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高考解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1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高考解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2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高考解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3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高考解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4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高考解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高考解读 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马桂萍mgp6091563 0951 6091563 主要内容 一 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解读二 2007 2009年宁夏高考化学试卷分析三 新课程下复习备考建议 一 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解读总体说明与以往 考试大纲 相比的主要变化变化趋势 1 总体说明 1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 以下简称 考试说明 的定位 考试说明 是依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 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化学 课程标准实验版 以下简称 考试大纲 结合各地的高考方案和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制定的 考试说明 既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也是复习教学的依据 说明 考纲 课标 2 课标 考纲 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 为了让21世纪的中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发展状况 为了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增加了一些内容 课程标准 中内容标准规定的知识范围较大 但有些内容可以不作为高考的内容要求 考试大纲 依据 课程标准 来规定考试范围 在考试内容的范围方面 小于了 课程标准 的内容范围 各地在依据 考试大纲 制定 考试说明 时 为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考试内容的范围方面又小于 考试大纲 规定的考试范围 当时宁夏自己制定的 考试说明 做这样的减法处理 并对一些考试内容及要求做出限定 根本的原因有两个 结合宁夏新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 实现 新 旧 高考的平稳过渡 旨在突出对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适当降低新增内容的要求 减轻过重的复习教学负担 3 考试说明 的内容体系 课程标准 以模块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 而高考对考试内容的要求要体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因此 为处理好 考试说明 的内容体系与 课程标准 的内容体系之间的关系 在编制 考试说明 时 既有传统的 按学科主干知识进行分类的编写体系 又有按照 课程标准 的模块体系以模块为单位来组织考试内容 2 与以往 考试大纲 相比的主要变化 1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说明 首次将考试范围和内容分为 必考内容 和 选考内容 落实了 课标 提出的 基础性 和 选择型 要求 化学学科分值由原来的108分变为100分 第i卷的单向选择题由原来的8个降为7个 分值为42分 全为必考内容 第ii卷由必考题和选考题组成 题型一般包括填空 实验 计算 简答等 必考题为43分 选考题分值控制在15分 选考以模块为单位进行 不得跨模块选择 实行的是超量给题 限量做题 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 2 考试目标与要求从考试目标看 考试说明 强调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潜能的考查 高考试题十分注意以常见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知识为载体 强调化学实验 定量研究手段和化学符号系统的理解应用 注重化学概念原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注重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考查 这和 课标 提出的 三维 课程目标 强调纸笔测试 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以及化学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注意选择具有情景的综合性 开放性的问题 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考试说明 在 考试目标与要求 中明确提出 化学科考试 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能力 等方面的要求 并从学习潜能 自主学习能力 的视角提出3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第一 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第二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学习潜能 的核心是 第一 能够提出独特的问题 并知道从哪儿去寻求答案 第二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创新 结合化学课程改革要求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阐释 对学科核心知识深入 准确掌握是有学习潜能的基本要求 能有效获取知识并与已有知识整合是有学习潜能的重要条件 正确应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是有学习潜能的关键性标志 善于开展探究性 研究性 学习是有学习潜能的外在表现 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由原来的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重组为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 解答 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 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 有正确复述 再现 辨认的能力 2 通过对实际事物 实验现象 实物 模型 图形 图表的观察 以及对自然界 社会 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 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 并进行初步加工 吸收 有序存储的能力 3 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 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 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 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在考试中如何体现 示例 2008年第7题 图标所警示的是a 当心火灾 氧化物b 当心火灾 易燃物质c 当心爆炸 自然物质d 当心爆炸 爆炸性物质 考查内容是对化学实验安全图标的识别 考查能力是公民的科学素养和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启示 在日常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 图形 