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版本号 GBJXQF 2010 贵州省金沙县西洛乡前丰煤矿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颁布时间 颁布时间 20102010 年年 9 9 月月 2020 日日 实施时间 实施时间 20102010 年年 9 9 月月 3030 日日 编制单位 前丰煤矿编制单位 前丰煤矿 联联 系系 人 许向前人 许向前 电电 话 话 1590857367915908573679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金沙县西洛乡前丰煤矿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GBJXQF 2010 编制 许向前 审核 唐华利 会签 李之利 罗江良 杜昌品 谢朝俊 矿长 王 鹏 法人 唐华利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批批 准准 页页 本预案经本预案经前丰煤矿唐华利同志审核批准 于 2010 年 9 月 30 日颁布 2010 年 10 月 1 日开始执行 法人签字 法人签字 2010 年 9 月 30 日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 4 第一章 总则 4 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 8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35 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 44 第五章 应急响应 46 第六章 信息发布 50 第七章 后期处置 50 第八章 保障措施 52 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 55 第十章 奖惩 57 第十一章 附则 58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61 第一章 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61 第二章 地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3 第三章 水灾事故应急预案 82 第四章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91 第五章 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01 第六章 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112 第七章 供电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122 第八章 火工品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135 第九章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44 第十章职业卫生事故专项预案 156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现场预案现场预案 163 第一章 顶板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 163 第二章 地质灾害事故现场预案 170 第三章 水灾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 172 第四章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预案 174 第五章 瓦斯爆炸事故现场预案 179 第六章 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 180 第七章 供电系统事故现场预案 181 第八章 火工品事故现场预案 184 第九章 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87 第十章 职业卫生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91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1 11 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为有效保障前丰煤矿职工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做到在事故或重大事 故隐患出现时能及时处理 在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伤害事故发 生时 能够迅速 有效和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灾情 和事故的进一步蔓延 认真做好重 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做到应 急行动协调一致 维护社会稳定 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进 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 最大限度 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和上级有关规定 特制定前丰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 21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主席令第 70 号 2002 年 6 月 29 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主席令第 75 号 1996 年 8 月 29 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主席令第 65 号 1992 年 11 月 7 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主席令第 6 号 2008 年 10 月 28 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主席令第 60 号 2001 年 10 月 27 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主席令第 69 号 2007 年 8 月 30 日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7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 296 号 2000 年 11 月 7 日 8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7 号 2004 年 1 月 13 日 9 工伤保险条例 国务院令第 375 号 2003 年 4 月 27 日 10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466 号 2006 年 5 月 10 