均元)6,177.23/6,736.357,360.58/9,561.688,589.32/12,519.05财政专项投入10(万元)1.奖学金及助学金113.41 364.04 563.18 2.师资及人才引进200.00 184.99 200.00 3.教学设备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025.65 831.00 3,703.41 4.校园网建设370.87 170.99 350.91 5.图书馆设施及文献资源建设299.95 441.62 541.91 6.学校基础设施建设1,239.91 1,523.04 938.89 7.其他146.26 184.44 322.49 其他收入项目合计1,462.41 3,036.04 1,336.75 总支出(万元)15,327.60 17,424.82 19,103.73 其 中征地(万元)/房屋建设(万元)/设备采购(万元)1,848.15 1,544.65 3,971.15 日常教学(总万元/生均元)1,342.75/1,464.291,335.04/1,734.271,342.56/1,956.80教学研究(万元)135.70 274.28 323.58 师资建设(万元)321.75 238.48 229.96 其他支出项目合计11,679.25 14,032.37 13,236.48贷款余额(万元)1,600.00 1,000.00 0.00 9 包括学费总收入、财政预算内总拨款和各项地方财政专项投入的总和。10 请填写地方财政专项投入的各项目名称。说明:财政预算内拨款系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当年教育事业支出数系报表数。其他支出项目合计用当年教育事业支出数减去设备采购、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师资建设。(续1)1-4产学合作校内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名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机构成立年月2008年6月机构专职人数5人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171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数100%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数100%20082009学年度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1112,635人月20082009学年度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551人合作企业对学校准(捐赠)的设备总值107.54万元20082009学年度学校为合作企业技术服务获得经费数15.2万元20082009学年度学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12757人日工 学 结 合的主要形式1. 集中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形式。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集中一年顶岗实习或半年加半年的顶岗实习。目前有食品营养与检测、建筑工程技术、园艺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10个专业(专业方向)采用这种形式;2. 参与实际工作项目的工学结合形式,即结合学生就业岗位,依托行业协会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如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建立软件外包人才培训中心,与广州市RFID专业委员会及多家企业合作,开发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软件,学生及教师参与真实生产项目;3. 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形式。目前各专业均建有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学加实训的形式进行;4. 开放式工学结合形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开放,学生可自主进行实训或参与实际生产任务;如数控实训室、计算机应用实训室、艺术类实训室、电话营销实训室等等,学生均可在需要时进入实训室做相关的实训项目。1-5规划院校未来发展中长期规划学生规划数15,000专业规划数35院校发展类型定位一产为主 二产为主 三产为主综合重点建设项目食品营养与检测(公共营养与保健)、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四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社区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国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学习资源支持中心建设、办学基础能力建设等四个重点建设的综合项目。111名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满1个月为1个人月,实习半个月算0.5个人月,照此计算121名企业员工在学校培训1天为1个人日(续1)1-6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主要成绩主要成绩统计累计培养普通高职毕业生6,521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培训2,213人次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 个省级实训基地2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门省级精品课程4 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项国家级教改项目/ 项省级教改项目(推进计划)5 项对口支援院校数2 个培训教师总数30人培训管理干部总数28人联合培养学生总数98人其他: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州市教学成果奖6项; 市级精品课程7门,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 省教育厅教育教改项目5项。主要成绩综述:一、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学校遵循“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坚持文化塑校,植根社区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推行“精平台、强专业、多方向、模块化”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社区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办学成效显著。2009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学校课程和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组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8个专业群,建成省、市、校级精品课程50门,校级网络建设课程18门,131门课程建立了教学网站,省、市级示范建设专业、校级示范专业9个,建有中央、省、市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7个。将职业岗位证书的培训和考证纳入课程,构建了“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2009年毕业生的双证书率达到87.13%,2007、200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8%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平均超过95%。获得省教学成果奖1项,广州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二、社会服务能力突出。2009年5月,广州市政府批准我校加挂“广州社区学院”牌子,成为广州首家社区学院。学校先后在广州市多个区街道和社区建立实训基地,各类社区服务活动共计290余次,参与人数6,380人次。承担社会培训5万多人次,被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授予“示范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称号,被广东省企业培训协会评为2009年“广东省优秀培训单位”。学校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每年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000人次,其中高级认证约占20%,多次被广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评为“优秀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承担各级纵向科研项目70多项,开展横向项目20多项,取得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科研成果108项。近年来,学校接待来自国内外的50多所高职院校前来交流,与2所高校签订对口交流协议,并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帮扶。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均获得社会高度认同。