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 .爱如茉莉一.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 掏出 谎话 叮嘱 光泽 静谧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 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二、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诗意 弥漫 缕缕幽香 袅袅 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妈妈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 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四、归纳提炼,它是课文精华的浓缩,压韵合辙、琅琅上口,便教利学。(1)读一读,背一背。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18月光启蒙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 齐读) 二、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1) 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 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 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 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 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 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 学习15自然段 (1) 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 学生交流感受 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 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 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 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 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 (1) 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 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 自由读1013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 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6.出示:最后三句话 (1) 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 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 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 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 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 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板书: 17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谣 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19.我和我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一起了解在那里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齐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谈谈读后知道了什么?三、感受我之快乐、师:课文中说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在园子里面转, 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呢(板书: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师:如果说祖父在园子里做这些事是干农活,哪“我”呢?读一读,看看“我”在园子里是怎么做的,用“”划出来,并用心体会一下,觉得非常重要的词语,可以圈划出来。、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学生反馈,教师随机提问交流: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板书: 瞎闹)男女生赛读,体会我和祖父的亲密。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我”在园子里做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板书:乱钩)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体会天真,傻得可爱)、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会怎么做呢?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怎么做呢?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了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这让你想起了哪个故事?(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 体会有趣,你讨厌作者她吗?为什么?)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我”在园子里做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板书:乱闹)、指导朗读,“下雨啰!下雨啰!”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 、师:作者“我”在园子里又玩又闹,玩累了又去嘘!、引读:我玩累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此时她正做着甜甜的美梦呢,她梦见了、师:读到这里,你羡慕作者吗?为什么?(活得快乐,自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可笑,和大自然玩闹,随心所欲。)(板书:自由 快乐)、师:多么渴望这样的园子里的生活呀,这哪里是一座园子,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板书:乐园)第 二 课 时一、复习导入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呢?我呢?我在园子里过得怎样?二、融情于景,体会写法师:仅仅是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吗?园子里还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交流: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1)这些昆虫你喜欢吗?你最喜欢什么?(2)作者更喜欢啦,这不她正得意地向你炫耀呢!看看作者怎么写出昆虫的漂亮?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你能找出来吗?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3)指名读,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得意)你为什么这么得意?(美、生机勃勃)一起美美地读。昆虫是自由自在的,你还能找到谁也是自由自在的,引出第6自然段: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哪些都是自由的?还有哪些是自由的?哪些句子哪些写法很特别?“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几句把园子的生机勃勃写了出来。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很自然。这里三个短句结构相同,这叫什么?(排比句)她是一连用了排比句,来写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充满生机。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师:这段中是围绕哪个词写的。(自由)引读:假如我就是倭瓜,我愿意就;我就是玉米,我愿意就;我就是黄瓜,我愿意就。这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写出了园子的无拘无束。园子里有那么多的东西,你还能替谁表达一下它们的心声 我就是,我愿意就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呀!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师:如果让你用这种手法写自己的童年,你写得出来吗? 用上“要就,要就 ”来写“我”的童年生活。写出童年生活的快乐。交流: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我要吃黄瓜就吃黄瓜,哪怕吃了一半就扔了也没事;我要摘花就摘花,摘了三四朵戴在头上;我要拔草就拔草,把狗尾巴草当作谷穗留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了也没有人责骂;我要浇菜就让我浇吧,把手往上一扬我要下种就下种,我要栽花就栽花,我想一会儿捉蝴蝶就一会儿捉蜻蜓就让我尽情地去吧,累了就躺在地上,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我的心也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我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乐的,我想捉蝴蝶就捉蝴蝶,我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摔跤就摔跤,想睡觉就睡觉,我想捅蜂窝就捅蜂窝,倘若被蜜蜂叮了一个包,也没有人管四、品悟祖父之爱。那么是谁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呢?(爷爷)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勤劳培育庄稼,慈爱宽容从不责备。)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请看课文插图,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师:我做错了事,祖父非但不骂我,反而耐心地告诉我。作者在园子里能这么玩,这么闹,都是因为有这样一位祖父,一位疼爱她的祖父。有了祖父的爱,这座园子才会充满生机,充满乐趣,所以在我眼里-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你觉得作者在这样一个园子里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幸福)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板书:幸福 爱园)三、总结全堂,导引课外。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作者的童年是幸福的,因为有他的祖父,作者小时候妈妈很早就去世了,爸爸因为她是个女孩,不喜欢她,只有她六十多岁的祖父疼爱她,所以,长大了后她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时候,她就想到了祖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祖父,才有这样一个园子;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祖父、这样一个园子,才有我这样一个童年生活。