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桉树人工林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广西桉树产业发展为例项东云 陈建波 刘 建(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南宁,530001)引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给林业明确了重大历史使命。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要大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流域生态工程建设。要全面加强林业基础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把兴林与富农紧密结合起来,在努力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统筹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构建林业发展的科学格局。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是林业建设的两大任务,要争取处理两者的关系,推荐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近年来,国家加大林业“六大工程”建设的力度,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提出了“东扩、西治、南用、北休”林业发展战略布局,从全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的战略地位确定南方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2年环境保护发展大会以来,生物多样性公约、京都协议书、1983年和1994年的国际热带木材协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的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与森林有关的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相继生效,世界各国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林业发展的目标与原则,并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制定了一套国际性的原则。由于世界各国加大了环境保护特别是热带地区天然林保护力度,导致世界木材和林产品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林产品价格也稳步上扬。大力发展商品林,进行定向培育,走营林与加工相结合的道路,以人工速生材、小径材替代天然林大径材生产林产品,已成为世界林业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迅速增加商品林资源,取代人类从天然林中获取木材和其它林产品的途径,已经成为世界速生丰产人工林发展的共同目标。商品林资源,特别是木材资源,是生态体系和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性的共识。集约经营,节约林地,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是世界人工林发展的方向。人工林及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人工林大国,人工林及其产业的发展肩负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1 桉树人工林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1 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在维持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提供林产品和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可持续经营,即是森林达到一个或多个明确的、特定的经营目标的经营过程,在不减少其内在价值及未来生产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前提下,达到连续不断地生产森林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是评价衡量通过森林经营使森林状况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生态脆弱,森林资源量少,分布不均的特点,我国选择走森林多功能主导利用的道路,把森林资源区划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为两大类。分类经营符合用较少的林地资源提供尽可能多的森林产品与服务的要求,由于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非常低,为了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选择分类经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科学决择。生态公益林:是指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满足人类社会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李卫忠,2001)。主导“产品”是生态服务功能,主体效益是综合生态效益。主要经营目标是培育最佳的生态效果,如森林结构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与环境的长期适应与协调等。评价生态公益林是否符合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必须把森林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商品林: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向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集约和规模经营的森林(江机生,1998)。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商品生产功能,追求资源生产效率和资本投入产出的最佳效果,在经营技术上以低成本、高产出、生产流程简化为根本。在此基础上,兼顾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评价商品林是否符合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应该把森林资源及其生产力、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由于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经营目的不同,主导利用方向不同,发挥的主体效益不同,对两类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不能用相同的标准去评价。