(续1)1-7 重点建设专业的现状(1)专业名称13食品营养与检测(公共营养与保健)专业开办时间1999年专业是否跨省招生是 否学制(年)32009年招生人数175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4982009年毕业生人数210(准)订单培养人数/2009年就业率699.05%专任专业教师数/课时数20/4,811兼职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5/1,267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45%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68%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50%在校期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设备课时数298小时现有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520现有实训设备(台/套)698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4总值(万元) 155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4(台/套)15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100%“双证书”8获取比例100%其中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名称/等级/获取比例1食品检验工/中级/100%2公共营养师/三级/92%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顶岗实习、技术合作合作企业数20主要合作企业名称1广州市味研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2广州市雅禾食品原料有限公司3广州尚加食品有限公司4南海加腾利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起始年月2006.72007.72004.72007.7主要合作内容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技术合作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技术合作顶岗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企业参与教学人/时3/2103/2502/2301/8720082009学年度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20/1013/1060/105/1020082009学年度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201315520082009学年度接收就业学生数(人)878120082009学年度为企业培训员工(人/日) /对学校(准)捐赠和投入总额(万元) 83/其中(准)捐赠的设备总值(万元)/专项投入(万元)/项目/专业群相关专业名称1食品加工技术2食品生物技术3.(续1)1-7 重点建设专业的现状(2)专业名称13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专业开办时间1985年专业是否跨省招生是 否学制(年)3 2009年招生人数59 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1742009年毕业生人数49(准)订单培养人数/2009年就业率6100%专任专业教师数/课时数8/2,140兼职专业教师数/课时数8/628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48.96%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35.6%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51.7%在校期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设备课时数278小时现有实训设备总值(万元)311.8现有实训设备(台/套)250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4总值(万元)165.62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4(台/套)10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100%“双证书”8获取比例97%其中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名称/等级/获取比例1施工员/资格证/91%2. 造价员/资格证/87% 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2+1” 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企业数8主要合作企业名称1广州市政集团总公司2广东省一建公司3广东省四建公司4.云浮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新兴奋公司合作起始年月2008.62006.72007.62006.10主要合作内容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企业参与教学人/时4/2003/2207/1804/20020082009学年度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11/1010/1016/1019/1020082009学年度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99101020082009学年度接收就业学生数(人)236820082009学年度为企业培训员工(人/日)/对学校(准)捐赠和投入总额(万元)/其中(准)捐赠的设备总值(万元)/专项投入(万元)/项目/专业群相关专业名称1市政工程技术2物业管理3.(续1)1-7 重点建设专业的现状(3)专业名称1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办时间1996年专业是否跨省招生是 否学制(年)32009年招生人数49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2742009年毕业生人数45(准)订单培养人数/2009年就业率6100%专任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5/3,300兼职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5/800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35.6%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64.4%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45.6%在校期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设备课时数871小时现有实训设备总值(万元)1,094现有实训设备(台/套)1,800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4总值(万元)/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4(台/套)/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100%“双证书”8获取比例91.5%其中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名称/等级/获取比例1.“软考”程序员/中级/10%2.网络与信息管理员/中级/80%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订单培养、课程合作合作企业数22主要合作企业名称1华罗庚软件基地有限公司2广东华际友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广州市金禧信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4广州市远望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起始年月2001.92008.62008.72001.9主要合作内容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企业参与教学人/时10/2006/2008/18010/20020082009学年度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11/630/650/611/620082009学年度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1130781020082009学年度接收就业学生数(人)/35420082009学年度为企业培训员工(人/日)/5/23/36/2对学校(准)捐赠和投入总额(万元)40/其中(准)捐赠的设备总值(万元)40/专项投入(万元)/项目/专业群相关专业名称1软件技术2计算机网络技术3 45(续1)1-7 重点建设专业的现状(4)专业名称13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开办时间1984年专业是否跨省招生是 否学制(年)32009年招生人数149 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425 2009年毕业生人数50 (准)订单培养人数/2009年就业率6100%专任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7/4,250兼职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8/2,088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47%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33%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67%在校期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设备课时数396小时现有实训设备总值(万元)147.5现有实训设备(台/套)256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4总值(万元)/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4(台/套)/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100%“双证书”8获取比例100%其中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名称/等级/获取比例1导游员/初级/80% 2客房服务员/中级/20%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顶岗实习、技术合作合作企业数19主要合作企业名称1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2广东省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3台山碧桂园凤凰酒店4广州文化假日酒店合作起始年月2006.12008.72008.72008.4主要合作内容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员工培训顶岗实习企业参与教学人/时15/75010/50012/6004/20020082009学年度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30/1020/1050/1020/1020082009学年度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1010572020082009学年度接收就业学生数(人)334120082009学年度为企业培训员工(人/日)/25/220/1对学校(准)捐赠和投入总额(万元)/其中(准)捐赠的设备总值(万元)/专项投入(万元)/项目12/市级示范专业建设/专业群相关专业名称1会展策划与管理2酒店管理3 2. 院校建设方案要点2-1院校总体建设目标与方案综述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围绕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为办学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坚持学生为本、教学中心、质量核心、就业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探索办学模式和创新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二、总体目标通过示范院校建设,建成符合广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打造符合广州现代化城市社区教育与服务需要人才培养平台,构建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大学文化建设窗口,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通过实施建设项目,促进学校专业及专业群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化现代服务业和社区服务的紧密相联。在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建设一批高水平精品课程和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适应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的过程管理规范和教学标准,发挥重点专业对相关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省内外的同类专业建设提供示范。社区教育与服务质量及水平明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三、建设方案1. 重点建设食品营养与检测(公共营养与保健)、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4个与广州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直接对接的优势专业。建成一批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形成符合现代职业发展和职业教育规律,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与职业群、岗位群和社区需求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育高水平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立有利于构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机制,聘请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和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围绕着4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和满足企业技术转化需要的技术中心,建成若干教学、培训、职业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共享型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开拓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基地,增强为社区服务的能力。2. 加强社区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在广州市各区街建立社区教育与服务基地,与广州各区、街建立合作开展社区教育与服务的长效机制。加强技术开发服务和辐射交流,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加强国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强化文化素质教育,着力文化育人。营造广州城市学院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学习资源支持中心建设,建设一批质量高、课程内容丰富、使用效率高的网络课程。建立教学资源开放机制及使用机制,使教学资源库在课程网上学习、辅助教学中发挥作用,为以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四、建设总经费预算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经费9,350万元(其中省财政900万元、广州市财政7,950万元、学校自筹500万元);4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经费4,000万元,办学基础能力建设项目4,000万元,其他项目建设经费1,350万元。(续2)2-2重点建设专业(1)专业名称15食品营养与检测(公共营养与保健)专业建设目标与方案概述:一、建设目标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食品行业特别是公共营养和保健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和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师团队的建设,探索创建“三结合三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高度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良好的中华饮食文化与营养健康素养以及熟练的现代食品行业岗位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食品营养与检测(公共营养与保健)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建设,建成广东省同类专业中特色鲜明的示范性专业,进一步提升专业群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的能力。二、建设方案概述1. 构建“三结合三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探索“三结合三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食品行业职业岗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与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公共营养师(三级技能)、保健食品加工技术、营养配餐与评价等15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2门市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网络课程,编写5本基于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9本校本教材,编写出版高职高专教材2部(种)。2. 建立一支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切实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团队核心、业务骨干作用,校内培养1名熟悉行业企业发展动态、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从企业聘请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15名;聘请20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通过顶岗锻炼、进修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获得公共营养师、食品检验工、食品安全师的“双师”素质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力争到2012年达到省级教学团队建设标准。