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不一样的,祝愿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二)好文章是需要你用一辈子来读的,祖父的园子就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相信将来的某一天,你读完这本小说,再来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祖 父 的 园 子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瞎闹 乱钩 乱闹 快乐 自由 幸福 乐园 爱园 20谈礼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和事例。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创设情景,漫谈礼貌。1、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板书过程中相机指导“貌”的书写)2、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让我们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了哪几个故事,读完后,再想想,关于“礼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4、读课文新词、难句。咳嗽 纠纷 态度粗暴 出言不逊 彬彬有礼安慰 师傅 减少矛盾 思想情操 文化修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5、点名检查自读情况,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重点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书写生字。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重点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3、学生描红、临写。四、布置作业。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词句,温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彬彬有礼 岳飞暖人心 “冒失鬼”讨人嫌 避免纠纷 减少矛盾 安慰师傅 2、师巡回了解学生听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字词的点拨、反馈。 (如:慰、嫌的书写指导以及“师傅”和“师父”的书写区别) 二、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看看课文围绕着“礼貌”讲了哪几个故事?) 三、精读故事,领悟礼貌。 (一)精读感悟故事一。 1、整体读。 (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读读说岳全传中的一个故事。) 2、知故事:指导对话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1)抓“吼”指导朗读牛皋的话。 (2)评价:眼前看见了怎样的牛皋?这时候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3)引读:所以老人 (4)同法读评岳飞的言行。 3、明道理。 (1)通过岳飞和牛皋的不同表现,联系我校校本课程弟子规进 行诵读。(这正如弟子规所说的:) (2)古人有训,大家也感受到了。这正如俗语所说:“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相机理解“俗语”) 4、小结课文用事例来说理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二)举一反三,读悟故事二、故事三。 (我们继续往下读,看看下面的两个故事讲了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1、精读感悟故事二。 (1)整体读。 (2) 知故事: 重点指导朗读、评价小朋友道歉的话“对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脏了。”(象不象小朋友的道歉?) (3) 明道理: 小朋友用他的行动和语言取得了女青年的原谅,这是因为小朋 友做到了(礼貌待人)。引读:因为礼貌待人所以、;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 2、精读感悟故事三。 (1)整体读。 (2)知故事:重点指导朗读、评价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话。感受总理 语言的文雅、和气、宽容。 (3)明道理。 (4)质疑解疑。结合生活例子理解“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3、总结感受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交流中心句: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板书: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齐读) 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 4、理解礼貌待人的作用。(板书:和谐美好) 5、依据板书,背诵第一、五自然段,把道理记在脑子里。 五、师生互动,交流“礼貌”。(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还可以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礼貌的感受。) 1、学生生交流古今中外关于礼貌的古训、名言、俗语、格言或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训、名言等。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作者: 松苏内吉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作者: 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作者: 孟德斯鸠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作者: 冈察尔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六、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写一个与课文礼貌故事结构相似,关于礼貌待人一个礼貌小故事,一个礼貌小道理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习作5一、教学目标:1、读懂迎六一征稿启事,弄清征文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2、根据征文启事的要求,进行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3、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二、教学时间: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二)指导学生读懂迎六一征文启事。1、让学生自读迎六一征文启事。2、思考:这则征文启事的要点:(1)题目(范围)是什么?(2)征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3)参赛对象是什么人?(4)截稿日期是什么时候?3、学生阅读后回答。(三)根据习作指导提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1、指导审题:教师板书作文题后,启发提问:写谁?小能人可以在几个方面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在某个方面具有特长的?2、开拓思路,选择材料:从小能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找材料,也可以从他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或独有特点去找材料。3、指导学生围绕重点材料写具体。(1)你打算表现小能人的什么突出表现或特长?(2)你想通过写什么事来表现他的这个特长或突出表现?(3)师小结:选择事例要典型。(4)你相怎么写这件事?说一说,要求把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出来,突出重点。(5)学生尝试说,指名说一说,师相机点评。(6)师:写事要典型,但不要凭空想象,要写真事,讲真话。第二课时(一)学生草稿。(二)要求学生留心各种报刊刊登的征文启事,踊跃投稿练习5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2、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3、读一读对韵歌。4、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5、熟记12个成语。6、读背小诗问到底7、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8、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作业设计、安排课内 习题二四题课外 练习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用钢笔描红。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指导。读贴,注意这句话中每个字的笔画各布局。对重点字进行指导3、练习描红反馈、评点、强化训练。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2、指导(1)分小组读读议议,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异同。(2)讨论完后,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讨论的结果。(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把轻声读好。(4)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三、教学第三题1、审题2、指导(1)自由读一读,标出自己读得可能不够准确的字词。(2)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或请教别人解决,也可以查字典解决。3)理解后再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清丽雅致的校园生活情味。四、教学第四题1、审题2、指导(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2)用铅笔给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分小组讨论正确答案。(4)指导,归纳,总结。(5)读一读。3、练习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要开学了我来到商场的文具部买了尺子铅笔橡皮盒等崭新的文具4、反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成语。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一、教学第五题1、审题2、指导(1)请学生读成语,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2)纠正读得不正确的成语,尤其注意“白璧微瑕”和“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3)再请学生正确朗读。(4)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中自己已经大体理解的成语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成语请教别人。(5)让学生自己再读读,找找这些成语有哪些共同之处。(6)齐读成语,读出成语歌的韵味。二、教学第六题1、审题2、指导(1)指名读小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讨论这首小诗的意思。(3)理解诗意,再请学生读,听听他是否读得好。(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3、练习4、反馈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教学口语交际一、 课前准备到生活环境中进行污染源调查,有条件的可延伸到农村和野外。二、审题(1)揭示口语交际话题:给家乡环保提建议(2)学生自读课题要求。