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与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4)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章握本课生字与新词。(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3)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1、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2、体会蕴含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 理解文章脉络,给课文划分结构段。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教具准备歌曲丹顶鹤的故事的录音。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放录音丹顶鹤的故事。 走过那条小河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曾经来过 这首歌好听吗?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歌中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丹顶鹤,她滑进了沼泽地这位丹顶鹤女孩叫徐秀娟,是我国首位环保烈士。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一位普通老人与环保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云南昆明翠湖边,名字叫老人与海鸥。生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课文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吴庆恒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2)生提出质疑,老师适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3)生通读课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4)理解“褪色、嘬、抑扬顿挫、歇落、滇池、守灵、漩涡”等词语的意思。5)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体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6)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老人与海讲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第一段(第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第二段(第1419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老人对海鸥的那份令人震憾的情。 3、 再读课文,质疑 1) 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示出来。 2) 小组交流。(1) 老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呢?(2) 当老人死后,海鸥为什么会有那样的举动? 。 4、 小结1) 我们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海鸥也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感情。2)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5、 作业布置1) 书写生字、新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2、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新课 2、 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过渡: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动物与人的真情。1) 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2) 集体交流: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理解。(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嘬起嘴向鸥群呼唤。 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 作者把鸥群吃食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使人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多么朴实的名字!然而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老人亲昵而自然地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像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一声声对海鸥的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吗?)(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根海鸥相伴。”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对海鸥的爱。这是一个十分简朴的老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是什么给了老人这么大的动力?无疑,是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这里用不多的文字,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爱海鸥的老人形象。)(4)指名朗读1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3学习第二部分1)读第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2)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事?(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4)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1)“鸥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来瞻仰遗容的亲属。”(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衣天使。”海鸥也像人一样,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感情。急速翻飞后,海鸥们“纷纷落地”,“在老人的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是那么的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也不会来了,于是它们默默地“肃立”,好像在i为老人守灵。这样的场面们,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4)“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的举动又是那么地让人吃惊,所有的海鸥都大声鸣叫着朝遗像扑过来,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漩涡,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2)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3、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2) 交流收集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3) 你身边有没有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人。4、 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中你最感动的部分。2) 写一写你和动物之间的故事。 教学反思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老人与海一文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文章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昆明一位叫吴庆恒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如亲人般地照顾、喂养翠湖边的海鸥。当老人去世后,海鸥自发为老人守灵,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感知水平,我定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4、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5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而本课的重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深厚感情。为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引导: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接触到这个文本,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丹顶鹤姑娘的故事。因为那个故事 深地感动了我,那一首丹顶鹤的故事曾深深地震撼了我。所以,我以这首歌曲开篇,是为了创设一个美好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在人与动物美好的感情之中,为教授本文作好铺垫。2、中心句贯穿全文,反复出现在学生阅读全文后,教师立刻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之间关系的一句话,也就是文章的第13节:“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从1-13节中找出体现老人与海鸥这种亲人般关系的语句。这样,整篇文章的线索就很清晰了。另外,教师在小结处以及提到老人部分的时候也适时出现该中心名,随着阅读感受的不断增加,对该句的朗读处理自然也一次好于一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寻找中心句时并没有一下子找到,现在想来,可能是教师太过心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毕竟文本还是比较长的,或者教师可以改变一下提问方式:课文的哪一小节写清了老人与海鸥的关系?这样指向性就更明确了。 二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这亲人般的深情课文的1-13节,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我把这些内容分成四大块,也就是课件上出现的四段话,这四段的教学基本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个人觉得处理得较有特色的第3小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与海鸥动作的字词。并采用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和谐。在教学1013节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在几个学生谈到点的时候,并没有再让学生深入品读下去,如老人企盼能和海鸥去滇池一处就挖掘得不够。 三、拓展资料的补充以及抓住“褪色”一词更体现出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图片、音乐、感性的介绍,抓“褪色”这个关键词,都能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似乎亲眼目睹那位可敬的老人。教师又适时出现说话练习,请学生想象十我年来,无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