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1_第1页
孙双金《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1_第2页
孙双金《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1_第3页
孙双金《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1_第4页
孙双金《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执教 孙双金 点评 苏小雨语文教研组研究拉萨的天空一文的教学,发出了共同感叹:文章写得真美,可是这么美的文章教起来却很觉得为难:散文通篇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这样的美文处理不好便会因过多的讲解分析而被肢解得失去美感,难以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只读不讲,学生对文中大量生动、贴切的描写语言又难有真切的感悟。孙双金校长随堂听了其中一位老师执教这一课,上完课以后这位老师显然还没有从教学实践中顿悟出灵感,便将大家的困惑求救于孙校长。孙校长虽然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篇文章,但他对这篇优美的散文产生了很高的兴致,欣然答应自己来上这一课。 正如他课前所说的那样,这样的语言优美的散文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培养情感。 让我们一同回味孙双金校长这堂美文赏读课。 情境一:看板书,猜意图,形成阅读期待。 师:这节课,孙校长给大家上课,同学们欢不欢迎? 生(一齐大声):欢迎! 师:欢迎有什么表示? 生热烈鼓掌。 (简洁、亲切的开场面一下子让课堂的氛围热烈起来。) 以前,我到其他班级去上课时,我也常常这样对学生说。事实证明,在这些话语的引导下,一下就拉近了教师同学生的距离,使课上得顺利,课堂气氛很融洽。 师:今天我们接着李老师教学的进程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猜一猜孙老师为什么这样写板书。 师板书课题,“天空”字蓝色粉笔写。 生:“天空”字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我猜这篇课文主要写得就是天空。 师:你猜得有道理。 生:“拉萨”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我猜是为了突出“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写别的地方的天空。 生:“的”字写得比较小,提醒我们要读轻声。 师:你读一读题目。 生读题。 师:注意字体的颜色。 (适当的点拨给了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向。) 生:拉萨的天很蓝,所以老师用蓝色粉笔写“天空”二字。 师:你真聪明。老师的板书都是有意图的,大家以后要注意看。(猜谜是孩子极喜爱的游戏。语文课一开始让学生猜谜,学生学习的兴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同时也激发起学生今后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的关注。)也曾让学生仔细看我写课题,充其量也是引导学生注意写好写对汉字的一些要点,从没见过写一个板书还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可以帮助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读好课题 情境二:观天空,练说话,调动起生活经验。 师:拉萨的天空很蓝,我们南京的天空呢?到走廊上去看一看。想一句话回到教室里来说一说南京的天空。是去看,去想,回来再说,不要打扰旁边的班级上课。 生轻轻地走出教室,在走廊上仰头观看,指指点点。两分钟后回到教室坐好,纷纷举手。 生: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眼望不到边。 生:南京的天空看不到云彩。 生:南京的天空上看不见几只鸟儿。 师:看不见鸟儿,怎么数呀?重说一遍。 生:南京的天空上看不见小鸟。 生:南京的天空亮闪闪的,太阳照在栏杆上发出金光。 还有人要说,师示意停下。 师:能写一篇文章吗? 生(几个人争强好胜):能! 师(笑):看了一分钟就能写一篇文章,真了不起!我们来看作者是怎样把拉萨的天空写成一篇文章的。 (语文课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去表达,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能不喜欢吗?活泼形式背后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学生生活体验的调动更有利于对文章的进一步感悟。) 自己教学这一课时,为什么就没想到这样做呢?都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才是活的知识,活的教学。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去聆听,去体验这样的感悟是真实的,感受是深刻的。 情境三:以读代讲,建构话题,引领读书内化。 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指名朗读。 师:你读得很流畅,但不叫朗读。 生动情再读。 师:第一自然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湛蓝。 师:有不同的或补充的吗? 生齐:透亮。 (找关键词,这是将学生的阅读由普通认读层面引向理解感悟。) 师: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湛蓝”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孙校长没看过,谁能告诉我。 生:“湛蓝”就是很蓝。 生:“湛蓝”就像我手中的笔杆的颜色,蓝得发光,蓝得透亮。 (举起手中的钢笔) (儿童极富表现的欲望,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将令他们何等自豪!) 师:读一读,让我们听出湛蓝、透亮。 指名读,齐读。 师:作者光用“湛蓝”、“透亮”形容拉萨的天空还觉得不够,还打了个比方 生齐:像蓝宝石。 师:“蓝宝石”什么样子? 生:是非常蓝,闪闪发光。 师:这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起读。 生齐读。 师:谁有本事背下来。有本事背的把书合起来,背不上的可以看一下书。大部分学生将书合上,挺胸抬头背诵。 师:背下来还不够,谁能再说说: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_。 看谁说得好,谁是江南才子,江南才女。 生略做思考,纷纷举手。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蓝宝石。 生笑。 师(笑):这是书上的,说自己的。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蓝钻石一样。 师(亲切地):没离开石头。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粒粒蓝沙子。 师:不太恰当。 生(女):拉萨的天空,好像清水洗过的蓝绸带一样。 师(竖起大拇指):了不起,江南才女。 生(男):拉萨的天空,好像一块巨大的蓝玻璃。 师(鼓掌):江南才子。