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瞭望环渤海沧州临海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分析任秋艳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河北沧州061001)万方数据2008 年 6 月 Special Zone Economy 轉区经济 65r摘*:沧州临海区域*于灌海经济发屣区,处于环渤海经济的嫌 心地位,沧州临海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产业诡 势和曰益突出的后发优势。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g ;关鍵谓:临海区域经济、发展、优势Abstract: The near sea region of Cangzhou. which be-longs to the Bohai Sea economy development area, 1s placed in the core status in the 8ohai Sea economic cir-cle. The region of Cangzhou near the sea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economy development: harbor superiority. the geographical superiority, the industrial superior-ity and prominent superiority day by day in future. The statu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IKeywords: the economy of near sea region; economie .velopnient; advantatie.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 展,以各种形式参与各个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沧州区域经济 属于环渤海经济发展区,有着独特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产业 优势。在全国经济发展的一盘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环勸海经济区的发展地位突显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 明显。目前已形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较大影响的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三大经济区,随着这三大经济区的形成 和发展,区域经济分工合作互动发展日趋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 展的总体趋势,区域合作与发展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合 作。长三角由于受到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土地资源 坏境等方面的限制,长三角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也在下降,制造 业的价格优势逐渐削弱,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难以维继,很 多企业在向中西部转移。同样,主要受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 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特别是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欧美发 达国家在珠三角的投资大幅度下降。2006年来自美、日、欧等发 达国家的实际投资额下降25.3%,2007年继续呈现下降趋势。来 自广东省统计局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110月来自欧美 等发达国家在广东的直接投资,继续呈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实 际投资额欧盟下降19.3%,美国下降20.2%,澳大利亚下降54%,未来,在成本上升和人民币继续升值的背景下,.长三角和珠三角 都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考验。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区最活跃的地区之后环 渤海经济区正在加速嵋起,有即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引 擎。加快环渤海经济区的开放步伐,必将进一步带动中国经济的 全面发展。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 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 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国北部沿 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 位。同时环渤海地区处在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拓展、由南向北推移 的纽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成为第三增长极。实际 上,早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提出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加 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二、沧州临海区域发展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2006年11月召开的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了建设 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宏伟目标,并把沧州放在了建设沿海 经济社会发展强省首当其冲的位置。明确要求沧州要成为全省 新的增长极和隆起带,成为拉动冀中南和朔黄铁路沿线发展的 新引擎。随着沧州黄骅大港的功能的完善,朔黄铁路,邯港(耶郸 至黄骅港)铁路的规划运营,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项目的集聚 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沧州临海区域经济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两 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埔教授指出:“鉴于黄骅港新的发展态势 和优越条件,对这个区域的战略地位应予以重新思考。国家发改 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等专家提出,要把这一区域的 产业布局,放在同天津滨海新区共同打造成环渤海和京津冀都 市圈的核心动力来考虑,并提出了“一主两副”的构想。即天津滨 海新区作为主中心,沧州临海区域与唐山曹妃甸一起成为两个 副中心。2006年10月通过专家评审的沧州东部临海区域在 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研究,将沧州东部临海整体战略 定位为:“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之一、京津冀都 市圈临海区域经济次中心、环渤海穹部滨海现代化新城。这有助 于引起多方重视,对共促这一区域健康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河北 乃至环渤海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 现实意义。三、沧州临海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沧州临海区域包括:黄骅市、海兴县、黄骅港开发区、南大港 管理区、临港化工园区等5个县、市、区单位,土地面积3321km2, 海岸线长130km。沧州临海区域经济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产业条件、区位条件、开发条件等诸多优势。1. 独特的港口优势沧州临海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在港口。建国以来国家一 次性投资最多的国际化大港黄骅港,于2003年建成通航, 结束了沧州有海无港的历史,使沧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沿海开放 城市。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781万吨,跻身全国十大港口行 列。按照“统一规划、企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优化”的要求,河 北省和沧州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港口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黄骅港自2001年12月投入运营以来, 目前一个10万吨级、四个5万吨级和一个3.5万吨级的泊位已 经投人运营,形成了 8000万吨的吞吐能力。居全国沿海各大港 口前列,成为集煤炭、石油、成品油、杂货、化工、客运、集装箱为 一体的中国北方综合性枢纽大港。海上有多条航线与国内外港口相连,黄骅港距天津港60海 里,距山东龙口港海里,距青岛港400海里,距韩国仁川港 480海里,距日本九州港900海里,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 置。2. 优越的区位条件沧州位于渤海西岸,北依京津,南临山东,距北京220km,距 天津UOkm,通过高速公路到达北京、天津的行车时间不足两小 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加强与京津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 的条件。