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解析之二十九之 随卦第十七.doc_第1页
易经解析之二十九之 随卦第十七.doc_第2页
易经解析之二十九之 随卦第十七.doc_第3页
易经解析之二十九之 随卦第十七.doc_第4页
易经解析之二十九之 随卦第十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经解析之二十九之 随卦第十七【易经原文随卦原文】 随卦第十七 泽雷随 兑上震下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随卦卦象解析】 “ ”是易经六十四卦第十七卦随卦的卦画、符号,而“随”是这一卦的名称。 随卦上卦即外卦为兑卦?,下卦即内卦为震卦?,兑象征泽也称兑泽卦,震象征雷也称震雷卦,所以随卦也称泽雷随卦。 易经各卦,每一个阳爻为一笔、一个阴爻为两笔,各爻笔数相加,结果为双的为阴性卦、为单的为阳性卦。随卦上卦震雷为双笔、是阴性卦,下卦兑泽为单笔、是阳性卦,同时上下两卦又都是阴性爻在上、阳性爻在下,这种多层次的阳下于阴的结构特点,在崇阳抑阴的易经以是极少的变例。易经历来讲阳君阴臣、阳君子阴小人,随卦的这种特别的阳下于阴的结构,所要表达的就是君王真心从善、谦恭待民,君子从善如流、择善而从之象。【随卦卦辞解析】 随:元亨,利贞,无咎。 各卦卦名,其实就是这一卦的主题,都各有明确的意义。随卦的主题就是“随”,随卦所讲的是随从、跟随,其实质则是从善,向善良者学习,就如后世儒家所言,“见贤思齐”,见到比自己修养好的、做地好的,就努力地反思、反省自己,努力地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修养。这样做,自然就会“元亨,利贞,无咎”、大为亨通、坚守正道、没有过失了。【随卦爻辞解析】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官”是指官家,代表政府,过去最大的官家就是帝王,水浒传里赵宋的皇帝就叫官家。官家的话就是圣旨,皇帝更是金口玉言,一言即出驷马难追。“渝”则是改变的意思。理论上讲,官家的命令发出去了就不能够改变,即使是错了也要执行,那是不对的。错了就错了,如果发现不了其中的错倒也罢了,但如果在执行中发现的错误,就应该马上纠正,知错就改才是正确的,所以爻辞讲“官”不是不可以改变,可以“有渝”、有改变,可以有正确的调整,这才是“贞”、才是正道,这样才能够“吉”。和随卦主题联系起来讲,无论谁,即使是皇帝,也应该知错就改,知错就改就是从善,反之有错不改、甚至一意孤行必将酿成大错则与从恶无异。 官家能做到有错必改,自然大受民众欢迎,可以更好地取信于民,所以当国家需要时,比如需要“出”兵“交”战时就可以取得成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跟随就要有个方向。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小子”和“丈夫”,其实就是“小人”和“君子”的另一种称呼。“系小子”当然就是跟随着“小人”,这必定会“失丈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小人为伍自然就与君子无缘。这样做结果如果,爻辞内容没讲,或许人人都明白。反过来会是如何,六三爻接着给出了答案。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接着六二爻解,“系丈夫,失小子”自然就是跟随着“丈夫”也就是君子这个队伍,而不是“小子”也就是“小人”那个圈子。这自然是真的向善,也就合了随卦从善如流的主旨。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随有求得,利居贞”。 追随和从善都是主观的愿望指导下的行为,是一种有所追求的行为,必然有所得,这最大的“得”就是“利居贞”、利于自己长期地走正确的道路、做正确的事情。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系丈夫,失小子”、亲君子而远小人,自然自己的品行修养可以得到持续的提高,因而也就不容易做错事情,从而可以使自己做对事、对正道。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你追随别人,后来又有别人追随你,这就是“随有获”。这时候所要做的,就是要“贞凶”、要守正防凶。你从善如流地“系丈夫、失小子”、亲君子远小人、一直追随着别人,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因而越来越高,于是就有人向你看齐,向你学习,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呀,为什么还要“贞凶”呢?“凶”从何来?从何说起? 易经通例,九四爻多言公侯、九五爻则多讲帝王。帝王希望人人围绕在自己身边、团结在自己周围,而不希望他的下面还有一个中心。现在,有那么一位王公大臣,位高权重、德高望重,周围聚集了一批崇拜者,他的主子不怀疑他心存叛逆、不担心他尾大不掉才怪。一旦有了这种怀疑与担心,那这位大臣怎么会不危险呢?说不定哪天主子一不高兴,找个借口自己的脑袋就搬家了。 为了防范这种“随有获”的风险,历史上不少能臣都采取过“自污”的方式以自保。下面就给大家讲个萧何自污名节、以释君疑的故事: 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土作相国的护卫,真是封邑进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也非常高兴。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却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郭外家中种瓜,味极甘美,时人故号东陵瓜。萧何入关,闻知贤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今天,他见萧何仍未领会他的意思,便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不解,问道:“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说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人国库,移作军需。汉帝刘邦果然十分高兴,奖励有加。 