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曼昆)_第1页
宏观经济学(曼昆)_第2页
宏观经济学(曼昆)_第3页
宏观经济学(曼昆)_第4页
宏观经济学(曼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此幻灯片为纪念从教西方经济学二十二周年而作,并把她献给你们 我心中的太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谢绝拷贝,主讲: 叶 衎(Ye Kan),N.Gregory Mankiw (曼昆),E-mail: ,Tel: 65337579简要目录,第 1 篇,第 2 篇,第 3 篇,导言,第 1 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第 2 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古典理论: 长期中的经济,第 3 章 国民收入,第 4 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 5 章 开放的经济,第 6 章 失 业,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第 7 章 经济增长 I,第 8 章 经济增长 II,第 4 篇,经济周期理论: 短期中的经济,第 9 章 经济波动导论,第10 章 总需求 I,第11 章 总需求 II,简要目录,第 4 篇,第12 章 开发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3 章 总供给,第 5 篇,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第14 章 稳定政策,第15 章 政府债务,第 6 篇,再论支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第16 章 消 费,第17 章 投 资,第18 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第19 章 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结束语 我们知道什么, 我们不知道什么?,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第一 节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Y = F(L,K) 总产出=总投入 总支出=总收入 总需求=总供给,1.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四大问题,1) 稳定物价,2) 充分就业,3) 平衡国际收支,4) 持续经济增长,2. 宏观经济学要平衡的四个市场,1) 产品市场,2) 货币市场,3) 劳动力市场,4) 国际市场,第二节 经济学家如何思考,1. 理论是建立模型,1) 内生变量,2) 外生变量,Qd= D(P,Y) QS= S(P,Pm),P,0,Q,D,S,E0,P0,Q0,E1,P1,Q1,2. 模型的多样性,3. 价格: 伸缩性与粘性,市场出清,伸缩性,粘性,4. 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一节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或附加价值总和。,1. 收入,支出和循环流程,家庭,企业,生产要素,物品与劳务,收入(GDP),支出(GDP),总收入,总支出,2.计算GDP的一些规则,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A)二手货,B)存货,C)住房服务与其他估算,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3.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1) 名义的GDP(Nominal GDP) 以现期市场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名义的GDP。 2) 实际的GDP(Real GDP) 以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实际的GDP。2003年A国的GDP是1000亿美元。2003年A国的GDP是995亿美元(按2000年价格计)。,4. 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5. 实际GDP的环比,加权衡量,6.支出的组成部分,Y = C + I + G +NX,1) 消费 C,2) 投资 I,3) 政府购买 G,4) 净出口 NX,7.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1)最终产品(Final goods) 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说是本期产品中不在同期内由其他企业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2)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 目前尚不能用作消费,投资或出口的产品,或指本期产品中已被其他企业作为中间投入的产品。 3) 劳务(Services) 向社会提供的非物质产品的服务,如金融、保险、娱乐、咨询等。,8.国民生产总值 和国内生产 总值,1)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2)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3)GGDP(Green GDP),GDP = GNP - 本国居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9、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10、人均GDP和潜在的GDP (Potential GDP)11、流量(flow)和存量(stock) 1)流量指变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动的数值。 2)存量指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数值。 流量来自于存量,又归入于存量之中。,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1.最终产品法(支出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的。 