在沧州一天津黄骅港5000多km2的三角地带既有国际 化大都市,又有现代化港口和现代化的铁路。有专家断言,黄万 铁路作为中国坏渤海铁路的重要一环,是一条能源大动脉,也是 天津港口发展的生命线。它的修建将黄骅港和天津滨海新区连 在一起,形成京津冀、环渤海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 大引擎。不仅如此,沧州同时还拥有令人称道的十分便利的铁路、公 路交通条件。随着朔黄、京九铁路,津汕、石黄、沧保高速公路等 一批国家、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建和建成,沧州形成了高 度密集的公路、铁路交通网。举世瞩目号称中国新千线的京沪高 速铁路也将经过沧州,并已选定沧州站站址。沧州已经成为全国 屈指可数的路网密集和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之一,支撑更快更 好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3. 明显的产业优势2004年,临海区域完成工业增加值13.3亿元。沧州已成为河 北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化工基地,已初步形成四大类优势的特 色工业(化工、炼油.电力、建材);海运等行业为基础的临港产 .业;以水产品养殖加工、海盐加工、盐碱滩农牧业等行业为基础 的海洋产业;由五金机械、食品加工、塑料模具、銮具服装等行业 组成的传统优势产业;以现代办公、光学仪器、电路择、新材料等 行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中,沧州大化集团、沧州炼油厂、沧 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明珠股份有限公司已跻身全国同行 业前列,石油制品、塑料模具、焊网、乳品等特色产品在国内均占 一席之地,沧州还是亚洲最大的PVC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 TDI生产基地,临港产业竞争力迅速上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 势。4. 日益突出的后发优势沧州是环渤海区域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有华北、大港 两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5亿吨,天然气282亿m3,具 有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和配套产业的有利条件。沿海 滩涂40多万亩,海洋生物1000余种,盛产鱼、虾、蟹等海产品。 盐田总面积45万亩,年产原盐150万吨以上,在我国北方原盐 年产量排第三。有待开发利用的沿海空闲荒地及盐碱地100多 万亩。人口稀少地势平坦,地质条件优越,开发成本低,环境容量 大,是大规模工业开发的宝贵资源。区内农业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冬枣之乡、苜蓿基地、农 业产业化经营颇具规模;乡谣乳业、葡萄酒业、神农食品、超细毛 羊繁育基地等知名企业,依托丰富的农牧资源延伸形成了产业 链条。.沧州临海区域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也面临相对有利 的发展背景和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与国际产业转 移加速,中国正在成为国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主要接纳地,为 发展临港工业和加工业等产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二是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全面提速,以京津为龙头的环勒海其他 区域联动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河北省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打 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接轨京津,融入环渤海,为沧州致力于构建 京津冀经济中心城市和华北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提升产业、城 市、环境等综合竞争力,创造了有利环境。參考文献:2. 2008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报告N.经济观察报,2007- 12-31.3. 吴良墉.京津冀域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M.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6.4. 沧州东部临海区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研究院编制N.沧州日报,2005-12-26.5. 沧州东部临海区域在环*海地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研究.国家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编制(全国重点研究课题),2006, 10.6. 2007年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7.8. WWW.chinacity. .2007-06-26.作者简介:任秋艳(1955年-),女,河北河间人,汉族,沧州师 范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思想教育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区经济 Special Zone Economy 2008 年 6 月_万方数据沧州临海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分析nqnB教据III WANFANG DATA文献链接作者:作者单位: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任秋艳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河北,沧州,061001特区经济EED SPECIAL ZONE ECONOMY 2008(6)2次I参考文献(5条)1.2008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报告20071.2.3. 吴良墉4.5. 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20066.7.8. 沧州东部临海区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9.1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编制200511.12.13. 沧州东部临海区域在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研究2006 5.14.15. 2007年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07I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赵艳.黄雅丽.王海萌沧州在环渤海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与作为期刊论文-经济论坛2008(3)刘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沧州经济的影响期刊论文-经济论坛2006(5)李大武.张云亭.卞春生.王国彬.张美娟环渤海地区经济金融发展优势及桎梏研究一以沧州为例期刊论文- 华北金融2009(z1)张志华.李全振.邵铁凡.张丽敏.马瑞欣河北省生态渔业主要模式与发展策略期刊论文-河北渔业2009(7)王连弟.李文抗.苗军抓住契机加快天津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期刊论文-中国渔业经济2004(5)郭素芳.Guo Sufang天津区域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目标选择与协调机制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2009,25(7)宋秀英河北省沧州市区域经济的特点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1,18(4)王俊祥.WANG Jun-xiang建设河北省经济社会强省的战略研究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34(1)高素英.王竞.刘建朝.潘霍喜.GA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9158-2025集装及站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
- 足球场、体育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评价课件
- 无抵押房屋租赁协议书7篇
- 投诉调解协议书5篇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部队安全保卫知识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边防军人血性的课件
- 边塞诗歌三首课件
- 2025年打字员中级工试题及答案
- 2022.12六级真题第3套答案及详解
- 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 测绘项目设备配置方案(3篇)
- 2025年餐厅主管考试题及答案
- 输血反应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 郑州市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计划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办法
- 中医情志护理课件
- 超声科易漏诊病例分析
- 股权无偿转让与公司资产重组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