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docx_第1页
林江《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docx_第2页
林江《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docx_第3页
林江《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docx_第4页
林江《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单位:炉山镇中心幼儿园 姓名:林 江内容摘要: 幼儿教育是人生接受正规教育,开启智慧之门的第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教育好比人生大厦的基础,基础打的牢不牢固与否,以及打成什么样的基础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来如何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蒙学经历了两多千的提炼,是倍受儿童喜爱的启蒙教材。对于幼儿形成良好思想道德、树立远大志向、增长幼儿的知识及拓展幼儿的思维,有较强的辅助作用。开展传统蒙学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传统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词:幼儿教育 蒙学 辅助作用 礼仪教育 “孝亲”教育 立志教育 导向 发展 “蒙学”即启蒙之学,亦称“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蒙学基于一个朴素而基本的预设,即教育可以去除蒙蔽,恢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教人懂得如何做人。传统蒙学,融大道理于易懂,汇为人处世于通俗,且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备道德启蒙、习惯培养,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等教育功能;对于养成尊老爱幼的美德、奋发向上的意志,很有帮助。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即使是远离幼儿之后,我们也一直保有早年的生活经验,并成为塑造我们性格和气质的关键要素;即使我们没有察知,在意识上遗忘了,它依然强有力地被保留在潜意识里,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一个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既而幼儿教育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开端,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着幼儿个人与社会的美好未来。从而幼儿教育需要良好的精神氛围和人际关系及社会环境,需要成人更多的关怀、接纳、尊重、激励,需要更高标准的教育水准及教育模式。培根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养成一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终身享受它的利息。”一个人一旦养成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反之则终身受害。因此,幼儿道德养成教育从小抓起,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为我国历代蒙学教育家所共识,给当代幼儿道德教育实施与开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一、礼仪教育为基石 传统蒙学,十分强调对幼儿的礼仪教育。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三字经中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对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饮食起居,都有具体的礼仪规范和要求。可见,古代蒙学教育家都重视倡导对儿童的礼仪教育。明代教育家王阳明也主张通过儿童习礼,使之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端正生活态度,讲究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对父母师长的尊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达成孝父母,尊兄长的典范。幼儿阶段道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引导,使幼儿接受一定的社会习惯,实现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转换,即“由他律到自律”。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结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合理吸收我国传统蒙学教育的有益因素,积极组织、合理设计幼儿学生参加各种仪式活动,如加入正面教育与盛大节日活动,通过仪式活动使幼儿从小体验礼仪的庄重感和神圣感。二、“孝亲”教育为契机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宗亲、宗族、宗法体制以传统伦理道德为纽带,人伦纲常成为道德的核心,“孝亲”观念也成为人伦纲常的中心内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可见,孝亲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直所倡导的行为美德。“百行孝为先”,三字经有“首孝弟,次见闻”。弟子规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可见,子女孝敬父母是家庭和睦的关键所在。孝是德之本,是一切教化的根本和起点。对幼儿进行“孝亲”教育,是幼儿情感陶冶、道德升华的基本手段和根本途径。因此,“孝亲”教育必需注重培养幼儿的孝德,通过日常生活教育,比如,利用各种节日,让孩子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为父母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他们就会学会体恤亲情的伟大,学会关爱父母,继之培养他们爱他人、爱国家、爱人民的道德责任感,使他们从小具有亲爱之心、关爱之心、敬爱之心、友爱之心,在关爱、友爱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也长成一个充满自信,讲诚信的良好公民。这种教育和五心教育不正相吻合么?在三字经中开篇就说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正体现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吗?看一个人的发展,往往说:“从小看大”,简单的语言却体现了幼儿时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何等重要,“种下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正是当前教育的需要,是“以德治国”和威宁精神特有的“五心”教育的传承和推进,也是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三、立志教育为发展传统蒙学教育目的就在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远大的道德理想,实现寓德育与智育之中,增长幼儿的道德知识,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发展幼儿的道德智慧,养成幼儿的道德人格。因此,传统社会一直主张培养幼儿的理想和志气。“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传统蒙学教材告诫幼儿要志当存高远,否则,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然而,在社会发展快速现代化的今天,高度的物质享受和较多的感官刺激给幼儿发展带来了较多的问题,受社会“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等现象的误导和影响,不少幼儿从小就形成了“攀比心理”,追求的是吃喝穿戴,家长也过于关注幼儿物质层面的满足而忘却了对幼儿生命精神上的追求和探索,忽视了幼儿的理想教育。幼儿道德教育应该合理汲取传统蒙学的合理成份,积极引导幼儿从小树立远大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把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合格公民。四、蒙学教育为导向传统蒙学对于增长幼儿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更是提高语言素养的重要载体。俗言道“熟读增广,能说会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半部论语治天下”等等说明了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国传统蒙学,融大道理于易懂,汇为人处世于通俗,且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先贤们或以己之见,或集众家之长,将深奥的学识变得让孩童易于感知、理解且一生受益。在内容上包容了社会所需的各种知识;在形式上采用了用韵语和对偶的形式编成,体现了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规则,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传统蒙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备道德启蒙、习惯培养,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等教育功能。包含伦理道德、历史知识、诗歌、名人名物、等不同类型,相当于一部部工具书。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具有集中识字的功能,让幼儿在不经意中简单识字,明白一定的道理,如今,仍然有较强的借鉴作用。从语言形式上看,传统蒙学读物,大多以三言、四言、七言为一句,言简意赅,形式整齐,即便是散文写成的也都非常简短,少者一二十个字,多者也不过百余字,而且往往配有图画,通篇讲述故事,很能引起幼儿的兴味,为幼儿所接受,幼儿也较为喜欢。在如今,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很有帮助。五、以蒙学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开展传统蒙学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农村的家长,他们往往接受的教育不多,对孩子只能凭感觉进行教育,不成系统,也没有什么指导思想。特别对于我国古老而文明的传统蒙学可以说知之甚少,如果要用传统的文化去教育子女,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很少接触过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别说用好方法,用传统蒙学精髓去指导孩子。这样的历史使命,只有作为老师的我们来完成。作为农村孩子,他们也不知道有哪些读物适合他们,甚至没有机会去接触传统蒙学,这的确是件憾事。作为老师的我们来说,要更多的去引领,指导,培养学生去爱上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不能停留在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要用威宁特有的教学“十个到位”去指导,引领自己,让教学更上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