日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国务院 1987 年 12 月 3 日 1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493 号 2007 年 3 月 28 日 1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 549 号 2009 年 1 月 24 日 14 煤矿安全规程 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 察局令第 16 号 2010 版 15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令第 17 号二 九年四月一日 16 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 黔安监管 办字 2007 345 号 17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8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 T9002 2006 1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2009 20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 1986 2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 GB T13861 1992 22 对前丰煤矿 2009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黔能源发 2009 281 号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23 前丰煤矿方案设计说明书 毕节地区地方煤矿勘测设计队 2008 年 9 月 24 前丰煤矿安全专篇说明书 毕节地区地方煤矿勘察设计队 2008 年 9 月 25 前丰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 有限责任公司 2010 年 8 月 26 前丰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27 前丰煤矿下发的安全管理文件及操作规程 1 31 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前丰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范围包括前丰 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 适合于顶板 水 火 瓦斯 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 非人身事故 1 41 4 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 处置预案三大部分 应 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办公室设在 调度室 1 51 5 应急工作原则应急工作原则 1 5 1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 的安全防护 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 5 2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前丰煤矿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 导下 负责指导 协调 前丰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指挥 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 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工作 1 5 3条块结合 属地为主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 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 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总经理统一领导 相关 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 1 5 4依靠科学 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 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实 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 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 设施 和手段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确保预案的科学性 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 5 5 预防为主 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 治理 的方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 按照长期准备 重点建设的 要求 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 预案准备 物资和经费准备 工作 准备 加强培训和演练 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 相结合 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 努力实现一队多能 培养兼职应急救援 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二章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危险性分析 2 12 1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2 1 12 1 1 地理位置 交通地理位置 交通 东经 106 30 44 北纬 27 22 00 矿区面积 0 8125 平方千米 矿 井位于金沙县城西 直距约 4 公里 公路里程内 5 公里 有西洛乡至城关 镇公路从矿区通过 由矿区至金沙电厂约 8 公里 交通方便 前丰煤矿取得的采矿许可证 5200000830954 生产规模 年产 15 万 t 地形地貌 前丰煤矿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 属以侵蚀作用为主 切割作用为辅的 高中山山岳地貌类型 矿区地形总趋势 南东 南西 北西三面较高 最 高山顶海拨为 1137 米 北东面较低 最低海拨 950 米 区内相对高差 187 米 矿界拐点坐标详见表 1 2 1 表 1 2 1 井田拐点坐标表 拐点 XY 13040170618279 23040370618489 33040530618929 43040620619299 