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诗歌诵读(二)王舍人中心小学 李淑乡教学内容:观书(节选)、冬夜读书示子聿、寄吴冲卿(节选)、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读书。教学目标:1、能结合课后的注释及解析正确理解所学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 2、背诵这几首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3、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人志士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宝贵精神,从中懂得怎样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不死读书,不做书呆子。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诗词的背诵,难点是对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的理解与感悟。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5首古诗都是唐、宋、明时期的名家作品,包括于谦的观书(节选)、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王安石的寄吴冲卿(节选)、韩愈的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陆九渊的读书。这几首古诗或勉励勤学苦读,或阐发读书的方法与道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人志士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宝贵精神,而且可以从中懂得怎样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不死读书,不做书呆子。课时安排:六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观书(节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诵读感悟古诗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二、学生跟读背诵观书三、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新译:书籍对于我可真象老友情深(书卷多情似故人)早晚忧乐间幸得他相伴相问(晨昏忧乐每相亲)如贯珠眼前直捋下三千石字(眼前直下三千字)似明镜胸中会拭尽星点浮尘(胸次全无一点尘)四、日积月累活水的泉流所经处清波满盈(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东风花柳逐时新)漫跨着金鞍人犹叹芳踪难寻(金鞍玉勒寻芳客)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饶春景(未信吾庐别有春)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五、拓展活动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鉴:镜子。徘徊:此处指来回闪动。渠:它,指方塘。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曰中流自在行。宋代诗人作诗多议论,少形象,而朱熹这首观书有感(又名泛舟)却化议论为形象,启人思索,颇富韵味。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兴,寄托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读之见情趣,思之觉深邃。字面上,它描绘了两幅图景:一幅是,日行月转,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大地滋润。江上的水涨起来了,巨船大舰在江上飘行,轻快如水漂鸿毛一般。这一比喻把由于水深而大船行驶也显轻快,在江面上自由自在飘行的图景描画得清新可爱。另一幅是,冰冻山寒,江流缓细,多人推拉,一条小船也移动艰难。这两幅图,作者是采用逆转法粘合在一起的。四句短诗,颇显波澜,一比一衬,形象鲜明。这首诗中,既有时令感,又有动态感,具有勃勃生气,显然不是抽象说理。然而它却确实蕴含哲理。细心的读者会在诗人留下的空白处展开丰富的联想。比如读书,现在拿起大部头著作越读越有味,可当初才识字,看一篇文章又是多么艰难。读书做学问,要日积月累,积聚雄厚的基础,才读得畅快,写得得心应手,才会感到其乐无穷的妙趣,这不正与江上泛舟同理吗?其实,不仅读书做学问如此,做任何事情,要想驾驭自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哪一样不需要不断地积累坚实的基础?六、学生背诵七、课后拓展:你怎么理解的?还会背哪些有关的诗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重点难点:诵读感悟古诗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朝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言绝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作者简介:【作家背景】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注释】示:教导、告诫;子聿(y ):陆游的小儿子;学问:指读书学习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始:才。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极,最。浅:少。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躬行:亲自实践。【诗意】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不够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实践。【解说】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温馨点击:第54页七、活动广角:第55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寄吴冲卿(节选)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重点难点: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朝代:【宋】 作者:【王安石】 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作者简介:【作家背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解说】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世间的事物,千变万化,各具情态,感觉自己已经读了很多的书,可是用的时候总感觉不够用的。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只有多读书,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温馨点击:第56页七、活动广角:第57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重点难点: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朝代:【唐】 作者:【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作者简介:【作家背景】作者 唐 韩愈 诗词正文 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子兮何为者,冠珮立宪宪。何氏之从学,兰蕙已满畹。于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治惟尚和同,无俟于謇謇。或师绝学贤,不以艺自车免。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金石出声音,宫室发关楗。何人识章甫,而知骏蹄踠。惜乎吾无居,不得留息偃。临当背面时,裁诗示缱绻。英英桂林伯,实惟文武特。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南裔多山海,道里屡纡直。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解说】意思是说,要善于治学,就要“多读”、“深思”、“虚心”、“躬行”,作者把这四点称为治学之“四美”,其中“多读”为于首。所以在语文教育中,要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的文字美,要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熏陶,使学生想学、乐学、能学,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贯彻阅读教学,让学生多读。所谓阅读,是向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是一种将符号转换成意义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结合新的信息进入既有的认知与情感的架构中,是熏陶感染、建构精神世界的方法,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温馨点击:第58页七、活动广角:第59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五课时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读书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重点难点: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朝代:【宋】 作者:【陆九渊】读书切忌在慌忙, 涵泳功夫兴味长.未晓棠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读书不可晓处,何须苦思力索?.不得其正,不着且放下,时复涵泳,似不去理会而理会.读书之法,须是平平淡淡地去看,仔细玩味不可草草.所谓优而柔之,厌而饶之,自然有焕然冰释,冶然理顺底道理。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作者简介:【作家背景】陆九渊 (11391192) ,号象山,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汉族,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与当时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烟草职业技能鉴定能力提升B卷题库【预热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在绿色建筑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报告
- 2025年生态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创新研究评估报告
- 2025年新型土壤改良剂在土壤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报告
- 日用百货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修理车间员工年终总结(12篇)
- 巫师后期人像修饰课件
- 岩石应力课件教学
- 屋面做法施工工艺
- 输液港的管理课件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返校联考英语试卷(含音频)
- 2025年国家公务员政治理论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中试平台运营管理制度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 9743-1997轿车轮胎
- DB225118-202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 USCAR培训资料完整版经典培训教材课件
-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03.中药制药课件
-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护理-课件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对》课件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 Unit 2 Assessing your progress(34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