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苏州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统计学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苏州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统计学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苏州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统计学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苏州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统计学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苏州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统计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摘要: . 1 . 1 、问题的提出 . 2 (一)、基于基数法的财政收入预算 . 2 (二) 、国内外研究成果 . 2 (三)、研究现状 . 4 二、因素分析 . 4 三、逐步回归预测模型 . 5 (一)、分析背景 . 5 (二)逐步回归法 . 6 (三)建立模型 . 6 1数据描述 . 6 2 理论方法 . 7 3 模型建立 . 10 4 实证检验 . 15 四、分析与结论 . 16 模型 2 . 16 参考文献 . 20 附录 . 21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1 苏州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 摘要 : 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财政预测的部分成果,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分析,选取对财政收入有影响的九个主要指标,试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模型,对其中显著相关 的指标做出较为合理的经济解释,在建立的模型基础上,用当期数对当期的财政收入进行预测( 2000 年 ),对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进行比较,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 财政收入 , 预测模型 , 逐步回归 , 预测 , 实证检验 of of on of by a to a in of we of 000 008),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2 、 问题的提出 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和学者对 财政 收入 预算 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我国的 财政 收入预测工作起步 于 80 年代 ,当时这种工作一方面以个人研究为主,另一方面侧重于对财政 收入预测的定性研究。进入 90 年代以来, 对 财政 收入预测工作 普遍展开,有关学者开始 采 用计量经济模型对 财政 收入预测进行定量研究。近几年来, 财政 收入预测模型的研究得到 了 进一步发展, 不少学者将计量 经济学和时间序列中的方法用于对 财政 收入预测的研究, 取得了较好效果 , 他们 不在局限于 简单线性模型, 开始使用 二次函数模型和指数模型等 ,并将 将 投入产出、 神经网络模型、逻辑模型 等 模型等也用于 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预测的研究中。 (一)、基于基数法的财政收入预算 长期以来, 我国财政收入预算采用的是基数预算,即以报告年度的收支预计执行数为基数,分析影响 计划年度预算收支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分别测定各种因素,对预算收入的影响程度,从而预测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指标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计划年度预测收入 =预算收入的上年基数 +( -)计划年度各种因素变动对预算收支的一次性因素。 1 基数法是财政部门测算收支指标的常用方法, 由于这种方法计算建简便,预算时有考虑到各方面的既得利益,不会在制定预算的时遇到大的阻力,容易被各方面所接受。但是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证税收收入的绝对额不低于上期水平,实现税收收入的稳定性和 收入 增长的持续性,但由于它 并 不是依据未来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确定 的 ,因而割裂了经济与税收的直接联系。因此本文 尝试 建立多元线性 回归 模型,利用当期数对当期的财政收入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 (二 )、国内外研究成果 国外 在 财政收入预算 中 采用的分析和预测方法主要有: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 格兰特 因果关系分析、 型和误差矫正模型。这些 预测 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其他的经济专门问题中进行预测。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3 对约旦 1969的实际 际财政收入,实际财政支出进行协整检验,得出实际财政收入与实际财政支出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财政政策具有强烈的产出效应。. 利用美 国 19651999 年的数据,对政府支出规模和 行了分析 发现支出和 间 存在协整关系 , 投资导致了 增长,而消费则相反。 为研究德国的财政政策效应建立了结构 型,并进行了 脉冲响应分析 ,发现: 税收有正向反应,对支出有负向反应;私人消费对税收有负向反应,对支出有正向反应。 5对 我国 台湾19671999 年的实际 际财政收入,实际财政支出进行协整检验,得出实际财政收入是实际财政支出的间接原因, 从而支持了收入支出 假说,认为应该 通过 减少支出来控制赤字。 国内 关于 财政 税收收入预测模型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南京审计学院的张伦俊曾经发表了数篇文章,收入预测模型做出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张伦俊 6初步建立了以 时间 以 及 用 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生产总值 为变量的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 财政 税收预测模型。(张伦俊) 7还建立了第一、 第二产业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增长额对税收收入增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 , 证明 税收收入增量与三次产业增长之间存在着 正向关系 。 