为了使商品林能够兼顾生态效益,国家在政策措施上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如用材林的限额采伐制度,商品林指标的计划制度,采伐更新的限制性技术要求等,目的是使商品林在发挥其商品生产功能的同时,能兼顾发挥生态效益,而绝非要求商品林象生态公益林一样经营(金大刚,2006)。1.2 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桉树人工林发展是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天然林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措施,只有加快商品林资源培育,才能使环境保护、改善生态落实到实处,生态效益和意义重大。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是相辅相成,发展桉树人工林与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符合国家森林分类经营原则,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评价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基于国家的森林分类经营原则,明确商品林的定义以及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是商品林而不是生态公益林。桉树人工林是商品林,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对象,评价其是否能实现可持续经营,基本的评价标准有两条:桉树经营的经济活动能否长期持续下去,是否能充分体现森林资源的再生性特点实现长期稳定的收获;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活动是否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金大刚,2006)。达到桉树人工林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包括:(1)不断提高桉树人工林的产量、质量,达到提高整个产业经济产出;实施高度集约经营措施,培育健康林分,达到节约林地的目标。(2)达到以上的目标,必须具备一个可持续的遗传育种策略和体系,不断更新良种资源,丰富桉树人工林遗传多样性。包括高产无性系的进一步选择,高质量无性系选择与应用。无性系质量选择包括木材质量,抗性质量,适应性质量及其经济价值的选择。(3)具备一个在森林分类经营原则之下科学的人工林与产业发展规划,立地选择、树种选择与产业布局相适应,桉树人工林及其产业与其他树种和产业协调发展。(4)具备一个充分体现人工林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规程,将地力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措施贯穿到整个经营过程。2 桉树人工林与产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2.1 世界桉树人工林发展概要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树属(Eucalyptus)树种的总称,共有945个种,天然分布于大洋洲岛屿。桉树木材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多数是世界著名的硬木资源和造纸优质材料,木材加工特性好,坚韧耐腐,是最常用的制造纸浆的主要原料, 亦可作为人造板、包装、建筑、矿井支柱、家具等用材。很多桉树树种冠形美观,花朵鲜艳,可作为园林树种和防护林、道路两旁绿化树种。桉树是世界速生丰产造林树种之一。目前已有58个国家和地区在实施商业性桉树人工林栽培,大规模发展桉树人工林,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巴西、南非、智利、中国、刚果等国是桉树引种、改良和人工林栽培较为成功的国家,桉树商业栽培面积均超过50万hm2。泰国、缅甸、越南、西班牙、葡萄牙、马达加斯加、摩洛哥、乌拉圭、安哥拉等国为桉树人工林栽培较多的国家, 桉树商业栽培面积均超过10万hm2。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FAO,2002)估计,全世界现有桉树人工林面积超过1800万hm2,每年全世界由桉树人工林提供的木材达1500018000 万m3。在热带地区,桉树人工林占世界热带人工林总面积的25%;美洲热带地区,桉树和松树占人工林面积的80%以上;非洲热带地区,约占人工林面积的50%。目前,桉树已经遍布我国南方17个省(自治区)的600多个县,栽培面积约260万hm2,活立木蓄积量超过6000万m3,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南部是栽培重点省区,合计面积超过200多万hm2,占全国桉树栽培面积和蓄积量的75%以上。桉树已经成为华南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速生丰产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发展推动了国内木材加工产业和纸浆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迅速增加我国森林资源和保护天然林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桉树木材已经用于木浆、纤维板、单板、胶合板、模压板、刨花板、木地板和家具等加工。目前,华南以桉树为原料生产人造板的比例约为25%。19882002年桉树木片生产是我国桉树加工利用的主要方式,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木片出口量每年达100多万绝干吨,年创汇达近1亿美元。由于华南地区桉树改良和栽培技术研究的突出成就和气候、立地、区位优势,自1992年以来,先后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境外企业瞄准木浆造纸发展市场,进入华南地区投资发展桉树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和商业造林。2.2广西桉树人工林资源现状广西大面积栽培桉树始于1965年,大面积人工林以窿缘桉、柠檬桉和野桉为当时的主要造林树种。20世纪90年代初,尾叶桉的成功改良和杂交种无性系的推广,桉树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主要集中在南宁地区、钦州、北海和玉林等桂南地区,柳州、河池、百色等是新兴的桉树人工林区。十五计划以来,广西实施南方速生丰产林工程,桉树人工林得到发展迅速,主要发展树种是以巨尾桉、尾巨桉和尾叶桉为主的速生无性系。基于2005年森林资源连清数据,到2005年底,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为53.36万hm2,蓄积量为1001.37万m3。