53039794619345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63039417618731 面积 0 8125Km2 开采标高 1000m 460m 2 1 22 1 2 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 一 一 地层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 Q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 T1y3 沙 堡湾段及及玉龙山段 T1y1 2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P3c 龙潭组 P3l 中统茅口组 P2m 由新至老层序分述如下 第四系 Q 坡积 残积 碎石土层 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带 斜坡中下部及沟谷中 厚 0 3m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 T1y3 为紫红色泥岩 钙质泥岩 局部为粉砂质泥岩等 厚 90 120 米 分 布于矿区东南部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及沙堡湾段 T1y1 2 为浅灰色薄 厚层状灰岩 泥质灰岩 底部为厚 5 15 米的灰绿色 灰黄色薄层状泥岩 钙质泥岩等 厚 180 220 米 广泛分布于矿区南东 大部地区 岩溶洼地较发育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P3c 深灰色厚层状含遂石结核 条带灰岩 厚 40 50m 分布于矿区中部 节理 裂隙发育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3l 岩性以灰 黄灰 深灰色泥质粉砂岩为主 断续夹薄层菱铁矿 泥岩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粉砂岩及煤层 厚度 95 120m 共含五层可采煤层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 P2m 岩性为灰色灰岩 含燧石条带或结核 出露于矿区北西侧 地表节理 裂隙 溶洞较发育 厚度大于 80 米 二 二 构造构造 前丰煤矿位于金沙向斜的北西翼 岩层呈单斜产出 地层倾向 158 165 度 倾角一般为 37 度 向深部岩层倾角有所变缓 一般在 30 度 左右 区内无断层分布 无岩浆岩活动 地质构造条件简单 三 三 含煤岩系及煤层含煤岩系及煤层 1 1含煤岩系的含煤性含煤岩系的含煤性 工作区内的含煤地层 含煤岩系 为上二叠统龙潭组 P3l 为一套 海陆交替相多旋回组成 其岩性以灰色 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 粉 砂岩 泥质粉砂 泥岩 夹粘土岩和菱铁质岩 煤层及煤线 砂岩中见小 型交错层理 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 见砂 泥互层纹理构造 含煤地 层厚 95 120 米 一般厚 110 米 含煤层及煤线 15 层 其中含可采煤层 5 层 不可采煤层和煤线 10 层 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底板 为泥岩或粘土岩 现将含煤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由上至下简述于下 深灰色 灰色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上部为钙质泥岩与泥灰岩互层 与上覆地层长兴组 P3c 分界 厚 18 米 C4 煤层 半光亮型 中 细条带粒状结构 少量块状 多数为碎块 状煤 含矸石层 稳定性较差 厚 0 80 1 20 米 灰 黄灰色粉砂岩 钙质泥岩夹薄层菱铁岩 厚 5 米 深灰色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夹煤线 厚 10 米 C5 煤层 半光亮 光亮型 半金属光泽 粒状结构 少数显贝壳状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断口 次生裂隙发育 厚 1 10 1 70 米 一般不含矸石层 较稳定 灰色 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 局部夹钙质泥岩和薄层菱铁质 岩 厚 16 米 C9 煤层 半光亮型 光亮型 粒状 条带状结构多为参差状断口 少数为贝壳状断口 半金属光泽 次生裂隙较发育 厚 2 70 3 20 米 区内稳定可采 深灰色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下部含炭质泥岩 含多层煤线 厚 30 米 C13 煤层 光亮型 粒状 条带状结构 油脂光泽次生裂隙发育 厚 1 30 1 80 米 为区内可采煤层 灰色 深灰色泥质粉砂岩 钙质泥岩 泥页岩 下部夹炭质泥岩 厚 16 米 C15 煤层 灰黑色 半光亮 暗型煤 条带状结构 土状光泽 夹 1 3 层矸石层 厚 1 30 1 70 米 浅灰色含硫铁矿粘土岩层 厚 1 50 4 00 米 与下伏中二叠统茅口 组 P2m 灰岩呈假整合接触 2 2可采煤层及煤岩特征可采煤层及煤岩特征 区内煤层属沉积型矿床 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3l 海陆 交替相沉积的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层中 产状与顶底板围岩一致 龙潭组 P3l 地层中 含煤层及煤线共 15 层 至下而下逐层编号为 C1 C15 煤 层 其中 C4 C5 C9 C13 C15 为区的可采煤层 其余编号的煤层 线 为不可采煤层 现将 C4 C5 C9 C13 C15 煤层的特征 分述如下 C4 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部 上距长兴组 P3c 灰岩层底界 20 米 巷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道两处穿该煤层点 揭露煤层厚 0 80 1 20 米 夹 0 30 0 40 米的矸石 层 层位稳定 厚度变化大 区内为可采煤层 C5 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上部 上距 C4 煤层顶界 8 15 米 据生产巷 道揭露 煤层厚度 1 10 1 70 米 层位和厚度均较稳定 一般不含矸石 层 全区可采 为简单结构煤层 C9 煤层 位于龙潭组的中部 上距 C5 煤层底界 10 15 米 据生产巷 道揭露 煤层厚度 2 70 3 20 米 厚度及层位稳定 全区可采 煤层中 一般不夹矸石层 为简单结构煤层 C13 煤层 位于龙潭组的中下部 上距 C9 煤层底界 25 30 米 层位 稳定 厚度变化较大 煤层厚度 1 30 1 80 米 为区可采煤层 含 1 2 层矸石层 为复杂结构煤层 C15 煤层 位于龙潭组的近底部 上距 C13 煤层底界 8 15 米 常含 1 3 矸石层 厚 1 30 1 70 米 层位及厚度均较稳定 为区内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2 3 1 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 2 3 1 对比标志煤层 编号层间距 米 顶板特征煤层特征夹矸情况 备 注 C4 上距长兴灰岩底 介 20 米 粉砂质泥岩 粒状结构以散煤 为主 含 1 