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五章四诊.ppt_第1页
中医学五章四诊.ppt_第2页
中医学五章四诊.ppt_第3页
中医学五章四诊.ppt_第4页
中医学五章四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四诊FourDiagnosis 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望 闻 问 切四法 简称 四诊 概念 望 Inspection闻 AuscultationandOlfaction问 Interrogation切 FeelingPulseandPalpation 四诊FourDiagnosics 1 内外详察2 四诊合参3 病证结合 运用原则 第一节望诊 1 掌握得神 失神 假神和常色 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2 熟悉常见异常形体 姿态的表现 色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3 了解望形体 望姿态 望头面五官 望肢体皮肤 望排出物 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 本节重点 概念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精神 面色 形体 姿态 局部表现 舌象 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异常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诊 全身 神 色 形 态局部 头面 五官 皮肤 毛发 分泌物 排泄物舌质特殊望诊舌苔小儿指纹 3岁以下 望舌 重点 一般望诊 望诊分类 一 全身望诊 神 广义 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狭义 指神志 意识 思维活动 一 望神 望神要点 望眼神精神意识语言气息动作反复望神意义 知正气存亡脏腑盛衰病情轻重预后好坏 望神内容 概念指通过观察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包括面色 肤色 常色 我国人正常肤色为面色微黄略红润 而有光泽 二 望色 望色依据 颜色 青 赤 黄 白 黑反应疾病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光泽 肤色荣润或枯槁反应脏腑精气盛衰 望色 是血脏之腑外气荣 病色 三 望形体 指望病人的外形和体质胖瘦阴阳气血盛衰浮肿水肿证鼓胀证瘦瘪恶病质疳积 望形体 四 望动态 指望病人的行 走 坐 卧 立等体态喜动者多阳证 热证 实证喜静者多阴证 寒证 虚证咳嗽肺气上逆实证肾不纳气水凌心肺抽搐热盛动风血虚风动破伤风虚风内动偏瘫中风偏枯证痿痹痹证痿证 望形体 动静 1 望头面 头颅大小 面肿 腮肿 口眼喎斜2 望五官 眼眼神色泽眼态反映五脏情况耳反映肾与肝胆情况鼻反映肺与脾胃情况口唇反映脾胃的情况齿龈反映肾与胃的情况咽喉反映脾胃与肾的情况 二 局部望诊 二 局部望诊 3 望颈项躯体 瘿瘤瘰疬鸡胸项强癥积4 望皮肤 外形斑疹痈毒疔疖5 毛发 色泽分布脱落 1 痰 涎 涕 唾2 呕吐物3 大便4 小便 三 望排泄物 四 望小儿指纹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 诊断意义同成人寸口脉部位 风 气 命三关观察方法 右手拇指蘸水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数次 用力需适中 显露络脉正常指纹 红黄隐隐限于风关之内异常指纹 浮沉分表里红紫定寒热三关测轻重淡滞判虚实 五 舌诊 重点内容1 掌握舌诊的方法 正常舌象的表现 舌质 舌苔变化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 熟悉舌的结构 舌诊原理 3 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 望舌 舌质 舌体 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 附着于舌面的苔状物 主要观察内容 意义 了解病的本质 指导辨证施治 反映脏腑虚实 气血亏虚正常舌象 淡红舌 薄白苔 舌尖 心肺 上焦 舌中 脾胃 中焦 舌边 肝胆 下焦 舌根 肾 望舌分部 伸舌自然两侧舒展宁可重复毋使疲劳光线充足注意染苔舌苔舌质综合分析 望舌方法 主要包括 神 色 形 态1 望舌神有神 舌质红活明润无神 舌质干瘪晦暗 一 望舌质 一 望舌质 2 望舌色 淡白色 主虚证 寒证红色 主热证绛色 主邪热炽盛 主阴虚火旺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主阴寒 瘀血深绛而暗者为紫舌主气血壅滞 