到2006年底,全区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为63.64万hm2(954.6万亩),蓄积量约为1457.25万m3。,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25%,占森林总面积的4.26%,占人工林的10.35%,占商品用材林的9.22%,占人工用材林的19.48%;蓄积量占全区森林总蓄积量的2.14%,占人工林的5.85%,占商品用材林的3.24%,占人工用材林的6.40%。2007年底,桉树人工林面积约为75.0万hm2 ,总蓄积量约为2091.76万m3。2008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证明,桉树人工林面积为81.0万hm2 ,总蓄积量约为3050万m3。位于全国第一位。2.3 广西桉树木材加工产业发展2.3.1 桉树木材利用现状20世纪90年代末期,广西桉树人工林及其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年生产出口20万干吨的桉树木片加工、出口贸易产业,促进了林浆纸、林板一体化产业等加工产业的建设的稳步发展。2005年和2006年,全区桉树木材采伐量分别为86.96万m3和166.3 7万m3,分别占全区木材采伐总量的11.39%和18.16%。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桉树木材采伐量达到250万m3以上,占全区木材采伐总量近30%;桉树木材销售量为212.44万m3,占全区木材销售量的34.41%;2008年,桉树木材年产量达到500万m3,占全区木材采伐量30%以上,占商品木材产量的近50%。目前,80%以上用于木质人造板加工和制浆造纸产业。2006年广西木材综合加工产业和制浆造纸产业总产值约为81.20亿元,其中桉树平均贡献率约为26.93%,合计产值约21.87亿元。其中,木质人造板产量410.99万m3,其中纤维板板185.4万m3,胶合板176.8万m3,刨花板11.77万m3,其它人造板37.02万m3/a,产业实现总产值60.62亿元,桉树贡献率约为25%;木浆实际生产量为44.0万t,其中竹浆7.0万t;纸和纸板72万t,制浆造纸实现工业总产值19.5亿元,桉树贡献率约为28%。2008年全区林业总产值将达到630亿元,其中木材及加工产值占60%以上,桉树贡献率接近50%。2.3.2 桉树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由于广西桉树改良和栽培技术研究的突出成就以及气候、立地条件和区位优势,自1992年以来,先后吸引日本王子公司(Oji Paper)、香港嘉汉公司(Sino Forest)、印尼金光集团(APP)、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StoraEnso)、香港理文(Lee & Man Paper)等境外企业瞄准桉树木浆造纸发展市场,先后在广西投资发展桉树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和商业造林。其中,APP钦州林浆纸项目一期工程,年产木浆60万t、纸和纸板60万t;StoraEnso北海林浆纸项目一期工程,年产木浆90万t、纸和纸板90万t,形成了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广西桉树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正朝着全国第一位的趋势发展。2.4 桉树人工林发展的条件与主要影响因素2.4.1 桉树的科学研究影响桉树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推动桉树人工林和木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桉树引种、改良及其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桉树遗传改良、无性系选择和组培快繁、扦插育苗和高产栽培技术发展在全国属领先地位。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19821989)、中澳技术合作澳大利亚阔叶树引种与栽培项目(19851989)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桉树科学研究的发展,中澳技术合作耐寒桉树研究项目(19982004)给桉树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十五年来,广西桉树科学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林木改良体系和策略,一大批速生丰产的良种和优良无性系;配套、完整的速生丰产栽培综合技术;木材加工利用方向与产业化技术;地力维持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桉树成为我国林木改良和人工林栽培技术研究较为完善的树种(属和种)之一,也成为华南地区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桉树科学技术的成果,促使桉树成为目前华南地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并为社会、企业、林农所接受的首选树种。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是桉树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将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2.4.2 森林资源储备与资源安全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森林资源拥有量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是个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由于长期对天然林的过量采伐,森林的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森林资源,特别是可采伐的利用森林资源严重短缺,这将会促进人工林的发展,特别是速生丰产林的快速发展,以缓解日益突出的木材供需矛盾。基于国家林业局2005年公布的数据,特点如下:(1)我国森林总面积为17.48亿hm2,占世界森林面积的5%,人均拥有面积0.128hm2/人,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0.6hm2/人)的21.3%。(2)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m3,居世界第7位;平均蓄积量72m3/hm2,相当于发达国家的约50%;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9.048m3/人,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72m3/人)的1/8。