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专题知识产权战略稀土战略 稀土是钪(kang)钇(yi)镧(lan)铈(shi)镨(Pr)钕(nv)钷(po)钐(shan)铕(you)钆(ga)铽(te)镝(di)钬(huo)铒(er)铥(diu)镱(yi)镥(lu)17种元素的统称,又称稀土金属,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并被美、日等国列为21世纪的“战略元素” ,当今世界,每6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稀土功能材料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稀土永磁、发光、催化、储氢、抛光材料等等,将成为未来新材料领域的明星。包头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 包头,中国80%的稀土资源集中在这里,素有“稀土之都”的称号。1990年,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这里成立,1992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并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 2001年中国稀土资源占世界储量80%量增价减! 2010年7月,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亨弗里斯向美国国会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报告披露,2009年,中国的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36%,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36%、13%、19%和5.5%,但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7%,其他三国的产量都为零。 1.错误的产业政策 不产稀土的日本采取储存性收购:金融时报透露,日本仅将进口总量的1/3用于生产,其余用作战略储备,日本稀土的大约83%都来自中国。业内人士曾估计,日本储备的稀土已够用40至50年2010年日本稀土进口减少43%。 2.落后的开采技术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稀土开采的利用率仅为10%,浪费率10%,在开采过程中, 80%形成尾矿浆排入洼地11平方公里的“稀土湖”堆放尾矿浆1.35亿吨,其中含有约7万吨的放射性金属钍“癌症湖” 赣州稀土以离子形态吸附在当地的红色泥土内,只要从山顶注入离子活性更活泼的硫胺,就能把稀土离子置换出来,然后在山脚挖一条收液沟,流出来的化学液体里面就含稀土金属;加入碳铵或草酸后,沉淀出来的,就是稀土金属池浸技术。 村民在家支个大水缸,背几篓红土倒进去,加上硫胺,形成稀土沉淀物过滤,烘干,砖炉焙烧稀土氧化物。一公斤几十块钱就可以卖到广东,最后被走私出境。不要把自己的愚蠢迁怒于他人 稀土战略=稀土出口战略? 掌握稀土核心技术专利、稀土应用市场、稀土产品标准。 1967年,日本一家公司就开发出“溶媒萃取分离法”并将其运用于工业化生产,实现了将稀土内十几种性质相近元素进行分离的产业化应用。如今,日本产业界已有近50年的稀土提取与应用的技术积累。 以氧化钕为例,出口的时候是20多万一吨,到日本提纯成金属钕再卖回中国,一公斤就要20多万,前后价差1000倍。中国山寨版可口可乐:用8种添加剂 成本仅几分钱 齐鲁晚报一记者在河南某食品添加剂批发市场,花600元买到了一种可乐饮料制作配方,用8种食品添加剂阿斯巴甜、AK糖(也叫安赛蜜)、甜蜜素、苯甲酸钠、柠檬酸、苹果酸(或者食用磷酸)、3F256可乐香精、双倍焦糖色素,加上白砂糖和水,一分钟就能配出一瓶“可乐”,成本只有几分钱(人民币)。 其中,作为防腐剂的苯甲酸钠因特殊的苯成分,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颜色全靠着色剂双倍焦糖色素出效果,味道则主要是靠可乐香精含有酒精成分,长期饮用会对健康带来一定危害。案例1:民权葡萄酒痛失“长城”的悲哀1963年,民权葡萄酒厂开始租用天津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长城”牌商标,进行批量生产并出口。“长城”牌产品曾两次代表中国,参加莱比锡和新加坡酒类评比会;79年长城牌白葡萄酒被评为中国十八种名酒之一,并于88年被轻工部授予中国轻工产品出口金奖,88年10月在法国巴黎第十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国际金奖,94年6月获北京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产品拥有3个国优、15个部优及10项国际大奖称号,先后出口至美、日、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91年3月,民权葡萄酒厂被列为中国重点发展的四个葡萄酒企业之一。93年5月,又被国家外经贸部授予产品进出口自营权,至此,民权葡萄酒达到最辉煌的时期。 痛失“长城”商标。 “长城”在市场热捧的作用下,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葡萄酒知名品牌。 93年8月9日,“长城”商标权最终被河北沙城葡萄酒厂买断,民权痛失“长城”。最终结局是民权要想继续使用“长城”商标,必须每年需向对方缴纳3000多万元的商标使用费。 痛失“长城”成为是民权葡萄酒走向下坡路的转折点。此后,尽管推出了“民权”、“黄河古道”、“宝塔”等诸多新品牌,但因市场认知度低,酒厂又无钱投入广告,民权葡萄酒的销售量直线下跌,呈现江河日下之势。 自吞苦果。对”长城“深有感情的民权葡萄酒厂,咬牙决定出钱购买使用权。但使用1年后,企业就不堪重负,迫不得已于94年4月注册并开始使用”民权牌“商标。 回天无力。1997年9月1日,香港五丰行有限公司斥资6453万元,与当时的民权葡萄酒厂联合成立了民权五丰葡萄酒有限公司。但五丰行历经3年并没能使酒厂二度回春,最终抽身而去。 改嫁九鼎。2004年11月,民权五丰改嫁浙江九鼎(出资3400万元),成立民权九鼎葡萄酒有限公司。08年10月下旬,微软开始对一些中国用户实施两个分别叫做WGA和OGA的计划,国内一些使用盗版微软软件的用户电脑桌面每隔一个小时,就变成带有反盗版标识的全黑色;另外,在使用OFFICE软件中,凡是没有授权的软件用户也会不间断地接收到来自微软反盗版的提醒。案例3: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最现实的思考2008年4月,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副行长林毅夫认为,美国经济不会萧条,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有限。但下半年开始,美国金融体系几乎崩溃,房市、股市暴跌,消费市场低迷,制造业萎缩,失业矛盾凸显;石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实体经济遍体鳞伤;全球经济进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调整期!USA、EU、JP三大经济体全面衰退。 