瘀血 青紫色 淡白色 主虚证 寒证 红色 主热证 青紫色 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 主阴寒 瘀血舌深绛而暗者为紫舌 主气血壅滞 瘀血 淡白色 主虚证 寒证 红色 主热证 绛色 主邪热炽盛 阴虚火旺 3 望舌形 老嫩 辨寒热虚实 老舌 主实证 热证嫩舌 主虚证或寒证 舌胖嫩有齿痕 色淡属脾肾阳虚 水湿停留舌胖嫩紫暗 多为中毒舌体肿胀满口 色深红 多见心脾有热舌绛胖大 苔黄厚腻 多是脾胃湿热 痰浊停滞 胖嫩舌 肿胀舌 胖大舌 舌瘦瘪淡红而嫩 气血不足 心脾两虚舌瘦薄而色红绛而干 多为阴虚火旺 瘦薄舌 胖瘦 芒刺 主热盛 状如草莓 裂纹 多见于阴液亏损 舌面裂沟 深浅不一 齿印 多为气虚或脾虚 齿痕舌 3 望舌形 3 望舌形 舌疮 主心火热盛或肝肾阴虚 虚火上炎 溃疡 红肿 舌下络脉 青紫色主血瘀 舌尖上卷见舌底两侧络脉 芒刺 裂纹 齿印 舌下络脉 痿软舌 主气血两虚 肝肾阴液枯涸 热灼阴液强硬舌 胃气衰竭 热入心包 风痰浊阻滞震颤舌 热极生风 虚风内动歪斜舌 风中经络 风痰阻络 4 望舌态 4 望舌态 麻痹舌 血虚风动 肝风挟痰卷缩舌 热极伤阴 阳气暴脱 痰浊内阻吐弄舌 心脾有热 疫毒攻心 惊风先兆舌纵 气血两虚 风痰 痰火扰心 危重 痿软舌 主主主气肝热血肾灼两阴阴虚枯液 歪斜舌 主主风风中痰经阻络络 吐弄舌 主主主主心疫惊先脾毒风天有攻先不热心兆足 1 色红老瘦为热2 色淡胖嫩为寒3 色紫为瘀4 芒刺 裂纹为热5 舌态异常为风 热 望舌质要点 二 望舌苔 1 苔质 厚薄 反映病邪的浅深与轻重 苔薄 邪气在表 病轻邪浅苔厚 邪入腑脏 病较深重薄厚 病势渐增厚薄 正气渐复 润燥 反映津液之存亡 苔润 津液未伤太过湿润 为滑苔 主脾虚 湿盛或阳虚水泛 望舌苔 苔燥 津热阴液盛液耗伤亏伤津虚 腐苔 苔质颗粒粗大 疏松而厚 形如豆腐渣堆积 刮之易去掉 属湿热蒸化脾胃湿浊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 致密而粘 如涂油彩刮之不脱者 属湿浊内蕴 阳气被遏 腐腻 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 望舌苔 腐苔 腻苔 剥脱 舌苔全部退去 光洁如镜 镜面舌 表示胃阴枯竭 胃气将绝 花剥苔 地图舌 多为胃气阴两伤少苔剥脱苔无苔伤阴轻较重更重 望舌苔 镜面舌 地图舌 2 苔色 白苔 主表证 寒证 湿证薄白 为病邪在表 病情轻白厚 主湿浊内盛 或寒湿痰饮苔白如积粉 为暑湿秽浊之邪内蕴 白厚 主主湿寒浊湿内痰盛饮 薄白 黄苔 主里证 热证薄黄 风热在表黄滑舌淡胖 阳虚水湿不化黄腻 脾胃湿热或痰湿食滞老黄焦裂 里热盛极 耗伤气阴 薄黄 黄腻 老黄焦裂 灰苔 苔灰而润滑 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 为热炽津伤或阴虚火旺 黑苔 主里证 多见于病情较重者苔黑干焦而舌红 多为实热内炽苔黑燥裂 舌绛芒刺 为热极津枯苔薄黑润滑 多为阳虚或寒盛 黑苔 黑苔 舌苔布满全舌者称全苔分布于局部者为偏苔部分剥脱者为剥脱苔 花剥苔 主胃阴不足偏舌之左右者 多属肝胆病证 3 苔形 1 苔色黄白 反映病证寒热2 苔质薄厚 反映病邪浅深3 苔质润燥 反映津液存亡4 苔质净腻 反映脾胃运化5 有无变化 反映病情进退 望舌苔要点 第二节闻诊 本节重点 1 掌握谵语 音哑失音 咳嗽 喘 哮 呃逆 嗳气 喷嚏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 熟悉呼吸 语言 呕吐等声音的高低 强弱等变化的临床意义 口气 汗 痰 二便 带下以及病室气味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问诊概念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闻诊 听声音闻 嗅 气味 一 听声音 1 声音实证和热证 声音重浊而粗 高亢洪亮虚证和寒证 声音轻清 细小低弱静默懒言小儿惊风 惊呼阵阵发 尖利高亢小儿腹痛 阵哭拒食 辗转不安小儿夜啼 惊恐 虫积 饥饱不调 2 语言 谵语 热扰心神郑声 心齐大伤 精神散乱之虚证独语 心气不足 痰气郁结 清窍阻蔽狂语 痰火扰心言謇 中风 一 听声音 3 呼吸 主要与肺肾病变有关气喘 肺气壅塞哮 伏痰上气 痰饮内停 阴虚火旺 气道壅塞太息 情志抑郁 肝失疏泄 一 听声音 4 咳嗽 咳 有声无痰嗽 有痰无声肺实 暴咳声哑肺虚 咳声低弱而少气 或久咳音哑外感 咳声重浊百日咳 咳嗽阵发 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白喉 小儿嘶哑 如犬吠 一 听声音 5 呕吐 呕吐 有生有物自口而出干呕 有声无物吐 有物无声实证 呕吐来势较猛 响亮有力虚证或寒证 呕吐来势徐缓 呕声低微无力 一 听声音 6 呃逆 概念 气逆于上 自咽喉出 齐声呃呃 不能自主新病 声响有力 多因邪客于胃久病 呃逆不绝 声低气怯 多为胃气衰败征兆虚寒 呃声低沉而长实热 呃声频发 高亢而短 响而有力 二 嗅气味 1 