GDP=C+I+G+(EX-IM) 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支出 2.收入法( Income Approach) 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 +间接税和企业的转移支付+折旧,部门法,一块面包的GDP的部门法核算,生产部门,农资公司(种子化肥),农场(种小麦),面粉厂(磨面粉),面包厂(烤面包),批发商(批发),零售商(销售),合计,市场价值(元),附加价值(元),0.10,0.20,0.35,0.55,0.75,1.00,0.10,0.10,0.15,0.20,0.20,0.25,1.00,2.95,3.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又称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加总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GDP的。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2.国内生产净值(NDP) NDP = GDP - 资本折旧,3. 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NI =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4.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 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股息 5.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 = PI - 个人所得税 - 非税收支付,第四节 衡量生活费用: 消费物价指数,1. 一蓝子物品的价格,消费物价指数(CPI) (Consumer Price Index)CPI=(PitQit/PioQit)x100i:某种产品或劳务, n:若干种产品或劳务,t:当期, o:基期,P:价格,Q:产量。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n,n,i=1,i=1,2. CPI与GDP平减指数,3. 衡量失业:失业率,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100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 %,奥肯定理: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 下降1个百分点。,CPI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受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并给不同产品的价格以固定的权数。,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1.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C + I = Y = C + S I = S2.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C + I + G = Y = C + S + (TA-TR) I + G = S + T I = S + (T-G) ( T=TA-TR) T:为净税收, TA:为总税收,TR:为转移支付.,第一节 货币在经济中的循环流程,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家 庭,企 业,金融机构,C,Y,S,I,工资,租金,利息,利润,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C + S = Y = C + I,总收入,总支出,储蓄,投资,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家 庭,企 业,金融机构,政 府,TR,G,C,Y,S,I,TA1,TA2,C+S+(TA-TR)= Y = C+I+G,总收入,总支出,四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政府,家庭,金融机构,企业,国际市场,S,I,C,Y,TA,TA2,EX,IM,C+S+(TA-TR)= Y = C+I+G+(EX-IM),1,总收入,总支出,TR,G,3.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 储蓄投资恒等式,C+I+G+(EX-IM)=Y=C+S+(TA-TR) C+I+G+NX = Y = C+S+T I+G+NX = S+T (NX为净出口,T为净税收.) I = S +(T-G)+(IM-EX),4. 漏出和注入,1)漏出指居民或企业的收入中作为储蓄、税收和进口等而没有支付给对方的那部分。 2)注入指居民或企业得到的收入中,不是相互由对方付给的那部分。如投资、出口、政府支出等。 W = JS + TA + IM + = I + G +EX +TR,5.漏出和注入的关系 漏出来之于注入,又归入于注入之中。 W J,国民经济收缩。 W 1 (贫困型) APC 1 (小康型) Yd APC4.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指每改变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量的改变量。 MPC = C/Yd = ( 0 T 和 G1,APC=1,APC MPC , APS 1,APC=1,APC1,APS0,Yd,S,C,S,非线性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0,a,-a,C S,C=Y,Y,C=f(Y),S=f(Y),C曲线上某点的射线的斜率为APCC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为MPC,S曲线上某点的射线的斜率为APSS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为MPS,MPSAPS MPCAPC,第 4 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一节 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可以很容易地用于交易的资产存量。,一、货币的职能,1. 价值储藏手段,货币是一种把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购买力的方法。,2. 计价单位,货币提供了可以表示物价和记录债务的单位。,3. 交换媒介,货币是我们用以购买产品与服务的东西。