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 级 U D C 单位代码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学 位 论 文 奶牛群体生长轴基因 生长发育、产奶量和出生重的关联性研究 on NP of of in 导教师姓名 吴建平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兰州 730070) 学科专业名称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研究方向 动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申请学位级别 博士 论文提交日期 2007 年 5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日期 2007 年 7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 阅 人 年 月 日 on NP of of in ( 730070, P. R.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 124 头荷斯坦奶牛 为试验对象,利用 术研究了奶牛群体个基因上的遗传变异和多态性,运用方差分析和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研究生长发育、产奶量产犊后体尺指标和犊牛出生重与所发现的各基因多态位点的关联性,所获得结果如下: 长激素受体基因、类胰岛生长因子基因和类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基因的 测结果表明,发现在 因的第 3 内含子、第 5 外显子和 3端, 第 2 外显子, 第 2 外显子五个位点存在多态性 。 2. 因第 3 内含子 态性检测表明: 1547碱基 CT 的替换造成该多态位点,由一对等位基因 A、 B 控制。等位基因 A( B)在奶牛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属于中度多态性 ,在群体中处于不平衡状态 ,此位点的多态性与生长发育、犊牛出生重没有相关性,基因座位上不同基因型与产奶量有显著性差异影响, 因型的 305d 产奶量显著地高于 。 因第 5 外 显 子的 态性检测表明:此位点由四个等位基因控制,在 2141发现 CG 突变,导致等位基因 A 型变为 B 型,在 2017发现 TC 突变,导致基因 C 型变为 D 型, 2141发现 CG 突变导致了 亮氨酸变成缬氨酸 , 等位基因 A、 B、 C、 D 在奶牛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于高度多态性,此位点的多态性与产奶量、产犊后奶牛体尺指标、犊牛出生重没有相关性,不同基因型与 6 月和 12 月龄的体重、体高、胸围有差异显著性影响,在 6 月龄点 的体重、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 ,在 12 月龄 的体重、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 . 4. 对 因的 3端 、 第 2 外显子 、 第 2 外显子 的 析表明,在 因的 3端 2545有一个 T C 的突变, 第 2 外显子 3637有一个 C A 的突变 ,第 2 外显子 在 在 8069有一个 T C 的突变,三个位点 在群体中处于平衡状态,频率分别为 属于中度多态,三个多态位点与生长发育、产奶量、产犊后体尺指标和牛犊出生重没有相关性 。 关键词: 奶牛 ; 因;单核苷酸多态;生长发育;产奶量;犊牛出生重,产犊后奶牛体尺指标;遗传标记 1 he 24 as H, in of by as of H HR of in th th 3th th 2. H in th T 547bp It by of in of no of of 05d of B A,3. H in th by A, B, C, D G be to . er C 017bp to . of A ,B ,C in of no of of th 2st 05d of B A,B H in th A B 4. CR it C 545bp H, C A 637bp of th T C 8069bp of th in no of 3 目 录 中文摘要 . 0 . 1 前 言 . 5 第一章 . 3 第一节生长激素结构、生理、分泌调控与功能 . 4 一、生长激素的结构特点 . 4 二、生长激素生理 . 4 三、 泌的调控机制 . 5 四、生长激素的生物学功能 . 6 五、生长激素基因定位和基因结构 . 8 六、生长激素的多态性与生产相关性研究 . 11 第二节 生长激素受体研究进展 . 12 一、生长激素受体 . 12 二 、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结构 . 12 三、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13 四、 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 14 第三节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 子系统 . 15 一、 动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 . 16 二、 分子结构 . 17 三、 生物合成部位与分泌调节 . 17 第四节 合蛋白( . 19 第五节 现代牛分子育种中及发展趋势 . 