王乃静,李国锋 8用山东省数据对税收收入对数与 数之间 的 研究结果表明,税收收入对数与 数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李进江 9通过对浙江财政收入与 整分析,得出浙江财政收入对数与 数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许雄奇,朱秋白 10对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关系运用协整方法实证研究 , 发现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 果关系,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效应。程毛林 11认为:我国税收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税制结构,税收政策。通过建立税收收入的回归模型 ,灰色模型,时序模型,进行了组合预测。王伟 12应用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对我国十五期间的税收收入做出定量预测 , 对税收收入进行结构分析和预测。李洁 13建立了四川省税收收入的逐步回归模型, 型, 型,并运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4 用组合预测方法对 2004 年四川省税收收入做出预测。漆莉莉 14应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税收收入预测模型,得到我国税收收入主要取决于 蓄余额,财政支出。并用19812001 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三)、研究现状 政 收入预测模型大多 数 是 采 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的。其中以自变量,以时间为自变量 简单 线性模型居多 , 也有用 多个宏观经济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模型。 但 线性 回归 模型可能存在伪回归问题 ,目前很少文献提到这些。 型主要侧重于讨论模型本身的拟和效果, 但是 实践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预测模型效果好坏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 拟和效果好的模型不一定有很好的预测精度 , 因此, 不仅仅是 为了保证预测模型的现实意义,对模型的 实际检验 也应该 是预测模型研究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虽然 目前我国在 政府支出预算,税收收入 预测模型 等 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但还不够系统、深入和 实用 , 有待于进一步 的 探索和 进一步的 研究。 二、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 一般有如下几个部分构成:税收收入 、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费用等其他收入。其中税务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而后面三部分与地区生产总值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在分析影响苏州市财政收入主要考虑税收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两个大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与预算收支有关的经济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等。由于国家预算收入主要是来自国民 经济各个物质 生产部门劳动者的所创造的国民收入,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发展国民经济。 因此 , 预算收入或预算支 出指标,就 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有关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和 是宏观经济指标,从内容上看它们之间相互有交叉,而且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内容属于 以两者之间无论是定性上还是定量上都应当存在着互相关联。财政收入来源于 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依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5 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其中 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的基础, 而 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决定 了 财政收入的规模,而财政收入规模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和制约作用。 因为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除开地区生产总值( 影响,其他影响财政收入 因素考虑 用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 消费是通过对经济的 间接 影响来影响税收收入的。消费是有形 和无形产品价值的实现,是 经济发展的动力。而经济是税 收收入的 源泉,因此消费是产生税收收入的间接源泉。消费与税收收入之间 应该 存在 着 较强 的 关系。 进出口总额也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出口总额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口方的进口总额和进口环节税收征收的影响;二是出口方的出口总额和出口退税的影响。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与财政 收入的关系,早已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对象,量入为出 ( 关系,量出为入 ( 关系,还是财政协同 ( 关系 ,无论是哪种关系,财政支出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物价指数也会对税收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 应税收入 则是是 应税 销售量和价格的乘积 ,而 税收收入 大部分 取决于应税收入的大小 。因此,税收收入不仅取决于实际经济的增长,还受 物价水平变 化的影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投资是另一个对税收收入产生较大影响 的因素。具体 表现在投资对税收收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上。 一方面 投资的增长减少了增值税进项抵扣,从而增加税收收入; 另一方面 则表现在投资 带动了经济增长,间接影响税收输入 。 此外, 据有关学者研究,职工工资总额、 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余额等均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 三 、逐步回归预测模型 (一)、 分析背景 应用回归分析 去处理实际问题时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 去 选择自变量。一般情况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6 下 ,我们罗列出来的很多的自变量, 其中 的 一些变量对因变量 也许 根本没有影响 。 但 如果回归模型把 这 些变量都包含进来, 不仅 估计和预测的精度也 会下降 ,计算量也会变大 。