图表等的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复习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 解答 化学问题的能力 1 将实际问题分解 通过运用相关知识 采用分析 综合的方法 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 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 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 图表 模型 图形等表达 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 运用科学的方法 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重组后 对 能力 的要求有所提高 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促进学生在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考试范围与内容必考内容包括必修模块 化学1 化学2 以及选修模块 化学反应原理 按照传统的编写体系 将3个必考模块内容融会贯通 按学科知识体系分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突出的变化是增加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对化学实验基础的要求提高了 化学计算这一条目没有单独列出 而是将化学计算分散到其它条目中 增列 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内容块 该内容块包含化学学科特点与价值 科学探究 化学反应的本质与规律 定量研究方法与物质的量 stse与 绿色化学 思想等 这些内容不仅包含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而且还包含化学基本思想与观念等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选修模块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的试题进行考试 选考内容按模块体系组织考试内容 比 课程标准 中内容标准的要求略有降低 4 题型示例题型示例中09年设计了17个题 其中选择题6个 非选择题11个 选择题涉及必考内容 非选择题涉及必考及选考模块的主干知识 主要内容 各题目都附有试题说明部分 说明了命题立意 明确该题考查内容的具体模块和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考查的能力目标 3 考试说明的变化趋势总体上 与老课程相比 新增教学内容的考查力度逐渐加大2009年新增必考内容 与2008年相比 1 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了解 h h 产物 h 反应物 表达式的含义 2 理解盖斯定律 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有关计算 3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2009年新增选考内容 与2008年相比 1 了解电负性的概念 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 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sp3 3 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 二 2007 2009年宁夏高考化学试卷分析基本情况数据统计分析试题特点分析 1 基本情况2007 2009年的宁夏理综试卷结构与2006年全国卷相比 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试题的呈现形式 分值 测试范围 题量及题型结构等也不尽相同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理综试卷的呈现形式 测试时间 分值及化学试题题量 表2化学试题题型结构及测试范围 2 数据统计分析2005 2009宁夏高考理综平均分 难度 2007年 2008年宁夏 海南化学试卷平均分 难度 2007年宁夏高考理综试卷难度分析 2008年宁夏高考理综试卷难度分析 2007年化学试题考查内容 2007年各小题均分 2007年试题难度在0 4以下的有2个题 选考 化学与技术 模块试题选考 有机化学 模块试题 通常把难度在0 7以上的试题称为容易题 把难度在0 4 0 7之间的试题称为中档题 把难度在0 4以下的试题称为难题 2008年化学试题考查内容 2008年各小题均分 2008年试题难度在0 4以下的有8个题 选择题的9 12 13非选择题的26 27三个选考模块试题 最难的是有机题 2009年化学试题考查内容 2009年非选择题均分 2009年试题 非选择题 难度在0 4以下的有5个题必考26 27 28题 最难的是26题 选考 化学与技术 模块试题选考 有机化学 模块试题 2009年试卷三个必考模块分值分布 2009年考生选考情况 理科考生共36476人选考 化学与技术 模块有2523人 占考生人数的6 92 选考 物质结构与性质 模块有22072人 占考生人数的60 51 选考 有机化学基础 模块有8317人 占考生人数的22 80 都没选的有3564人 占考生人数的9 77 3 化学试题的特点以 考试说明 为依据 立足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着眼于考生的未来发展 突出新课改的基础性 选择性 时代性 综合性特征 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查的课改意图 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07 08试题 1 注重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 突出能力考查重视基础知识 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 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不回避热点 试卷体现了化学1 化学2 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的主干内容 如常见危险化学品标识 化学实验中除杂方案的分析判断 原子结构的理解 na概念的应用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 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计算的融合 常见简单有机物的用途 结构 性质 分子式 结构式 同分异构体等 元素 位 构 性 关系及燃料电池的原理 化学平衡和盖斯定律的应用等 07年第7题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 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a 3b 4c 5d 6 答案 a 分析 本题考查内容属于必修 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 发现规律 总结规律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突出学科内综合大多数试题把实验 计算 用语 概念 性质等知识交叉 命题思维有了很大的突破 综合性强 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例如 07的27题以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生产为载体考查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平衡表达式的书写 反应速率计算以及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热大小的关系 07年第27题氮化硅 si3n4 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 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 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 c n2 si3n4 co 1 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3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4 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 则其反应热 h零 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升高温度 其平衡常数值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5 若使压强增大 