2 层 C5 8 15泥质粉砂岩粒状 块结构一般不含 C9 10 15粉砂质泥岩 粒状 条状结构 以块状为主 一般不含 C13 25 30泥质粉砂岩条带状结构含 1 2 层 C15 8 15粉砂岩条带状结构含 3 层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3 3煤质煤质 1 1 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区内 C4 C5 C9 C13 C15 煤的特征基本相似 颜色为灰黑色 条 痕为灰黑色 半光亮 光亮型 参差状断口为主 贝壳状断口和阶梯状断 口层居次 内生裂隙较发育 且多为无机矿物充填 一般易脆 强度较低 C4 和 C15 条带状结构 半亮型 暗型煤 2 2 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及煤类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及煤类 根据贵州奇星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对本矿区作普查地质工作并于二 00 八年一月提交了 金沙县西洛乡前丰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得知 主 要煤质评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于 2004 年 4 月 30 日联合发布的 2004 年 10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T15224 煤炭质量分级 为依据 按动力 用煤分级 对 C4 C5 C9 C13 C15 煤层分别进行全层刻槽取样 经贵 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分析 结果列如下表 化验分析结果表 分 析 结 构 样品编号 煤 层 编 号 水份 Mad 灰份 A d 挥发份 Vdaf 全硫 st d 发热量 Qgr ad MJ kg 固定碳 Fcd 容量 ARD 焦 渣 特 征 C4 3 00 3 12 14 85 16 10 3 75 7 15 0 56 1 45 32 05 34 74 2007 M715C5 3 00 3 51 9 10 10 92 6 20 5 76 0 97 0 73 29 601 2 8 409 83 56 8 5 67 1 442 2007 M716C9 2 54 2 09 12 45 13 48 6 23 6 98 0 87 0 76 30 082 3 1 000 80 48 7 9 57 1 442 C133 6715 427 231 3432 38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2007 M717C15 0 39 1 56 16 51 17 01 7 85 8 32 2 47 2 67 28 159 2 7 910 76 54 7 4 02 1 542 2 1 3 水文地质情况 1 矿区含水层及富水性 1 地形地貌 气象及地表水 区内总体地势中间高南四周低 最高山顶海拔 1137 5 米 最低海拔 925米 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高差 212 5米 地表水通过沟谷 溶蚀洼地 岩溶漏斗 落水洞及岩溶裂隙等通道 汇流于乌江 或就近流入地暗河 该区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 受南北气流和高原地貌的影响 季节更替 不明显 气温变化较大 年均气温 15 5 年平均降水量 1026 毫米 降 水主要集中在 5 8 月 12 月至次年的 3 月为旱季 年平均湿度 78 气 象控制着地下和地表水的排泄和变化 2 含 隔 水层特征 出露分布矿界范围的地层有第四系 Q 下三叠统夜郎组 上二叠统 的长兴组 P3c 龙潭组 P3l 和中二叠统茅口组 P2m 第四系 Q 长兴组和茅口组为含水层 龙潭组为相对隔水层 现分层将其含水特征简 述如下 第四第 Q 孔隙含水层 分布在区内的斜坡和平缓洼地 岩性主要 为残坡积的含碎石粘土 为孔隙含水 富水性弱透水性强 下三叠统夜郎组 九节滩段 T1y3 裂隙含水层 主要岩性为泥岩 区内出露厚度 50 80 米 分布在矿区东面 富水性中弱 下三叠统夜郎组 玉龙山段 T1y2 岩溶裂隙含水层 主要岩性为灰 岩 区内出露厚度 220 250 米 分布在矿区中部 见有岩溶落水洞 漏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斗各一个 标高分别为 994 1003 米 岩溶发育 富水性中强 下三统夜组沙堡段 T1y1 隔水层 岩性为泥岩 厚 10 米左右 为相 对隔水层 含裂隙水 富水性弱 因厚度较薄 其隔水性受到一定限制 长兴组 P3c 岩溶孔隙含水层 分布在矿区东侧边部 主要岩性为 灰岩 厚 70 80 米 出露分布在矿区西部 岩溶发育 透水性好 富水 性中等 龙潭组 P3l 裂隙含水层 出露分布在矿区西面地段 主要岩性为 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 泥质灰岩和煤层及粘土岩 厚 110 米 未见泉水出 露 含裂隙水 富水性弱 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为区内矿床的直接充水含 水层 在今后采掘过程中 地下水可直接进入地下矿井对矿床充水 中二叠统茅口组 P2m 岩溶裂隙含水层 分布在矿区的北西面边部 主要岩性为细晶灰岩 厚度 100 米 见有岩溶落水洞一个 标高为 998 米 在将来地下煤层开采过程中 地下水有突破 C15 煤层底板粘土岩隔水层 进入矿井造成突水事故的危险性 该层为 C15 煤层底板直接向矿床充水的 含水层 3 构造断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该矿界范围内无断裂分布 断裂构造不发育 对矿床充水的影响性小 4 地表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区东侧的金沙河 枯季流量为 60 升 秒 雨季最大可达 1000 升 秒 水量较大 在矿床深部开采时 要留好安全煤柱 5 生产巷道及老窑 采空区 对矿床的充水影响 据矿方提交实测涌水量得知 现生产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 25m3 h 最 大涌水量为 60m3 h 水源主要来致煤层顶板裂隙和裂隙和渗透水 包括采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空区积水渗水 据调查 前丰煤矿原矿界内 C9 煤层浅部煤层露头起沿斜 面 50 100 米的范围 煤层被采空 原下坝煤矿老采空区 空间体积达 20 万余立方米 现不同程度地存在积水区 是形成对矿床充水的人工水源 对矿床充水有灾害性影响 1 1矿坑充水因素分析矿坑充水因素分析 1 大气降水因素 该区范围主要处于斜坡地带 为大气降水的补给区 地表水和地下水 的主要补给水源均来源于大气降水 因此 大气降水是对各种充水通道对 矿床产生充水的水源因素 它是对矿井充水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之一 2 地表水对矿井充水影响 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 金沙河位于矿区东侧边界 对矿床充水影响不 大 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 通过煤层上覆岩层中的构造裂隙 岩溶裂隙 岩溶漏斗和落水洞等通道间接或直接向矿井充水 