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筝教案(1) 风筝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 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 课前准备学生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成问题卡片。 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制成卡片,准备交流。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风筝的图片、歌曲。 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及疑难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1)播放歌曲风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n)二猜一猜。 下面这首诗是清吴友如的一首题画诗,猜一猜描写的是一项怎样的活动只凭风力健,不加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清云有路通。 (2)互谈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它游戏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 那么,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 (4)了解鲁迅及作品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自由朗读,并对照卡片做笔记。 (二)整体感知,朗读思考。 (1)听读课文并感知(课件展示,课文配乐配图朗读。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可从“我”的角度,也可从小兄弟的角度谈。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我们感悟到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 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 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 我们要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 (因是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三)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生共读。 (提问暗示作者是如何根据“我”的情感经历安排文章结构的?) (2)讨论明确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 (板书)(四)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1)学生与作品对话在预习提问的前提下,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问题卡片,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质疑,准备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2)学生与学生对话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 下节课每组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陈述本组讨论结果,不同意见或尚未解决的难题可在老师的启发下全班讨论。 (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 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学生可保留自己的观点,尊重其独特理解与感受。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网上搜索并阅读风筝赏析作品。 (2)准备课后练习 一、二。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品味语句。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 对课文主体内容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交流探究。 师生与作品对话 (1)师范读 1、2自然段,生思考问题情境一 1、“我”见到风筝为什么会产生“惊异和悲哀”的心情?(联系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多角度探究)明确1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 明确2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 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2)指名朗读课文(34段),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情境二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板书“我”嫌恶小兄弟喜欢 2、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在课文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并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天真、活泼、聪明。 3、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明确3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 (3)自由朗读第511段。 思考问题情境三 1、“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答案在第几段?(划出并自读之。 ) 2、“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作者为什么说“不幸”?(自主探究,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3、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明确后在书上划出,这是本文重点,可让学生自由感悟。 )教师小结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 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 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 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兄弟已全然忘却,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呢?(提示学生结合语境思考与讨论。 )教师小结作者的为人严肃认真,富有自省精神。 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 更因为自己对弟弟“精神虐杀”式的管束,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 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4)问题情境四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集体朗读)(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可以适当提示背景资料。 )讨论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 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二)体验反思,合作表演。 学生与作者对话 (1)假如你处在作者这个位置,你会如何做?找同桌同学表演,分别扮演“我”和小兄弟。 (2)想象虚拟空间,穿越历史,通过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主题的理解。 (三)深入理解,感悟主旨。 师生与作者对话 (1)讨论请四人小组讨论,从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 (提示在整体感知与局部探究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 ) (2)让学生自主品析、研讨主旨,自己去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当好穿插引导的中介,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参与活动。 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扬。 (3)主题讨论提示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4)主题探究提示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 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 (四)课堂总结,提出希望。 教师与学生对话 (1)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说明“我”对弟弟的自省。 (板书)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也说明弟弟和“我”的亲情。 (板书) (2)教师总结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 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 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与本文对比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课后练笔。 文中小弟弟说“有过这样的事吗?”弟弟似乎全然忘却了,毫无怨恨。 那么,如果弟弟没有忘,请你想象一下当哥哥有此行为后,弟弟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 附板书设计 七、教学评价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而且又有一定的难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营销试题及答案
- 税务会计专业试题及答案
- 机械专业试题作业及答案
- 通信专业笔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汉川市金益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文案策划专业试题及答案
- 高级文秘专业试题及答案
- 9月份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 建筑施工方案怎么查找
- 家具组织施工方案模板
- 2025四川蜀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招聘16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1课 认识工具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西泠版三年级上册-西泠版
- 2024年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江西分公司招聘2人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内嵌视频)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体育模拟上课培训课件
- 《2025年9.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 (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800个产粮大县名单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含参考答案)
- 《管理学基础》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 企业财务管理课件财务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