则上述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填 正 或 逆 6 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 co 18mol l min 则n2消耗速速率为v n2 mol l min 答案 1 3 6 2 1 6 2 n2 si3n4 3 k c6 co c2 n2 或k co 6 n2 2 4 小于 减小 5 逆 6 6 3 试题突出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对实验过程 实验原理的分析 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 体现了创新意识 如07年的25题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 本题以中学化学老教材学生实验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为蓝本编制而成 试题给出了完成该实验所需的一些仪器和实验步骤 设计考查了 所缺的实验用品 指出错误实验步骤并改正 脱水后的硫酸钠粉末不能放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 恒重操作的目的 误差讨论 5个小问题 创设的问题角度不同 通过立意和设问方式的变化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07年第25题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 硫酸钠晶体试样 研钵 干燥器 坩埚 三脚架 玻璃棒 药匙 托盘天平实验步骤 准确称量一个干净 干燥的坩埚 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 称重 将称量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 再放回到坩埚中 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 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 停止加热 将步骤 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 冷却至室温后 称重 将步骤 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 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重复本操作 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 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2 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3 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 4 步骤 的目的是 5 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 填序号 a 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b 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c 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d 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e 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f 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答案 1 坩埚钳 酒精灯 可以不答 火柴 2 步骤 有错误 应先研磨后称量 3 因放在空气中冷却 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4 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 b d f 08年的27题 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 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 将a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 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 标准状况 方案二 将a 10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 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 02000mol l 1的kmno4溶液滴定 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 00mlkmno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将有关的化学计量数填入答题卡的横线上 kmno4 feso4 h2so4 fe2 so4 3 mnso4 k2so4 h2o 2 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式滴定管 理由是 3 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 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 和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 9计 4 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 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方案一 填 准确 不准确 不一定准确 理由是 方案二 填 准确 不准确 不一定准确 理由是 答案 1 21085218 2 碱kmno4是强氧化剂 它会腐蚀乳胶管 3 1 45 a1 40 a 4 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 会导致结果偏高 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 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 会导致结果偏低 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 则结果准确 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 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会导致结果偏高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 生成的fe3 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会导致结果偏低 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 则结果准确 本题综合性很强 设置全新情境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常见仪器的使用 化学计算及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 尤其第 4 问属于开放性试题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也准确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受到了重视和强化 进一步确定了化学计算的基础地位2007年宁夏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不仅在7道选择题中有两道计算型选择题 而且必考题中的第26题就是理论与计算相结合 且以计算为主的简答题 该题以原电池知识为载体 考查了考生综合应用 双基 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07年第26题 1 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 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2 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 工作一段时间后 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 总质量为47g 试计算 产生氢气的体积 标准状况 通过导线的电量 已知na 6 02 1023 mol 电子电荷为1 60 10 19c 