21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29 . 30 料 . 30 4 验方法 . 32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I) . 40 基因多态性( 测 . 40 基因组 检测 . 41 H 基因多 态性检测 . 41 因多态性检测 . 50 因多态性检测 . 53 因多态性检测 . 55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基因多态与生长发育、产奶 量和犊牛出生重相关性分析 . 58 牛群体基因多态位点遗传学分析 . 59 态位点 与生长发育性状关联性分析 . 60 态位点与产犊后奶牛体尺指标、产奶量和犊牛出生重的相关性分析 . 63 第五章 总讨论与结论 . 65 结 论 . 72 参考文献 . 73 附录 85 5 前 言 在影响奶牛业发展的诸多技术要素中,育种工作是核心因素。中国奶牛经过 20多年的改良,目前已经拥有约 300 万头改良荷斯坦母牛,奶牛个体年平均产奶量为3330右,奶牛群体在 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一发展中,奶牛育种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奶牛业还存在总体遗传水平参差不齐、群体平均产量低,在品种水平上,尽管人工授精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改良工作的目标只是停留在品种的平均水平,仅仅注重荷斯坦血液的百分比和纯种化,然而在群体的持续改良和提高方面却没有及时跟进。同时,奶牛群体质量差的现状导致奶牛业的发展主要靠“牛海”战术,迅速大规模扩群,结果造成有限资源大量浪费,环境污染严重。与国外奶牛高效发展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差距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遗 传基础水平即平均水平的差异 ; 另一个是改良速度的差异。发展高效奶牛业,主要的核心则是高产奶牛群,创建高产奶牛群必须依靠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和优良的遗传育种物质。利用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进行优良群体的扩群,运用数量性状基因 (检测与定位、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导入等加以研究,挖掘奶牛的优良性状的最大潜力,加快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 奶牛的生长发育、产奶量等性状属于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常规的表型选择,会遇到选择效率低、准确性差、世代间隔长、遗传进展缓慢等问题。标记辅助选择( 对数量性状进行 间接选择来改良奶牛生产性状,基于生理、生化的基础上,把一些功能基因作为影响相应性状差异的候选基因,再在候选基因中寻找与性状表型变异相关的 息作为标记。从而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奶牛育种中应用 记辅助选择有许多优点。选择可在奶牛生命早期开始而不必等待生产性能完全表现出来,可以在两种性别中同时选择任何生产性状,突破了限制性状(如产奶量 )只能从单种性别选择的局限。缩短了世代间隔,提高了选择强度,加快了遗传改良速度。由于不受微环境的影响,因此增加了选择的准确性。随着奶牛 位的深入发展,标 记的数量愈来愈多,标记的信息也将愈来愈准确,标记辅助选择才能真正成为奶牛品种改良的决定性武器。 较多的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对牛的生长发育、饲料转化效率等起着关键控制作用,同时调节中间新陈代谢和其他生理过程。近几年来,被作为影响产奶、生长发育性状的候选基因研究。但生长激素要发挥它的生物学功能必须与它的受体( 合,即一分子 两分子 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 二聚体引起信息分子或信6 息通道激活,激发 号转导,使 靶细胞发挥其生物学功能。这也是本研究为什么将 起研究的原因。另外,生长激素 (进生长的部分作用不是 接引起,而是 体内通过循环或局部效应来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介导 进动物生长。 本研究针对于奶牛群体中生长发育、个体大小、产奶量和犊牛出生重的差异,从分子遗传水平利用 术来研究 因四个基因的多态性,寻找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的家畜分子育种提供依据。 3 第一章 文 献 综 述 4 第一节生长激素结构、生理、分泌调控与功能 生长激素 (动物脑垂体远侧部腺垂体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单链蛋白质类激素,它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理功能的生长调节素。广泛存在于各种脊椎动物中,能影响几乎所有的组织类型和细胞。 用机理复杂,调节蛋白质、糖以及脂肪的代谢,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密切相关。 挥功能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诱导肝细胞、肌细胞产生生长激素介质( 统),再经 接起作用;二是直接作用于靶细胞产生生理效应。 