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讲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1 开眼看世界 1 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 清朝君臣 愚昧无知 2 思想 实践 林则徐 编译 各国律例 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编撰 海国图志 阐述了 的思想 3 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对当时的有重要启迪作用 四洲志 闭关自守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解放 2 中体西用 1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清政府面临的严峻形势 2 思想 曾国藩等人提出 师夷长技以自强 3 影响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迈出了中国的第一步 内忧外患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近代化进程 3 早期维新思想 1 背景 的展开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 思想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 文化上兴办学校 政治上实行 3 影响 早期维新派尚未形成的理论体系 洋务运动 君主立宪制 完整 4 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 1 思想主张 经学外衣 维新变法 封建专制制度 大盗窃国 2 影响 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 兴起 但最终失败 起到了的作用 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变法运动 思想启蒙 二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 背景 1 经济 一战期间 中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 政治 辛亥革命后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3 思想 辛亥革命后 民主 平等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同时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民族资本主义 民主制度 自由 2 兴起 1 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创办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 2 阵地 成为主要阵地 北大成为主要活动基地 青年杂志 新青年 3 思想 1 提出 反对专制与愚昧 2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出 的口号 3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发表 文学革命论 鲁迅写出 和 孔乙己 等小说 民主与科学 打倒孔家店 狂人日记 4 影响 1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 背景 的开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 2 表现 庶民的胜利 工农群众 新青年 社团组织 工人补习学校 3 影响 1921年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 2 由于阶级和思想的局限性 他们提不出彻底的科学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案 因而不能给中国人民指出真正的出路 1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1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康有为的 新学伪经考 和 孔子改制考 是借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 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2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 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 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学堂 创办报纸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领导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 上书光绪帝 与顽固派展开论战等 使维新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要点一康梁维新思想 2 进步性和局限性 1 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 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问题 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 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 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 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 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根据 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学会分析 材料1 2体现了康有为要求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的政治实践 材料2体现了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三则材料共同印证了要点一中的康 梁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 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 它有三个突出特点 1 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封建历史传统持全面批判态度 这种态度集中表现为对孔孟儒家学说的政治价值观的彻底否定 要点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 主张以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 认为政治革命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但它并未给中国带来民主 自由和幸福 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是新的 而民众观念是旧的 3 主张引进西方文化精神来改铸中国民众的精神状态 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 进化论等作为理论工具和政治动力 其进步意义在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击破了封建复辟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扑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学会分析 材料1反映了陈独秀对辛亥革命出现帝制复辟的历史倒退现象的原因的分析 是广大人民群众没觉醒 材料2体现了主张以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 通过全面批判旧制度 旧思想的文化革命挽救民族危亡 材料3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以西方文化精神和民主政治改造民众思想 三则材料共同印证了要点二中所阐述的前期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特点 1 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从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后 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首倡者 他们通过创办报刊 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要点三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2 以著书立说和创办报刊为主要传播手段 先进知识分子一方面发表文章 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道路 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创办报刊杂志 宣传马克思主义 另一方面又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 有计划地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3 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五四运动中 广大知识分子亲眼目睹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革命要求 他们在 劳工神圣 与劳工为伍 的声浪中逐渐改变了对劳动人民的看法 不少先进分子主动接近工人 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 这样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4 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五四运动以后 国内出现了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热潮 但内容极其庞杂 有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 弃各家之短 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以其无限的生命力开拓着自己的前程 逐渐为更多的青年所接受 学会分析 材料1反映了是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首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中 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材料2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的每一步进展 都经过激烈的斗争 材料3反映了陈独秀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建立 劳动阶级 的国家 三则材料共同印证了要点三所涉及的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代特点 考题范例 例1 2010 江苏高考 所谓立宪政体 所谓国民政治 果能实现与否 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 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解析 