,二、货币的类型,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纸币),商品货币:有某种内在价值的商品(黄金),三、法定货币的演变,只要每一个人在交换中都持续接受纸币, 它们就有了价值并成为货币。,四、如何控制货币量,可以得到的货币量称为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被称为货币政策,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五、如何衡量货币量,货币衡量指标(美国),C = 通货(纸币+铸币),M1= 通货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他可支取存款,M2= M1 + 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 + 储蓄存款 + 小额定期存款,M3=M2+大额定期存款 + 回购协定+ 欧洲美元 + 只为机构服务的货币市场的共同基金余额,我国的货币种类和货币衡量指标 1)纸币 2)铸币 3)存款货币 4)近似货币 5)货币替代物 M1 = 纸币+铸币+短期存款 M2 = M1+定期存款 M3 = 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货币近似物,第二节 货币数量论,一、 交易与数量方程式,货币货币流通速度 = 物价交易量,MV = PT,数量方程式是一个恒等式。在充分就业时,T和V不变,那么M的上升必然引起P上升,从而名义GDP同比例上升。意味着控制通货膨胀应从控制M着手。,二、从交易到收入,货币货币流通速度 = 物价产出,MV = PY,Y是实际GDP,P是GDP平减指数,而PY是名义GDP。V称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三、 货币需求函数和数量方程式,M/P = kY,M/P为实际货币余额,k为常数,它表示人们手持货币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该方程式说明,实际货币需求量与实际收入成比例。,简单整理得:,M(1/k)= PY,在这里V=1/k ,它说明了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即k越大,V就越慢;k越小,V就越快。,四、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货币数量论认为: 如果假设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那么货币量决定了经济产出的货币价值。,MV = PY,五、 货币、物价和通货膨胀,决定经济的物价总水平的理论:,1. 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产出水平Y;,2. 货币供给决定产出量的名义价值PY;,3. 物价水平P是产出的名义PY与产出水平Y的比率。,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决定通货膨胀率,第三节 金银币铸造税: 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通过发行货币筹集收入称为金银币铸造税,当政府发行货币为支出融资时,它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引起通货膨胀。随之而来,公众手中原有的货币贬值。因此,通货膨胀很象对持币者征收的赋税,政府发行货币融资就象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利率,一、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银行支付的利率,实际利率是购买力的增加,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额,r = i ,二、费雪效应,费雪方程式:,i = r + ,根据费雪方程式,通货膨胀率1 的上升引起名义利率1的上升。这种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一对一的关系称为费雪效应。,三、 两种实际利率: 事前的与事后的,当进行贷款时债务人和债权人预期的实际利率称为事前实际利率,以及实际上实现的实际利率,称为事后实际利率。,事前实际利率,= i ,e,事后实际利率,= i ,( 为实际的未来通货膨胀率, 为未来通货膨胀率的预期。),e,费雪效应更准确的表示:,i = r + ,e,第五节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一、 持有货币的成本,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它是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债券所放弃的东西。,货币需求函数:,(M/P)= L(i,Y),d,实际的货币需求是是名义利率的减函数,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二、 未来货币与现期物价,用r+ 来代入 i ,则:,e,(M/P)= L( r+ ,Y),e,实际的货币量水平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物价,物价,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货币、物价和利率,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一、 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1. 鞋底成本,2. 菜单成本,3. 相对物价变动,4. 增加所得税负担,5. 生活的不方便,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1. 债务人受益, 债权人受损,2. 雇主受益, 雇员受损,3. 政府受益, 公众受损,三、通货膨胀的一个益处,第七节 恶性通货膨胀,一、恶性通货膨胀的成本,1. 经济陷于低效率,2. 菜单成本更大,3. 相对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稀缺程度,4. 扭曲了税制,5. 生活明显不方便,二、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政府过大的财政赤字,在借不到钱的情况下印发钞票,增加了货币的供给,从而引发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束却是一种财政现象。,第八节 古典二分法,古典二分法是指实际和名义变量的区别。