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太阳照射下的海面。 师(热情地与其握手):握手是最好的赞许,有更精彩的课后可以和孙校长合影留恋。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望无边的海水一样。 师:才女。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蓝油漆一样。 学生哄堂大笑。 师:差一点点,用美好的事物来形容。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清澈的小溪。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幅蓝色的油画。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条蓝领巾。 生又笑。 师(作诧异状):蓝领巾? 生:是的,国外有蓝领巾,就像我胸前的红领巾一样。 师:有那么大的蓝领巾吗?可不可以用前面一位同学说的“蓝绸带”。 生微微点头,信服地坐下。 师:再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巧妙的话题帮助学生完成读书内化,读出了意境,读出了感悟。真情而艺术的赏识给了学生阅读的动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激情,表达的欲望,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在阅读中的统一。) 名师就是名师,想想自己,自己也知道“湛蓝”、“透亮”是第一小节的关键词,可是自己却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越俎代庖,难怪,回想教学这一段时,学生没有这样的激情,这样的表达,一篇美文的精彩之处,就这样,被我忽略了。我想,如果再让我教这一课,我更清楚我将怎么做了。其实,以后的教学中,我都应该将更多的这样的机会留给学生,相信他们,锻炼他们。将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师:“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两句我不懂,谁能给我说说。 (巧妙地将自己隐藏起来,把舞台留给学生,是孙校长一贯的教学风格) 生:“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拉萨的天空很蓝,作者把它比作海水了。 生:说话的声音碰到蓝天,伸手能摸到蓝天,说明拉萨的天空很低。 师:拉萨的天空为什么很低? 生:拉萨的天空很蓝,很干净,看上去很低。 师:对,而且拉萨的海拔很高,离天很近。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齐读。 师:读这两句孙校长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叫夜宿山寺,会背吗? 生齐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呼醒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助于理解新知,又让学生学有所用,乐而好学,可谓一举两得。) 是的,教学可以联系古诗,也可以联系成语,词语。这样学,知识就会象链条一样紧紧连在一起,就会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师:中秋节晚上,我和家人去北极阁赏月,站在玄武湖畔看见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八月十六,我们一家人又到南师大紫金校区赏月,那天天上还漂浮着片片白云,看上去更美。明月在白云的映衬下更美。读下面一句,是什么把拉萨的蓝天衬得更美。 生自由读:“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读一读,体会体会。 “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教师的话语朴实亲切,这样的过渡语言也是拓宽学生知识的一扇窗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正所谓“润物细无声”。(语文学习也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过程,孙校长的动情地描述既是在浅显地阐述景物搭配的美学原理,同时也将学生引入有效学习的最佳心境。) 师:刚才我们选出了江南才子,江南才女,现在我们要选出读书大王。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让学生打分。 生:我给他打99.5分。 师:为什么扣他0.5分? 生:他读得很流利,也很有感情。但还没能读出拉萨海拔的高,蓝天很低。 师:你能给我们读一读吗? 生动情朗读,引得热烈掌声。 师:我给你打106分,让人感觉到说话声能碰到蓝天,伸手能摸到蓝天,读得很有味。齐读,能不能读120分? 生齐读。 师:120分。这么长,这一段能不能背下来?我背不出来,能背出来的,我拜他为师。 生争相举手,跃跃欲试。 指名背,学生背得动情而流畅。 师(走到他跟前,热情地握着他的手):你真了不起! 师(对大家):能背的一起背。 生大多站起来背,由于兴致太高,声音震耳欲聋。 师(笑):这叫喊书,不叫背书。 生再背,很有感情。 师(拱手):你们都是我的老师,我向你们学习! 生(不约而同,摇手):不敢当,不敢当! (临近下课,学生学习热情有增无减,孙校长变幻新奇的赏识艺术刺激着学生,使之始终保持最佳的兴奋状态。)背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甚至会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但孙双金校长教得这样有趣。这源于他那独特的激励,他愿意放下老师的架子,蹲下来看孩子,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这样的欣赏就象是阳光雨露,有了阳光雨露,我们的花朵一定能更加茁壮地成长。情境四:巧妙收尾,轻松解词,趣味悠长。第三段 师:读一遍,这句话能背出来吗?练一练。 生齐背。 师(引读):拉萨的天空蓝得 生(齐):让人神往 师:什么叫“神往”? 生:拉萨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生:精神和灵魂前往。 生哄笑。 师:今天大家书读得好,明天跟孙校长一起去拉萨游览欣赏湛蓝、透亮的天空,好不好? 生(大声):好! 师(笑):开个玩笑。拉萨的天空很美,大家心里都想去,这就叫“神往”。 听完孙校长的课,我们和学生的感受一样,收获着无尽的快乐。 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语文学习是快乐的,课堂上他们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他们感受到登山般的喜悦而惬意,情感的闸门不断地开启,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快乐中发展了语言和思维,充实中培养了情感,成长中获得了自信。对于我们听课的老师来说,这样的一节语文课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关于美文教学困惑的顿悟,更为我们明确了理想的语文课堂的胜景。孙校长的这节课是朴实的,来不及准备任何现代化的辅助手段,整节课都以朗读、背诵为目标,也以朗读、背诵作手段,但朴实中充盈着情感的魅力,智慧的魅力,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在阅读中欣赏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