国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股市泡沫的破灭、房地产市场高烧,CPI、PPI增速、 GDP、税收、财政收入等迅速下降,就业形势严峻 中国政府4万亿元紧急救援方案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陆续发布,各种重大项目轰轰烈烈。 但大量的投资应该投向哪里?国家的发展战略如何启动?思考: 1、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机遇/挑战/灾难? 2、各种重大灾难、瘟疫频发的原因是什么?资源滥挖/生态破坏/科技异化? 3、中国崛起究竟依靠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低成本/假冒侵权/跟踪模仿? 4、中国的后发优势究竟在哪里?出路何在?自然资源/劳动大军/规模经济?一、科学发展观与知识产权战略 1、背景增长的极限(Limits to Growth) 2、可贵的探索 3、科学发展观 4、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短板” 5、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出路1、背景增长的极限(Limits to Growth)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发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等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我国经济增长的代价:建国60年来,我国的GDP增长超过10 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倍。如今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其背后不仅仅是大规模低成本劳动力,更致命的是对资源和环境的极大消耗甚至破坏。 发展与增长的区别:经济发展与增长的主要区别是“发展”不仅包括人均收入的增长,还包括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了克服经济增长指标的片面性,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提出了有别于GDP的另外两个指标:人类贫困指数(HPI)和人类发展指数(HDI)。它们除了GDP指标外还包括了若干表征分配状况的指标,如基尼系数、健康指数等。 (3)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归纳起来知识可分为四类:一是知道是什么(Know-what),即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二是知道为什么(Know-why),即关于自然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方面的知识;三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即所具有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包括技术、技能、技巧和诀窍等;四是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即能够及时有效地利用有关专家的知识。在这个日益网络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世界中,这些知识资源是难以束缚且容易流失的,一旦失去了对它们的控制,它们的竞争价值就会减少,甚至消失殆尽。2、可贵的探索(1)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5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科教兴国战略的局限性:用计划经济的体制、机制和思路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造成科教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科技经济“两张皮”;只有办大学才是搞教育举债办学,唯学历是举,假文凭泛滥,“人才”只会死记硬背、墨守成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可见仅有科技创新、只提创新文化是不够的!科技是把双刃剑!(2)人才强国战略 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 2003年12月,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 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 人才强国战略的局限性:用干部的观念培养人才,用一把尺子衡量人才,结果是“官本位”大行其道,万般皆下品,惟有官为高!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科学发展观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以人为本是核心,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是关键,“五个统筹”是根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尤其是对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科学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就是通过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以知识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为主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以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为动力,推动、促进我国在技术发明、文化创意、品牌培育、标准提升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核心版权)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智慧型服务业等为主导的知识文化密集型产业集聚区,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的调整,最终实现人民富裕、科技昌明、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生态友好、环境优美与社会和谐。