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执教者:海珠区东风小学 区丽华【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一篇回忆录,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离我们目前的生活是比较久远了,大部分学生都不是特别了解。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不断以背景资料为补充让学生能更深刻的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李大钊这一人物。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理清顺序的基础上,领悟课文的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学会在今后写作中的运用。学习被捕前部分,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通过抓重点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加深领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舅姥爷、乱蓬蓬”等词语。2、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能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重点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深入体会李大钊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感受女儿对父亲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4、领悟课文的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学会在今后写作中的运用。【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深入体会李大钊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感悟女儿对父亲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2、领悟课文的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学会在今后写作中的运用。【教学难点】 能联系社会背景品析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领悟课文的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学会在今后写作中的运用。【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写字帖一、创设情境,单元整组导入。1、师: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你可曾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二、检查生字,审视课题,了解背景1、检查预习(昨天孩子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读词语书籍抽屉严峻散步勉强披散待了一会儿读准轻声词语和变调:乱蓬蓬(阳平变阴平)。注意观察多音字。2、提示:课文中的多音字还有哪些(夹、横)相机出示。3、再读课题,你们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请联系课文下面的批注和课文的第一段,(点明了时间,作者是李星华回忆的是李大钊年月日李大钊被害了)(1)小结并出示背景资料。出示背景一: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1943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4、介绍李大钊及背景二: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5、简单介绍倒叙写法。三、整体感知1、请快速圈画表示时间变化的词。(“那年春天(才过了两天、第二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第二天(前一天是4月28日)”)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在这相应的时间段里,分别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给予学生静读课文的时间,深入思考,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读课文,找时间、说事件中逐步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3、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1、刚才大家朗读的3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呢?(首尾呼应)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3、拓展练习,掌握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老师这里提供一篇报道的开头,同学们能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出结尾吗?开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结尾: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理解内容,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领悟表达方法。四、“品读”父亲,感受真情1、出示学习要求:细读课文的第二部分(2-7),思考: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被铺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画出相关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汇报交流:1、片段一:(课文第二部分)【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预设一:(1)父亲含糊地回答我的原因?(2)父亲还有哪些举动也说明了局势严峻? 出示背景三:1927年春天,局势越来越严重,北京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早晨,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3父亲烧书的原因,文中有交代吗?(出示:第6自然段)(4)练习朗读。预设二:(1)学生谈感受,练读父亲坚决的语气。(2)出示句子比较: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反问) 常对你说,我不能离开。(陈述)(3)父亲坚决不离开北京的原因?出示背景四: 当时,李大钊是共产党的领头人之一,负责领导北京和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共产党员需要他的帮助和指示开展工作。他时刻关心灾难深重的祖国的命运,完全明白当时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为了实现解救民族、造福百姓的伟大理想,他临危不惧,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留在北京工作。【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地抒发自己的见解。再结合学生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品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进一步明晰作者所塑造的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