,古典二分法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这种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第5章 开放的经济,第一节 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一、 净出口的作用,Y = C + I + G + EX - IM,Y = C + I + G + NX,(净出口:NX=EX-IM),NX = Y - (C+I+G),净出口 = 产出 国内支出,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无须等于产品与劳务产出。,二、 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余额,Y=C+I+G+NX,Y- C G = I+NX,Y-C-G是国民储蓄S:即私人储蓄Y-T-C 和 公共储蓄T-G之和。得:S=I+NX 。,于是:,S I = NX,国内储蓄与国内投资之差 S-I,即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等于净出口(贸易余额)。,如果S-I和NX是正的,经济中有贸易盈余,该国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净债权人;如是负的,那么贸易赤字,为净债务人;如等于零,则贸易平衡。,第二节 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一、 资本流动与世界利率,小型开放经济是世界经济市场的一小部分,其本身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政府并不阻止国际借贷。,r = r,*,世界利率决定了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二、 模型,Y=Y=F(K,L),C= C(Y-T),I=I(r),NX =(Y- C - G)- I(r ) = S - I(r ),*,*,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实际利率,r,*,投资,储蓄,I,S,S,I(r),r0,经济封闭时的利率,r,*,世界利率,NX,当储蓄低于投资时,投资者向国外借贷; 当储蓄大于投资时, 将余额贷给其它国家。,三、 政策如何影响贸易余额,1. 国内的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都减少了国民储蓄S, 从而净出口NX减少,那么经济中的贸易状况会恶化。,r,I,S,S1,I(r),r,*,NX=0,S2,NX0,3. 投资需求的变动,投资需求的增加提高了世界利率下的投资量, 在最初贸易平衡的情况下,现在投资大于储蓄,意味着该经济要从国外借贷,并有贸易赤字.,r,0,I,S,S,I(r)1,r,*,I(r)2,NX0,四、 评论经济政策,1. 增加投资或减少储蓄的政策往往会引起贸易赤字, 而减少投资或增加储蓄的政策往往会引起贸易盈余.,2. 我们对开放经济的分析是实证的, 而不是规范的.,3. 在一个封闭经济中, 低储蓄引起低投资和未来较少的资本存量;在一个开放经济中,低储蓄引起贸易赤字以及外债增加. 这都意味着, 子孙后代要承担国民储蓄的负担.,4. 但贸易赤字并不总代表经济弊病.,5. 我们不能仅仅从贸易余额来判断经济状况, 相反, 应该考察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原因.,第三节 汇 率,一、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是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物价,汇率从周三1美元兑117.67日元下降到周四的1美元兑116.29日元。汇率的这种下降称为美元贬值, 汇率上升称为美元的升值。,实际汇率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物价,实际汇率,=,(120日元/美元)(1万美元/美国汽车),240万日元/日本汽车,=,0.5 (日本汽车/美国汽车), = e ( P / P ),*,(P为国外产品物价),*,如果实际汇率高, 外国产品就相对便宜, 而国内产品相对昂贵; 如果实际汇率低, 外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而国内产品相对便宜。,二、实际汇率和贸易余额,贸易余额是实际汇率的减函数,NX = NX( ),NX,NX,0,实际汇率越低, 净出口量越大;当进口大于出口时, 净出口可以小于零。,三、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用于资本净流出的美元供给与外国人购买净出口的美元需求相等时决定均衡实际汇率。,NX,0,S-I,NX,0,四、政策如何影响实际汇率,1. 国内的财政政策,0,NX,S1-I,NX1,NX,1,S2-I,NX2,2,政府扩张的财政政策,减少了国民储蓄, 实际汇率上升.,2. 国外的财政政策,NX,NX1,S-I(r )1,*,NX,1,S-I(r )2,*,NX2,2,国外扩张的财政政策减少了世界储蓄,实际利率上升,从而减少国内投资,均衡实际汇率下降.,3. 投资需求的变动,0,NX,NX1,S-I1,NX,1,NX2,S-I2,2,投资需求的增加使用于兑换成外国通货的美元供给减少,从而实际汇率上升.,五、 贸易政策的影响,NX,S-I,NX1,1,2,NX2,NX1=NX2,保护主义政策只能引起实际汇率上升,但均衡的净出口水平没有变。,六、名义汇率的决定因素,名义汇率:,e = ( P /P ),*,考虑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动, 汇率方程式为:,e变动的百分比 = 变动的百分比 +,*,P 变动的百分比 - P变动的百分比,e变动的百分比 = 变动的百分比+( - ),*,通货膨胀的一个结果是通货贬值, 高意味着e下降。 正如货币增长使按货币衡量的产品物价上升一样,它也往往会使按本国通货衡量的外国通货物价上升。,七、购买力平价的特例,一价定律:,同样的产品在同一时间在不同地方不能以不同的物价出售。,一价定律运用于国际市场则被称为购买力平价,它表明净出口对实际汇率的微小变动极为敏感。,这种极为敏感性使净出口曲线表现为非常平坦。,0,NX,S-I,NX( ),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重要含义:,1. 由于净出口曲线是平坦的, 所以, 以储蓄或投资的变动并不影响实际或名义汇率;,2. 由于实际汇率是固定的, 所以, 名义汇率的变动都源于物价水平的变动。,3. 实际汇率离购买力平价预测的水平越远, 对个人从事国际产品套利交易的刺激就越大。,第四节 美国是一个大型开放经济,首先, 美国是一个大国, 足以能影响世界金融市场而影响世界实际利率。其次,资本不能在各国之间完全流动而使所有国家的利率相等。