口气宿食 气味酸馊臭秽 脾胃有热 消化不良腐臭 牙疳 内痈 实证 热证 分泌物与排泄物多恶臭虚证 寒证 分泌物与排泄物多带腥味 嗅气味 2 汗气湿热蕴蒸 汗有腥膻味狐臭 腋下汗臭 3 痰涕气味肺痈 咳唾浊痰脓血 味腥臭肺热鼻渊 鼻流浊涕 黄稠有腥臭 嗅气味 4 二便气味肠有积热 大便酸臭宿食积滞 矢气奇臭肠寒 大便溏薄味腥湿热 小便臭黄赤虚寒 小便清长色白而无臭 嗅气味 5 经带气味湿热 白带色黄臭秽虚寒 带下清稀腥臊 6 病室气味脏腑衰败 病室有腐臭或尸臭味水中晚期 尿臊味血证 血腥臭气消渴重证 烂苹果味 第三节问诊 本节重点 1 掌握问诊的内容 问现在症状的内容2 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见现在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3 了解问诊的意义 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询问 了解疾病的起始 发展及治疗经过 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概念 主要内容 与现代医学大致相同1 一般情况5 个人史 家族史2 主诉6 经产史3 现病史7 疫苗接种史4 既往史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 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 天花麻诊全占验 一 问寒热 1 恶寒发热 外感初期 是表证的特征2 但寒不热 里寒证 新病为寒邪直中 久病为阳气虚衰3 但热不寒 里热炽盛 阳明腑实 阴虚湿温 温热病热入营血4 寒热往来 少阳病 疟疾 二 问汗 1 表证辨汗外感风寒 表证无汗为表实表虚 表热 表证有汗为表虚 问汗 2 里证辨汗阳气虚损 卫阳不固 自汗阴虚内热 盗汗里热炽盛 大汗 身大热亡阳证 汗凉而味淡 脉微欲绝者正邪交争 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出之战汗 问汗 3 局部辨汗头汗 湿热 阳热额部汗出 虚阳浮越半身汗出 痰湿阻滞风湿阻滞营卫不和中风偏枯手足心汗出 脾胃湿热阴经郁热 三 问疼痛 1 疼痛的性质和特点2 疼痛的部位 四 问饮食口味 1 食欲与食量2 口渴与饮水3 口味 五 问睡眠 主要包括失眠与痴睡 六 问二便 1 问小便主要与肺 脾 肾 膀胱有关2 问大便主要与脾胃 大肠相关 七 问小儿及妇女 1 问小儿内容 出生前后预防接种传染病史2 问妇女 月经 先期后期闭经无定期过多过少 带下 色量质气味 第四节切诊 本节重点 1 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和脉诊的临床意义2 熟悉脉诊的部位 方法和注意事项3 掌握正常脉象及其生理变异4 掌握常见病脉的形态及其主病5 掌握相兼脉的临床意义及脉证的顺逆和从舍 概念 包括脉诊和按诊 是医生运用指端的触觉 在病人的一定部位进行触 摸 按 压 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一 脉诊 人趺寸迎阳口脉脉脉颈足桡动背动脉动脉脉 脉诊原理 一 脉象的形成原理1 心 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2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3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脉诊意义 1 了解疾病的病因 病位 病性 邪正胜衰2 推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情况 诊脉部位 三部九候诊法三部九候诊法见于 素问 是一种最古老的诊脉方法 又称遍诊法 即遍诊上 中 下三部有关的动脉 上为头部 中为手部 下为足部 在上 中 下三部又各分为天 地 人三候 三三合而为九 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二 方法 病人安静 平臂 仰掌 定位 三部九候 三部 寸 关 尺九候 每部均有举 浮取 按 沉取 寻 中取 三候 左手 心 肝 肾右手 肺 脾 命 一息定脉 一息 指诊脉者 一呼一以定病者脉率 1 脉位 脉搏跳动显现部位的深浅 如浮 沉2 至数 脉搏的频率 如迟 数3 脉长 脉动应指轴向范围的长短 如长 短4 脉宽 脉动应指径向范围的大小 粗细 如洪 细5 流利度 脉搏来势的流利程度 如滑 涩6 紧张度 脉管的劲急或弛缓程度 如弦 紧 缓7 脉力 脉搏的强弱 脉搏应指的力量 如虚 实8 均匀度 指脉动节律是否均匀 指脉力是否均匀 脉象要素 位 数 形 势 三 正常脉象 常见的病脉及主病 按部位浅深分 浮脉及相类脉沉脉及相类脉 1 浮脉及相类脉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