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偏差(1)比较优势理论源于产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选择与其要素禀赋相符合的产业和技术结构,从而实现较快的发展。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最初就是由资源禀赋的产业带动的.(2)“比较陷阱”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加入到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给中来,从而使得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加之发达国家对我们的种种歧视性贸易政策,我国的出口产品受到了诸多贸易壁垒,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附加值低,我国出现了产业结构重型化和国民经济的“贫困化增长”,由此产生了资源瓶颈、能源短缺、环境恶化、区域鸿沟和制度制约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 河北省拥有的资源比较优势不外乎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和绝对量不小、但人均占有量较低的自然资源,在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在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比较陷阱”已开始显现,尤其是有色金属、油气、煤炭、服装甚至电子等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局.4、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短板” 政策棚架; 体系软散; 保护不力; 意识欠缺; 投入有限; 差距拉大。5、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出路 再造知识产权文化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发展知识产权经济 培育知识产权优势 创新商业模式(1)再造知识产权文化自然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知识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惟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进入21世纪后,由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信息、技术、人员流动加快,文化融合成为世界发展的大潮流、总趋势。文化是一种“软”权利,文化的影响力比科技、经济实力的作用更持久、更长远。但我国发展中存在着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以物为本”、惟GDP论,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根本利益。知识产权文化是由人本、科学、民主、学习、诚信、和谐、创新、创业、创富三组九要素组成的文化体系。 以人为本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起点,又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归宿。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依靠谁”发展的问题。 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依靠人的创造能力(而不是仅靠人肢体!),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现代经济与社会系统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工程教育规模,高校工科在读生700多万人,远远超过美国几十万、英国十几万的生源量。然而,近年国际竞争力被告显示:我国合格工程师的世界排名一直靠后,企业常常抱怨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工程人才。对这一问题,你怎么看?二、知识产权战略的形成 1.什么是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战略的形成 3.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解读 4、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体系 1.什么是知识产权?民事权利财产权 人身权 有形财产权 无形财产权信息产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分类 知识产权,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德文Gestiges Egentum。中国香港译为智力产权;中国台湾译为智慧财产权;日本译为知的财产权无体财产权。 中国大陆译为知识产权1973年,以任建新为团长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代表团,首次出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领导机构会议,在回国后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知识产权这一概念。 知识产权(IP)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自然人通过智力活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经依法确认并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的涵义:(1)知识产权是一种智力成果(科技、文化视角);(2)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定专有权利(法律视角);(3)知识产权是一种资源(经济学视角);(4)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管理学视角);(5)知识产权是一种信息(信息学视角)。2.知识产权战略的形成 (1)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由此启动了一系列技术创新计划和方案。 (2)2002年10月,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3)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 (4)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5)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6)2009年6月,河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这是我省历史上第一个知识产权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任务、主要原则、专项任务和保障措施。3.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解读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纲要分为序言、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专项任务、战略措施五个部分,共计65条。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思想十六字方针解读十六字方针关系解读十六字方针内容解读 激励创造:建立健全法制保障、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 有效运用:推动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形成市场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依法保护:完善立法,依法执法,司法为主,防止滥用,形成平衡有效的制度体系; 科学管理:整合资源、协调机制、提高效率,促进知识产权从创造到运用的良性循环。五个战略重点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的总体思路4、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体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框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阶段划分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形势分析(一)美国政府知识产权立场 1.美国奥巴马政府的知识产权立场 2.美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 3.美国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做法美国面向21世纪的知识产权战略1988年美国修订了综合贸易法,追加了“特殊301条款”(又称超级301条款),主要用于对不遵守美国知识产权规定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以保证美国专利权人在国外的利益。为了保持美国在世界上头号强国的地位,200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了21世纪专利战略发展纲要,战略目标就是建立保持美国发明人在全球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专利商标制度,将专利商标局(USPTO)发展成为以质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手段建立对全球经济和市场变化反应灵敏的市场驱动型的快速反应机制。美国面向21世纪的知识产权战略 美国面向21世纪的知识产权战略具体内容: 1)加强员工培训,改革工作流程,提供人才队伍素质; 2)改进服务,加强与申请人沟通,以市场为导向,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3)加强与欧洲、日本和其他国家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与联系,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全球一体化; 4)发展电子政务,实施专利和商标申请处理的自动化 5)通过立法进行收费制度调整,提高专利费用。奥巴马政府的知识产权立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加强执法保护的具体做法(二)日本知识产权保护新动向日本政府将知识产权战略视为立国之本、发展之根、创新之源,从而上升到国家战略。2003年2月25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决定增设知识产权部,由首相任部长,副部长由内阁长官、科学技术大臣、文部科学大臣、经济产业大臣担任。大公司的总裁、著名大学的专家和律师等参与,形成了一个知识产权战略团队。日本面向21世纪的知识产权战略 (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本部根据2002年7月出台的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和11月的知识产权基本法于2003年7月8日公布了有关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及其利用的推进计划(日本知识产权界称之为“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主要包括五大支柱战略创造、保护、应用、发展多媒体素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人才培养和提高国民意识等部分,具体包括270项措施,体现了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的具体内容。日本知识产权保护新动向欧洲知识产权保护新动向中国MP3德国参展遭扣 2007年,在全球消费电子、IT及通信业的重要大展德国汉诺威CeBIT博览会上,中国的名牌MP3因涉嫌侵犯意大利Sisvel公司有关MP3方面的专利,惨遭德国海关查抄。 2008年,再次有24家内地参展商的展台遭遇查抄。 据悉,Sisvel拥有MPEG-2美国之外的专利权。如果生产涉及MPEG-2标准的MP3、MP4等影音产品,必须每个产品向Sisvel支付60美分的专利费用。发达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外商反映比较强烈的几种情况四、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形势分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颁布实施政府各部门积极响应各省区市制定战略或出台意见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诉求趋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将加强全国保护知识产权体系理顺保知工作任重道远五、国外在华专利申请形势分析(一)国外在华专利申请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高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多年(二)国外对华实施专利战略是国外在华专利申请持续增长的国外因素 1、专利先行战略 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及技术的政策以来,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大量国外的产品、技术、服务涌入我国,与我国的产品、技术、服务进行竞争。