三、指导(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要求(2)指导学生说说书上的要求。(3)指名说说调查到的情况四、练习(1)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组成讨论小组。(2)请小主持人来主持讨论交流。(3)小组进行讨论交流(4)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对大家说说调查到的环保情况。随机指导。(5)学生交流发言。五、强化。(1)要求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加以整理,再当众说一说。(2)写一份建议书。21、 七律 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同志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学课文A、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B、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C、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2、指名学生逐句朗读诗歌(七律:七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理解词语的意思: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25000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1、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2、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3、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四、指导朗读长征五、布置作业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带领学生细读鉴赏,领略诗境,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朗读诗题2、“七律”代表什么?“长征”呢?3、检查,个别朗读全诗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1、教师朗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长征图”? 2、小组讨论3、交流:l腾越五岭图l疾跨乌蒙山l巧渡金沙江l飞夺泸定桥l喜踏岷山雪4、在这几幅图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欣赏的理由。5、学生自学,在诗歌的精华处圈圈画画6、全班交流:谈自己欣赏的图图。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A、“腾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1)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想象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3)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4)再带着对红军崇敬的心情读一读。B、“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补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3)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4)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C、“喜踏岷山雪”(1)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3)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4、加深理解,回归全文。A、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可以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B 那毛主席为什么只写了五幅“征难图”?(它是由几幅画构成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诗只选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三、播放歌曲,提升情感。1、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2、播放歌曲四、朗读背诵,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2、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感受其诗词的风格。板书设计:20、七律 长征腾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 英雄气概飞夺泸定桥 乐观精神喜踏岷山雪教后反思:2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4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教具准备投影片三、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谈话导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简介彭德怀。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二、自读课文:1、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四、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五、作业1练渎课文。2抄写生字词。第二教时一、默读课文,思考: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二、再读课文: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指导朗读。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指导朗读。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指导朗读。(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1)同座练读。(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四、作业:1、分角色朗读课文。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第三教时一、复习分角色朗渎课文。二、指导造句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2讨论:“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急”的时候吗?3同座讨论造句。4指名造句、评价。三、总结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四、实践活动: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五、作业: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2、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23、大江保卫战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节。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解决课文中字词。 2、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课文。(1)读文,简单旁注感受、质疑;(2)组词、抄词,解词。(3)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收集有关1998年人民子弟兵抗洪的资料。 教学流程: 导入、揭题,了解学情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读文,理清课文脉络小结作业 教学步骤: 一、导入、揭题,了解学情 1、又对解放军的认识谈起。 2、揭题。读,说说读题后想到了些什么?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3、教师口头渲染大江保卫战的过程。 二、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注意停顿。听得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她)读的怎样?(教师伺机正音,同学评议。)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请同学说说注意点。 (2)、读音:鏖(ao) 铮(zheng) 字形:铮、筝、挣、睁 凌、陵、棱 鳞、磷、嶙 (3)、描红。 (4)、理解“闪烁”、“惊心动魄”,并指导造句。( )闪烁,( )场面使你惊心动魄。 三、读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要求简单用一个词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板书: 1、大江告急,打响保卫战。 2、保卫大堤(大堤抢险)。 3、面对洪水显英雄本色。 4、黄晓文把丁带伤扛麻包。 5、抢救群众。 6、大江永远铭记。 3、围绕题目,用重点段突破法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4、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小结、作业。 (一)、抄词,用带点词造句。 (二)、根据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不允许抄课课通。) (三)、熟读课文,进一步批注感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流程: 复习迁移学习第一段学习第二段学习第三段小结、作业 教学步骤: 一、复习迁移 1、听写词语。 2、语言过渡。 二、学习第一段。 1、自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2、讨论,指导读书。 读出“万分危急”、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移动鸡西市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供热二次网考试题及答案
- 桂林市中石油2025秋招写作申论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鹰潭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电气仪控技术岗
- 国家能源来宾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化学工程岗位
- 国家能源榆林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计算机与自动化岗位
- 安全涉毒预防课件
- 2025年网页识图考试题及答案
- 淮安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英语专练题库及答案
- 渭南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电气仪控技术岗
- 原发性血管炎肾损害护理
- 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模板
- 客运安全培训课件
- 药品进货查验管理制度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骨科VTE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力信息化产业发展态势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 公司宣传物品管理制度
- GB/T 45653-2025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范
- 消防政治工作课件
- 松木桩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