,附录:,大型开放经济,介于封闭经济和小型开放经济之间的经济模型,资本净流出,= 国内投资者向国外贷款量,国外投资者向国内借款量,CF = CF(r),资本净流出是国内利率的减函数,r,CF,0,CF 0,向国外贷款,CF 既可以是正的, 也可以是负的, 取绝于一个经济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CF曲线的两种特例,在封闭经济中, 没有国际借贷, 且利率调整到使国内储蓄与投资均衡,所以在所有的利率上CF=0。,r,CF,封闭经济,0,CF,在完全资本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中,固定的世界利率下, 资本自由地流入与流出一个国家,CF 是完全有弹性的。,完全资本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CF,r,r,*,CF,0,大型开放经济影响世界利率,资本不完全流动,所以,CF曲线向下倾斜。,模 型,可贷资金市场:,一个开放经济的储蓄S 用于为国内投资 I 筹资和为资本净流出筹资。,S = I(r) + CF(r),r,0,S,I+CF,S,I(r)+ CF(r),r0,外汇市场:,由于NX是实际汇率 的减函数,且CF=S-I,所以实际汇率 再次是使贸易余额NX与资本净流出CF 均衡的价格。,NX( )= S I = CF(r),NX,CF,NX,0,大型开放经济中的政策,大型开放经济均衡,可贷资金市场,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可贷资金的供求 均衡利率资本净流出 美元供给 实际汇率,r,0,S,I+CF,S,I+CF,r0,r,0,CF,CF(r),CF,NX,NX( ),0,国内财政政策,可贷资金市场,r,S,I+CF,0,扩张的财政政策 储蓄减少可贷资金减少 均衡利率上升 资本净流出减少 美元供给减少实际汇率上升 净出口减少,s1,I+CF,r1,s2,r2,r,CF,CF(r),外汇市场,NX,CF1,NX1,CF2,NX2,1,2,投资需求的变动,可贷资金市场,投资需求的增加 利率上升,r,S,I+CF,0,s,I+CF,r1,r2,资本净流出降低,r,CF,CF(r),CF1,CF2, 净出口下降,外汇市场,NX,NX1,NX2,NX(),1,2,实际汇率上升,贸易政策,可贷资金市场,r,S,I+CF,s,I+CF,r,CF,CF(r),外汇市场,NX,CF,NX(),1,进口限额 净出口需求增加,2,可贷资金市场不变, 资本净流出不变,资本净流出的变动,可贷资金市场,S,I+CF,r,CF,r,外汇市场,NX,s,I+CF,CF,r1,NX(),NX1,1,资本净流出下降,r2,利率下降,NX2,2,汇率上升,净出口减少,结 论,大型开放经济中的政策影响利率, 而不象小型开放经济那样.,在大型开放经济中, 增加储蓄或减少投资的政策引起贸易盈余; 反之, 贸易赤字.,在两种经济中, 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引起汇率升值但并不影响贸易余额.,由于两种经济的结果如此相似, 所以, 大多数问题可以用较简单的小型开放模型.,第6章 失 业,一个人想工作, 而又找不到工作, 这也许是阳光下财富不平等所表现出来的最惨淡的景观了。,托玛斯.卡莱尔,第一节 失去工作,寻找工作以及自然失业率,设L为劳动力, E 为就业工人人数, U为失业工人人数:,L = E + U,就业者,失业者,离职率(s),就业率(f),就业与失业间的转换,由于: fU = sE = s(L-U),等式两边都除以L:,U/L = s/(s+f),稳态失业率U/L取决于离职率s 和就业率f,离职率s 越高失业率越高;就业率f越高失业率越低。,自然失业率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它取决于离职率和就业率。,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正常失业率) 指一定的经济结构下所含有的失业率,也即充分就业时仍存在的失业水平。,失业的经济损失(奥肯定理) 奥肯法则: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 下降1个百分点。,自然失业率和非自然失业率,NE,Nf,Nmax,Nd,NS,0,N,W/P,E0,非自然失业,自然失业,实际失业 = 非自然失业+自然失业实际失业率 = 非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第二节 寻找工作和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由于工人寻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1. 要使工人与工作岗位相匹配, 需要一些时间;,2. 工人有不同的偏好, 工作有不同的性质;,3. 由于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即 部门转移总在发生, 而工人改变部门需要时间;,4.季节性和投机性失业的存在;,5. 技术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的不可避免;,公共政策与摩擦性失业,就业机构的信息传播和公共筹资的再就业培训等公共政策力图通过减少摩擦性失业来降低自然失业率;,失业保障类的政府计划无意中增加了摩擦失业量;,第三节 实际工资刚性与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工资刚性与工作配额配给,引起的失业。,实际工资刚性使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 降低了就业率,提高了失业率。,工资刚性的原因: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垄断力量,以及效率工资,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法确定企业要为其雇员支付法定的最低工资水平。,工会和集体议价,工会领导人与企业经理之间集体议价决定,以及工会化的威胁都使实际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效率工资,高工资使工人的生产率更高,尽管存在超额劳动供给,企业也不能削减工资。高工资能增强工人体质,减少劳动力的更替,减少逆向选择和避免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有更多信息的人以一种不利于信息少的人的方式进行自我选择的倾向。,道德风险:当无法完全监督人们的行为时他们会有不适当的行为倾向。,第四节 失业的形式,一、失业的持续时间,如果大多数失业是短期的, 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是摩擦性失业, 而且也许是无法避免的。长期失业更可能是结构性失业,大多数的失业周数要归因于少数长期失业者。,二、各人口集团失业率的差别,年轻工人的失业率和黑人的失业率都比较高。