在一些情况下,某些自变量的观测数据的获得代价较大,如果 其中的无关 自变量 被 错误地被选进模型, 就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 因此需要剔除一些不相关的变量。 因此我们用逐步回归法,即利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一系列观测数据,逐步把显著性强的自变量选人回归方程中,同时也把非显著性的自变量从回归方程中剔除,最终建立一个 比较合适 回归方程。 (二) 、 逐步回归法 逐步回归法是一种计算量小,可以排除多重共线性的好方法。 在数理统计分析中,考察因变量 Y 与解释变量 , 间的定量关系称之为多元回归分析,其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 Y=bo+b +e 其中 e 为随机误差项。 逐步回归的基本思想: 在引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 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平 般取 逐个引入预报变量,每次引入对 Y 影响最显著的预报变量, 并对方程中的老变量进行检验,把变为不显著的变量逐个从方程中剔除掉,最终得到的方程中既不漏掉对 Y 影响显著的变量,又不包含对 Y 影响不显著的变量。 (三) 、 建立模型 1 数据描述 在建立模型之前,首先涉及到宏观经济指标的选择问题,本文 在参考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选定一下九个可能影响税收收入的经济指标加以分析。即: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 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财政支出,消费价格总指数,职工工资总额,农 民 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其中 2000 年到 2008数据来自苏州市统计局 “苏州统计信息公众网 ”的各年份 统计 年鉴 , 1994 年到 1999 年数据取自苏州市年鉴 。 之所以从 1994 年开始取数据,是因为 1994 年我国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收入 和税收收入 1994 年前后统计口径不一致,并不具有可比性。 因为选取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7 的指标较多 ,给出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如上表 便于验证。 逐步回归法是有效消除多重共线性对模型造成影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将被解释变量 Y 对每一个解释变量 i=1, 2, , k)分别进行回归,对每一个回归方程根据经济理论和统计检验,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基本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再逐一引入其他解释变量,直至从综合情况看 , 出现 合适 的模型为止。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8 表 994 年 各项宏观数据 年 份 财政收入 (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财政支出(亿元) 1994 年 995 年 996 年 997 年 998 年 999 年 000 年 001 年 002 年 003 年 004 年 450 005 年 006 年 007 年 008 年 上数据来源于苏州 市 历 年年鉴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9 续前表 份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职工工资总额 ( 亿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994年 090 995年 109 954 996年 574 997年 924 998年 089 999年 248 000年 462 001年 790 002年 134 003年 681 004年 105 503 005年 393 006年 278 007年 0475 008年 1785 上数据来源于苏州历年年鉴 引入新解释变量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如下: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10 ( 1) 、 在符合经济意义的前提下, 如果新 的 解释变量能使拟合优度 所改善,则 应引入 该变量; ( 2) 、如果新解释变量不能使拟合优度 所改善,同时对其他参数无明显影响,则可舍弃该变量; ( 3) 、如果新解释变量能使拟合优度有所改善,但对其他参数的符号和数值有明显影响,统计检验也不显著,可以断定该解释变量引起了共线性。考察变量间线性相关的形式和程度,并进行经济意义的检验判 断。在共线性高的两个变量中,舍弃对被解释变量影响较小,经济意义相对次要的一个,保留对解释变量影响大,经济意义相对重要的一个。 3 模型 建立 设财政收入为 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 财政支出 ,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职工工资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 i=1, 2, 3, , 9)。 ( 1) 、 首先由 每一个解释变量 i=1, 2, , k)分别进行回归,得到九个回归方程。比较九个方程可以看出, 应当 选 取 财政支出( 作为基准方程。 ( = 2) 、同第一步,引入其他八个变量进行第二步回归,得到引入职工工资总额的模型最好: =上步骤可以看出,随着变量的逐步引入,方程的拟合优度逐渐提高,并没影响 系数的显著性,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也正确。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11 4、继续引入更多地解释变量,不能再使模型拟合效果得到改善,最后得到预模型为: 型 1) ( =上步骤 均可以 可以用 件实现 果分析 1 进入 /剔除变量 ,下表 回归每一步进入或者剔除回归模型中的变量情况 表 财政收入 回归模型统计量 R 称为判定系数,判定线性虎归的拟合程度:用来说明用自变量结束因变量变异的程度(所占比例); of 计标准误差。 财政支出 2 职工工资总额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12 表 a (财政支出 b (财政支出,职工工资总额 c 财政收入 3下表 明回归极显著 表 c) um 1 000(a) 3 4 2 000(b) 2 4 a ( 财政支出 b (财政支出,职工工资总额 c 财政收入 R of a) 989 b) 999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13 表 以上 析结果可以看出,过程一共运行了两步,最后一步就是表中的第 2 步的计算结果得知: 9 个变量只进入了 2 个变量 =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从方差分析表的 第 2 模型中得知: F 统计量为 常小),应此回归方程相关非常显著。 查 格得, 4- 4此不能判断回归模型是否 存在自相关 。 t (197 财政支出 049 000 2 (000 财政支出 081 000 职工工资总额 196 000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14 图 上 图 看出 1994 年到 1998 年财政收入非常紧凑, 考虑到苏州市在中国加入 因此 试着 只对 1999 年 10 年 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继续用以上的方法,在 使用 回归分析, 放宽进入条件, 取 到 4 个相关因素,财政收入,职工工资总额,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出口总额,得到一个新的回归模型: 型 2) t 值 =系数表中看出 F 统计量为 统自动检测的显著性水平为 此 方程非常显著。 