答案 1 zn 2e zn2 2h 2e h2 2 zn h2 2e 6522 42 na 1 6 10 19 64 47 g4 48l3 8 104c v h2 4 48lq e 3 8 104c 2008年宁夏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又在7道选择题中有三道计算型选择题 而且必考题中的第25题尽管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但包含有一定的计算容量 全面考查学生对化学平衡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08年第25题已知可逆反应 m g n g p g q g h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某温度下 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 m 1mol l 1 c n 2 4mol l 1 达到平衡后 m的转化率为60 此时n的转化率为25 2 若反应温度升高 m的转化率增大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3 若反应温度不变 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 m 1mol l 1 c n amol l 1 达到平衡后 c p 2mol l 1 a 6 4 若反应温度不变 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 c m c n bmol l 1 达到平衡后 m的转化率为41 5 注重体现新课程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的理念 凸显stse精神关注社会 联系生产 生活实际 不仅是新课程的理念 也是化学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试题具有鲜明的新课程气息 如08年第27题不仅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 它对实验结果合理性判断的开放度 有利于考生发散思维 不仅考查了考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也给予考生较多的选择空间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紧密结合当前资源 环境等重大的课题 如08年第26题从工业废水中回收金 将生产问题转化为试题 第34题 1 引导考生关注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34题 2 通过 三废 利用 环保要求的设问 不仅考查了考生对资源 环境的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潜在地引导考生认识化学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增强社会责任感 26 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 cu2 au3 等离子 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 利用常用的酸 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 从废水中回收金 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填写下面空白 1 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 2 写出 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铁红的化学式为 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 铁红 氧化铜 6 注重在传承和整合的基础上创新 导向作用明显一是平稳过渡 推陈出新 二是注重体现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对07 08两年试题的总体评价 新课程在宁夏完成了的这两届高考 化学命题风格迥异 2007年过于平稳 稳定有余 创新不足 2008年突出能力要求 但难度偏大 2007年宁夏理综化学试题符合 保持相对稳定 的命题要求 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第一届高考与原高考的平稳过渡 合理渗透和自然衔接 2008年宁夏理综化学试题 试卷结构同2007年 考查的内容依然符合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实验版 和 考试说明 宁夏版 规定的知识范围 重点考查了学生运用有关知识通过正向 逆向思维进行推理 定性和定量结合进行推进的能力 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计算量大 能力要求较高 高考结束后 宁夏师生普遍认为2008年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偏难 2007年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考题均分明显高于另两个模块选考题的均分 2008年 物质结构与性质 和 化学与技术 模块的选考题难度相当 而 有机化学基础 选考题均分偏低 主要原因是学生计算能力达不到试题的难度要求 第一步算不出a的分子式 后面的设问无从谈起 注意 不同选修模块试题的呈现方式 思考容量与思维深度的相当的问题解决的不好 曾建议2009年化学高考题应吸取前两年的优点 考虑宁夏地区学生的实际 避免出现与教学实际有较大偏差的试题 整体难度在2007年和2008年之间 同时兼顾三个选考模块试题的等值 等质 2009年试题特点 1 注重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体现学科思想 试卷考查了化学必修 必修 和化学反应原理3个模块的主干知识 如守恒思想 同分异构体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电解质溶液理论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 化学平衡常数概念及有关计算等 有利于引导中学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2 能力立意 突出选拔功能 从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出发 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 基本实验和基本计算 如26题测定碱式碳酸铜的组成 考查学生对反应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 对实验操作 基本计算熟练掌握以及创新思维 3 体现时代性和选择性 渗透stse思想 对教材新增内容平衡常数 盖斯定律的应用 核外电子排布式等进行考查 使得新课程高考具有时代气息 并成为高考中的亮点 另外对选考内容采取超量给题 限量答题的方式 使考生能更多地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 有利于大多数考生的发挥 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 4 强化考查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实验版 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第一能力是 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009年宁夏理综卷化学试题 第10题用表格数据 第11题和第28题用曲线图像 第26和37题用流程图 第27和39题用框图等素材呈现信息 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 归纳 加工能力 2007 2009年宁夏高考试题变化趋势 读题量逐渐加大能力要求逐年有所提高 尤其是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实验设计 实验评价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 2009年典型试题分析 得分率最低的26题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 xcuco3 ycu oh 2 zh2o 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方法有多种 1 现采用氢气还原法 请回答如下问题 写出xcuco3 ycu oh 2 zh2o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装置用下列所有仪器连接而成 按氢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是 