充水量受大气降水和隔 水层的控制 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较小 3 地下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煤层上覆含水岩层中 玉龙山和长兴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通过岩溶 通道 补给沙堡湾段裂隙含水层 相对隔水层 和龙潭组裂隙含水层 由 龙潭组裂隙含水层 直接向矿井充水 充水量视沙堡湾和龙潭组裂隙含水 层的裂隙发育程度 而大小变化 目前矿井的涌水量不大 25m3 h 随煤 层向深部开采 矿井涌水量会逐渐增大 地下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之 一 影响性大 4 老窑 采空区 积水对矿床的充水影响 该区矿界范围内 沿煤层露头线地段分布有 已停采多年的民采老窑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和现行开采形成的采空区 特别是矿区北东面原下坝煤矿范围 已停采关 闭 C9 煤层已基本采空留下大面积采空区 有大量的积水 约 20 万余立 方米 有对矿井充水产生灾害性影响 在采煤过程中 一旦沟通积水区 会形成老窑透水事故 直接影响矿井和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5 底板茅口灰岩含水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区附近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为 925 米 区内现采和设计开采 C15 煤层 大部分位于 925 米以下 C15 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地下水有承 压性 C15 煤层底板与茅口灰岩之间的粘土岩层 因厚度薄 3 5 米 隔水作用差 地下水有从底板岩层裂隙或岩溶通道向矿井涌水的可能性 对矿井充水有较大影响 2 2矿坑涌水量预测矿坑涌水量预测 1 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的确定 矿井位于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区 主井位于矿区中部 矿井充水主要因 素为龙潭组煤系及长兴地层 矿井涌水量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计算 原则 上是根据矿区地貌 岩性 构造 岩熔发育程度等的差异 来确定矿区的 入渗系数 汇水面积等有关水文地质参数 按公式进行计算 大气降水的 渗入量为矿井涌水量 2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及矿井涌水量计算结果 根据该矿方提供的现状开采件涌水量实测资料 采用比拟法进行估算 未开采区域的矿井涌水量 111 SFFSQQ 式中 Q 预测的矿井涌水量 m3 d Q1 生产矿井实测涌水量 m3 d F 矿区开采面积 Km2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F1 矿井实际采区面积 Km2 S 预测未来地下水位下降值 m S1 现状地下水下降值 m 前丰煤矿矿井涌水量估算结果表 矿井采区面积 Km2 地下水降深 m 实测矿井涌水量 m3 d 预测矿井将来开采区涌水量 m3 d F1FS1S Q旱Q1雨Q旱mnx Q1mnx 103290828180100300645181851500 根据计算结果 未来矿井涌水量为 1500m3 d 总体上看矿井涌水量中 等 3 矿井发生突水可能性及地段预测 矿区开采时 在采空区 断层带附近及地层分界线附近 发生突水的 可能性较大 故煤层开采过程中 一定要搞好安全施工措施 邻近矿区的 老窑积水是一大水害 不能顶水采煤 要采取探 排水措施后 方能采煤 3 3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该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龙潭组裂隙含水层 富水性弱 补给条件 差 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 1 0t S m 与地表水体联系不密切 煤层间的粉砂质泥岩 隔水层 较稳定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为以裂隙含 水层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 煤层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参照现行规范划分标 准 将 C5 C9 煤层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为第三类第一亚类第二型 即 以溶蚀裂隙为主 顶板间接进水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 C15 煤层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为第三类第一亚类第二型 即以溶蚀裂隙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为主 底板直接进水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 2 1 42 1 4 煤层顶 底板岩性煤层顶 底板岩性 矿区内各主要煤层顶板均为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 抗压强度及抗剪强 度较低 易破碎 稳定性较差 故应加强支护 各煤层底板均为粘土岩 吸水后易膨胀 在开采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2 1 52 1 5 瓦斯 煤尘爆炸性 煤的自燃性及地温瓦斯 煤尘爆炸性 煤的自燃性及地温 1 1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论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论 根据贵州省动能煤炭技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 2009 年 8 月为前丰煤矿所 做的瓦斯等级鉴定得知 1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2 873m3 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28 369m3 t 2 矿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和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 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2 058m3 min 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20 321m3 t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 AQ1025 2006 和 煤矿安全规程 第 133 条规定 确定贵州省金沙县 西洛乡前丰煤矿 