查 验上下临界值表得 , 在 4- 4间不能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 政收入 ( 万元) 3 2 1 0 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2001 年 2000 年 1999 年 1998 年 1997 年 1996 年 1995 年 1994 年 财 政收入(万元)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15 图 将 2000 年 的当期变量代入模型( 2),得到下表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16 表 型( 2)预测值( 2000)与实际财政收比较 四 、分析与结论 模型 2 t 值 =型 2 表明财政支出每增加 1 亿元,财政收入就增加 元,职工工资总额每增加 1 亿元,财政收入就增加 元。 财政支出 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早已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对象, 量入为出( 关系,量出为入 ( 关系,还是财政协同 ( 关系 ,无论是哪种关系,财政支出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模型表明财政支出每增加 1 亿元,财政收入就增加 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扩张财政支出,税收预测值(亿元) 税收实际值(亿元) 误差(亿元) 预测相对误差( %)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17 从而达到税收财政收入的增长。但我们能推断出,国家投资的四万亿 元 ,用于苏州的财政支出部分将会使苏州的财政收入提高。 财政收入与职工工资总额 的关系 , 从模型中看出职工工资总额每增加 1 亿元,财政收入就增加 元。在 论 “ 繁荣与不富裕并存 ” 现象 中,作者得出 在 块蛋糕其他构成成分不变的情况下, 全国的 财政收入和工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工资所占比重自然要下 降,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所占份额的下降 。本文得出与其相反的结论,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所致,苏州地区作为沿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 职工工资水平较全国高,个人收入差距较为均衡,因而使得职工工资总额与财政收入之间相互促进。 模型 2 中除开财政 支出 与职工工资总额外 ,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每增加 1%, 财政收入就增加 元, 进出口总额 每增加 1 亿美元,财政收入就相应减少 元。 财政收入与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从模型中看出,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 1%, 财政收入就增加 元。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国家统计部门编制的价格指数体系, 其中 最直接反映人民生活受物价变动影响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 ,学者的研究 表明,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一国经济增长与其 般规律是,在经济繁荣期,市场投资需求旺盛,从而会拉动投资品的价格上涨,一部分投资又通过劳动报酬方式转化为消费需求,进而使消费品或服务价格水平相应上升;而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下降,价格总水平也会有所回落。 因此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必然会 带来一定的通货膨胀,因此,笔者认为,该模型中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财政收入的联系,其实是经济的高增长间接导致的。 财政收入与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从模型 2 中得出 进出口总额 每增加 1 亿美元,财政收入就相应减少 元。 财政收入主要收入来源于税收收入,笔者在实习期间主要在统计局从事贸易、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对于外贸企业有一定的了解, 一方面由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18 于对外出口的企业只有进项税,没有销项税,甚至纯外贸企业既无进项税,又无销项税。因此即便是成交量上亿的企业,也有可能不交增值税款。另一方面,苏州外贸作为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 高新技术产业,依旧只是对外加工,没有太多的核心技术,因此主要利润仍然是被国外赚取得。所以笔者认为模型 2 中财政收入与进出口总额为负相关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模型一、二中均未涉及到地区生产总值 事实上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和 是宏观经济指标,从内容上看它们之间相互有交叉,而且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内容属于 以两者之间无论是定性上还是定量上都 应当 存在着互相关联。财政收入来源于 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经济发展是决定财政收入的基础和源泉,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 决定财政收入的规模和能力,而财政收入规模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和制约作用。 但是像 财政收入与 类宏观经济领域的指标,它们只有在“时间上足够长,空间商足够大”的宏观背景上才存在定量关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宏观指标宏观算,宏观道理讲宏观”, 如果把财政收入与 数量对比关系放在时间上不够长、空间上不够大的区域观察,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与国家数据相比,地方数据的规律性差,这正符合“宏观数据反映的规律越向上越正确,越向下越偏离”的道理, 当然 其中也 存在可比价格问题。 考虑 无论是模型一、二 ,其中 地区生产总值 与财政收入并不显著相关,所以考虑将地区生产总值分为农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部分,重新对 1999 年到 2008 年数据做回归,得到新模型: 模型三 = 值 =系统自动检测的显著性水平为 此 方程非常显著。 不存在共线性 ,模型通过检验。此模型反应出第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 ( 设计 ) 19 三产业增加值 和财政支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