本题从陈独秀的言论切入 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解释说明历史结论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 陈独秀认为广大民众的觉悟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由此推断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促进国民思想解放 故d正确 a项是维新派的思想之一 b项是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之一 但不是根本目的 c项与材料观点明显不符 陈独秀并没有批判立宪道路 答案 d 命题角度 本考点以新情境 新材料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于近代中国各个进步思想流派 思想主张 政治实践及其相应的历史影响等几个方面 考查方式或利用新的情境材料考查学生与所学知识的对应分析能力 或利用材料考查学生的独立分析及鉴别能力 命题预测 1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 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 李贽笔下的孔子c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解析 西装是近现代西方的生活方式 因此排除a b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对孔子进行了猛烈批判 康有为的 孔子改制考 托孔子之名进行改革 符合题目说法 答案 c 2 中国近代有本书出版后屡遭毁禁 1917年再版时作者题记 光绪辛卯 1891年 初刊于广州 各省五缩印 甲午奉旨毁版 戊戌庚子二奉伪旨毁版 丁巳冬重刊于京城 戊午秋七月成 更生记 据此判断这本书是 a 新学伪经考 b 天演论 c 革命军 d 新青年 解析 甲午年是1895年 戊戌年是1898年 丁巳年是1897年 庚子年是1901年 c项出版于20世纪初 d项发行于1915年 b项 天演论 是维新变法时期由严复翻译的介绍进化论的著作 a项 新学伪经考 是康有为的著作 意在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因而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 答案 a 考题范例 例2 2010 上海高考 有学者认为 电视台 名家讲座 虽然办得好 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宫廷琐事 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倡导的 新史学 宗旨相去甚远 这里所说的 新史学 宗旨是 a 充当帝王的 政治教科书 b 让国民从中受益c 复兴传统史学d 宣传历史进化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史学的转型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 史学革命 的首倡者 其 新史学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批判为 君统 不为 民统 的传统史学 主张为普通群众 为一般人撰写的历史 d项是梁史 新史学 的另一方面 但与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及要求无关 答案 b 史观解读 梁启超 新史观 的核心是摒弃 研究 史观 而倡导 民统 史观 与我们今天倡导的民生观或社会史观相似 本考点可能涉及民生史观的知识点主要集中于近代中国进步思想流派的民主 民权思想及民生主义理念上 要围绕不同思想流派在民生观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分析其内在的继承发展关系 命题预测 3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 重建 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 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 唐胥铁路开通b 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 申报 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 李大钊发表 庶民的胜利 的演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在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已经明确时间1913年 根据历史基础知识 a项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 b项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c项当在1926年以后 d项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 答案 b 4 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 辟韩 一文中说 秦以来之为君 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 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他主张 国者 斯民之公产也 王侯将相者 通国之公仆隶也 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a 进化和革命的思想b 中体西用的观点c 废除君主制的要求d 还政于民的主张 解析 严复主张国家是人民的公产 王侯将相者是人民的公仆 这反映了严复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严复属于维新思想家 主张君主立宪制 故b c说法错误 a项表述中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考题范例 例3 2011 福州模拟 人大代表徐龙建言 让 红段子 掀起一场新文化运动 这里 红段子 的主要内容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 积极健康的 红红火火 的段子 而1915年的那场 新文化运动 的内容主要是 提倡民主科学 反对愚昧专制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制度 反对旧制度a b c d 解析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 旨在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的掌握 提倡新制度 反对旧制度的表述不正确 排除含 的b c d三项 答案 a 热点链接 近代中国不同思想流派的主张往往大相径庭 思考他们对待儒家思想及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其背后的原因 对于今天我们发扬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意义重大 命题预测 5 2011 蚌埠模拟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 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 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 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c 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 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解析 戊戌变法的尊孔和新文化运动的反孔都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探索救国道路的不同策略 都说明中国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尤其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尊孔复古的逆流 资产阶级提出要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反对中国的儒家思想 答案 d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全球联合祭孔 活动得到许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据统计 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余座 许多孔庙在孔子诞辰日都举行祭孔活动 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 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 请回答 1 材料1与材料2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这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2 有人说 孔子是打不倒的 你如何认为 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理由 解析 本题以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同阶层对儒学思想及其地位影响的不同态度为主题 以时政热点问题切入 考查了学生的材料提炼整合能力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 1 问要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思考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第 2 问属于开放式设问 要观点明确 论证充分 言之有理 答案 1 材料1中的袁世凯祭孔反映的是袁世凯为了称帝 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材料2中鲁迅及其 狂人日记 反映了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旧道德进行猛烈批判的新文化运动 联系 材料1的现象直接导致材料2的出现 即袁世凯尊孔复古促使鲁迅 陈独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 观点正确 两千多年来 孔子和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自杀应急预案
- 课程培训营销方案
- 雨季施工方案批复
- 油管吊装投标合同范本
- 保温井盖施工方案
- 在女儿婚礼上父亲的致辞
- 同学聚会的发言稿(集锦15篇)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
- 热力公司客户管理制度
- 公寓东西采购合同范本
- GB/T 21782.4-2025粉末涂料第4部分:爆炸下限的计算
-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南航街道公益性岗位招聘1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分析与提升策略
- 2025年机场货运区安全生产月试题及答案
- 2025国家公务员政治理论应知应会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 汽车零部件出厂检验报告
- 中国近代史事件时间表
- 入厂安全告知书
- 机电安装冬季施工方案
- 工程材料询价(核价)单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金瓯永固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