2009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 2 爆炸及煤的自燃倾向 爆炸及煤的自燃倾向 根据2003年12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前丰煤矿的煤尘爆炸 性鉴定报告得知 前丰煤矿C5 C9 C13 C15煤尘无爆炸性 但应加强洒 水防尘及通风工作 确保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根据 2003 年 12 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前丰煤矿的煤炭自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燃倾向性鉴定得知 该矿 C5 C9 C13 C15 煤层为 III 级 不易自燃 但为了提高安全系数 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强通风管理 防止采空区 老巷 长期漏风 防止巷道长期处于微风状态 防止煤层自然发火 3 3 地温 地温 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 无热害影响 2 1 6 生产系统 辅助系统 1 矿井开拓方式 设计选择利用原前丰煤矿的三条井筒改造用作本设计的主要井筒 改 造原前丰煤矿的主平硐作为本设计的主平硐 x 3040358 y 35618592 z 970 a 18 5 3 改造原前丰煤 矿的东翼回风斜井作为本设计的副斜井 x 3040330 y 35618661 z 985 a 331 35 改造原前丰煤 矿的西翼回风斜井作为本设计的回风斜井 x 3040294 y 35618520 z 995 a 348 36 改造利用原前 丰煤矿的运输下山 西翼回风下山和东翼回风下山分别作为本设计的运输 下山 回风下山和行人下山 主平硐揭 C15 煤层后以 25 倾角布置运输下山分别揭穿 C13 C9 C5 C4 煤层 利用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回风井以 36 倾角布置 揭穿 C13 煤层直至 979m 标高 然后布置回风石门揭穿 C9 煤层 在 C9 煤 层沿倾向布置回风下山至 825m 标高 利用石门与运输下山贯通 副斜井 以 35 倾角布置揭穿 C15 煤层后 布置联络巷与主平硐贯通 然后在 C15 煤层沿煤层倾向布置回风下山直至 825m 标高 利用石门与运输下山贯通 形成负压通风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开拓 准备巷道布置完成后 在一采区 965m 标高和 905m 标高分 别布置区段回风石门和区段运输石门分别揭 C13 C15 煤层 在 C13 煤层 东翼布置首采工作面 11301 在南西翼布置接续工作面 11302 1 主平硐 本矿设计主平硐担负煤炭 矸石 材料 设备运输以及排水任务 长 93m 坡度 3 掘进断面 7 6m 净断面 6 6m 采用半圆拱形断面 锚 喷支护 表土段为砌碹支护 井筒内铺设 600mm 轨距 18kg m 钢轨 混凝 土轨枕 无极绳绞车运输 2 副斜井 本矿设计副斜井担负进风 铺设管线 安全出口等任务 副斜井长 48m 坡度 35 掘进断面 7 6m 净断面 6 6m 采用半圆拱形断面 锚 喷支护 表土段为砌碹支护 3 回风斜井 本设计共设计一个回风斜井 回风斜井分别为整个矿井服务 用作回 风和安全出口之用 井筒倾角 36 掘进断面 7 6m 净断面 6 6m 采 用半圆拱断面锚喷支护 表土段为砌碹支护 不铺设轨道 2 采煤方法 选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 放炮落煤 机械排水 运输 3 通风系统 1 通风方式 方法 矿井通风方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 矿井采用 FBCDNO16 2X75KW 抽风 机两台 采用两台 ZBEA 253 高压瓦斯抽放泵 功率 55KW 采用两台 ZBEA 303 低压瓦斯抽放泵 功率 45KW 掘进局扇采用 FBD U5 6 2X11 四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台 2 通风线路 回采面 新鲜风流从主平硐 副斜井 运输下山 行人下山 区段运 输石门 工作面运输顺槽 回采工作面 工作面回风顺槽 区段回风石门 回风下山 回风斜井 引风道 地面 掘进面 新鲜风流从主平硐 副斜井 运输下山 行人下山 区段运 输石门 掘进工作面 区段回风石门 回风下山 回风斜井 引风道 地 面 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扇风机通风 压入式通风 4 防排水系统 1 水泵房 水仓 在各采区底部设有水泵房和水仓 其参数如下 水泵房 水泵房净断面积 5 1m 掘进断面积 5 7m 长度 6m 采用锚 杆支护 水仓 根据矿方提供数据得知 主要为顶板裂隙淋水 老窑水及老空 水 其中以顶板裂隙淋水为主 最大涌水量 60m h 正常涌水量 25m h 考虑将来涌水量可能增大 水仓不能随意增扩等因素 本设计水仓选型时 选用的矿井正常涌水量按 25m h 计算 按 8 小时正常涌水量计算 水仓 有效容量为 25 8 200m 水仓净断面积 6 6m 掘进断面积 7 1m 长度 200 6 6 30 3m 水仓要求设主副水仓 主水仓长度取 40m 副水仓长度均 取 35m 2 水泵型号及台数 选用 80D30 8 多级分段式离心泵 其流量为 23 50m3 h 扬程为 212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273m 电机 55kw 其中工作一台 备用一台 检修一台 排吸水管路两趟 管径 100mm 的无缝钢管 一趟工作 一趟备用 排水管路敷设于人行下 山 5 提升 运输方式 1 工作面采用自溜运输 2 运输顺槽采用无极绳绞车 JW950 48 铺设 600mm 轨距 15kg m 钢轨 混凝土轨枕 3 运输下山采用绞车运输 JTPB 1 6 1 2 24 铺设 600mm 轨距 30kg m 钢轨 混凝土轨枕 4 主平硐采用无极绳绞车运输运输 JW500 33 铺设 600mm 轨距 18kg m 钢轨 混凝土轨枕 绞车提升 6 供电系统 1 供电电源 矿井选用双回路供电 一趟引自 35kv 变 10kv 的城郊变电所 直距约 2km 电网 另一回路引自 35kv 变 10kv 的平坝变电所 直距约 5km 的 10KV 线路 形成双回路供电 2 电力负荷 全矿共安装设备共 54 台 其中工作 41 台 设备总容量 1406kw 工作 容量 919 4kw 全矿有功负荷为 666 8kw 无功负荷为 680 2kvar 3 供电方案 根据矿井所处的位置及开拓方式 在矿井工业场地负荷集中地段设置 10kv 变电所向地面及井下供电 一趟引自 35kv 变 10kv 的城郊变电所 直 距约 2km 电网 另一回路引自 35kv 变 10kv 的平坝变电所 直距约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5km 的 10KV 线路 形成双回路供电 4 井下供配电 由地面变电所 660v 的电压经副斜井向井下供电 井下设置配电点 井下安装用电设备 36 台 件 设备总容量 566kw 其中 工作设备 26 台 件 工作容量 369 4kw 计算有功负荷为 279 5kw 在主平硐 副斜井 车场 水泵房 运输下山 行人下山 区段运输 顺槽等巷道内设置固定照明电器 5 变压器选型 矿井地面设变电所供地面用电设备 采用 380V 电压供电 变压器中 性点接地 井下低压设备采用 660V 127V 供电 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 