在这场竞争中国外企业为了避免受到廉价假冒仿制品的冲击,主要依靠知识产权这个保护伞来保护它们的产品优势及技术优势,以便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那些希望在中国未来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公司,“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产品未进入中国之前,就抢先在中国申请专利、商标为其后续的产品出口在中国开辟好垄断的空间。(二)国外对华实施专利战略是国外在华专利申请持续增长的国外因素 2、专利圈地战略 国外公司在与我国企业进行现实市场产品竞争的同时,不忘对未来市场产品的竞争,他们通过在各个技术领域申请一个又一个的专利,将这些领域里的一个个新技术圈进自己的壁垒,我们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时,除非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跨过这一技术层次,从更高的、更新的层次去寻找和开拓技术上的“新大陆”,否则就只能在他们所圈的技术领地之间,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自己的技术创新,而使我国的技术创新空间受到压缩。 3、技术转让的专利保护战略 日本学者斋藤优通过对大量企业利用新技术不断维持最大收益率的实证研究出发,认为商品输出、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周期循环的关系。开始阶段具有新技术的企业总是先出口运用该技术生产的新产品,随着该产品在当地的市场不断扩大,在当地也能组装出该产品来,于是收益率开始下降,企业开始把出口商品转为直接投资,以谋取收益率回升。其后,随着当地该项技术的水平提高,企业直接投资的收益率也开始下降,企业随即转而利用技术转让来谋取收益率的再次回升。目前国外出口中国的很多产品已经到了利用技术转让来维持原有收益率的阶段,而保障技术贸易得以正常进行的就是专利保护战略。(三)我国专利法修改、加入PCT以及入世是出现增长转折点的国内因素 1、专利法第一次修改扩大了保护客体的范围 1992年中国专利法第一次修改,将原来不给予专利保护的食品、饮料、调味品、药品和化学物质放开给予了专利保护,1993年新修改的专利法开始实施,外国公司为了使其现实的或潜在的出口中国的产品享受专利保护而大量申请专利,扭转了国外在华申请连续八年徘徊发展的态势。 2、加入专利合作条约后国外专利申请纷纷借 助PCT抢滩中国 1994年为了避免在世界专利一体化的进程中被边缘化,提高我国在世界专利体系中的地位,增强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适应经济全球化及跨国贸易大幅度增加对简化申请人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手续和程序的要求,我国加入了专利合作条约。PCT由于可以明显降低专利申请人在多个国家获得专利的成本及时间,减少在各国申请时的手续,有助于尽快给出口贸易提供专利保护,因此大量外国公司利用PCT形式在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同时,也将我国列为PCT指定国,并根据其打入及占领中国市场的企图,而进一步以PCT国家申请的形式进入中国,由此导致了国外在华专利申请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入世打掉关税壁垒后国外企业借助专利申请建 立滩头堡垒 进入新千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众多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度下降,中国的各种市场分阶段向国外企业开放,国外商品和服务开始全面登陆中国,国外企业为了巩固其商品所占领的滩头阵地,加大专利申请力度,利用专利保护挡住中国商品的反击,使国外专利申请量的发展态势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而发生重大转折,进入到第二波持续高速增长期。(四)主要发达国家是国外在华专利申请的主力 在从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的50余万件国外在华三种专利申请中,有约47.5万件是由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典、瑞士、意大利、韩国十个主要发达国家申请的,占总量的93.6%,其中这十国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更占到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94.9%。 发达国家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将高科技产业作为他们的支柱产业和国际贸易中获利的主要手段,而且在专利制度的运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他们可以熟练的运用专利作为国际竞争利器,维持他们的技术优势,延长获取高附加价值的时间,阻挡、延缓国际竞争对手的追赶。(五)跨国公司是国外在华专利申请的重要支撑 日本企业(6+7):包围式(地毯式) 美国企业:核心技术 韩国企业发展迅速(六)国外跨国公司在华专利申请大幅度增长的原因分析1、跨国公司的产业结构转移力度逐渐加大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保护成本越来越高,其制造业面临的产业结构转移的压力越来越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制造能力已经大大提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因此不少跨国公司将其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的力度逐渐加大。2001年日本媒体披露了一项调研成果,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上市的1143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表示将在3年内把生产基地外迁,在打算外迁的企业当中有71%的企业把中国作为主要的目的地,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甚至表示,不光是要将整车厂转移到中国,还要将所有的零部件配套厂都转移到中国。为了维护其转移产业的技术优势,跨国公司加大了在华专利申请的力度。