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充盈善文化.doc_第1页
嘉善充盈善文化.doc_第2页
嘉善充盈善文化.doc_第3页
嘉善充盈善文化.doc_第4页
嘉善充盈善文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善充盈善文化 人问嘉善如何?有言为证:地嘉人善。 嘉善之名,可以追溯到580多年前,明宣德年间置嘉善县。嘉善,有嘉兴和迁善之意,又取论语“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上善若水,水乡灵性,人文渊薮,孕育了独特的善文化。 历史千载而下,从嘉善历史深处生发的“善因子”,与当代精神文明主流价值融合激荡,自然滋养孕育出一个以“善文化”为核心的县域人文品牌;“向善、学善、扬善”正成为嘉善人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更成为支撑县域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向善:传承“善基因” 这里是最早的劝善思想家、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袁了凡的故乡,这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裸捐之人丁宾的故里,这里诞生了江南最早的民办性慈善组织同善会嘉善历史上,善人善事善举多如繁星,一脉相承的善基因,绵延千年不绝。 嘉善干窑镇干窑村农民董纪法,对一副清末对联记忆犹新上联:你嘉我嘉他嘉大家嘉;下联:你善我善他善大家善;横批:地嘉人善。 这副对联,不仅是嘉善历史人文的写照,更是嘉善人一直传承的精神DNA。善,仿佛是嘉善的通用语言,所有人都懂。 在嘉善县委书记姚高员眼里,“善”不仅是嘉善的人文精神,更是嘉善的本质胎记,“嘉善要弘扬地嘉人善、嘉言善行、善气迎人的传统美德,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嘉善地方核心价值观和县域人文精神品牌。” 用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万俊人教授的话说,嘉善“善文化”的提出,“切中了中华文化的大意”。 嘉善正被爱的暖流感动着,就在冬日的圣诞夜,一辆满载6人的汽车坠入河中,冰冷的河水迅速将汽车卷到了十几米开外,汽车逐渐下沉,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此时,听到呼救声的附近一家宾馆老板陈显拾第一个跳入河水中营救落水者,随后,嘉善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周浩与陈海明、嘉善尖锋救援等多人跳入河中救人,在众人的努力下,6人全部被安全救上岸。 “我们从小都接受善的教育,这些是每一个嘉善人都会去做的。”救人后,面对获救者家人的感谢,陈海明连连婉拒。 嘉善人就是这样,用“善”滋养着生命,奏响了一曲曲社会和谐的精神凯歌。 不管是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的最美教师倪瑞红,还是“善政勤政”2014中国最美村官陈俐勤;不管是乐善好施的杰出“善商”金月华,还是“崇善尊孝”的最美女孩王婷这些“善文化”的典型人物,成为广大网友和市民热议、追捧、学习的平民英雄、道德楷模。他们就像一棵棵参天大树,深深根植于嘉善这片精神文明沃土。 扬善:播种“善种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善是每个嘉善人内心深处的一颗种子,“善文化”则如甘泉雨露,让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绽蕾吐芳。 如今,在嘉善县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书桌上,都有一本善的教育的校本教材。这是全国首本“善文化”校本教材,教材中多数事例都选自嘉善的凡人善举。自2013年10月进入课堂以来,该校本教材已经成为小学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有益补充。 从孩童到成人,从现实到虚拟,嘉善处处镌刻着“善文化”烙印。 传统文化与时代思潮碰撞,“善文化”与新媒体“跨界”融合,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这场由一县之域发端的创作大赛,引发了每一颗向善之心的共鸣。 日前,“生命的常数”全国第三届“善文化微散文”大赛获奖作品,在新浪微博正式揭晓,47篇佳作从全国3700多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些最长不超过140字的“迷你”散文,或讲述身边的凡人善举,或表达一时的善念感悟,轻巧、暖心、隽永。带着网络“微时代”的独有印记,在微博世界被大量转发、评论,如同一场润物无声的绵绵春雨,滋润着每块向善的心田。 从盆景到风景,从风景到风尚,嘉善处处荡漾着“善文化”。 一件旧衣裳、一碗素菜饭、两间小瓦房,每月花费不足10元,这是一个对自己极其吝啬的农村老人,却每年捐出2万元,连续10多年,30多个贫困家庭受助,这是一个对邻里十分慷慨的妇女,这位老人就是嘉善天凝镇的“中国好人”陈阿条。 “过去乡亲们帮我,现在我来帮别人。”这是对善的最质朴的认识,30年前,陈阿条家中遭遇火灾,是乡里乡亲的帮助让她得以渡过难关,这份深深的乡邻情她一直铭记在心。 随着家里的生活条件转好,陈阿条的儿女们每月都要给她一笔生活费,但陈阿条不舍得用,她一分一分地攒起来,并且全部捐给了村里,建立慈善助学基金。 在嘉善像陈阿条这样的好人还有很多:身怀绝技,用爱心为他人撑起一片蓝天的新居民李云;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邻居,成就邻里佳话的金瑞林;用血肉身躯守住一方安宁的交通协警谢晶;在料峭春寒里勇救落水女子的退休教师奚锦根,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勾勒出一组“善文化”践行者的群像。 用质朴乡音介绍身边的道德“明星”,用真情实感颂扬身边的凡人善举,创新开播“善文化”频道、设计展示道德模范漫画漫步于嘉善,善文化像空气一样弥漫在角角落落。截至目前,各类讲堂开讲3000多期,受众逾20万人次。依托文艺作品,以“最美人物”的事迹为题材,创作的短剧父亲、方言故事好人金瑞林等文艺作品,在嘉善各界引起了强烈共鸣。 行善:收获“善果实” 存善念、话善言、兴善举;善人善事,细数难尽;嘉言善行,感人肺腑。“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一个小小的善举,终将在嘉善的土壤中结出了芬芳善果。 寒冬腊月,嘉善新闻网网络爱心志愿者团队,带着围巾等慰问品,走访全县所有敬老院,为他们送上了温暖。 嘉善新闻网网络爱心志愿者团队,是这些果实中的一枚。自2011年3月成立以来,已开展各类公益活动100多次。网络爱心志愿者只是嘉善“善行”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已有28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2万多志愿者活跃在嘉善大地。 嘉奖善行,以善为美;嘉善成立了嘉善“了凡?善基金”,把社会对善人善举的精神褒奖具象化,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更直接感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许,让更多的人通过榜样的力量,不断传递善的“接力棒”。 德不孤,必有邻;德者先,从者众。在“善文化”这一强大精神内核的驱动下,嘉善在“善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2014年2月,居住在嘉善姚庄镇的12岁新居民小孟熊因意外不幸身亡,在重症监护室外经过了一个小时的煎熬,小孟熊的父母做出了这辈子最艰难、最不舍,也是让所有人感动的“最美”决定:把小孟熊的5个器官捐献给其他需要救助的病人,小孟熊也成为嘉善有史以来首例人体器官捐 献者。 小孟熊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很多新老嘉善人,同年5月,年仅28岁的新居民妈妈郑关菊捐献器官,挽救了3位重症肝、肾疾病患者的生命,她的眼角膜还为两位患者带来光明 “一个人有了向善之心,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一个社会有了向善的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