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课时.docx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课时.docx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课时.docx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课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学科九年级(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海南省三亚市八一中学 (572021)谷明红 电话邮箱:【教材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通过自己茅屋被风吹破心生感慨所作,即使身处难处仍心系贫苦读书人,抒发了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部反映当时现实的不朽诗作,作者被后人称为“诗史”。【教学设想】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诵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本教学设计就是以“读”为主,通过“趣读”导入,再结合书下注释学生合作“译读”,通过课文关键词语和情景“品读”,最后在把握住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美读”.我选取的是第二课时,在前一课时已经整体把握了诗文,简单理解了诗文大意。本节课能让学生由“读”到“悟”,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教学目标】1、译读课文,感知情节;品读课文,体会感情;美读课文,领悟作者情怀;2、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悟读”体会诗人感情。【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2、查找杜甫生平事迹和作品3、预习检测(见附页)【教学过程】一、“趣读”导入:2012年,杜甫在网络上走红,关于杜甫的涂鸦图片在网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造”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车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这些图片让已经成名1200年的“诗圣”杜甫,又成了微博红人。(幻灯片1),那么我们要看看,杜甫真的很忙么?1、我先要考考大家:杜甫其人:(幻灯片2)他是 (唐代)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 (由盛到衰) 的年代。他的诗风 (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 (诗圣 ) (知识补充: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二“译读”1、上节课我们已经理解了四节诗的内容,这节课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请同学们参看重点字词解释,找你喜欢的一节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幻灯片3)第一节:秋高:深秋;怒号:怒吼; 三重:虚数,范指多;江郊:江边;挂罥:挂住; 第二节:忍能:忍心;为盗贼:为,动词做; 公然:公开;呼不得:喝止不住; 第三节:俄顷:一会儿;云墨:像墨一样黑; 漠漠:阴沉的样子;向:渐近;布衾:布做的被子; 恶卧:睡相不好;雨脚如麻:雨点不断,像下垂的 麻线密集;丧乱: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第四节:安得:怎么能得到;大庇:全部庇护; 寒士:贫寒的读书人;安如山:安稳的像山一样; 见:通“现”出; 2、课下的同学准备的很充分,我们给讲的好的同学鼓励!接下来我们找同学读一读!再来看看每一节根据课文内容,起一个小标题如何?(秋风破屋群童抱茅破屋漏雨愿得广厦)三、“品读”1、我们诗歌的内容已经都了解了,那么我们小组合作选取其中的一节来品读本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幻灯片4)(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怒号”)(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运用拟人的手法,“怒号”说明风之大,猛烈和无情。)(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4)“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当时杜甫写作此诗时才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5)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6)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2、文中的“丧乱”指的是“安史之乱”,那么我就来看看作者当时生活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背景介绍: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幻灯片5)“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社会现实: (幻灯片6)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7)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幻灯片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9)诗人的理想能实现么?(幻灯片8)(虽然当时,杜甫的理想没有实现,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花溪畔已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经变为现实;而洋溢在他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思想,作为一笔精神财富感染着、激励着千百万志士仁人,闪烁着永恒的光芒。)3、看来诗人饱受战争之苦,全诗借景抒情,如今的我们再次看到高楼林立的万间广厦,我们定会想到杜甫的心怀天下贫苦读书人的高尚情怀!让我们再深情的朗读全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齐读)四、“美读”1、同学的朗读还不够读出本诗的感情,那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节诗来读,让我们再次向崇高的理想致敬!(幻灯片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老师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重音、语速、感情)2、找自己喜欢的一节全班展示。老师给予中肯的点评。五、小结:全诗描写诗人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在课下老师让同学查找了杜甫相关资料,我们发现杜甫真的很忙,请看:(幻灯片10)泰山脚下,他抒发豪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安城里,他睹物伤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细雨里,他热情的赞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登高时,他伤春悲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战乱间,他心系黎民,大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讲到这里,我想关于杜甫的诗,杜甫的人,我们是有所了解了,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生活富足的年代,如果有机会让我们和杜甫先生说几句话,写一封信,你有什么想说的?)六:作业:(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写给杜甫的一封信300字附页:课前预习检测:(共4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1)风怒号()(2)高者挂罥()(3)俄顷()(4)布衾() (5)见此屋()(6)突兀()2、解释下列词语(12分)怒号: 三重:挂罥: 忍能:为盗贼:为,动词做; 公然: 俄顷:云墨: 漠漠:布衾: 雨脚如麻: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3、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