2、跨国公司的投资获利模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跨国公司刚开始进入中国时,只是利用中国的工人工资低、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条件,引进生产应用性技术进行产品生产,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并不是很多,当在中国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在中国市场占有了相当的份额后,便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利用中国众多的廉价科技人力资源从事既满足中国市场也面向全球的基础研究,至今,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总数已超过600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约40亿美元,此时,为了加强对其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保护,也逐渐加大了专利申请的力度。关于DVD专利纠纷的思考 2001年2月,欧盟一些国家的海关在联盟(由飞利浦、索尼、先锋三大技术开发商组成)的请求下,以我国企业没有获得知识产权认证为理由,对我国出口到欧盟国家的产品实施扣押。 月,联盟(由东芝、三菱、日立、松下、时代华纳六大技术开发商组成)向国内生产企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月日前国内生产企业与联盟达成专利费交纳协议,并提出要向每台零售价在90-150美元左右的国产DVD收取20美元的专利费,否则将提起诉讼。 中国的DVD生产企业,从接订单到自己仿制生产、开拓国内外市场,经历了艰苦的发展历程。企业刚刚赚了一些钱,就遭受多国联合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沉重的专利使用费使中国DVD生产企业纷纷倒闭,不得不放弃国际市场。与此同时3C和6C外国企业顺势进入由中国企业辛苦开拓的国际市场! 思考:落后就要挨打,企业一定要开展技术创新, 开发自主专利技术,打造自主强势品牌产品!关于DVD专利纠纷的另一思考 北大教授张平通过专利分析,发现外国3C和6C专利联盟提出的专利清单中,有相当一部分与DVD技术无关,而有关的专利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失效或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我们的企业没有查询专利文献,就糊里糊涂的支付了昂贵的专利费,甚至倒闭,退出了DVD市场! 思考:无知照样挨打,一定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专利信息,捍卫企业的利益!3、各跨国公司之间为抢占市场份额加强了专利竞争的力度有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向海外的扩张呈现出“追随潮流”的效应,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跨国公司向某个新兴市场扩张,其他同行业的跨国公司为了确保其市场地位不致降低,也会向此新兴市场扩张,并且集中程度越高的行业“追随潮流”的现象越明显。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的市场总量规模在逐渐扩大,在某一行业一家跨国公司的进入带动了其他跨国公司的纷纷进入,而它们之间的技术竞争,必然带动了专利申请量上的竞争。(1)发明专利是国外专利申请的主要形式(2)高新技术领域是国外在华专利申请“跑马圈地”的重要目标(3)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优势领域对比(4)国外在华专利对我国科技创新的诸多不利影响A、树桩效应:国外在华申请的一项项专利就好比在我国企业研发道路上埋下的大量专利树桩障碍,使我国企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只能在其布下的专利树桩间的空隙中迂回前进,大大延缓了我国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度。B、挤压效应:国外在华申请的每一项专利都在我们未来的创新空间中划走了一块势力范围,因此留给国内企业的科技创新空间随着国外专利申请的逐渐增多,而被挤压得越来越小。C、门槛效应:为了避免侵犯国外申请的大量专利,国内企业必须另辟蹊径,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由此使技术开发的难度增加,研发经费提高,造成我国企业进入新产品市场的门槛提高,而使那些研发能力弱的小企业逐渐退出新产品市场。忽视专利信息造成重复研发 许多企业在研发前没有充分地进行专利检索和预警分析,了解本行业竞争对手的研发方向,即陷入“闭门造车”的状态,结果导致重复研发,甚至引发侵权风险。 四川省某环保所准备开发一项环保技术,前后共投入科研经费2500万元,历时4年,研制成功“电晕放电脱硫脱硝技术”,该技术极具市场前景。当环保所准备大力推广该项技术、并想申请专利时,才发现日本一公司早在十年前就有了相同的技术、并已在中国申请了专利。这一情况使环保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六、国内专利申请形势分析(一)国内专利申请持续增长势头未见放缓,十二五内仍将继续增长十一五专利申请概况 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9.1万件,同比增长24.1。其中,境内(不含港澳台,下同)发明专利申请28.1万件,占总量的71.9;境外(含我国港澳台,下同)发明专利申请11.0万件,占总量的28.1。境内发明专利申请中,职务申请21.4万件,占总量的76.2%;非职务申请6.7万件,占总量的23.8%。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5.1万件,是“十五”的2.6倍;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分别是128.9万件和155.4万件,是“十五”的2.4倍和3.1倍,继续保持世界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3.6万件,是“十五”的4.3倍,从世界第十位上升至第四位。(二)国内专利申请持续增长的因素分析 1、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 有学者研究了GDP与专利申请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专利申请量的发展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专利申请量的增长,专利申请量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他们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 2、大量的科技成果是专利申请量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科技工作,制定了各种政策措施促进科研工作,产生了大批的科研成果,其中一部分申请了专利,成为专利申请的重要基础。 