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三十课诗五首中的一首,是千古传颂的名篇。该诗写出了作者生活中的不幸和思想上的苦痛,并推己及人,想要天下寒士都得到安乐,进一步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古诗的格式、语感和节奏把握都有一定的认识,并对诗歌内部意境及情感的认识理解也有一定基础。就本诗的作者杜甫而言,学生比较熟悉,曾学过他的一些诗作,例如:春望、月夜忆舍弟、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石壕吏等诗篇。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也有些了解。可是面对生活在今天又衣食无忧的孩子们,他们并非杜甫笔下的“顽童”,因受知识积累水平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这首诗要达到深层理解,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的作者情况及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诗中重点文言字词,积累相关文言常识。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杜甫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内部所蕴含的情感:感受杜甫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作者博大胸怀及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让我们沿着时光的河船逆流而上回到1200多年前,在成都美丽的浣花溪畔有一座最简陋、最普通的茅屋,然而就在这草堂内顽强地跳动着一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心,被后世尊为中国“诗圣”的杜甫就在这里栖居。然而上苍却连这一点点的怜悯也不肯给他,面对茅草纷飞和群童抢夺,瘦骨嶙峋的诗人唇焦口燥、倚杖叹息之余,却由“吾庐独破”推及到“天下寒士”,他那颗博大的爱国爱民的心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响。 (二)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思考:你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听录音并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三幅画面:1、秋风破屋 2、顽童抱茅 3、寒雨淋屋 (三)重点研读 过渡语:一场狂风无情地卷走了诗人辛辛苦苦盖起来的茅草,那么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一场景的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问题。1、学生思考并回答:用了一系列动词,如怒号、卷、飞、洒、挂、飘等2、体会这些动词的含义,如怒号、卷表现出什么呢?换作“猛烈”、“吹”好吗?为什么?3、本段哪些字词应该读重音,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怒号”、“卷”“三”等应该读重音,突出秋风猛烈、声势大、破坏性强,语速稍快。教师请个别同学读,评议,再全班读,背诵。 过渡语:天灾又遭人欺,一群顽童“趁风打劫”,把茅草抱到竹林里去了,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有什么表现呢?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思考。1、学生听朗读并思考。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作者叹息什么呢?教师出示资料一:唐朝的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百姓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即成都杜甫草堂),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叹息自己遭天灾人欺,更叹民不聊生,战乱之苦。3、本段要读出作者怎样一种心情?无可奈何,痛心不以。 呼不得 自叹息。学生齐读、背诵。 过渡语:屋漏偏逢连夜雨,课文第三段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雨大?1、教师读,学生找出相关词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2、分析“麻”字的含义。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3、从本段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杜甫家境的贫寒,“布衾多年冷似铁”中“铁”的含义。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遭受战乱之苦,“自经丧乱少睡眠”中“丧乱”杜甫回家的时候,他的一个孩子已经饿死了,妻子抱着饿死的孩子,这是“丧”,另外“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乱”。“自经丧乱”,自从经历了丧乱以后,他就常常是长夜难眠。4、带着无限的悲情和渴望战乱的结束读这一段。 过渡语:长夜漫漫,战乱不断,诗人无法睡眠,他在想什么呢?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他期盼战争快点结束,他期盼普天下还有和他一样遭受战乱的人民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2、你读出作者怎样一种情怀?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3、小结: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杜甫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历经战乱折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因此彻夜难眠, “忧”,忧风忧雨,忧国忧民,忧天下。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自己痛苦生活体验中发出抑制不住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呼号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爱冻死亦足”的铮铮壮语。这样掷地有声的铿锵诗句,历史过去了已一千多年,但似乎仍在耳边回旋。4、有感情背诵最后一段,注意“千万”“大庇”“俱欢颜”“安如山”“死亦足”等词的感情。(三)延伸拓展1、 杜甫其它诗歌中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诗句。(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3)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无家别)(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5)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同上)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社会病态,振笔疾呼。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百姓疾苦,震撼人心。郭沫若2、 古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的病起书怀僵卧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