(3)人工林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平均蓄积量34.76m3/hm2;生长量为3.36m3/hm2.a,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我国木材和锯材进口量达2624万m3和600万m3,接近全国产量木材的二分之一;同时进口纸浆、废纸和纸产品达2451万t(相当于1亿m3的木材),显示出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徐大平,2006)。2.4.3 广西林业两大体系发展的要求 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关于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林业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和满足社会对林产品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需要有良好的森林生态条件作基础,有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来支撑。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在经济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支柱地位。”桉树人工林发展是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天然林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措施,只有加快商品林资源培育,才能使环境保护、改善生态落实到实处,生态效益和意义重大。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是相辅相成,发展桉树人工林与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符合国家森林分类经营原则,也是实施“生态广西”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4.4 广西在国家森林资源发展战略的区域地位广西是国家发展商品用材林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木材生产量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1/7,发展速生丰产林势、加快商品林资源培育在必行。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水、热、光和林地资源丰富,也就是“南用”区域,发展包括桉树、松树、杉木和其它阔叶树种的速生丰产用材林是一项重要的森林资源发展和林业建设工程。桉树具备速生丰产和比较完善的科技成果支撑的客观条件,发展桉树人工林具备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必然是广西速生丰产林发展的首选树种。2.4.5 速生丰产造林树种的良种选择条件作为速生丰产林和支持产业发展的树种选择,必须具备适应性强和优质、速生、高产、高效的良种条件,以及成熟的产业化栽培与加工技术。这不意味着单一发展桉树一个树种,而桉树具备华南地区速生丰产林的良种选择条件:(1)除马尾松、杉木之外,其他乡土树种多数处于未改良状态,缺乏速生性和高效性,桉树是林木遗传改良最完善的树种之一,也是生长量最大的树种。(2)大部分乡土阔叶树种仍然保持对立地条件高度的选择性,适应性较差;桉树对较差和难造林立地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为普遍较差的造林条件接受。(3)桉树的木材加工利用与产业化技术成熟,利于原料林与加工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桉树的速生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成熟,为林农和企业所接受,便于推广和商业化集约栽培。3 桉树人工林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的主要问题3.1 桉树人工林与产业发展反映的信息(1)林业产业包含资源培育产业和资源加工利用产业两大部分,桉树人工林是商品林,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原材料资源培育产业。(2)商品资源的积累与利用的消耗互为制约,互为促进,资源积累为加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工产业的发展促进人工林资源的迅速增加。(3)企业的投入,是资源迅速增加的关键因素,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是解决林农经济收入的最有效办法。近年来提出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应该值得注意,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对待,妥善解决。(4)近年来,广西60%以上的桉树木材用于人造板加工,体现我区近期桉树木材利用的过渡形式,体现桉树木材综合利用的发展潜力。(5)2007年上半年,桉树小径材(8cm16cm)平均价格约为650元/m3,比十五期末平均增加一倍多,体现木材紧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桉木材平均价格下降达150元/m3。木材价格上涨和降价的因素,主要是旋切单板、胶合板用材需求的影响,提醒注意木材综合利用。木材价格上涨,对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构成增加成本风险威胁,提醒注意加工产业选择与布局。3.2 桉树人工林受到灾害威胁信息(1)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林木受灾面积168.6万hm2,直接经济损失215.8亿元,其中,桉树受损面积达8.49万hm2,蓄积量损失239.26万m3。(2)2008年9月24日,“黑格比”台风严重毁坏桉树速生丰产林8.09万hm2,直接经济损失9.0亿元。(3)近年来,桉树青枯病有新的发展趋势;油桐尺蠖、树干蛀虫桉大蝙蛾和桉树枝瘿姬小蜂对桉树人工林形成新的危害,受害面积达到5,000hm2;微量元素缺乏症仍有较明显的影响。(3)由于灾害已积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桉树造林面积下降20%,约完成9.3万hm2,仅占速全区生丰产林造林面积的60%;2009年桉树造林面积估计下降50%。3.3 加工产业发展提出的对木材质量需求随着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工业原料木材呈现规模供应的趋势,对木材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1)浆纸产业的要求: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更高的木材质量,以及原料质量一致性;提高木材纤维质量,提高得浆率及稳定性;达到降低漂白、能耗与生产成本目标。(2)旋切单板、胶合板与模压家具:开始对木材木材质量选择,要求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高木材加工利用率。