3、专利保护日见成效,保护了发明创造者的利益,促进了更多人申请专利以及申请更多的专利 大量的采用专利来保护发明创造不受仿制侵害的正面事例,教育了专利申请人以及更多的发明创造者,使他们懂得申请专利的必要性,促进了更多人申请专利以及申请更多的专利。 4、知识产权意识逐步提高,知识产权文化逐步建立,也促进了专利申请量的增长 随着知识具有产权、受法律保护的意识逐步提高,以及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权益,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权益的文化逐步确立,专利申请量也在不断增长。 5、非职务发明创造者对在专利保护下收回先期的发明创造投入寄予更高希望,成为专利申请持续增长的中坚支撑力量 四分之三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以及一半以上的发明是个人申请,并且其中很多是仅申请过一件专利申请的,说明个人申请对借助专利致富的期望很高。 6、各地政府加强专利申请扶持力度,使更多的可申请可不申请的发明创造申请了专利 为了解决科研经费不足、专利申请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各地政府加强了专利申请扶持力度,使发明创造者可围绕发明点多申请专利构造更强的保护网。 7、知识产权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经过比体制机制灵活性、比质量服务花色品种、比宣传炒作、比成本价格、比生产营销组织方式等各种竞争力,发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力,认识到“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由此申请专利的热情逐渐高涨。 8、“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要求更强的专利保护 随着制造业本身附加价值的降低,国内制造业向研究开发领域进行结构调整的趋势日渐加强,而这些领域对知识产权的依赖和保护要求比传统产业更高。(三)三种专利申请从实用新型独大向三足鼎立之势发展对三种专利申请所占比例的分析 1、变化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实用新型所占比例最高时曾达到接近80%,逐渐下降的原因既有实用新型保护力度不如发明的原因,也有外观设计保护对商标保护能起到补充作用的原因,未来发展趋势有可能成为实用新型独小的态势。 2、目前中国三种专利的合理比例分析 中国发明专利比例较小,反映了社会对专利类型比例结构的内在需求,刻意修改政策限制某种外观设计申请,违反了客观规律。(四)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内专利申请的主体专利申请量存在明显的东中西梯度(五)三种专利申请比例结构与各省市市场化程度存在明显关联(六)个人申请是国内申请重要支撑职务申请上海一枝独秀(七)企业是职务申请主体北京企业申请只占半壁江山(八)国内专利申请热点(九)重点企业为应对各种知识产权纠纷已积累了较多的专利筹码和信用 201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前十位的我国内地企业依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台资)、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台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十)我国正面临着从专利申请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1997年,中国实用新型年申请量位居世界首位。 1999年,中国外观设计年申请量位居世界首位。 2002年,由本国人申请的发明专利量排入世界前五位,仅次于日本、美国、 德国、韩国。第二专题知识产权法概论一、知识产权概述 二、知识产权经济 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四、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一、知识产权概述国际公约关于知识产权划分 WTO和WIPO对知识产权的定义的差别 在WIPO的定义中商标和地理标志都在商业标记中,没有单列,而在WTO对知识产权的定义中,则将地理标志单列,并增加了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新型知识产权。 从整体上讲,WIPO的定义外延更宽一些,WTO对知识产权的定义更强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与贸易无关的则没有涉及,如科学发现权等。(二)知识产权的分类 1狭义的(传统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 工业产权分为三类:创造性成果权:专利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识别性标记权:商标权、商号权、服务标记权、货源标记权和原产地名称权等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版权分为两类:著作权:邻接权(作品传播者权):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广播组织者权、出版者权等2广义的知识产权世界知识产权公约第2条第(8)项规定: 工业产权 版权 边缘保护对象: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印刷字体、卫星传播节目信号权等。 科学发现权 商业秘密权(三)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主要国家对专利的保护期限: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自申请之日起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10年。美国发明专利自申请日起20年,外观设计为14年。英国发明专利自申请之日起20年,外观设计自申请之日起5年,可延展4次,每次5年。德国发明专利自申请之日20年,实用新型10年,外观设计最多延长至20年。韩国发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10年,外观设计专利自登记注册之日起15年。日本发明专利自申请日起20年,实用新型专利自申请日起6年,外观设计自注册之日起15年。二、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知识产权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性资源。2发展中国家积极采取适应国情的知识产权政策维护国家利益。