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几种主要题型及解题模式l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边塞诗中常见的意境特点有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意境特点有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安谧美好、安宁悠闲、恬静优美、淡雅幽远、清冷幽静;送别诗、闺怨诗、羁旅思乡诗中常见的意境特点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迷茫悲凉、空廓深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1:【2012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清幽(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ll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不同题材的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不同: 咏史怀古诗在写作技法上常常运用对比(古今对比、盛衰对比、物人对比)、化用典故、衬托、虚实(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等艺术技法。 咏物诗从对所咏物象的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对比。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羁旅思乡诗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3)对面落笔(又叫“反说”“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送别诗常用技法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人触景伤怀,常借落日余晖、明月孤帆、渡头柳絮、流水通波、江风寒雨、清猿北雁、浮云飞蓬这些意象,营造一种迷茫而悲凉、空廓而深沉的意境。先写景后抒情,一般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先叙别后写景,一般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大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种技法常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起合用。(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冷色调的凄风苦雨,渲染出清冷萧瑟的送别环境,正好衬托离别的哀愁。暖色调的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使人物的感伤之情倍感沉郁。(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或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或虚拟所到之地的民情风俗,或设想未来可能遇到的种种情景,或设想其别后的行旅之景和愁苦心境。这些想象实质上是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边塞诗常用技法 在修辞上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如果侧重于表现边关将士(人物形象)的,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山水田园诗的常用技法主要表现在写景抒情的方法上: 第一,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第二,写景的表现手法: (1)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2)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3)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4)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第三,常用的抒情方法: (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2)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闺怨诗常用技法 (1)先扬后抑。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2) 衬托与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其他: 诗歌抒情方法上除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外,还有直抒胸臆;结构上技巧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5答题技巧第一根据题材,明确常用技巧;第二根据题干,明确答题的角度(景物描写、人像物象刻画、抒情、炼字炼句等语言);第三根据模式,明确答题步骤。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 参考答案:对比的手法。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王孙对菊花的鄙视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却无用的瓦松对比,突出菊之高洁。(2)诗人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分析。 答:_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不高攀权贵、不慕名利而植根民间的高洁精神。 答题示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津桥春望 雍陶注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雍陶:晚唐诗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_ 参考答案: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柳丝随风飘扬。这是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_参考答案:对比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的一、二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让人自然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答题示例3(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答题示例4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阴虫:指蟋蟀。 (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 参考答案: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深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考生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歌思想感情来分析。 l 第三种模式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主要着眼表现描写对象静态的性质状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从艺术效果的角度理解炼字艺术,需要关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 炼字艺术注重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 第二,炼字艺术也注重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的可感性。如王安石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绿”字最为精警,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 第三,炼字艺术还注重语意双关,追求表达的含蓄与丰富之美。如苏轼西江月中“人生几度新凉”中的“凉”字,指出了自然节候的变化,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同时借写气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指出了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第四,炼字艺术也常常注重表达诗人独特的个体感受,常常收到妙趣横生之效。如王驾雨晴中“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的“疑”字。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 (2010/湖南高考)阅读下面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答案】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翠绿的蓑衣,引人联想,形象新奇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的白蘋、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解析】(1)南宋陆游,大家非常熟悉,考核点在于“炼字”。 “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答题示例2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l 第四种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解题分析分析诗歌情感,主要体现为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等。应先从诗歌的题材、标题、作者、注释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再抓住关键词句,如诗歌的意象、能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直抒胸臆的语句等,明确诗歌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主旨。1)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主要的两大类: 第一类,悲吟古人际遇,感伤己之情怀。要么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要么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类通常会运用用典的手法,选用自己敬仰的前贤和古人。 第二类,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要么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情。这一类通常面对的是昏庸的统治者,衰微的国运,饱受战乱疾苦的黎民。2),咏物诗的内容与主旨主要有: (1)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2)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3)羁旅思乡诗其思想感情主要有: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2)羁旅他乡幽怨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4)送别诗的思想感情主要有: (1)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凄凉惨淡的意境与哀婉凄伤的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传统的基调和最常见的情感风格。特别是在送别迁客,送别落第举子,或客中送别、病中送别、佳节送别以及乍逢旋别中更易使人产生别易聚难、前途茫然的凄怆感。 (2)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这类诗主要借送友自抒胸臆、一吐块垒,或借别情来明心志,以反映个人命运际遇的变化或时代社会政治的情况,多见于迁谪、归隐时的送别诗,表达失意之情、愤懑之气。(3)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这类诗劝勉慰藉与友情同在,借送别表达作者对友人关心、抚慰、牵挂、勉励之情。5)、边塞征战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 (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或表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从军热情;或抒写将军出塞,驰骋疆场的丰功伟绩;或讴歌功业理想,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这类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初唐时期。 (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或描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勇敢顽强的英雄气魄;或描写豪迈从征,表现将士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大无畏的精神;或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将士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 (3)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呼吁朝廷停止穷兵黩武的政策;或极写战事之惨烈,控诉边将的无能、朝廷的用人不当;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发对战争的思考。 (4)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和赞颂之情。6)山水田园诗表现的情感思想主要是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主要有: (1)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2)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透露诗人失意怅惘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等。7)、爱情闺怨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或表现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或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念,或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或表现夫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主要表现幽居宫中的凄凉与孤独,宫内生活的单调、无聊和对命运的哀痛与怨恨,以及对自由、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这类诗或写思妇空闺、思亲念远的哀伤,或写红颜易逝、青春虚度的惆怅,或写盼夫早归、夫妻团聚的渴望。4.答题步骤:()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1(2007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注 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本题要求就王安石示长安君中间两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怆情”这种情感的,是对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综合鉴赏。解答这道题,切入点有两处,一是哪些地方能表达“怆情”,而是“如何”表达的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当然,所谓鉴赏,应当有必要的分析。答案: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答题示例2(全国卷1)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答题示例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借景抒情,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l 第五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2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1: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l 第六种模式:意象、语言、情感技巧综合型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1、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案角度提示: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彩。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白山长白县联考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水力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化馆美术教师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执法迎检方案范本
- 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协议书5篇
- 纺织行业离职员工技术秘密及商业秘密保密协议
- 离婚时子女抚养保险权益分割协议
- 标准化离婚协议范本:共同财产与债务处理方案
- 复杂离婚彩礼退还及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权协议范本
- GB/T 43698-2024网络安全技术软件供应链安全要求
- 婴幼儿心理学
-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
- MOOC 成长中的音乐徜徉-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妇产科学妇科病史及妇科检查
- 人工智能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
- 军港之夜混声合唱谱
- 保险杠喷涂工艺
- 鳃裂囊肿护理查房课件
- 能源托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JGT292-2010 洁净工作台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