3.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食品营养与健康实训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实训中心和食品加工技术实训中心,新建10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依托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扩大社会服务,深化校企合作,并建设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生产车间”模式建设校内小型食品加工生产线,实训过程完全按照企业运作方法进行,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和质量监控,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4.社会服务能力完善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为社区、企业提供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宣传和培训,每年达1000人次以上;为10家以上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从业人员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中小型企业员工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口支援等服务项目。5. 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建设,优化质量保障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三、建设经费预算本项目经费预算1250万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753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45万元,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 220万元,科技与社会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132万元。15按专业分页填写,一个专业一页,编号依次为“专业(1)、(2)”,可不概述专业群建设内容(续2)2-2重点建设专业(2)专业名称15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专业建设目标与方案概述:一、建设目标以培养“能吃苦、通工艺、精施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把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转型为培养市政工程施工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着眼于市政管道、市政道桥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施工,打造广州市一流水平的品牌专业,建成广东省特色专业。创建“工学交替、实境育人、四岗渐进、能力递增”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于施工全过程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实训指导教材,完成职业技能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打造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成校级以上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增强以服务社区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二、建设方案概述1. 构建“工学交替、实境育人、四岗渐进、能力递增”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适应广州地区市政建设发展需要,结合广州市“三旧”改造工程,构建服务于现代城市建设与管理行业的专业群;总体构建具有“工学交替、实境育人、四岗渐进、能力递增”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顶岗实习过程,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培养目标。以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三年内,完成15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建设7门优质核心课程,市级以上精品课程2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门,开发3门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并逐步建立面向市政行业的专业教学资源库。2. 打造“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并重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三年内,重点专业专任教师达到10人,培训专业骨干教师6名,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5%;从企业选聘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建立3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3. 建设具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的区域性共享实训基地将市政工程实训中心建成区域共享、开放型,具有示范性和辐射作用的省内一流高职教育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开展相应的实训教学、生产性培训,成为省内一流的产学研结合基地和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学生顶岗实习率达到100%。4、全面提升专业的辐射和社区服务能力三年内,通过建设,为广州市政工程建设领域的施工企业培训一线员工,对参与广州“三旧”改造工程的农民工进行培训,计划完成各类培训2200人次。为专业群相关专业提供教学改革的平台,促进专业群中各专业在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共建共享。5. 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建设,优化质量保障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三、建设经费预算本项目经费预算1050万元(其中省财政支持经费300万元,广州市财政支持经费750万元)。课程建设经费17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经费123万元;实训条件建设经费575万元,其他182万元。15按专业分页填写,一个专业一页,编号依次为“专业(1)、(2)”,可不概述专业群建设内容(续2)2-2重点建设专业(3)专业名称15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目标与方案概述:一、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广州城市信息服务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培养熟练掌握IT运维服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具有“诚信有德、超值服务”职业素质的服务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双平台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岗位+拓展”模块课程体系;构建“三元一体”实践体系,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校企联盟,共建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规模化的顶岗实习基地群,完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规程和相应机制;大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为龙头,辐射和带动软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组成的信息服务专业群和其它专业(如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的建设,在广东省内培育信息服务人才的同类专业中起引领作用。二、建设方案概述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校企搭建技术培养平台,校社搭建服务素养培育平台,技术能力培养与服务素养培育相融合,企业实践与社区锻炼相融合的“双平台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位+拓展”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企业与社区合为一体的“三元一体”实践体系,以“立足校园、走进社区”为途径培育“诚信有德、超值服务”的职业素质。