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曾宝俊-2013-05-20-18-表格含科学本质_第1页
201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曾宝俊-2013-05-20-18-表格含科学本质_第2页
201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曾宝俊-2013-05-20-18-表格含科学本质_第3页
201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曾宝俊-2013-05-20-18-表格含科学本质_第4页
201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曾宝俊-2013-05-20-18-表格含科学本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2011年修订原稿2013年修订稿修订说明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科学素养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认识科学的本质,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重任,儿童早期的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亲自收集证据,形成对问题的看法,再经过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验体会到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的过程,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培养,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意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有基本的认识,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科学素养是公民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个人提升生活品质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重要的能力基础。科学素养指的是了解与社会发展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必要的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认识科学本质,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基本的科学思想,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改善公民自身的生活质量,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科学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和自然事物的探究,让学生积累经验,增长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科学知识,依据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来探讨和论证,因而发展了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重视证据和注重逻辑的思维习惯。学生有了参与科学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能对周围的新鲜事物保持恒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经由探究而获得的科学知识和过程将有所认识,有利于他们形成尊重事实、尊重和欣赏不同意见的科学态度,形成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正确认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既要让学生认识多样统一的自然世界,也要让学生认识科学活动自身的特性。对生活现象和自然界的认识着眼于帮助学生了解自然世界的内在统一性,以获得科学知识,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科学的力量。对科学本身的理解可以涵育学生的理性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辨别和区分什么是科学的和什么不是科学。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离不开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研究,两者统一于科学探究。探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领悟科学本质的重要途径。科学知识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结果,包含基本的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定律、科学理论和科学模型等。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可验证性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特征。科学探究建立在证据和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其基本动力是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经济与技术发展的需求。在课堂上学生需要以证据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公开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经历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对经由探究而获得的科学知识和过程的本质有所认识。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成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每一个人都应当关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同时,科学与技术活动受到科学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的双重约束。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尽量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小学科学课程还包括设计与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尝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突出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活动和实践指的是学生经历真实性的科学探究,在具体的实践中体验科学、理解科学。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是自然科学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最主要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科学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科学探究也是学生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包含科学技术设计与制作的相关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科学课程鼓励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与认知水平相符的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问题,发挥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尝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学科内容的综合上。小学科学课程中,将自然科学各主要领域的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自然科学共同的学科背景、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还表现在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综合,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以及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上。小学科学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指的是学科内容的综合,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的主要领域的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应用等。小学科学课程将这些领域综合在一门课程中,更好地体现了自然科学相同的学科背景,相似的思维方式和共同遵循的研究法则。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还表现在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学习方法的综合,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以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上。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内容以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课程也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语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他们表达和辩论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再如,科学和数学学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课程特点之一就是定量表达和使用逻辑推理。数学可以在科学探究中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而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因此,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可以为初中理科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促进作用。小学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小学科学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结构,彼此相互渗透,共同对学生的未来产生影响。比如,语文课程中有反映自然科学探索的内容和科学家的故事,而科学探究本身也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语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他们表达和辩论的能力。再如,数学可以在科学探究中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而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小学科学课程不仅为初中理科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二、课程基本理念2011年修订原稿2013年修订稿修订说明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性别、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个体条件的不同,科学课程都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在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正是科学研究的特点。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以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是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实践活动。探究式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学习过程,而是一种体现学生科学学习中知识建构过程的有效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和科学课程有着必然的联系。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亲自收集和获取资料与数据,有时也包括运用已经证实的第二手资料;基于证据和推理,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的理论,作出判断和结论;通过交流、讨论、辩论和再思考,逐步建立起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依靠听讲来接受科学概念。探究式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组织和支持下进行。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也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演示等,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界、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领悟科学思想的重要途径。学生要获得有关科学与自然界的知识,就必须熟悉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使用证据的规则。科学探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因此,在科学教育中应大力提倡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指的是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自然事物的作用和变化过程而提出问题,依据经验、运用逻辑对自然现象和问题作出解释,并以多种方式对所作解释进行检验,最后把探究结果传递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收集证据,形成对问题的看法,再经过讨论和辩论来理解建构科学知识,认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探究式学习强调活动导向、手脑并用、知能并重,情智兼顾。但也需要明确,科学探究不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唯一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科学教学要根据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如参观、表演、讲述、阅读,调查等,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儿童生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大的学习能力,科学教育需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遇。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内在动力。保护学生对自然世界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更为重要。科学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和保护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忱,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过程才是有效的。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发地和自主地探究,更不意味着降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学校、教师、同伴和社区文化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学习环境的重要提供者。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支持作用,让学生主动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将学习引向深入。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过程才是有效的。科学学习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讨论,参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和老师、同学互动,互相促进,逐渐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逐渐认识自身的思维过程,进而掌握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重要营造者。在科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支持的作用,让学生主动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并不意味降低教师的作用,更不意味着放任学生自由探究,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