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来使回报萧何,萧何亦未识汉帝何意。一日,萧何偶尔问及门客,一门客说:“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萧何大骇,忙问其故。那门客接着说:“公位到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你呢?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再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萧何何尝不明白,对于一般的小官吏,汉帝并不怕他们有野心。所以一有贪赃枉法行为,必遭严惩。对于自己这样的大臣,汉帝主要是防止他们有野心,对于贪赃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轻重了。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镇国家、抚百姓的萧何,违心地干了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心中很不安,总想找机会补偿百姓。不久,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萧何觉得太浪费了,便上奏请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杆照样可以供养禽兽。汉帝刘邦当时正在病中,见此奏章,又恨萧何取悦于民,一怒之下,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满朝文武以为萧何必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连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辩。幸亏有一个名叫王卫尉的人,平日素敬萧何的为人,在侍卫刘邦时顺便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余怒未消,道:“休要提他?提起他朕就生气。当年李斯为秦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受了商人的许多贿赂,竟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取悦于民,自己得个好名声吗?不知道把我看成是什么样的君主了!”王卫尉闻言奏道:“陛下未免错疑丞相了。臣闻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相国为民兴利,化无益为有益,正是丞相调和鼎鼐应做的职务。民间百姓感激,断不会感激丞相一人,因为有这样的良相,必是贤明之君主选用的。还有一层,丞相如有野心,当年陛下在外征战数年,他那时候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坐据关中,何至反以区区御苑,示好百姓,而去收买人心呢?”王卫尉见汉帝认真在听,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前秦灭亡,正因君臣猜忌,才给了陛下机会。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浅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呀。”刘邦听了,心里虽然不大高兴,但想想王卫尉的话毕竟有些道理,于是挥挥手,当天就命人放了萧何。 萧何当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见刘邦开恩释放了他,更是诚惶诚恐,谨慎恭敬。虽然因为全身带上刑具,害得他手足麻木,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而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再朝拜天子,只得这样上殿谢恩。刘邦见萧何如此狼狈,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安抚萧何道:“相国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的这段话虽然言不由衷,但对萧何的廉政为民,终于还是默认了。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历史上这类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春秋时期秦国大将XXX和清末曾国藩,都曾演绎过自污自保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都到了“随有获”的程度,因而也就有了帝王对他们功高震主的担心,随之而来的也就是他们所要面临的“凶”。 面对这样的“凶”,我们是不是要放弃我们对“善”的追求呢?当然不是,我们要“贞凶”、守正以防凶。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杜绝“有得”,不可能不让别人追随我们,因为那是人家的事。我们要做的和能做的就是要要“有孚”、有信心、还要真诚,要坚持“在道”、走正确有道路,“以明,何咎”,堂堂正正地走正路,怎么会有什么过错呢? 九五:孚于嘉,吉。 九五爻多是讲帝王的,当然推而广之肯定不仅仅指帝王,应该可以泛指那些在一定范围与条件下可以掌握主动权的人,比如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甚或一个单位的首长。 “孚”我们讲过,是真诚地相互信任。“嘉”、善,指一切从善之人。“孚于嘉”,就是要充分地信任所有的好人、那些追随、从善的人,要相信这样做回过头来也必定会得到他们的信任。这样相互真诚地信任,不“吉”而何?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易经读熟了,就会发现不少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凡事讲趋势性的东西,到了上九、上六,必然是趋势的向相反方向的改变,就如否极泰来、剥极必复。而凡是讲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