韩国、印度、巴西等也纷纷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保护本国的传统资源和优势产业,促进自身发展,以避免在新一轮国家竞争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局面。(二)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三)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四)知识产权已成为发达国家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二、知识产权经济 (一)知识产权经济的构成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产权问题 (三)国外知识产权制度及其发展 (四)国内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五)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及司法、行政保护体制(一)知识产权经济的构成(三)国外知识产权制度及其发展(四)国内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五)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及司法、行政保护体制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介绍2.省知识产权局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一)知识产权法概述 (二) 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二) 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在现行的调整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法律依据有两类即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国际知识产权公约、条约、协定,基本上形成了调整基于知识产权的取得、使用和保护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的法律体系,根据其产生的法律依据可以进行不同分类,如基本法与特别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综合法与部门法等。 1.知识产权的国内保护:针对本国自然人、法人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据本国的知识产权法,能否取得法律保护和如何保护等问题。 2.知识产权的涉外保护:(1)本国自然人、法人所创造的智力成果,在境外能否取得法律保护和如何保护等问题;(2)外国自然人、法人所创造的智力成果,在本国能否取得法律保护和如何保护等问题。 3.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主要通过缔结、修改、履行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包括双边和多边协定)建立知识产权国家保护制度。(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四、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一)国际知识产权法律调控体系 (二)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基本原则 4.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1886年9月9日于伯尔尼缔结,1887年12月生效,到2010年5月为止已有164个成员国。我国于1992年10月15日加入。 5.伯尔尼公约的子公约 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公约(罗马公约,1961年,中国未加入) 录音制品公约(日内瓦公约,19711993) 6.世界版权公约1952年9月6日于日内瓦签订,到2010年5月为止已有100个成员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我国于1992年10月30日加入。 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1996年12月20日在日内瓦签订,2002年3月6日生效。到2010年5月已有88个国家加入该条约,2007年6月9日加入该条约 。 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 1996年12月20日签订,2002年5月20日生效。到2010年5月,已经有86个国家加入该条约,2007年6月9日加入该条约3、优先权原则 即享受国民待遇的国民在公约的某一成员国首次提出专利申请或商标注册申请后申请人在其他成员国申请工业产权保护后,在612个月内又在其他公约成员国提出同一申请,可以把第一次申请日期视为向第二国提出的申请日。 4、互惠原则 互惠是利益或特权的相互或相应让与。作为两国之间确立起商务关系的基础,在国际贸易中,互惠是指两国互相给予对方以贸易上的优惠待遇:一方面不仅明确了各缔约国在关税谈判中相互之间应采取的基本立场,而且也包含着各缔约国之间应建立一种怎样的贸易关系;另一方面从关贸总协定以往的八轮谈判来看,互惠原则是谈判的基础,其作用也正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的。今日观察保护知识产权与跨洋突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罕辞玉的课件
- 年月日说课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调查汇报
- 年底安全培训要点总结课件
- 威驰及竞品课件
- 年后复工安全培训
- 玉溪市统一遴选和选调公务员笔试真题2024
- 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近义词
- 常用版固定期限聘用合同书5篇
- 平面设计配色培训课件
-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 现浇墩台身轴线偏位、全高竖直度检测记录表
- 合肥市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表
- 房屋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评分表
- 民航安全安全检查员
-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析和处理案例
- 隧道防排水检查井技术交底书
- 《历史》中职课件05第五章
- TSS-UT811-001UT-811线路保护测控装置调试说明书V1[1]0.
- (终稿)加油站全流程诊断与优化提量指导手册
-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