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课课时计划划课题分数与除法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圆片难难点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导学过程(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教学实施1学习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 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板书710(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107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107。 (三)思维训练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二节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例1及例2中图形的教具。 难难点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导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什么叫分数?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出示教具)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 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 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比较44,47,511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 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 老师指名回答44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44等于1;47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51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47和511都比1大。 9老师指出像44,47,511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订正。 (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三)思维训练1在分数5a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5(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101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75的真分数()和()。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二节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投影难难点点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3中的插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 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一个半”是l21的和。 老师提示121的和可以写成121。 (板书121)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分另”板书143,221,43。 3.老师指出像121,143,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 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几个带分数吗?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5老师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6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思维训练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 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带分数,并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二节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投影难难点点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导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 (二)教学实施1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2题。 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 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 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3题。 请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联系实际,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看图写出分数,并读一读。 提问带分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5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5题。 学生先自己试着填写,然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写出答案,也可以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答案。 6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6题。 老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左往右填。 7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8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 8、9题和第74页的第11题。 指导学生仿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方法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写出答案。 9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10题。 请学生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10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12题。 让学生看表回答教材上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11完成教材第75页的第13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思维训练1.一个分数号ba(a、b都是自然数),若2a6,3 这三个分数各是多少?3.在括号里填上“”、“”或“=”。 (1)A=42+84,A()1。 (2)B=53+76,B()2。 (3)C=78+911+45,C()3(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学会正确应用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有关知识,灵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三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具准每人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 难难点点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导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口答下面各题的商,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知识?12020=(12O3)(303)=(12010)(3010)=(二)教学实施1教学教材第75页的例1。 让学生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21=42=84为什么相等?2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代表发言。 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从左往右观察)(从右往左观蔡)3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老师分别板书出来。 4观察以上例子,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00,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O;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O。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6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的第1题。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并说明思路。 7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涂色,然后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8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可以把52化成104,也可以把104化成52,再比较。 9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3题。 学生两人一组,由一人说一个分数,另一个人说出一个相等的分数。 10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引导学生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线上把这个点画出来。 老师启发学生观察,推算出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可以同时除以几,得到一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 11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5题。 进行口答练习。 (三)思维训练1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3,这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呢?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5=45()=()181812=6()=()6(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三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具准投影难难点点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导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能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学生回忆并口头回答。 (二)教学实施l出示列2。 把32,2410化成分每是12而分数的大中不变的分数。 (1)提问谁能说一说,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学生审题,分析要点分母是12;大小不变。 (3)提问想一想,怎样使分母变为12?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学生思考后再回答,然后请学生试着在课本上填写。 老师以32为例提示先想分母3怎样变成12,再想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该怎样变化。 板书32=4342xx=1282410=224210?=125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知识解决这个题的?应注意什么问题?小结注意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者除以0以外的相同数。 2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四的第 6、 7、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四的第9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集体交流方法。 可以都统一化成分子是1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16的分数,然后进行比较。 5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四的第10题。 学生审题并思考方法,集体交流。 可以化成分母都是100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50分数,再进行比较。 (三)思维训练写出比95小而比94大的4个分数。 2填空。 (1)74=27()4?=()()(2)1812=()18616?=()()(3)3615=2436()15?=()()(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巩固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要会灵活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四节约分(最大公因)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具准多媒体课件,方格纸重点(每人一张)。 难难点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什么是因数?2写出16和12的所有因数。 提问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1。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 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上,每人选择方砖的一种边长,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 (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4)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2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根据复习题中写出的16的因数、12的因数中找出公有因数,得出问题的答案,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cm、2Cm、4Cm,最大的是4cm。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集合图。 16的因数12的因数指出 1、 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下面写一写,再说一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在中间。 4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请学生填在教材上,说一说是怎样找的。 (四)思维训练有三根小棒,分别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 要把它们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剩余,每根小棒最长能有多少厘米?(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初步了解了它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四节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理解,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投影难难点点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提问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最大公因数?(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2。 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l)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在全班交流。 先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2,6,18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 方法三先写出27的因数,再看27的因数中哪些是18的因数。 从中找出最大的。 27的因数,27方法四先写出18的因数1,2,3,6,9,18。 从大到小依次看18的因数是不是27的因数,9是27的因数,所以9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引导学生看教材第81页的“你知道吗”,指导学生自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223=12。 指出两个数所有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完成教材第81页的“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独立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哪些特殊情况?(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四节约分 (一)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投影难难点点进一步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9和1815和217和94和2420和2811和13(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3。 提问两个同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10075,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43。 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l)10075=251002575?=43 (2)43=254253?=100752提问43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后回答43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提问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全班判断。 )4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的第 1、2题。 5.出示例4把3024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先尝试把3024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最简分数。 3024=230224?=15121512=315312?=54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3024=630624?=546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7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 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小结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4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五)课堂小结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可以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然后比较找出相等的分数。 (三)思维训练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后,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14424182510391350302下面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由1一9九个数字组成的。 你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1746958233一个分数约分,用2约了一次,用3约了两次,得65。 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五节通通分 1、最小公倍数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难难点点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教学实施1在数轴上标出 4、6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 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引入公倍数。 (l)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2)观察从4和6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 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1)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5引出例1。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1)操作探究学生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 边操作、边思考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2)反馈并揭示意义。 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学生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6dm、12dm的正方形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宽2dm的关系。 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和2的公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阅读教材第 88、89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6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次呢?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完成教材第8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答案并交流4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的倍数;6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 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4和6的公倍数。 (3)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 2、通分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每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世界地图一幅。 难难点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算理。 导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103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81与61,哪个大,为什么?(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3。 (出示世界地图)你知道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学生观察图进行判断)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103,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107。 2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条件比较。 学生互相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 3.小结要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103和107的大小。 因为103表示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l,把单位“l”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是这样的3份,海洋面积是这样的7份,所以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也可以这样想103是3个101,107是7个101,7个101大于3个101,所以107大于103。 4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13413372749592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 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5.再出示834372749592学生尝试比较上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6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 以83和43为例,学生可以用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8141所以3个81小于3个41。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进行比较或画图来比较。 7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学生试着归纳)小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 8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学生独立填在教材上,口头叙述结果及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这几组分数的大小,巩固分母相同和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思维训练l.在81()182,所以5241。 (2)与“1”比较1-52=531-41=43因为5341。 7完成教材第94页的“做一做”。 (l)让学生先观察,怎样求每组两个分数的公分母,然后分别口答出公分母是多少?(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8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9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这些分数与41比较,看谁选择的方法丁算得又对又快。 10完成教材第 95、96页练习十八的第48题。 学生独立完成,应用分数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11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十八的第 9、10题。 (三)思维训练你能写出几个比53大而比54小的分数吗?你能写出几个比32小而比21大的分数吗?3请你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分数。 (l)大于61并且小于51; (2)分母是两位数质数; (3).分子是一位数质数。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叫通分和通分的方法。 注意通分时,要先观察原分数的分母,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要掌握如何通过通分,比较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并能运用比较大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六节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投影难难点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1填空。 (1)0.7表示()分之(),0.09表示()分之(),0.125表示()分之()。 (2)0.3表示()分之(),,写作()()老师小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 10、 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提问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二)教学实施出示例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请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和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的同学,分别板演到黑板上。 3100.3(m)310=103(m)35=0.6(m)35=53(m)(2)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103m和0.3m有什么关系?(0.3=103)(3)提问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么写?学生讨论,并试着完成教材第97页的“试一试”。 0.07=()70.04=()24=()()0.123=()()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 (4)小结方法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注意约分的要约分。 (5)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7页的“做一做”,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分别除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看看化成的小数有什么规律?71112334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一)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难难点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1)43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81是85,127里有()个121。 (3)3个51是(),74是4个()。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1。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83张饼,妈妈吃了81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口答8183,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学生可以这样思考81是1个81,83是3个81,合起来也就是84。 提问8183的和是84,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因为81和83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板书8183=831?=84=21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84,也就是21。 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出示例2。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4341=413?=42=21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43,其中一个数是21,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 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4小结观察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5完成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和第10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 2、3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7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其中()一121=121157-()=53,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一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投影难难点点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3。 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节目类型动画类游戏类教育类科普类其它时间分配154151157152()()(l)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 (2)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老师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154+151=1514?=155155+157=1575?=1512=54方法二154+151=157=15714?=1512=54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3)出示问题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板书1-152-1512请学生试着计算。 老师提问“1”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为什么?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板演出来1-152-1512=1515-152-1512=1512215?=151提问如果将152换成153,请你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1-153-1512=1512315?=150提问150是多少?你能解释吗?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的分数都等于O。 2完成教材第10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 学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6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 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四)思维训练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化成分母是2的假分数,你发现了什么?31+32=51+52+53+54=41+42+43=61+62+63+64+65=(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注意在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 另外,如果被减数是“1”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出现O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课时计划划课题第二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总时数第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难难点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表中。 (二)教学实施1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管插管的护理及其注意事项
- 《诗经》中的《氓》课件
- 网上书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求分析
- 亲子互动安全培训课件
- 骨折合并DVT患者的护理
- 景区管理情况汇报
- 公司级安全培训感悟课件
- 事故事件安全培训课件
- 事务所函证培训课件
- 青年突击队特色活动汇报
- 2025-2026秋学生国旗下演讲稿:第4周涵养文明习惯点亮成长底色-养成教育
- 酒店住宿抵款协议书
- 【基于WBS分解图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与优化案例探析22000字(论文)】
- 配电箱安全专项教育培训课件
- 智慧医保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
- 脓毒症护理课件
- 小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 YB-4001.1-2007钢格栅板及配套件-第1部分:钢格栅板(中文版)
- 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方法
- 员工工资明细表Excel模板
-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题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