但无论那一种方式 首先和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 合,再由 导,激发一系列生物信息分子并最终产生生物效应。因此, 近些年在提高动物生长速度、生长性能等方面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生长激素的结构特点 不同种属来源的生长激素一级结构之间高度同源。它是由 191 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 22内含有 4 个 成两个二硫键,一个连接 53 与 164 处胱氨酸残基,另一个连接 181 与 189 处胱氨酸残基,这两个二硫键使得分子形成两个环。其与催乳素 (胎盘催乳素同属一个基因家族。孙逊 4等对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各种、属多达 61 种 一级结构序列作了联配分析,发现不同种属来源的 级结构之间具有不同特点 :近源种属同目、同科之间 列高度同源 ;非灵长类哺乳纲动物之间的序列大于 81%,但与灵长类的序列差异较大,同源性在 64%间 ;鸟类与非灵长类 的同源性 (71%,较其与灵长类的同源性 (52%要高得多。硬骨鱼类不同目之间的同源性较低,只有 53%,硬骨鱼类与其它物种的同 源性都较低。 二 、 生长激素生理 分泌接受丘脑下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 双重调节,以脉冲方式分泌。 身和循环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分泌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合成和分泌又受血中 平的控制,从而形成了一个激素调节轴体系,即所谓生长激素 5 循环中的 要由肝脏合成和分泌,其它肝外组织也可以产生。肾脏组织中存在有 体, 过肾组织细胞膜上受体作用于肾脏而 影响其代谢及功能。研究表明,垂体产生的 导下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肾血浆流量(且以 增加为主, 增加决定了 增加, 乏时, 低。 三、 泌的调控机制 分泌主要受下丘脑释放的激素直接调控,周边组织的一些分泌物也调节着分泌,这些激素主要通过腺苷酸环化酶 ( 道或 NO/途径激活或抑制 分泌。目前一致认为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生长激素抑制素 ( 分泌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要是促进 合成和分泌,在 因编码区上游存在 反应顺式元件 (表明 能是通过腺苷酸环化酶 (径激活 因的表达。在猪、牛和鸡的试验上相继证明 以增加 因的表达量。而 一促进或抑制 分泌,但在表达水平上并不抑制 合成。此外,还发现有许多小分子蛋白对 合成和分泌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发现的促进 泌的第三条通道。 促分泌素受体 (配体,通过 受体起作用。它可以直接促进 分泌,也可以通过增加 人上 以强烈地促进 释放,在鸡上发现它以依赖剂量的方式增加 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 (可以在一定的生理情况下促进动物 分泌,如在生长鸡和刚出生猪上可以加强 促进分泌效应,这种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研究也发现,在马上施加了 循环的 且 泌腺对 敏感度也 降低了 一个潜在的 分泌素。在哺乳动物体内和体外试验都证实 以促进 分泌,而且增加了 GH 表达水平和 合成量。在鸡上也发现以促进 分泌 (, 2002)。一些研究发现在新生鼠和鱼促性腺释放激素 (也促进 分泌,主要是通过腺苷酸环化酶 (径激活 表达(2003),但目前在其它的动物还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已有试验证明瘦素 H 的分泌,增加 (或降低 ) 敏感性。其它的氨基化合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神经肽 Y 也可以促进 分泌。在一些低等脊椎动物中,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进 分泌的效应。在鱼上神经肽 Y 直接作用于 分 6 泌,并且神经肽 Y 的相似物在高等脊椎动物的大脑中已被发现 (2002)。 四、生长激素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学功能主要是促进动物生长。目前的研究表明它可以增加肌肉的重量、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脂肪的分解。此外,它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挥作用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 调节机体 内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二是与生长激素受体结合,刺激局部组织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骼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 脂肪代谢 以降低脂肪的合成速度,减少脂肪的沉积。 