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牧童.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牧童.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牧童.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牧童.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牧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清平乐村居牧童,进一步感受诗词的丰富内涵。2通过运用课后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3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2.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初读词句,认识宋词1.出示课题清平乐村居师:童年是美好的,是愉快的,通过美妙动听的歌曲唱出了我们童年的快乐,而古代的诗人们又是怎样来描述他们笔下的童年呢?让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出示课题)2.打开书24页,快速浏览这首词,与我们学过的古诗相比,你发现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3.解题,了解“词”的相关知识(课件2)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师: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清平乐”是词牌,也就是曲调名称,古代的词是可以配乐来唱的。“村居”才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读这个课题的时候,词牌名和后面的“村居”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读。师:看到“村居”你们想象到了什么?生:1、2、3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师:这是同学们想象中的村居。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怎么样呢?请同学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课件3)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理解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3全班齐读,男女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1.妙解“剥”字,趣理相生(课件3)师点拨:“读的时候,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一下呢?”当一个学生说到“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剥”容易读成“b”时,教学中出现这样一个细节:师:把莲蓬的皮去掉叫生:(齐)剥(bo)莲蓬。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生:(齐)剥(bo)香蕉。师:把花生的皮去掉叫生:(齐)剥(bo)花生。师:(提高声调)把苹果的皮去掉叫生:(不假思索,大声地)剥(bo)苹果师:错了!生:(顿悟)削(xio)苹果。(教师板书“削”字,把“剥”和“削”连在一起。)师: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怎么读呢?生:剥(bo)削(xe)。师:又错了!生:(顿悟)剥(b)削(xe)。笑声中,学生掌握了多音字“剥”和“削”的读音。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师: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结合书中的注释把诗中的情景想象出来。生:1.2.3三、提炼词眼,沉醉词意1体悟“相媚好”“醉”生提出“醉里吴音相媚好”这句话不好理解。在学生“猜测”词义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再现了老夫妻俩聊天的情景,创设了“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伴,笑着说”的情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了精彩的补白:生:1.2.3师:多么温馨的场景啊。看到这样和平安宁的画面,诗人情不自禁地就吟出了生:(动情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见家翁媪。师:这里的“醉”仅仅指的是醉酒吗?生:这里的“醉”还指词中老夫妇俩“沉醉”了。师: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词的上片写“茅檐低小”从这里可以读出什么?生:可以看出这家人很贫穷,连茅屋都又低又小。师:读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生说出自己的体会)2体悟“无赖”师:你觉得哪些词句不好理解、需要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一下?生:为什么说“小儿无赖”呢?师:把“无赖”这个词圈出来,学语文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把这两句读出来,联系上下文想。生(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师:我有个发现,很多同学笑着读这两句的,为什么?生:我觉得那个最小的孩子特别淘气,他卧剥莲蓬应该很开心,所以我们笑着读。生:因为是老夫老妻最喜欢的小儿,天真活泼,所以我们读的时候是笑眯眯的。师:刚才你们说,小孩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就是师:你们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就是体会:(1)我从“大儿锄豆溪东”这句仿佛看到了大儿子正在满头大汗的锄豆,多么勤劳能干的儿子呀!看到锄豆的大儿子,让我们想起了锄禾这首诗,一起来背。(2)我从“二儿正织鸡笼”这句看到了心灵手巧的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此情此景,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3)我从“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仿佛看到了小儿子正专注地趴着剥莲蓬。我还读出了作者对小儿子的喜爱。相机理解“无赖”(看似责备,实则喜爱,写出了作者对小儿子的喜爱之情)。师:多么懂事可爱的三个儿子呀,让我们读出他们的勤劳、懂事。(4)文中的“卧”能换成“趴”、“躺”等词吗?指生说师:让我们想想小儿子会怎样卧?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怎么舒服就怎么卧。一个“卧”字写出了小儿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多么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呀!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世外桃源般的美吧。多么温馨、恬静的田园风光呀!让我们跟着这优美的音乐一起读。师:老两口陶醉在和睦、和美、和谐的村居中。课文中还有谁在醉?生:作者辛弃疾! 3.了解作者:辛弃疾生平(出示课件)4.诵读品味,怡然沉醉在教师介绍了辛弃疾晚年生活的背景后,再次回到读上来:“谁能把这种醉了的感觉读出来。”接下来的配乐朗读、吟诵,师生共同沉醉在“村居”的氛围中。5.配乐朗读6.吟诵清平乐村居四、总结写法: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作者采用白描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画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过渡:l 学习牧童一、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介绍作者(生1.2 师出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吕岩的这首诗。2.自由朗读牧童,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蓑”读su。3.划分节奏,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4.再次诵读,发挥想象,说说你的感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二、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出示一二句,指生读。诗人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2.那是怎样的草啊?你从哪些字眼能体会得到? 六七里”感受草原的广阔。“铺”舒服和辽阔指导感情朗读3.男女生读。4.听了大家的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片美丽的草原。(课件出示图)你想听到些什么样的声音?5.此时的草地上正传来了听(课件 几声笛子)那是晚风吹来了牧童的笛声啊! 引读第二句6.笛声三四声,吹尽了他牧牛的乐趣,悠闲的生活。读第二句师:夕阳西下,草野茫茫,牧童短笛随风扬。多静谧的景象,多悠闲的心境啊!引读一二句。17.牧童就这样悠悠地回来了。回到家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出示三四句。8.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可爱、调皮、疲倦)这是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牧童9.你又从哪体会出牧童的悠闲自在呢?10.合作探究,说说你从牧童这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对这种童年生活的感受。小结: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11.诗人吕岩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谁能读出他的这种渴望?10.看着这些准确传神的词,你能试着把这首诗背一背吗?三、背诵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四、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