(3)纤维板:提出桉树木材的综合利用以及规模化供应小径材原料趋势。(4)锯木与实木家具:提出更高的木材密度和质量,要求良好的纹理以及较高的木材物理性能。 3.4 对桉树人工林栽培提出的环境影响要求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环境评估对桉树人工林的要求:(1)人工林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商品用材林发展规划,以及符合国家、地方的营造林技术规程和标准。(2)速生丰产林区域与重点自然保护区之间有加大的缓冲隔离区域,留有较完整的生物通道。(3)人工林边沿必须预留小溪流、冲沟原生植被带,保护水资源和水资源质量;保护农村零散饮用水资源。(4)人工林边沿必须预留林边原生植被带,林下具有较多的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5)控制农药、化肥施用,减少环境污染。3.5 桉树速生丰产林技术规程要求国家林业局新颁布的桉树速生丰产林技术规程提出新的目标:节约林地,提高立地的产出;集约经营,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生长量目标:新造林部分平均生长量30m3/hm2.a(即2m3/亩.年),合理投入,提高经济效益。4 桉树良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良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随着造林布局、面积的增加,以及加工企业对桉树木材产量、质量的要求要求的提高,进一步加强桉树选择、遗传改良将是桉树人工林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纯种的世代改良、进一步的杂交育种和无性系选择利用。4.1 世代改良策略世代改良是各个林木遗传育种包括杂交改良和无性系选育等环节获得和提高遗传增义的基础条件,建立完善的桉树世代改良策略和体系是实现桉树人工林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在原有桉树纯种选择和改良的基础上,改良策略和体系中必须根据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产业的发展要求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择与改良目标:(1)包括选择、培育具备高产、优质、高效的遗传材料,包括优良子代和杂交亲本。(2)包括具备更高木材利用价值的树种选择,并进入系统的遗传改良程序之中。(3)包括具备各种抗逆性状的选择,如抗有害生物危害,抗风、抗旱、抗寒(冻)害能力,包括优良抗性子代和杂交亲本。(4)包括遗传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估,即广泛地开展遗传表达、遗传与环境互作的评估。4.2 杂交改良策略 实践证明,桉树杂交改良是获得较高遗传增益、较有木材质量和优良抗性的有效的育种方法,进一步开展杂交改良和子代选育,是进一步提高桉树人工林林分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择与改良目标:(1)包括具备高产、优质、高效的杂交亲本选择与利用,与纯种世代改良关系密切,尤其是具备优良质量性状的亲本选择与利用,将是进一步杂交改良的突破点。(2)包括具备更高木材利用价值树种的杂交亲本选择,纳入杂交改良体系之中。(3)包括具备各种抗逆性状的亲本选择和利用,抗有害生物危害,抗风、抗旱、抗寒(冻)害能力尤其重要。(4)包括杂交子代的环境影响评估,即广泛地开展区域性测定,开展杂交子代的遗传表达、遗传与环境互作的评估。4.2 无性系换代选择的策略桉树无性系的更新、换代和质量的提高,是桉树人工林产量、质量和经济产出提高,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关系到整个桉树产业链的整体效益,进一步的无性系选择包括无性系适应性选择、无性系抗逆性选择、无性系木材价值选择等方面。(1)无性系适应性选择:l 包括扩大无性系区域试验范围(无性系与立地多样性);包括不同树种、杂交种、杂交组合无性系的立地适应性评估;包括降水量、立地指数、土壤肥力(含微量元素)适应性评估;无性系的栽培措施适应及其环境影响性评估;实质就是:基因型+环境选择。 (2)无性系抗逆性选择:亲本抗风能力可作为抗风能力选择的参考,扩大不同杂交组合无性系的测定是必要的;电导率测定作为抗寒无性系初选参考,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叶片含油率和树干、枝叶含水率在一定程度上指示耐寒程度;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应该注意环境(含栽培措施)评估,监测与筛选(淘汰)相结合。(3)无性系木材价值选择纸浆材性状选择包括:木材密度;纤维性状测定;得浆率及稳定性、降低漂白、能耗与生产成本;快速评估方法与数据库:材性遗传表达与栽培措施、环境评估。锯材、板材性状选择:木材密度是重要指标,但不是决定指标;木材颜色、文理与经济价值相关;加工性能、干燥处理变形参数与遗传相关;生长应力是幼龄(速生)材变形的关键参数,与遗传相关,种间差异显著,个体(无性系)具有明显差异;建立快速评估指标与数据库校正选择方法。(4)树种、无性系、栽培模式选择与产业布局根据区位和立地条件,定位加工产业方向和支撑产业,如浆、纸加工;人造板: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加工,以及实木加工和家具加工。选择适合加工产业的树种和栽培模式:纸浆材、人造板:尾叶桉,纸浆材杂交无性系,短周期经营模式;实木加工:大花序桉、邓恩桉、巨桉、柳桉,中长周期经营模式、小径材+中大径材经营模式;根据栽培与产业区域的划分与选择,适地适树应用的良种原则:包括耐寒树种与无性系的选择与利用;桉树抗寒能力指标确定与评估。5. 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原则与环境保护措施5.1 林地及造林树种、无性系选择原则5.1.1 造林地选择原则作为商品用材林最重要的原则是:林地必须选在商品林规划区域范围之内。采用任何手段占用公益林、破坏天然林都是违法的,这也是评价桉树人工林是否达到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首要指标。作为速生丰产林,桉树人工林需要有较好的立地条件,但一般留给桉树发展的土地的立地条件较差。桉树栽培要求的土层深度达到80cm以上;林地选择要求海拔500m以下,如栽培较耐寒树种、无性系,可以选择在海拔600800m。最好是:林地质量为I、II类地,坡度35的林地。林地选择以I类地为首选,林地选择的顺序为:采伐迹地、预备造林地、规划造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灌丛地、疏残林地和低产低效林地。5.1.2 适地适树、适无性系原则桉树人工林同样需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只有造林立地与树种或无性系相匹配时, 桉树林分才能相对稳定, 并充分发挥树种、品种的生长潜力。可供造林的桉树品种、无性系丰富,正确选择合适的造林品种很重要,应遵循先试验后推广的程序来筛选造林品种,只有选择适合林地条件的造林品种才有可能培育出健康的林分,才可能形成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随着桉树造林树种的培育和选择越来越丰富,根据不同区域的栽培目标、立地、气候等环境因子,应选择具有不同抗性优势的桉树栽培品种。