填入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a 称取23 9g某碱式碳酸铜样品 充分反应后得到12 7g残留物 生成4 4g二氧化碳和7 2g水 该样品的结晶水质量为g 化学式为 2 某同学以氮气代替氢气 并用上述全部或部分仪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的组成 你认为是否可行 请说明理由 试题类型 高中化学基础实验中的定量分析实验试题考查的内容及能力要求 1 综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2 气体流程实验的仪器排序和端口连接3 定量计算原理4 实验创新及评价 本试题的得分情况见下表 学生答卷中的普遍现象及问题 综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正确要求如下 所要求书写及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 xcuco3 ycu oh 2 zh2o x y h2 x y cu x 2y z h2o xco2学生答卷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 如 xcuco3 ycu oh 2 zh2o cuco3 cu oh 2 h2o h2 h cu cu oh 2或cuco3 cuo cu2o cuohco3等 co2 co3或co 二是生成物的正确判断 如生成物中出现h2 o2 cuo cu2o等 三是缺少反应条件 四是配平系数出现问题 配平的主要问题是h2和h2o的系数 h2的系数多为1或2x 2y x 2y z等 h2o的系数多为x y z 3x y z 2及不配平 气体流程及装置连接 正确要求是a kj gf 或hi de 或ed hi 或gf bc 或cb l 实验要求是h2的制取和净化 碱式碳酸铜的分解及还原 气体成分的吸收及吸收顺序 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装置选择错误 学生选择的顺序普遍不考虑净化及吸收的顺序 或是选择碱石灰来吸收水而在后续吸收中无法吸收co2 二是先吸收水后吸收co2的顺序颠倒 三是端口连接 短进长出 错误 定量计算原理 正确的运算方法如下 n cu 12 7g 63 6 g mol 0 2mol n co2 4 4g 44 g mol 0 1mol 由原子守恒得到碱式碳酸铜样品中含cuco30 1mol cu oh 20 1mol 则结晶水的质量应为23 9g m cuco3 m cu oh 2 由cu的原子量63 5 课本 63 6 试卷 或64 常用 得到的样品中结晶水的质量有下列三种结果 1 23 9 0 1 63 5 60 0 1 63 5 34 1 8g 2 23 9 0 1 63 6 60 0 1 63 6 34 1 78g 3 23 9 0 1 64 60 0 1 64 34 1 7g学生普遍出现以下数据 1 8 18 7 2 3 6 4 8等 相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为cuco3 cu oh 2 h2o 错误的有cuco3 cu oh 2 2h2o cuco3 cu oh 2 3h2o和cuco3 cu oh 2 5h2o 个别的有cuco3 cu oh 2 实验创新与评价 正确的是根据热分解法得到三种物质 cuo h2o和co2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行运算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从性质对比上 h2和n2 上得出了 不可行 的错误结论 学生思维中的问题 1 综合方程式的书写整合能力薄弱2 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程序模糊不清3 基本运算能力薄弱4 实验创新及评价能力薄弱 对中学教学的启示 1 加强常规方程式的整合能力及复合性物质间的综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的培养 2 重视物质的分离 提纯方法和程序的教学 3 重视实验原理的分析和设计 第27题 下图表示有关物质 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 之间的转化关系 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 b为非金属单质 一般是黑色粉末 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 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 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 a b c 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填化学式 2 反应 中的c d均过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反应 中 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 3 g h分别是 填化学式 4 反应 产物中k的化学式为 5 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题满分15分 该题是一道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框图推断题 金属元素考查了钠和铝 非金属元素考查了碳和氧以及这些元素的一些化合物的性质 考查了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基础知识 试题难度为中度偏难 作为高考选拔性考试 此题确实是一道好题 以最常见物质的基本性质为载体 又把过氧化钠 水 铝三种物质混合起来 这一设计学生应该没练过 起到了区分的作用 使此题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答题情况最高分15分 最低分0分 平均分5 27分 得分较多的分值是0分 2分和3分 得0分的考生占12 7 得1 5分的考生占49 3 得6 10分的考生占19 5 得11 15分的考生占19 0 满分考生占0 7 各小题的答题情况是 第小题 1 小题的典型错误是将al错答为na 将na2o2错答为na2o或s 第 2 小题错误是将两个方程式合并而不考虑物质间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方程式不配平 第 3 小题的典型错误是将co2和co写反了 第 4 小题的典型错误是把k推断为nahco3或h2co3或na2o2 另外 能推出na2co3 但写成naco3 第 5 小题的典型错误是将反应物alo2 写成alo2 alo 或alo3 将生成物co32 写成co3 或hco3 等 第28题2so2 g o2 g 2so3 g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molso2 g 氧化为1molso3的 h 99kj 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 c分别表示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 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2 图中 h kj mol 1 3 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 v2o5氧化so2时 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 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 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4 如果反应速率 so2 为0 05mol l 1 min 1 则 o2 mol l 1 min 1 so3 mol l 1 min 1 5 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 mol 1 计算由s s 生成3molso3 g 的 h 要求计算过程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 1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以及催化剂的使用 2 焓变的认识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 反应速率的关系 5 燃烧热 反应热与焓变命题意图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认识和催化原理的理解考查吸 放热与 h的关系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及配平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盖斯定律的应用及多步反应的计算 答题情况 1 最高分9分 最低分0分 均分3 5分2 出错原因 第一小问 考生对图像的认识不到位 