接作用于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在脂肪组织中 使胰岛素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减弱,而在肌肉组织中加强了胰岛素对葡萄糖的调节,从而使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更多的葡萄糖被用于蛋白质的合成。对猪长期饲喂含 饲料后脂肪组织中脂质的增长明显降低。此外,以抑制脂肪细胞的 分化,减少甘油三醛的累积,降低脂肪组织的面积。对猪饲喂含 理的饲料可以减少脂肪细胞的数目,并改变其大小,同时还可以降低脂肪合成酶的活性 (, 1994) 。猪生长激素可以增加肌肉面积而减少肌肉中脂肪的沉积 。近来的研究也发现 GH 达量与猪的背膘厚有一定的关系, 达量高的猪有较低的背膘厚 (, 2005)。 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 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 成、促使氨基酸进入细胞,使蛋白质合成增加。研究资料表明,对猪饲喂 用 理的蛋白饲料,发现血中 平与蛋白质积累有一定的相关性 (, 1998)。用 理后猪的一些组织如肝脏和肌肉核糖体的含量增加,从而相应地加快了蛋白质的合成速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快蛋白质合成的同时,并不影响蛋白质的降解 22。最新的研究认为 肉中蛋白合成和沉积是因为加快了翻译的效率,而在肝脏中则是因为增加了核糖体的数目 n,但具体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目前的研究表明, 骨骼的促生长作 用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加速蛋白质合成和软骨细胞分裂,促使软骨生长。 可以与骨组织相互作用直接促进骨骼的形成 。 在鼠上 以刺激造骨细胞和具有骨骼分化功能细胞的增殖,在鸡上还发现 以刺激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进肌肉生长的效应主要是通 轴来实现的,这在哺乳动物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大部分组织都合成 对 应的 要由肝脏合成,肝脏产生的 入循环,以旁分泌的形式作用于其他组织,如骨骼肌。对母猪用 理直到怀孕中期,发现循环的 度 增加,出生仔猪的体重和肌纤维数目显著增加。多年来 骨骼肌生长的效应已得到了确认, 要是促进成肌细胞和卫星细胞的增殖以及终端肌浆蛋白的分化,导致更多的能量转向肌肉生长。用 鸡胚胎期成肌细胞进行培养后,循环的 度升高,同时伴随着肌纤维的增生和肌纤维直径的增粗,后者与蛋白质合成速度增加和降解速度减慢有关。在鼠上,发现 控着骨骼肌中 浓度,说明鼠骨骼肌的生长可能受局部 调控。内源性的 以促进骨骼肌的生长,而外源性的 于在循环中迅 速被清除掉,因此不能增加体重或胸肌重。对生长鸡用 理后循环的 度没有增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对生长鸡施加 ,体重或胸肌重没有显著增加,甚至有些减少,当然这可能也与品种、施加 量以及测定的日龄有关。在猪上的研究也表明,用低剂量的 促进肌肉组织的增长,但脂肪组织和循环中 度的增加则需要高浓度的 为惊奇的是,对鸡用大剂量的 理后肌肉面积增加,同时腹部脂肪随着降低,而用小剂量的 理时,肌肉面积和腹部脂肪同时增加,因此 进肌肉的增长可能还受其它的机制调控,而且在控制 生长和合成时对 剂量要求也是不同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进生长也可能是 卫星细胞的生长有直接的作用。对生长鸡施加一定剂量的 抑制肌浆蛋白和肌肉特异蛋白 (表达,这和抑制卫星细胞的分化相一致,这种抑制作用会促进卫星细胞的增殖,从而增加肌纤维的数目和肌肉量。同时也有报道,低水平的 同 鸡处理后在增加鸡卫星细胞中 合成上不如单独添加。 4. 内分泌腺体的功能 独对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和性腺等靶器官 的影响极小。但同时注射 促激素时, 显著加强促激素对上述靶器官的特异性效应,其作为一种增效剂,强化其他激素的作用。 雄性生殖功能的作用 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经 疫处理的雄性小鼠不但生长受到阻滞,而且垂体 度下降,精子形成受阻,睾丸体积变小。 因敲除的雄性小鼠性成熟明显延缓。 这种效应与动物的生理状态有关,对于 泌正常的小鼠,未见外源 雄性生殖功能产生异常影响。 8 H 对雌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对初情期的作用 :提供外源 以使动物提前达到性成熟,其作 用途径可能涉及 2个方面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或通过加速 脉冲式释放,或通过强化雄激素的活性。该效应与处理时动物的生理状态有关,一般只在青春期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模式建立之后才有此反应。对卵巢的作用 :体内外研究均表明, 卵巢的作用包括配子生成和机体激素生成两大方面, 直接作用于卵巢;对胎盘的作用: 促进胎儿的生长,这并非是 直接作用,而是胎盘体积增大的结果,因为 能通过胎盘屏障。 节怀孕期人的物质代谢与改变营养分配来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28。 五、生长激素基因定位和 基因结构 1. 生长激素基因定位 不 同动物的 因所在染色体及其座位各不相同。