如:在桂南和沿海地区,以纸浆材培育为主,台风频繁,为青枯病易发区,造林树种、无性系选择以抗风、抗病能力为重要的指标。桂中、北部地区,可以兼顾培育中大径材和纸浆材,冬季气候较寒冷,有霜冻危害,造林树种、无性系的选择以具备抗寒能力为重要选择指标,应适当考虑使用抗寒能力强的树种(如邓恩桉、巨桉)实生苗造林,配合中大径材的培育。5.1.3 多树种、无性系造林原则目前,桉树造林基本上是采用无性系为种植材料,相同的无性系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在营建桉树人工林时,应考虑多树种、多无性系造林,同时与其它树种镶嵌造林,增加人工林遗传多样性,避免遗传基因过窄,从而降低灾害风险。一般单一无性系连片造林面积应控制在3050hm2范围之内,连片造林面积达到200hm2以上的使用无性系数目应至少在5个以上。5.2 改良传统营林技术规程5.2.1 维护地力整地原则在林地清理和整地方式上,传统的桉树造林技术如火烧迹地的林地清理(炼山)、机耕整地、机耕抚育等对林地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机耕全垦整地不但对土壤的结构有影响,而且因易发生水土流失对土壤的养分也有影响,从而造成林地肥力下降。因此,应摒弃火烧迹地、机耕全垦的高强度整地方式,用砍除杂灌和试用除草剂的方法取代炼山整地,在平原、低丘缓坡地采用裂土器整地、带状整地,坡度较大的林地采用人工挖穴方式,尽量降低对林地、对土壤的影响,减少水土流失。5.2.2 多树种和混交、更替造林原则在桉树造林方式上,采用混交造林或多品种、多无性系造林,轮作更新树种,以改变林分和树种结构。如桉树与豆科树木混交或轮作,避免单一品种长期栽培对林地累积的负面影响。在华南桉树与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台湾相思混交已是一条成功经验。在云南桉树与黑荆混交已收到很好效果。混交林不仅可增强生物多样性,而且可有效抑制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促进中下层灌木及草类的生长,形成复杂的群落结构,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对其的侵蚀,如病虫害、灾害天气、水土流失。5.2.3 科学施肥原则桉树人工林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速效养分。要根据立地条件、土壤养分和林木生长情况施肥,重视肥料的养分比例和使用,特别是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的应用,做到合理用肥、科学施肥,以补充林木从林地所消耗的养分,尽量维持林地养分的平衡。5.2.4 保护地力原则适当降低抚育强度和制止枯枝落叶的收集、移出林地,保护枯枝落叶和林下植被,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以利于养分在整个林地养分系统中的循环,维护林地地力,保护表土水分,使地被植物得到生存的环境,形成林分的水分和养分平衡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在采伐过程中,改变过去对桉树进行全树利用和烧山除灌、草的习惯,把收获的枝、叶、树皮和树根留在原地,把人类对土地的索取降低至最低程度,减少地力的消耗,改善土壤的结构,减少水土流失。5.2.5 保护植被原则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树种单一,植被管理更显重要。通过植被管理,可以改变人工林周围的环境,改变群落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提高人工林分维护地力的能力,对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人工林区或人工林基地,在施工过程中应重视边缘现有植被的保护。在造林设计过程中,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天然植被走廊, 保留山顶、山脊等植被难以恢复地段和溪流、冲沟的原生植被、造林地周围的次生林,有利于整个增加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5.2.6 林分密度控制原则桉树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与林下植被和林木生长相关,通过林分密度控制,可以提高林下植被度,增加植被的种类,可以改善人工林单一的群落结构,形成乔灌草多层群落结构,维持林分的养分和水分平衡,同时促进林木的生长,增加出材率和提高木材利用价值。作为短周期纸浆材原料林培育,应在造林时控制栽培密度,密度控制在8001300株/hm2为宜,最多不超过1500株/hm2,可以不考虑中间间伐作业。作为其他用材,特别是中大径材培育,应分别在34年生和78年生时进行间伐作业,最终保留密度为500700株/hm2。5.3 桉树病虫害的防控原则5.3.1 建立病虫害长期防控体系桉树在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时间不长,且区域性限制较为严格,桉树病害虫问题不如松树等灾害性病害虫等突出,没有引起普遍关注和重视。目前,危害华南桉树的病虫害种类正处于增长阶段,危害规律和特点并不很明确,有效的防控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对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潜在的危胁。为有效控制桉树病虫害,加快桉树发展步伐,必须重视桉树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建立病虫害长期防空体系。较大的造林单位和造林区域的森防部门应建立桉树病虫害监测制度,经常性、长期性开展桉树病虫害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桉树病虫害的发展趋势,掌握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病情、虫情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提高桉树病害虫的防控水平和质量。5.3.2 培育健康林分原则健康林分是抵御病虫害危害的最佳办法,通过科学经营、加强管理培育生态学和生物学稳定、健康的林分, 增强桉树人工林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的途径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比采用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更加有效,更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培育健康苗木,加强苗木的检疫力度,杜绝带病虫的苗木在造林中的使用,是培育健康林分的第一道工序,必须引起林业主管部门、种苗管理部门、检验检疫部门和苗木培育者、造林者的重视。