,三、美国的失业趋势,美国的自然失业率并不稳定。由于人口统计中的劳动力人口构成变动,部门转移普遍程度变化,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变化原因。,四、劳动力的进入与退出,新进入劳动力的人, 包括新进入者和重新进入者, 构成失业者1/3 。劳动力的进入与退出使对失业统计的解释更加困难。,五、欧洲失业的增长,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失业率普遍大幅度地上升,可以追溯到失业工人得到了慷慨的津贴, 以及技术的推动使对不熟练工人的需求相对于熟练工人的下降。,结 论,失业代表资源的浪费。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不容易减少。在降低失业上公共政策并非无能为力。,第7章 经济增长 I (索洛增长模型),第一节 资本积累,1. 产品的供求,1) 产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Y = F ( K, L ),Y/L = F (K/L, L/L ) = F ( K/L, 1 ),y = f ( k ),y,0,k,y = f ( k ),1,MPK,MPK = f(k+1) - f(k),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函数,y = c +i,c = ( 1 s ) y,y= (1-s)y+i,i = sy (人均投资等于人均储蓄),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i = sf(k),y = c + i,f(k)=(1-s)f(k) + sf(k),y,0,k,y=f(k),i =sf(k),i,c,y,资本存量变动投资折旧,( 折旧率),y,0,k,当=0,即时,经济处稳定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i,i=sf(k),k,i=,k1,k2,in+g时,提高储蓄率将达到更高消费的稳定状态;,当MPK-n+g时,降低储蓄率将达到更高消费的稳定状态。,2.改变储蓄率,预算赤字代表负的公共储蓄,将提高利率,并挤出投资;,预算盈余代表正的公共储蓄,可以减少部分国债,并刺激投资。,3.配置经济的投资,人力资本,技术的外部性(知识的溢出效应),4.鼓励技术进步,衡量问题,石油价格,工人的素质,思想的枯竭,信息技术与新经济,第三节 从增长理论到增长经验研究,一、均衡的增长,根据索洛模型, 在均衡状态, 技术进步导致许多变量的值共同上升。,1. 人均产出Y/L 和人均资本K/L 都以技术进步的速率增长;,2. 技术进步也影响要素价格,二、趋 同,如果开始时贫穷经济体比富裕经济体增长更快, 那么世界上贫穷经济体将会赶上世界上富裕经济体,这一追赶性被称为趋同。,世界上的各经济体显示有条件的趋同:向其自己的稳态趋同,其稳定状态则由储蓄、人口增长和教育决定。,三、要素积累与生产效率,人均收入的国际差别可能是由于各经济体要素积累与生产效率的差别。,第四节 超越索洛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1.基本模型,Y = AK,K=sY - K,Y/Y= K/K =sA - ,2.两部门模型,Y =F k,(1-u)EL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函数),E=g(u) E (研究性大学的生产函数),K=sY K (资本积累),3.研究与开发的微观经济学,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一、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在长期中, 价格是有伸缩性的,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在短期中, 许多价格在某个以前决定的水平上是黏性的。,二、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AD-AS),这个宏观经济模型使我们可以研究物价总水平和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还提供了一种把长期中的经济行为和短期中的经济行为进行对比的方法。,第二节 总需求,总需求AD 是产出需求量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一、作为总需求的数量方程式,MV = PY,当M持有量和V保持不变时, 满足数量方程式的P和Y结合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P,0,Y,AD,M/P=(M/P)=kY,d,物价水平P越高,实际货币余额水平M/P就越低,从而产出与服务需求量Y越低。,P0,Y0,P1,Y1,二、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如果产出Y越高,人们进行交易就越多,需要的实际货币余额M/P就越多,在货币供给M固定的情况下,物价水平P就越低;反之亦然。,1) 收入效应 2)财富效应 3)利率效应 4)替代效应(汇率效应),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如果联储改变货币供给M, 那么, P和Y可能的结合也就改变,从而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P,0,Y,AD0,AD1,AD2,1.消费者的收入 2.厂商的投资3.财政政策4.货币政策5.外贸政策,即使货币供给不变, 某种原因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变动, 总需求曲线也会移动。,第三节 总供给(AS),总供给(AS)是产品与服务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一、长期:垂直的总供给曲线,Y = F(K,L) = Y,P,0,Y,LRAS,Y,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它不取决于物价水平。货币供给的变化所引起的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物价的变化,产出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或自然水平。,AD1,P1,AD2,P2,二、短期: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在短期中, 价格是黏性的, 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是水平的。,P,0,Y,SRAS,P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