牛生长激素( 因全序列于 1982 年由 隆测定, 1989 年定位于 19 号染色体上 ;猪生长激素 (因全序列于 1987 年由 克隆测定, 1993 年 将其定位于 生长激素 (因则位于 17q 22生长激素 (因全序列于 1992 年由日本 克隆测定。 表 1物 因染色体座位 物种( 牛 猪 人 染色体及座位 19p 17生长激素是由 191 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 22内含有 4 个 成两个二硫键。人们现已知道生长激素的晶体结构。每个 两个 合位点 1 和 2,它们在空间上是彼此分开的。结合位点 1 在分子的右边,组成了 A、 B 的表面和 合位点 2 在左边,组成了 A 和 C 表面。 不同种属来源 一级结构略有不同:种源亲近的种属同目、同科之间序列高度同源;非灵长类哺乳纲动物之间的序列较为相似(大于 81%);鸟类与非灵长类的同源性( 71%;硬骨鱼类不同目之间的同源性较低。结构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与功能的差异是一致的。例如印度牛、水牛、山羊的 列相同的 ,牛的 基酸与绵羊的 基酸仅在一个位置上有差异。因此,牛的 能在羊体内发挥 9 生物学作用。而牛的 列和猪的 列有 90%的同源性。牛、猪的 列和人的 列仅有 65%的同源性。这也就解释了牛、猪的 什么不能在人上发挥作用。 因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哺乳动物完整的 因多数包含 5 个外显子和4 个内含子,外显子和内含子之间的剪切序列符合 则,但猪 5供体部分有明显的例外,由 核苷酸代替高度保守的 显子是基因表达中编码氨基酸的区域,其数目的多少和序列的长短直接影响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和功能。内含子是两个外显子间的非编码序列,在 录后的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了,虽其功能还不十分清楚,但它也是完整基因不可 缺少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不同物种 因拷贝数、基因序列长度及外显子和内含子数目等有一定差异 从 因序列平均长度来看,人类最短,其它哺乳类次之,禽类较长,最长的是鱼类,且不同种间变异较大。就外显子数目来看,除狗外,哺乳类、禽类和部分鱼类都有 5 个,大部分鱼类有 6 个,外显子碱基总数在不同物种间差异较小,尤其是哺乳类动物之间,各外显子大小基本相同,表现出很强的遗传保守性。但鱼类中不同鱼种间外显子大小表现出明显差异。从内含子来看,不同种动物间的大小存在很大差异,同类动物间也有较大变异。说明内含子的变异远 大于外显子,这可能是物种进化与分化的主要物质基础。内含子长度一般比外显子长,其碱基总数占基因全长的 从碱基组成来看,哺乳类动物与鸡的 量大于 量,而鱼类则相反, 量高于 同科、属的动物间,其碱基组成的差异很小,如山羊 (和绵羊 (间差异甚微。尽管如此, 因还是具有种属特异性。 2. 因 5端非编码区的结构 哺乳动物 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34内有 ,其启动子含有顺式调控元件,以便对激素类信号作出反应。通过对已有资料的 因 5端非编码区从到起始密码子 的序列比较可知,哺乳动物在此区域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中牛 (山羊 (绵羊 (互间只相差几个碱基,这与其属于牛科是一致的 ;人 (鼠 (狗 (此区域的序列与其它家畜间差异较大 ;鸡 (哺乳类动物之间差异很大,且在 因的 5端有 2 个可能的 ,其中一个于 一个 于 24 3. 因 3端非编码区序列结构 对 因终止密码子到 间 非编码区序列比较可以看出,相对于 5 10 端非编码区而言,不同动物 3非编码区的碱基组成、序列长度的保守性较 5端非编码区差,但物种间差异的变化规律在二者间是相似的,即牛、山羊和绵羊最接近,人、鼠、狗和马在该区域的序列与其它动物间差异较大,鸡与哺乳类动物之间差异最大。 4. 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生长激素是由动物垂体合成和分泌的,在动物生长高峰期, 合成和分泌也相应增加,表明 因的表达具有专长组织特异性和发育阶段特异性。这种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一般认为由顺式调控元件 (基因上下游或内部短序列 )和反式作用因子 (小分子蛋白质 )双重调节,且转录层次是最基本的控制环节。对顺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不大,仅见于人生长激素 (因的研究。 因族的转录方向一致 ,它们的开放可能受不同激素的调控,使之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专长选择性。 关于反式作用因子调节的研究,目前仅证实人垂体细胞中存在一种 33多态,它是一种正调控细胞类型和启动子特异性的转录调控因子 (可与 因 5序列特异位点结合,调控启动子的开放,使 因表达。研究还发现,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两个小分子蛋白质激素 生长 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能调节 释放,但它是否也调节 因的表达尚不清楚。因此认为,哺乳动物 因只受一个因子即生长激素因子 调控,它不仅维持 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而且使表达具有发育阶段性。