5.4 长短结合的经营原则木材是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原材料,它是一种再生资源,即使到了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将来,恐怕也难以被取代。桉树作为一种速生丰产造林树种,是广西及华南地区人工林的首选树种,为了更快、更多生产出木材,不但现在要发展,将来也要发展。要立足长远,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现在每一个经营措施都要为今后着想,有利于林地地力的维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然而,桉树用途广泛,除了目前熟知的作纸浆纤维材外,还可以作胶合板、木地板、实木家具、造船、房屋装修等,甚至还可以把桉树人工林作为一种生态产品进行经营。从现有的桉树经营方式看,几乎无一例外作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即纸浆纤维材来经营,实际上桉树木材的价值与它的粗度成正相关,木材越大其价值越高,在广西812cm的木材价格是405550元/m3,而20cm以上的木材价格每立方高达6001000元以上。同时延长经营周期不但木材价值倍增,而且由于对林地干预的频率减少,有利于增加林下植被和林地地力的维持。从长远看,选择适当的区域,实行长短结合的多产品综合经营,利大于弊,采用中大径材与小径材混合经营的技术,纸浆材和中大径材兼收,对维护地力、提高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效益极为有利。5.5 可持续经营与地力维持技术桉树生长快,需要的养分也大,这是速生树种的普遍现象。因此,维持林地地力是桉树速生丰产林持续经营的重要举措,在经营过程中注意采取合理方法、措施,尽可能减少林地养分的损失。5.5.1 营造混交林研究表明,混交林具有提高生物多样性、有效抑制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促进中下层灌木及草类的生长、较强的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等特点。在华南地区,桉树与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台湾相思混交已经是一条成功经验。可采用块状混交方式种植(混交比例为桉树1:相思1),或带状混交方式种植(混交比例为桉树4:相思1,或桉树1:相思4)。5.5.2 保留枯枝落叶保留枯枝落叶既保留林地养分,也有利于林下植被的保护,有利于整个养分系统的循环,以及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发育,是维护地力的重要措施。枯枝落叶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含有一定量的营养元素,是林地有机质形成、维持养分循环和保护土壤性质及生态特性的主要物质。调查表明,桉树人工林高生长时期(3年生)枯枝落叶量达3.54.0t/hm2,约含N25kg/hm2、P1.0 kg/hm2、K2.0kg/hm2。枯枝落叶从林地移出,相当于每年从林地刮走N8.0kg/hm2、P0.3kg/hm2、K0.7kg/hm2。因此,尽应可能保留林内枯落物,以减少这部分养分的损失,维持地力。5.5.3 保留采伐剩余物根据研究表明,给予充足的施肥量,只收获木材部分,不会降低桉树人工林林地中的S、P、K、Mg、Fe 、Mn、Zn 和Cu 等养分的含量,但N、Ca 和B 的含量有一定降低,可以通过施肥来补充。采伐过程中,如果只收获木材,林分正常的养分循环得以保持。如果全树利用,则由此而带走的大量元素,比每年由枯枝落叶返回的要多,从而破坏了林分正常的养分循环,会导致地力衰退。剩余物指树枝、叶、根及林内原有植被等,这些均是林地养分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部分,只有让其保留在林地内,养分才不会被移出这个系统之外,应予以保留。5.5.4 避免使用过大强度的整地方式对不同整地方式的水土流失监测表明,固体流失量最大的是全垦,为9.313t/公顷年;其次是带垦,为4.090 t/hm2a;最少的是穴垦,为2.185 t/ hm2a。近年机耕整地较普遍,且机耕方向与坡向相同,在有一定坡度的林地水土流失比较大,应引起重视。整地方式应按坡度大小来选择,坡度较大的林地要避免采用机耕方式整地,尽量降低因整地不当所导致的水土流失,以维持林地地力。5.5.5 补充林地土壤养分施肥是增加土壤养分,改善林分营养状况,加速林木生长,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造林设计之前应进行土壤调查分析,应遵循“适地施肥、促进生长、保持地力”的原则,肥料的使用量、种类、施肥时间等根据林地土壤养分状况和林分生长状况确定,做到合理用肥、科学施肥,补充林木从林地所消耗的养分,维持林地养分的平衡。另外,要重视有机肥料及微量元素的应用,改善土壤性质,保持林地地力的良性循环。6. 桉树人工林与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6. 桉树人工林与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前景6.1 林业发展规划6.1.1 广西林业“十一五”和2020年发展规划目标自治区政府广西林业“十一五”和2020年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和2020年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即“十一五”期间,是林业建设的关键5年和快速发展阶段,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实现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和林业产业的成长壮大。20112020年,是林业建设的相对发达阶段,也是生态和产业大见成效的关键阶段,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林业产业升级优化、基地布局合理,实力显著增强。(1)到2010年相关具体目标:速丰林基地面积达到3000万亩(200万hm2,包括竹林基地20万hm2); 新增1000万亩(66.67万hm2);商品木材年产量达到1300万m3(新增775万m3),木竹浆180万t,以木竹浆生产的纸品220万t,人造板600万m3;全区林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2)到2020年相关具体目标:2020年商品木材年产量达到2000万m3,木竹浆450万t,以木竹浆为主的纸550万t,人造板1000万m3;全区林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以后,自治区政府制定了打造林业强区发展“三步走”战略,主要相关指标如下:第一步,20082010年“打基础”阶段。即林业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2008)阶段,全区林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其中纸浆造纸完成250亿元,木材加工完成300亿元;人造板产量突破1000万m3,商品材产量突破2000万m3。 第二步,20112013年“攻坚”阶段。全区林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第三步,20142015年“巩固”阶段。