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至2012年,要完成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开发,建设6门以上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建设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2-3门;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高职教材6本;建设由案例库、试题库、网络课程等内容组成的专业课程资源网站。2. “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为途径,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在企业中聘请物联网技术、IT运维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到2012年,增加专任老师3-5人,兼职教师15人。培养2名高水平专业带头人,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9名骨干教师,建立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师队伍。3. 实践基地建设与“广东华际友天”等公司形成校企联盟,共建、共管和共用一个融教学、培训、鉴定、研发、生产、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计算机应用服务实训基地,改造新建“物联网应用开发实训室”等9间实训室和一个“项目孵化中心(教学工厂)”,建立以“远望谷”为代表的“物联网信息服务实习实训基地群”等四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顶岗实习基地群。每年为400名学生提供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4. 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立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构建教学科研团队,开发信息服务应用产品2-3套,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每年开展社会培训和鉴定服务不少于1500人次,开展对边远地区院校的对口交流。5. 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专业人才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建设,优化质量保障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三、建设经费预算本项目经费预算850万元(省财政经费投入300万元、市财政经费投入550万元)。分配如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153万元;师资建设93万元;实习实训条件建设589万元;其他及不可预见经费15万元。15按专业分页填写,一个专业一页,编号依次为“专业(1)、(2)”,可不概述专业群建设内容(续2)2-2重点建设专业(4)专业名称15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目标与方案概述:一、建设目标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高雅文化素质、高水平服务营销技能的会展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打造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为核心,建成会展服务与营销特色鲜明、实习基地配套功能完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省内知名、服务广东会展产业能力突出的省级示范性专业及专业群,辐射、带动校内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高职院校会展相关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示范。二、建设方案概述1. 构建“双核三方”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适应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构建服务于区域会展行业的特色专业群。围绕会展服务、会展营销双核心技能,建立“学校、企业、社区”三方合作联动机制,打造“双核三方”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技能+人文素养”的课程体系,以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2. 构建高水平的“双向流动、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下企业,行业专家进课堂。通过培养、聘请等方式,不断充实、完善和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和优化“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到2012年,在省内高职同类专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1名以上;培养4名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聘请行业专家5人,客座教授2人;聘请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达5人以上。3. 建设“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突出“服务+营销”核心技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咨询服务功能四位一体的生产性共享实训平台,建成后使之成为广东省会展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训功能,建成会展专业群实训平台,重点新建会展综合实训室、会展策划与创意实训室2个校内实训室;扩建1个旅游(会展)仿真实训室。培育优质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0个以上。可为学生提供单项实习、综合实习及顶岗实习。4. 服务平台建设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年度推进,逐步到位,打造“岗位培训、咨询策划、技能鉴定、对口交流”四大服务平台。2011年建成会展人才培训中心,2012年建成会展咨询策划中心和会展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三年共为社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3,000人次,为企业提供咨询策划6次以上。5. 质量管理与保障完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建设,优化质量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就业率98%以上、专业对口率80%以上,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满意率90%。三、建设经费预算本项目经费预算850万元(全部由市财政经费投入)。分配如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248万元;师资建设152万元;实习实训条件建设300万元;专业内涵建设等经费120万元;其他及不可预见经费30万元。15按专业分页填写,一个专业一页,编号依次为“专业(1)、(2)”,可不概述专业群建设内容(续2)2-3社会服务一、建设思路与目标以学校4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为依托,以社区职业教育为主,结合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需求,开发培训项目,采用多种培训方式,扩大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规模,至2012年,每年培训达到16,000人次,使学校成为广州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绿色生态园区环保设施共建及运维服务合同
- 2025年全流程汽车租赁与挂靠、维修保养服务合同
- 2025全方位保障协议离婚及房产过户手续一站式服务合同
- 202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房产销售代理服务合同
- 亿嘉钢管土地租赁合同2025年续签与储备土地开发合作协议
- 2025年都市时尚餐饮品牌加盟代理合同
- 2025年宠物航空托运与宠物度假住宿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环保节能型玻璃隔断安装与施工规范合同
- 2025年环保设施运营维护保函服务合同书
- 2025年大型客车安全运输及定期维护保养服务合同
- 英语词根大全(共910个)
- 劳务派遣员工离职协议书 (2024年版)
- 水平定向钻施工技术方案
- 2.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课时训练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传感器技术-武汉大学
- 升学宴会模板
- 茶叶品牌联合推广及市场拓展合作协议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英语分项汇编(全国)专题 22 完形填空(新高考15空)(学生卷)
- YYT 0972-2016 有源植入医疗器械 植入式心律调节设备用四极连接器系统 尺寸和试验要求
- JTJ073.1-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养护技术规范
- 小学生血液知识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