本设计的电容补偿为 360 kvar 经过补偿后的功率因数 cos 为 0 901 设计选用安装 S9 400 10 0 4kV 变压器两台供地面主要负荷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安装两台 KS9 100 10 0 69 变压器向井下局 部通风机供电 安装两台 KS9 250 10 0 69 变压器向井下采煤工 作面 井下掘进工作面等地供电 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中性点不 接地 6 矿井电缆 选择 MY 3 95 型铜芯凯装电缆 下井电缆为 MY 3 95 型电缆 3 回 电缆向井下用挂钩铺设 主扇 瓦斯泵 水泵 监控系统有双回路供 电 变压器至设备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不分接任何负荷 以保证供电的连 续性 备用回路必须带电备用 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采用 三专 供 电 采用双风机 双电源 能自动切换 实现两闭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井下所有用电设备必须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 的要求 有过电流和漏 电 接地保护 井下所有电气设备采用隔爆型并有 合格证 和 矿用产 品安全标志 7 救护系统 本矿于 2010 年与金沙县救护大队签订有救护协议 2 22 2 危险源及风险分析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周边危险源 周边危险源 1 1 周边小煤窑 周边小煤窑 2 2 开采的塌陷坑 相距 开采的塌陷坑 相距 200200 米的炸材库 米的炸材库 矿周边地层较为稳定 呈缓坡状 无地质滑坡危险 矿井的变电所 职工矿周边地层较为稳定 呈缓坡状 无地质滑坡危险 矿井的变电所 职工 宿舍 办公楼布置在工业广场边缘 瓦斯抽放泵房 布置于工业广场北西宿舍 办公楼布置在工业广场边缘 瓦斯抽放泵房 布置于工业广场北西 面相距面相距 100100 米 米 2 2 12 2 1 危险源识别与检测危险源识别与检测 2 2 1 1 主要危险源 矿井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有水 火 瓦斯 煤尘爆炸 冒顶 提升运输 中毒窒息 机械伤人等其它因素 2 2 1 2 存在形式及场所 序 号 号 主要危险 有害因素 主要存在场所主要表现形式 1 水 地质构造附近 陷落柱 采空区 老窑 构造裂隙水 塌陷坑水 老窑 蓄水 2 火机械摩擦 电器短路 带烟花入井 机械带病运转 接地不全 三 违 3 爆炸掘进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瓦斯积聚 电器短路 三违 4 提升机械摩擦 超负荷 设备带病运转设备带病运转 防护设施失效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运输 5 瓦斯 采煤和掘进工作面抽放不到位瓦斯 积聚 瓦斯超限作业 瓦斯积聚处理 不及时 6 机械 伤害 防护设施不齐全 三违三违 7 高空 坠落 防护设施不全 三违三违 8 地压地质构造带 顶板破碎带未按措施执行操作 三违 9 有害 气体 瓦斯 二氧化碳 硫化氢 一氧化碳通风系统紊乱 三违 10 电接地不全 设备带病运转设备带病运转 三违 2 2 1 3 检测 监控的手段 矿井具备瓦斯监控系统 对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 能够满 足对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 2 2 22 2 2 危险源风险分析危险源风险分析 2 2 2 1 地面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 1 危险目标的确定 地面锅炉房 地面锅炉房周边有浴室 器材库 食堂等 地面瓦斯泵房 建有永久瓦斯抽放泵站 ZBEA 253 四台 自然灾害 雨季期间 矿区频降暴雨 可能导致地表滑坡 泥石流 电力通讯中 断等自然灾害事故 2 地面危险目标的危险性及其对周边的影响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前丰煤矿地面在用的锅炉房不属压力容器 如操作不当 极易造成 设备损坏 开水溢出 将对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周边人员造成人员安全威胁 地面发生的自然灾害 如控制措施不力 也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和损失 2 2 2 22 2 2 2 煤矿井下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煤矿井下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 前丰煤矿属井工开采作业 受井下作业场所空间限制 作业环境条件 影响 作业系统空间复杂 各生产 安全系统复杂 设施 设备较多 且 系统性较强 局部问题有可能造成区域系统或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和影响 因素 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 以及煤矿安全事故教训总结可能发生各种事 故的自然条件因素有 1 瓦斯因素 前丰煤矿属高瓦斯矿井 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 类 所开采的煤层瓦 斯含量高 瓦斯涌出量大 在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区域范围内 如遇违章 放炮 明火 电器火花 金属撞击或摩擦火花等都可能引起瓦斯爆炸和人 员窒息 因此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 瓦斯聚集和放炮的管理工作 2 煤与瓦斯突出因素 根据 2009 年 8 月贵州省动能煤炭技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提交的 金 沙县西洛乡前丰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报告书 和黔能 源发 2009 281 号 关于毕节地区煤炭局 关于请求审批 2009 年度矿井瓦 斯等级鉴定报告 的批复得知 前丰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根据矿井 井下实际施工情况 在施工时 均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如有爆破冲击 机械撞击及地质构造带等因素的影响 有可能造成煤与瓦斯突出的事故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3 煤尘因素 根据 2003 年 12 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前丰煤矿的煤尘爆 炸性览定报告得知 前丰煤矿 C5 C9 C13 C15 煤层无自然性 煤尘无 爆炸性 4 火灾因素 若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要求 使用皮带 溜子不当 放炮管理不善 机械冲击与摩擦 电源电器短路 静电 明火等都有可能造成人为 