全区林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三大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建成投产,纸浆造纸突破800亿元,木材加工突破700亿元;跨入林业强区(省)行列,林业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第三。1桉树人工林的养分研究从树种特性看,桉树具有很强的土壤养分利用能力,可消耗较少的养分而生产较大的生物量,与很多农作物和树木相比,其养分消耗只有1/21/10,所以在贫瘠土壤上,桉树可以不施肥而生长。在雷州半岛以前是“赤地百里”,雷州林业局在植树造林时选择了桉树,现在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在澳大利亚,生境气候干燥,林地瘠薄,但桉树在天然林中的比例占95%以上,所以桉树在天然林中对养分的需求不高,不表现有养分亏缺,只是生长速度较慢。在澳大利亚原始生活条件下,林火是加速养分循环的有效途径,火烧后大量养分变成有效养分。桉树在生物量累积阶段能在短时间内吸收较多的有效养分,在韧皮部和边材中积累这些大量的养分,这些养分在心材形成时,非常有效地从细胞中流出,维持着活动的韧皮部和边材贮藏库,由于大树有很薄的相对富含养分的活性组织包围着无活力的木材,成熟林或原始林被砍伐后,使立地失去相对少的养分,养分损失远比其他速生树种在成熟阶段伐去后所损失的少。Hopmanns等(1993)对一片80年生桉树林的研究表明,砍伐原木和纸浆材而树皮和枝叶留在林地,对林地S、P、K、Mg、Fe、Mn、Zn和Cu等影响较小,不会引起林地养分太大的变化。Hillis 和Brown(1984)指出在澳大利亚短轮伐期树种中,桉树对养分需求较少,特别是在5年生以后形成心材时。很多人在考虑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维持问题时,只指责树种,不考虑人为活动的影响。人们采取的经营管理措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远远大于树种本身的影响,改善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关于桉树人工林养分平衡问题,Davidson(1989)对不同植物N、P、K的吸收量的研究表明玉米分别为160、30、150kg/(hm2.a),茶树分别为240、20、100kg/(hm2.a),橡胶树分别为321、33、163kg/(hm2.a),尾叶桉杂种分别为76、6、4kg/(hm2.a)。Campinhos(1993)在巴西测定7年生轮伐桉树纸浆林对N、P、K、Ca、Mg的吸收量分别为455、60、235、607、96kg/(hm2.a),而积累量分别为833、112、383、111、135kg/(hm2.a)。郑海水等(1994)就不同树种对林地土壤肥力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桉树对地力的影响因树种而异。造林前3年,尾叶桉、刚果12号桉、细叶桉、赤桉、柠檬桉、雷林1号桉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所减少,3年后逐步提高;38年,尾叶桉、细叶桉、刚果12号桉林地土壤有机质和全N增加9.2%22.8%,钾含量普遍增加。尾叶桉、细叶桉、雷林1号桉,P增加63%142%;而刚果12号桉、柠檬桉、赤桉,P减少42.7%65.6%。这说明桉树不同树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是不同的。郭国华(1995)对刚果12号桉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监测,造林第3年,对照(不施肥)有机质下降12.6%,全N下降38.5%,速效N下降43%,速效P下降63%,速效K下降46.5%。徐大平等(1995)对巨尾叶桉林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的研究得出:3.5年生巨尾桉吸收、归还土壤的N分别为1.5年生的50%、133.6%,P分别为171%、136.7%,K分别为116%、174.5%。从上述研究结果得出,随着巨尾叶桉树龄的增加,对N的需要量减少,对P、K的需要量增加;另外还得出,随树龄的增加,N、K的归还量大于吸收量,P的吸收量大于归还量。凌昌发(1982)对18年生赤桉林和湿地松林土壤肥力所做的调查结果是:赤桉林地全N、全P、全K、有机质含量分别为0.049%、0.024%、0.21%、1.03%;湿地松分别为0.047%、0.015%、0.31%、1.02%。这也证明了全球林业上的一个共识,阔叶树比针叶树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维持。赵庭香等(1988)对窿缘桉林地造林前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调查,造林14年后土壤有机质提高0.50%0.75%。. N. Jha等(1996)开展了桉树林土壤营养元养含量的研究,与天然沙罗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9361:2025 EN Measurement of radioactivity - Determination of beta emitters activities - Test method using 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ing
- 生物化学(第4版)课件 第13章 肝的生物化学
- 职业教育商业计划书
- 体表肿物常规护理与术后管理
- 题目的作用教学课件
- 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促进策略
- 儿童营养与健康解决对策
- 肋骨骨折的护理诊断与处理
- 202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真题+答案)
- 《社会财务共享服务实务》课件-企业设立、变更、注销
- 杭州市学军中学2023年自主招生综合素质测试试卷
- JJG 1154-2018卡尔·费休容量法水分测定仪
- GB/T 4586-1994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第8部分:场效应晶体管
- GB/T 17247.2-1998声学户外声传播的衰减第2部分:一般计算方法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
- 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写方法课件
- (中建五局)问题解决型QC小组活动培训课件
- 高清视频编码器中文说明书H265
- 贵州省铜仁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居民村民委员会
- 2022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运输管理》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448)
- 超级玛丽像素风教学班会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