但关于 因的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调控机制尚未见报道。 禽类 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报道也不多, 将火鸡的垂体分别在加有人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促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小时后,用 交检测 因 量。结果表明,在加有人 培养液中培养的垂体中, 因 量增加了 20 倍。在牛垂体细胞培养实验中也有相似的报道,但增加的量和速度不及火鸡。在加有 培养液中培养的垂体, 因 量略有下降,在加有 培养液中培养的垂体, 因 量略有上升。说明, 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但调控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还发现,把鸡 因的启动子转入小鼠体内仍具有指导表达功能,并表现出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且这种指导组 织特异性表达的功能在传代过程中并不丧失 。 表明属于鸟类的鸡,其生长激素基因启动区在属于哺乳类的小鼠体内仍具有调控表达的时空性特性,即尽管鸟类和哺乳类 因启动区在核酸序列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指导表达的时空性特性在两者中仍具有一定的进化保守性。 11 六、生长激素的多态性与生产相关性研究 牛生长激素基因( 被定位于 19 号染色体上,全长约 1800含五个外元(、)和四个内元( A、 B、 C、 D)。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对牛的饲料转化,乳房发育和生长起着关键控制作用,同时调节中间的新陈代谢和 其他生理过程以及免疫反应。因此,生长激素成为研究产奶性状、生长发育性状以及免疫反应性状理想的候选基因。 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牛生长激素基因多态以及它们与生产性状的研究报道颇多。 (1989)和 ( 1989)用牛 因 为探针进行 交,在牛 因检测到 态位点,并定位到第 3 内含子。 ( 1996)、 (1993)报道在 因第 V 外显子 2141基处存在 态位点,导致亮氨酸变成脯氨酸。 (1992)发现在 因的 1547基处有一个 态位点。 ( 1994)报道 因的 3端大约 2637存在 多态位点。 (1996)利用 整个 因研究发现 14 个不同的单倍型。1996)发现 ( )与意大利奶牛较高的乳脂率,乳蛋白含量及产奶量密切相关。 1996)报道 ( )与荷斯坦牛的乳脂含量显著相关。 ( 1993)报道 )与丹麦红牛和挪 威红牛的乳脂含量密切相关。 ( 1996)用 究以色列荷斯坦奶牛的 因,发现了 5 种基因内突变的单倍体,其中单倍体 E 表现为 -)与乳蛋白百分含量显著相关,而 1996)报道 -)等位基因降低产奶量 300脂含量 8蛋白含量提高 71992,1993)和 ( 1993)研究发现 因第 5 外显子 127发生 C G 的单点突变,使亮氨酸(等位基因 A)变为脯氨酸(等位基因 B)。 1992)研究发现给泌乳期的荷斯坦牛注射等位基因为 B 的牛 以显著提高产奶量。而 1993) ,( 1993)则报道等位基因 B 降低产奶量 49。 ( 1994)研究德国黑白花公牛时发现,纯合体 体内 含量要高于杂合体。 1999)用 究以色列荷斯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补偿机制与电商创新-全面剖析
- 地铁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流程
- 金融行业项目采购与分包管理方案
- 应对极端天气的深基坑施工措施
- 高性能计算系统架构-全面剖析
- 环境保护领域敢担当转作风心得体会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教学计划
- 跨云数据库迁移挑战-全面剖析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暑期提升计划
- 六自由度液压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及半实物仿真研究
- GA 255-2022警服长袖制式衬衣
- GB/T 5202-2008辐射防护仪器α、β和α/β(β能量大于60keV)污染测量仪与监测仪
- GB/T 39560.4-2021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4部分:CV-AAS、CV-AFS、ICP-OES和ICP-MS测定聚合物、金属和电子件中的汞
- GB/T 3452.4-2020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4部分:抗挤压环(挡环)
- 计划生育协会基础知识课件
- 【教材解读】语篇研读-Sailing the oceans
- 抗肿瘤药物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 排水管道非开挖预防性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交通工程基础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 线路送出工程质量创优项目策划书
- 100T汽车吊性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