以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实质的理解不透彻 焓变与吸 放热的关系不清楚 对题设信息理解不清 不能灵活书写反应式 并运用原子守恒进行配平 部分考生不能应用速率关系进行运算 第五小问得分率很低 方程式书写不规范 系数 箭头 状态漏写 错写 h表达错误 盖斯定律应用不熟练 多步反应计算能力较差 第38题 化学 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x 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 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 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 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 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x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的符号是 2 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该元素的名称是 3 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 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 4 已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溶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 产物还有znso4和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比较x的氢化物与同族第二 第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 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试题考查内容有关元素周期表的推断题 今年出现的是33号砷 有关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 同主族氢化物稳定性 沸点的比较 1 氢键 nh3 2 电子排布式 砷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3 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略 4 分子的空间构型5 元素符号 33号元素as6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配平 出现的问题1 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尤其是对20号以上元素的电子排布很不熟悉 2 对主族元素不熟悉 今年出现的33号元素as 很大部分考生不能正确书写 3 细节的把握上能力不够 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和价电子不能正确区分 4 分子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搞不清楚 5 分子的熔沸点的影响因素还存在问题 6 审题不清 如该题第5问 问的是对熔沸点及稳定性的判断 学生只答一方 7 文字叙述没有条理 8 化学用语规范度有待提高 如三棱锥 得分情况有22072人选做该题 物质结构部分 最高分为15分 最低分为0分 平均分为6 8分 三 复习备考建议加强统一领导 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三轮复习 重视主干知识的训练 深入研究07 08 09年的高考题 实验复习既要注意基本实验的复习 又要重视推陈出新 多在实验创新方面下功夫 情境设置题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加强学科综合 突出考查新课程理念下三种能力 教师做好板演和样题解答示范 切实抓好学生答题规范 1 严格依据 考试说明 合理安排复习顺序和内容在教学时不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 到复习备考时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 严格依据 考试说明 组织复习内容 因为 考试说明 既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也是复习教学的依据 每年的 考试说明 与上一年比较变化不是太大 所以启动高三总复习之前首先要认真研读当年的 考试说明 将 考试说明 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烂熟于心 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周密可行的复习计划 等新的 考试说明 下来后 对变化的部分做出调整和补充 由于今年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复习迎考 这些考试内容与要求的变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这些变化 需要大家去共同研究 解决 为此 同备课组的老师不能 单打独斗 要加强合作 交流与研究 合理安排复习的顺序 对必考内容的复习 要在强化学科主干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选考内容的复习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模块上 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最大的选择空间 2 关注 考试说明 的变化点在研读 考试说明 时 要特别注意与老课程 考试大纲 相比的差异之处 与去年 考试说明 相比的差异之处 考试说明 不仅是高考命题的蓝本 更是渗透高考信息的渠道 因此对这些差异之处 要认真思考 仔细分析 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3 重视主干知识的训练 深入研究07 08 09年的高考题复习中更要重点突出必修1 必修2和化学反应原理中的主干知识 主要化学方法和思想 不回避热点 要十分注重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 注意新增考试内容的复习 把握深 难尺度与往年的 考试说明 相比 一定要关注增加了一些内容 要对这些新增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把握复习教学的深 难尺度 5 实验复习既要注意基本实验的复习 又要重视推陈出新 多在实验创新方面下功夫从今年课改实验区的高考实验试题可以发现 从题目设计上来看 所选实验的问题情境大都具有一定的创新 体现了设计性 开放性 探究性等特点 更加重视考生 能够通过实际事物 实验现象 图形 图表的观察 从而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例如 08年宁夏卷第27题 34题考查了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设计得非常巧妙 6 情境设置题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07 08 09年高考题看 情景题在试卷中的比例在增加 对化学高考题来说 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常考常新 不变的知识点 变化的是情景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 要尝试着不断引入 鲜活 的材料作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 活化 学生的知识 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 能从生活走向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 7 习题训练要练的恰到好处习题的编制与选取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 在充分体现基础性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试题的灵活性 综合性和开放性 要特别注意对典型试题的拓展引申 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与知识迁移的能力 再就是练习不要盲目追求数量 不搞题海战术 而应是通过练习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 形成解题能力的同时 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8 选考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