机电 等外因火灾的发生 5 水灾因素 目前 前丰煤矿正在技改建设期间 必须要严格执行 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 的探放水原则 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 施 保证建井施工安全 同时 前丰煤矿附近早些年前有多个小煤窑 其老窑积水范围不够明 确 开采时应注意老空水威胁 建议应用地面物探查清老空积水范围 防 止工作面的掘进和回采过程中 地表水通过采空区大量涌入我矿 引起水 灾事故 6 运输提升因素 我矿采用平硐 斜井开拓方式 因此 要加强对运输设施 设备的检 查 加大对人车使用 检修 钢丝绳 矿车连接装置的检查力度 并做好 相关的检查记录 在斜井 巷 进行提升时 要严格执行 行人不行车 行车不行人 完善各种行车声光信号装置 防跑车装置 阻 挡 车器 确保其完好性 同时要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 7 顶板因素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我矿采掘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场所均处于地层之下 由于采掘工作面地 质构造复杂 顶板节理发育 底板松软 如不按规程措施施工 放松对顶 板的管理 均可能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8 其它因素 煤层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其它有毒 有害气体 作业人员操作不慎 不按 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和 作业规程 及 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作业和指挥 作业人员操作时精力不集中 健康原因 本身的身体素质状况 心 理状态 情绪等不稳定因素 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造成事故隐患未及时排除 安全生产管理 督促整改不力等 均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 2 32 3 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预测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预测 2 3 12 3 1 瓦斯事故瓦斯事故 瓦斯是一种能够燃烧和爆炸的气体 瓦斯爆炸就是一定浓度的瓦斯与 氧气在高温火源的作用下 进行的剧烈氧化反应 这种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蒸气 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这种热量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迅 速膨胀 开成高温 高压 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冲击 形成冲击波从而产 生动力现象 这就是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的主要危害表现在三个方面 瓦斯爆炸产生的爆炸温度可达 1850 2650 不仅烧毁设备 烧伤人员 还能点燃可燃的木质支架 煤 尘 引起火灾和煤尘爆炸事故 扩大灾情 瓦斯爆炸后的气体压力是爆炸 前气体压力的 7 10 倍 气体压力的骤然释放 将形成强大的冲击波 并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冲击 从而吹倒支架 损坏设备 瓦斯爆炸同时生产一 氧化碳等大量的有害 有毒气体 发生爆炸后 同时还会大大降低空气中 氧气浓度 造成人员中毒 窒息死亡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瓦斯浓度处于爆炸界限 内 一般为 5 16 二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 12 三是有足 够能量的点火源 点燃温度不低于 650 当量大于 0 28 并且持续 时间大于爆炸感应期 瓦斯是一种无色 无味的气体 相对空气密度为 0 544 其扩散性很 强 会很快扩散在空气中 本身无毒 但不能供人呼吸 高浓度的瓦斯聚 集 会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 可能造成人员的窒息死亡 2 3 22 3 2 煤与瓦斯 二氧化碳 突出事故煤与瓦斯 二氧化碳 突出事故 煤与瓦斯 二氧化碳 突出是指在地应力和瓦斯 二氧化碳 的共同 作用下 破碎的煤 岩 和瓦斯 二氧化碳 因煤体突然喷出到采掘作业 空间 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由煤体内向巷道或者采掘作业场所突然喷出大 量的煤炭及涌出大量的高浓度瓦斯充塞巷道并造成一定的 有时是十分巨 大的动力效应 煤层形成空洞 同时伴随着强大的冲击力 摧毁巷道设施 破坏通风系统 甚至发生风流逆转 造成人员窒息和发生瓦斯爆炸 燃烧 及涌出的煤 矸 流埋人等事故 2 3 32 3 3 煤尘爆炸事故煤尘爆炸事故 煤尘爆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且 煤尘必须浮游在空气中 并达到一定的浓度 其爆炸浓度值为 45 3 上限值为 1500 2000 3 二是有足够引起爆炸的热源存在 煤尘爆炸 的引爆温度为 610 1050 三是氧气浓度不低于 18 当空气中的氧气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浓度低于 18 时 单独的煤尘不在爆炸 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暑假培优练:传送带模型 -2025高一物理暑假专项提升(人教版)
- 新解读《GB 31144-2014木工机床安全 手动式摇臂锯》
- 视觉界面设计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1-6章 导论-实验研究
- 老年人热水袋应用课件
- 浪潮继续教育方案
- CN120209125A 单克隆抗体与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及应用
- 老年人安全防护规范课件
- 三角形及其性质(14个高频考点)原卷版
- 老年人保健身体知识培训课件
- 工程人员驻场服务方案
- 中小学校保安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医院医保新员工岗前培训
- 直播供货协议合同范本
- DB3411∕T 0039-2024 废包装桶回收再利用技术规范
- 2024年二次离婚起诉状范文
-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让学生自由飞翔
- T-CCSAS014-2022《化工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指南》
- 医学教育中的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的比较与协同
- 肠梗阻小讲课
- 《小儿支气管肺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