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吟诵·品味·想象2_第1页
观察·吟诵·品味·想象2_第2页
观察·吟诵·品味·想象2_第3页
观察·吟诵·品味·想象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察吟诵品味想象浅谈古诗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清新县第二小学 苏清敏内容摘要:古代诗歌的内涵丰富,形象鲜明,意蕴深刻,情趣盎然,我们要利用这宝贵的教学资源训练学生的观察,吟诵,品味,想象等能力,使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关键词:古诗,观察图画,吟诵文字,品味感情,想象补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并多次强调“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古诗教学在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她的篇幅短小精悍,却又字字珠玑,颇富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锻炼学生的吟诵能力,提升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巧借插图,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入选教材的古诗都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融而形成的。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为了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生动贴题的插图,通过直观性和形象性的图片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教者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清晰地理解诗意,深切地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教学伊始,教者可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景物,从这些景物中,你能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学生们根据图画的提示,能迅速找到“黄鹂、翠柳、白鹭、晴天、西岭、雪、船。”再引导学生说说对这些景物的感知,( )的黄鹂,( )的白鹭等。鹂鸣翠柳,一片春光;鹭上晴天,扶摇直上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的景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和景明、赏心悦目;然后,鼓励学生说说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作者看到冰雪消融,门外还有一只船,他会想干什么?通过观察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和结合诗句的教学,诗人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二、凭借文字,锻炼学生诵读能力。古诗是富有音乐美的样式,她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生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但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在教学中,教者若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学生必然能在整体上感知诗的美感,自然而然地爱上诗。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教者紧扣引发诗人愁闷的景物和学生合作朗诵,霎时间,课堂里书声琅琅。师曰:“月落乌啼”,生接:“霜满天”。师曰:“江枫渔火”,生答:“对愁眠”。由于教者在范读的时候,注重了感情朗读,节奏、语气、变调等各方面都读得比较到位,学生在接读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模仿教者的方法,在一唱一和的配合中,古诗的语言就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悦耳顺畅的音韵,均匀和谐的节奏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听读、领读、齐读、自由读、加手势吟诵等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三、紧扣诗眼,帮助学生品味情感。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中国古诗词感情色彩强烈,内涵丰富,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有很多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分享美的蕴含。笔者在执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就紧紧围绕“烟花三月”一词帮助学生深入品味诗人的感情。师:同学们,请想想诗中三月指的是什么时候?生:春天。生:花开季节。师:既然是春天,当然是鲜花遍地。为什么说烟花三月,而不说鲜花三月呢?同学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生:烟花表达的意思比较生动。生:黄鹤楼在长江边,春天到了,江面上浮起一层烟雾。生:花开得很茂盛。师:想必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烟花三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想象一下。音乐(想想花的颜色、种类、香气、花瓣一瓣一瓣绽放的样子)师:想到什么了?美好的词或诗?生:五颜六色。生:各式各样。生:春色满园关不住。生:千里莺啼绿映红。师:如此良辰美景,应与友相约,一起好好欣赏。而此时的李白却要送别最好的朋友。他的心中必然充满了生:依依不舍生:无限留恋师:李白真是一个生:重情的人。四、妙用补白,拓展学生丰富想象。古诗词语凝练,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使学生进入诗境,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意。补白的方式方法有很多:1、画面补白。教者在学生品读诗文时,先印发一张描绘诗意和简笔画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读诗文、领悟诗情之后,借助积累的表象,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如:春色满园关不住、日照香炉生紫烟、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名句都可在学生笔下成了另一派新气象。并从画画中,使学生感悟到诗人用字之巧妙,遣词之考究。2、文字补白。执教苏轼的题西林壁时,笔者特意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要把不识庐山真面目改成要识庐山真面目,那么,下一句该怎样接?”在一阵议论过后,不少学生都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的文字能力,悟出诗人没说出的哲理,答出“还须身在庐山外”“必须走出庐山来”的妙句。3、表演补白。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教者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指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情境。一生饰演白发苍苍的老公公在溪边欣赏风景,一生饰演斑斑白发的老婆婆略带几分醉意。他们在用地道的土语对话,说孩子们的表现。生动有趣的表演,不但使学生帮助他们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意,还领略到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